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

作者:石寶 朝代:明代

擬古原文

閱世貴知忌,骯髒始多愆。

趾發物已迕,意行悔相連。

苦抱叔夜僻,誰辨箕季賢。

坦枉固有分,直絲寧改弦。

豈不悟裸撾,賈禍幾席前。

鴻鵠各負志,輮方豈成圓。

出門欲學步,足亂首忽顛。

何如執堅貞,歲晏循固然。

王道本寬衍,鍥薄世謂良。

鞟革大始裂,箠軛齊已僵。

雖剔毫末疵,不顧根本傷。

譬彼几上琴,軫急寧久張。

中行任智敗,季孫以斂亡。

覆車鑒不遠,胡為復周章。

廟堂宜有樞,開闔道始昌。

憑誰用楊綰,暫為輟絲簧。

詩詞問答

問:擬古的作者是誰?答:石寶
問:擬古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出處:熊峰集卷一

參考注釋

閱世

經歷時世。 唐 劉禹錫 《宿誠禪師山房題贈》詩之二:“視身如傳舍,閲世甚東流。” 宋 蘇軾 《樓觀》詩:“門前古碣臥斜陽,閲世如流事可傷。” 清 鈕琇 《觚賸·石言》:“﹝ 端溪 石硯﹞端凝靜默,有勵俗之守焉;厚重不毀,有閲世之壽焉。” 季羨林 《西諦先生》:“我們當時差不多都才二十歲左右,閱世未深,尚無世故,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時候。”

貴知

謂貴在周知下情。 明 王文祿 《求志編》卷一:“守令之法必貴知,故曰知縣、知府,通一縣一府周知之也。”

貴在有智慧。知,“ 智 ”的古字。《國語·吳語》:“危事不可以為安,死事不可以為生,則無為貴知矣。” 韋昭 註:“言人不能以危易安,以死易生,則何貴於知矣。”

骯髒

(1)

(2) 髒;不乾淨

骯髒的街道

骯髒的池塘

(3) 比喻卑鄙、醜惡;道義上應受指責

骯髒的交易

發物

指富於營養或有刺激性、容易使瘡癤或某些疾病發生變化的食物。如魚蝦、羊肉等

意行

(1).謂心之所思。《管子·內業》:“見利不誘,見害不懼,寬舒而仁,獨樂其身,是謂雲氣,意行似天。”

(2).猶信步。 唐 劉禹錫 《蠻子歌》:“腰斧上高山,意行無舊路。” 宋 范成大 《與正夫朋元游陳侍御園》詩:“沙際春風捲物華,意行聊復到君家。” 清 錢謙益 《登南岩抵破山即事》詩:“意行曳杖隨所騁,遙林紅葉紛相請。”

(3).思想行為。《韓非子·說疑》:“亂主則不然,不知其臣之意行,而任之以國。” 宋 陳師道 《次韻德麟督叔弼季默詩及破余酒戒》:“意行無人非,駿發不中休。”

相連

互相連線;彼此關聯

前後相連

叔夜

周 代“八士”之一。相傳為掌管山澤的官員。參見“ 叔夏 ”。

固有

從一開始就有的

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改造我們的學習》

改弦

亦作“ 改絃 ”。更換樂器的弦線。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法。 晉 葛洪 《抱朴子·吳失》:“ 吳 之杪季,殊代同疾,知前失之於彼,不能改弦於此,鑒亂亡之未遠,而躡傾車之前軌。” 晉 葛洪 《抱朴子·君道》:“或逢天之怒,則思桑林之引咎,不吝改絃於宜易之調,不恥反迷於朝過之塗。” 宋 黃庭堅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韻謹同韻賦之》:“改弦張敝法,病十九已瘳。”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七:“若理解不明,貞淫未辨,妄竊古人成語,以為己有;膠柱者寶其唾餘,改弦者失其宗旨,古人亦安恃此知己也?” 魯迅 《書信集·致黎烈文》:“放言已久,不易改弦,非不為也,不能也。”參見“ 改弦更張 ”。

不悟

(1).沒有覺察。《史記·張儀列傳》:“ 張儀 曰:‘嗟乎,此在吾術中而不悟,吾不及 蘇君 明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 晉武帝 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傳後意,諸名臣亦多獻直言。”

(2).不了解;不理會。《南史·江淹傳》:“不悟明公見眷之重。”《隋書·史祥傳》:“本即述職南蕃,宣條下國,不悟皇鑒曲發,備位少陽。”

(3).不覺悟。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封繼妻》:“而 夏 不悟,妄度 河套 指日可復,作《漁家傲》一闋。”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 清 時,許多 中國 人似並不悟自己之為奴,一嘆。”

賈禍

自招禍患

陳寅曰:“昔吾主 范氏,今子主 趙氏,又有納焉,以楊楯賈禍,弗可為也己。”——《左傳·定公六年》

幾席

幾和席,為古人憑依、坐臥的器具。《史記·禮書》:“疏房牀笫幾席,所以養體也。” 宋 歐陽修 《和徐生假山》詩:“豈如幾席間,百態生濃纖。暮雲點新翠,孤煙起朝嵐。” 清 吳偉業 《松鼠》詩:“尋繩透簾幕,掉尾來幾席。”

鴻鵠

即天鵝。因飛得很高,所以常用來比喻志向遠大的人

鴻鵠之志 。——《史記·陳涉世家》

慕鴻鵠以高翔。——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負志

(1).失意;不得志。語本《史記·蘇秦列傳》:“﹝ 蘇代 ﹞曰:‘臣, 東周 之鄙人也。竊聞大王義甚高,鄙人不敏,釋鉏耨而乾大王。至於 邯鄲 ,所見者絀於所聞於 東周 ,臣竊負其志。’” 宋 陳傅良 《祭鄭龍圖母夫人》:“至於 龍圖 稍稍宦達,位逮九卿,夫人固為之歡,而亦不以 景元 之負志流落不逢為恥。”

(2).懷有的志向。 清 歸莊 《詠史》之三:“ 終軍 未弱冠,負志何其雄!”

出門

(1) 離家外出或遠行

(2) 〈方〉∶出嫁

學步

學習走路

剛會學步的孩子

亂首

(1).禍亂的開端。《老子》:“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漢書·刑法志三》:“今不正其本,而置 廷平 以理其末也,政衰聽怠,則 廷平 將招權而為亂首矣。”

(2).作亂的頭子。《文子·道德》:“夫失道者,奢泰驕佚……作難結怨,為兵主,為亂首。” 馬王堆 漢 墓帛書《十六經·順道》:“不為亂首,不為宛謀(怨媒)。”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三二回:“ 川 督勒令交出亂首,方準代為調停。”

(3).頭髮散亂。《晏子春秋·諫下十五》:“被髮亂首,南面而立,傲然。” 三國 魏 應璩 《與崔援書》:“豈有亂首抗巾以入都城,衣不在體而以適人乎?”

何如

(1) 如何,怎么樣

今日之事何如。——《史記·項羽本紀》

誠好惡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與其強攻,何如智取

堅貞

不改變節操

堅貞不屈

歲晏

(1).一年將盡的時候。 唐 白居易 《觀刈麥》詩:“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明 劉基 《秋日慘澹》:“歲晏玄冰兮,知將奈何?” 清 納蘭性德 《採桑子》詞:“點鬢霜微,歲晏知君歸不歸?”

(2).指人的暮年。語本《楚辭·九歌·山鬼》:“留靈脩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 唐 王維 《秋夜獨坐懷內弟崔興宗》詩:“吾生將白首,歲晏思滄洲。” 唐 李白 《贈崔郎中宗之》詩:“歲晏歸去來,富貴安可求!”

固然

(1) 雖然

工作固然很忙,但還是可以抽出一些時間來的

(2) 參考、表示承認這一事實,也不否認那一事實時,解釋為“的確”、“確實”

大米白面固然好,高粱玉米也不錯

(3) 本來的樣子;原來的那樣

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莊子·養生主》

道本

(1).立身行道、經世致用的根本。《周禮·地官·師氏》:“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 賈公彥 疏:“至德以為道本者,至德為至極之德,以為行道之本也。”《三國志·魏志·明帝紀》:“其郎吏學通一經,才任牧民,博士課試,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華不務道本者,皆罷退之。”

(2).儒家思想與主張的根本。《漢書·藝文志》:“ 唐 虞 之隆, 殷 周 之盛, 仲尼 之業,已試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廟碑》:“惟公探夫子之志,考有國之制,光施彝典,革正道本。”

(3).道家思想與主張的根本。 南朝 齊 張融 《門論》:“昔有鴻飛天道,積遠難亮, 越 人以為鳬, 楚 人以為乙。人自 楚 越 耳,鴻常一鴻乎?澄本雖一,吾自俱宗其本,鴻跡既分,吾已翔其所集,汝可專尊於佛跡而無侮於道本。” 南朝 齊 周顒 《難張長史<門論>》:“ 周 之問曰:‘足下專尊佛跡,無侮道本,吾則心持釋訓,業愛儒言,未知足下雅意,佛儒安在為當?’” 吳越 錢鏐 《天柱觀記》:“洎大 唐 創業,以 玄元皇帝 為祖宗,崇尚玄風,恢張道本。”

(4).真性;本來面目。 元 楊暹 《劉行首》第一折:“我著你托化在雨雲鄉,還宿債在鶯花陣,休迷卻前生道本。”

寬衍

(1).寬闊平坦。《易·需》“象曰‘需於沙’,衍在中也” 唐 孔穎達 疏:“衍謂寬衍,去難雖近,猶未逼於難,而寬衍在其中也。” 明 劉基 《紹興崇福寺記》:“故其地獨寬衍,其水始通舟檝。”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龍門所》:“南有 葫蘆峪 。峪有二口,狹僅二十餘丈,中則寬衍,形如葫蘆。” 清 東軒主人 《述異記·怪洋三則》:“邇年有泛海歸者,會遇颶風,飄至一島,山勢高峻,海岸寬衍。”

(2).漫延;延展。 清 魏源 《湖北隄防議》:“ 江 之在上世也,有七澤以漾之,有南 雲 北 夢 ,八百里以分瀦之。夏秋潦盛,則游波寬衍,有所休息。”

鍥薄

(1).謂銼薄銅錢取其屑另鑄錢。《後漢書·劉陶傳》:“願陛下寬鍥薄之禁,後冶鑄之議。”

(2).澆薄;刻薄。《新唐書·魏徵傳》:“且暇豫而言,皆敦尚 孔 老 ;至於威怒,則專法 申 韓 。故道德之旨未弘,而鍥薄之風先搖。”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一》:“世未有鍥薄姦黠而友於兄弟者。”

大始

(1).指開始形成萬物的混沌之氣。《易·繫辭上》:“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孔穎達 疏:“乾知大始者,以乾是天陽之氣,萬物皆始在於氣,故云知其大始也。” 陸德明 釋文:“音泰。”

(2).指元氣。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胞胎元一,范鑄兩儀,吐納大始,鼓冶億類。”參見“ 太始 ”。

毫末

(1).毫毛的末端。比喻極其細微。《老子》:“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南朝 梁 任昉 《劉先生夫人墓誌》:“參差 孔 樹,毫末成拱。” 宋 司馬光 《和聶之美諷古》之二:“如何毫末利, 管 鮑 亦相欺?” 鄒韜奮 《我們對於國事的態度和主張》:“過去政府雖有所懲治,然僅竊鉤者誅耳,神奸巨猾,未損毫末。”

(2).指筆端。 唐 杜甫 《奉觀嚴鄭公岷山沲江圖畫十韻》之二:“嶺雁隨毫末,川蜺飲練光。” 仇兆鰲 註:“毫末,謂畫筆。練光,謂畫絹。” 宋 蘇軾 《書王定國所藏<煙江迭嶂圖>》詩:“使君何從得此本,點綴毫末分清妍。”

不顧

(1).不回頭看。《史記·刺客列傳》:“於是 荊軻 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 林宗 異而問之:‘甑破可惜,何以不顧?’ 叔達 曰:‘甑已破,視之無益。’”

(2).不顧念;不照顧。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務在獨樂,不顧眾庶。”《楚辭·劉向<九嘆·離世>》:“不顧身之卑賤兮,惜皇輿之不興。” 王逸 註:“不敢顧念身之貧賤。”

(3).不理會。《楚辭·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寶珞,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馬周 初入京,至 灞上 逆旅,數公子飲酒,不顧 周 , 周 市斗酒濯足,眾異之。”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五:“ 朱暮堂 不顧 湯富海 的意見,不滿地說:‘非篩不行! 蘇賬房 !’”

(4).不考慮;不顧忌。《韓非子·十過》:“耽於女樂,不顧國政,則亡之禍也。”《後漢書·列女傳·太原王霸妻》:“君少修清節,不顧榮祿。”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奇謔二·帝王 * 》:“人有恣其淫性而不顧五倫,真禽獸也。” 魏巍 《東方》第三部第十章:“戰士們不顧一切地在鋼架上爬行。”

根本

(1) 完全

我根本就不贊成你的主張

(2) 簡直;從來

奴隸主根本不把奴隸當人看待

這種事我根本沒幹過

(3) 徹底

必須根本改變這裡的落後面貌

中行

(1).行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論語·子路》:“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

(2).泛指中庸之道。 清 姚鼐 《方侍廬先生墓志銘》:“先生默默,獨守中行。”

(3).中等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

(1).中軍。《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晉侯 作三行以御 狄 , 荀林父 將中行。”《吳越春秋·夫差內傳》:“ 范蠡 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參見“ 三行 ”。

(2).中列。《吳子·勵士》:“於是 武侯 設坐廟廷,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減。”

(3). 唐 宋 時,尚書省分六部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為“前行”,刑、戶為“中行”,工、禮為“後行”。見 宋 王溥 《唐會要·尚書省諸司上》。

(4).複姓。 漢 有 中行說 。見《史記·匈奴列傳》。

季孫

複姓。 春秋 時 魯 有 季孫宿 。

覆車

(1).翻車。《周禮·考工記·輈人》:“既克其登,其覆車也必易。”《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禽困覆車。” 裴駰 集解:“譬禽獸得困急,猶能牴觸傾覆人車。”

(2).比喻失敗的教訓。《後漢書·翟酺傳》:“祿去公室,政移私門,覆車重尋,寧無摧折。” 宋 司馬光 《三月晦日登豐州故城》詩:“滿川戰骨知誰罪,深屬來人戒覆車。”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飲饌·蔬菜》:“一誤豈堪再誤,吾不敢不以賦形造物視作覆車。”

胡為

何為,為什麼。《詩·邶風·式微》:“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禮記·檀弓上》:“夫古之人,胡為而死其親乎?”《漢書·黥布傳》:“胡為廢上計而出下計?” 顏師古 註:“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宋 蘇軾 《鄭州別後馬上寄子由》詩:“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明 高啟 《贈金華隱者》詩:“嗟我胡為在塵網,遠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畫夢錄·扇上的煙雲》:“你這些話又胡為而來?我一點兒也不能追蹤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為;任意亂來。《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個宰相,他在下位之時,也著實有名有譽的,後來大權到手,任性胡為,做錯了事,惹得萬口唾駡,飲恨而終。”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二折:“由他閒戲,任你胡為。”《紅樓夢》第一一一回:“ 寳釵 聽著這話,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該給他行禮,但只老太太去世,咱們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為。’”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蓋 中國 藝術家,一向喜歡介紹 歐洲 十九世紀末之怪畫,一怪,即便於胡為,於是畸形怪相,遂瀰漫於畫苑。”

周章

(1) 倉皇驚懼

周章失措

(2) 周折

煞費周章

(3) 週遊

廟堂

(1) 廟宇

(2) 指朝廷

開闔

(1).開啟與閉合。《老子》:“天門開闔,能為雌?”《淮南子·本經訓》:“開闔張歙,不失其敍。” 宋 王安石 《李氏沅江書堂》詩:“詩書當前日開闔,冠帶滿坐相逢迎。” 葉聖陶 《火災·祖母的心》:“那貓……很閒適的樣子,徐徐開闔它的眼睛。”

(2).指用兵的間隙和疏漏。《孫子·九地》:“敵人開闔,必亟入之。” 曹操 註:“敵有間隙,當急入之也。” 張預 註:“謂敵人或開或闔,出入無常,進退未決,則宜急乘之。” 宋 陳亮 《酌古論·諸葛孔明下》:“ 仲達 不能逞其譎於 孔明 ,故常伺 孔明 之開闔,妄為大言以譎其下。” 嚴復 《原強》:“甚且不識方員古陣大不宜於今日之火器,更無論部勒之精詳,與夫開闔之要眇者矣。”

(3).古代管理經濟的措施。謂國家通過拋售或收購穀物等重要商品,以調節物價和增加財政收入。《管子·乘馬數》:“出準之令,守地用人筴,故開闔皆在上,無求於民。”《管子·地數》:“ 伊尹 善通移輕重,開闔決塞。”

(4).指古代統治者的權術和策略。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據位治人,用何為名;累日積久,何功不成。可以內參外,可以小占大,必知其實,是謂開闔。”《舊唐書·元載傳》:“遂抗表請建 中都 ……辭多開闔。” 明 方孝孺 《贈王時中序》:“由是而寓於術,縱橫開闔,無所施而不宜,豈若專門獨學者之勞且陋哉。”

(5).猶開闢。《漢書·禮樂志》:“參侔開闔,爰推本紀。 汾 脽出鼎,皇祜元始。”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開闔,猶開闢也。言今之鼎瑞,參等於上世。” 宋 陸游 《日出入行》:“吾聞開闔來,白日行長空。”

(6).指詩文結構的鋪展、收合等變化。 宋 姜夔 《白石詩說》:“小詩精深,短章藴藉,大篇有開闔,乃妙。”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四:“有色有聲,有氣有骨,有味有態,濃淡深淺,奇正開闔,各極其則,吾不能不伏膺 少陵 。” 林紓 《譯<塊肉餘生述>序》:“大抵文章開闔之法,全講骨力氣勢。”

絲簧

(1).弦管樂器。《文選·馬融<長笛賦>》:“漂凌絲簧,覆冒鼓鍾。” 呂向 註:“絲,琴瑟也;簧,笙也。” 唐 韋元甫 《木蘭歌》:“ 木蘭 能承父母顏,卻卸巾韝理絲簧。”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邊材》:“每出遊獵,駿騎連翩,妖童執絲簧,少婦控弓弩,服飾詭麗,照耀數里。” 清 陳維崧 《揚州慢·送蘧庵先生之廣陵》詞:“每年到清明賽社,傾城士女愁弄絲簧。”

(2).引申為音樂。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總術》:“視之則錦繪,聽之則絲簧。” 唐 崔道融 《羯鼓》詩:“ 華清宮 里打撩聲,供奉絲簧束手聽。”

詩詞推薦

擬古原文_擬古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