壽承名篆六章歌原文
西湖刻印藏名山,淡掃白雲鳥跡看。
杏花春雨江南天,得魚貰酒歸家眠。
潛虬飛鴻上下詮,圖書數卷而已焉。
詩詞問答
問:壽承名篆六章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壽承名篆六章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五
2. 一
參考注釋
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區以西,三面環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長15公里,被孤山、白堤、蘇堤分隔為外西湖、里西湖、後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刻印
(1) 刻寫和油印
刻印宣傳品
(2) 有
臉上刻印著幾道深深的皺紋
(3) 牢記
他的話深深刻印在人們的心頭
(4) 雕刻印章
藏名
(1).隱匿名聲。 南朝 梁 簡文帝 《七勵》:“賣藥無藏名之老, 河 泗 無洗耳之翁。” 唐 李白 《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詩:“ 青蓮居士 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年。”
(2).謂收錄其名。《新唐書·代宗紀》:“給功臣鐵券,藏名於太廟,圖形於 凌煙閣 。”
掃白
除去白髮。謂使白髮轉黑。 宋 蘇軾 《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掃白非黃精,輕身豈胡麻。怪君仁而壽,未覺生有涯。”
鳥跡
亦作“ 鳥跡 ”。1.鳥的爪印。《孟子·滕文公上》:“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 宋 司馬光 《夏日西齋書事》詩:“小院地偏人不到,滿庭鳥跡印蒼苔。” 清 曾國藩 《致劉孟容書》:“古聖觀天地之文,獸迮鳥跡而作書契。”
(2).鳥飛空中,了無痕跡。比喻物無實體。 晉 僧肇 《寶藏論·廣昭空有品》:“實彼非此,實此非彼,鳥跡空文,奇特以現。”
(3).指鳥篆。 漢 蔡邕 《隸勢》:“鳥跡之變,乃惟佐隸。蠲彼繁文,崇此簡易。” 唐 白居易 《雞距筆賦》:“挫萬物而人文成,草八行而鳥跡落。” 明 張煌言 《建夷宮詞》之九:“笑殺 鍾 王 空妙筆,而今鳥跡是同文。”參見“ 鳥篆 ”。
見“ 鳥跡 ”。
杏花春雨
初春杏花遍地、細雨潤澤的景象。 元 虞集 《風入松》詞:“為報先生歸也,杏花春雨 江 南。” 元 張翥 《摸魚兒》詞:“但留意 江 南,杏花春雨,和淚在羅帕。” 楊朔 《<東風第一枝>小跋》:“杏花春雨,固然有詩,鐵馬金戈的英雄氣概,更富有鼓舞人心的詩力。”
南天
(1).南方的天空。《晉書·天文志上》:“夏至極起,而天運近北,故斗去人遠,日去人近,南天氣至,故蒸熱也。” 唐 李白 《陪族叔曄游洞庭》詩之一:“ 洞庭 西望 楚 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八七:“故人橫海拜將軍,側立南天未蕆勛。” 毛 * 《送瘟神》詩序:“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2).指南方。有時特指 嶺南 地區。 唐 李頎 《送盧少府赴延陵》詩:“ 北固 波濤險,南天風俗殊。” 金 周昂 《北行》詩:“北塞甘長別,南天欲遠征。” 陳毅 《送舊友南歸》詩:“君去南天,游擊穿梭。分糧殺賊,日夜揮戈。”
潛虬
見“ 潛虯 ”。
亦作“ 潛虬 ”。亦作“潛虯”。1.猶潛龍。喻有才德而未為世重用之人。 晉 左思 《蜀都賦》:“下高鵠,出潛虯。”《文選·謝靈運<登池上樓>詩》:“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李善 註:“虯以深潛而保真,鴻以高飛而遠害。今已嬰俗網,故有愧虯鴻也。” 唐 李白 《贈別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詩:“令弟經濟士,謫居我何傷。潛虬隱尺水,著論談興亡。” 唐 孟郊 《寄張籍》詩:“浮云何當來,潛虬會飛騰。”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動中的第二次大失敗》:“ 李白 稱之為‘經濟士’,又稱之為‘潛虯’(臥龍)。”
(2).無名指。《全唐詩》卷八七八載《招手令》:“潛虯闊玉柱三分,奇兵闊潛虯一寸。”自註:“潛虯,無名指也。”
飛鴻
(1).指畫有鴻雁的旗。《禮記·曲禮上》:“前有車騎,則載飛鴻。” 孔穎達 疏:“鴻,鴻鴈也。鴈飛有行列,與車騎相似,若軍前忽遙見彼人有多車騎,則畫鴻於旌首而載之,使眾見而為防也。”
(2).蟲名。《逸周書·度邑》:“ 發 之未生,至於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飛鴻過野。”
(3).飛行著的鴻雁。 漢 馬融 《長笛賦》:“爾乃聽聲類形,狀似流水,又象飛鴻。” 南朝 宋 鮑照 《數詩》:“四牡曜長路,輕蓋若飛鴻。” 清 龔自珍 《點絳唇》詞:“目送飛鴻,影入長天滅。”
(4).指音信。 唐 韓愈 《祭竇司業文》:“自視雛鷇,望君飛鴻,四十餘年,事如夢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無端天外飛鴻到,傳得家庭噩耗來。”
上下
(1) 高處和低處;上面和下面;職位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勝。——《孫子·謀攻》
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2) 輩分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興
(3) 從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著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優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左右
今年一畝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稱衙門中的差役
這般炎熱,上下只得擔待一步!——《水滸傳》
書數
六藝中的六書、九數之學。《列子·仲尼》:“有善治聲樂者,有善治書數者。”《後漢書·劉盆子傳》:“ 崇 雖起勇力而為眾所宗,然不知書數。”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曆法·算學》:“算學亦書數中要事,而於勾稽錢穀尤為吃緊。”
而已
——用在陳述句末,表示限止語氣,相當於“罷了”,常跟“只”、“不過”、“僅僅”等連用,對句意起沖淡作用
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己。——《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