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閣原文
外上戎服扮劉弘:官居楚帥。七澤三湘襟帶。
懷時寤寐棟樑材。無奈鴻冥增慨。
後車徒載。甚日得買駿金台。
詩詞問答
問:鳳凰閣的作者是誰?答:吾邱瑞
問:鳳凰閣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吾邱瑞的名句有哪些?答:吾邱瑞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運甓記 第七出
參考注釋
戎服
軍服。亦指著軍服。《漢書·匈奴傳下》:“是以 文帝 中年,赫然發憤,遂躬戎服,親御鞍馬。”《朱子語類》卷九一:“ 隋煬帝 游幸,令羣臣皆以戎服從。” 子虛子 《湘事記·軍事篇五》:“ 譚延闓 戎服出坐大堂,斬 萬夫雄 等四人於案下。”
官居
官吏的住宅。 宋 梅堯臣 《通判遺新柳》詩:“園柳發新荑,官居雪當壅。” 宋 陸游 《休日行郡圃》詩:“南山如黛照朱扉,地接官居到亦稀。” 宋 范成大 《送子文雜言》詩:“萬山叢叢石鑿鑿,官居破屋巢煙蘿。”
七澤
相傳古時 楚 有七處沼澤。後以“七澤”泛稱 楚 地諸湖泊。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臣聞 楚 有七澤,嘗見其一,未覩其餘也。臣之所見,蓋特其小小者耳,名曰 雲夢 。” 南朝 宋 顏延之 《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詩:“三 湘 淪 洞庭 ,七澤藹 荊 牧。” 宋 司馬光 《再和伯常見寄》:“徧游七澤身忘倦,更賦千篇意轉新。” 明 何景明 《吳偉江山圖歌》:“去鴈遙知七澤中,落花誤認 桃源 口。”
三湘
(1). 湖南 湘鄉 、 湘潭 、 湘陰 (或 湘源 ),合稱 三湘 。見《太平寰宇記·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詩文中的 三湘 ,多泛指 湘江 流域及 洞庭湖 地區。 唐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詩:“昔放 三湘 去,今還萬死餘。” 清 吳偉業 《送聖符弟之任蘄水丞》詩之四:“廿載流移復, 三湘 轉運長。”
(2).指 沅湘 、 瀟湘 、 資湘 。 晉 陶潛 《贈長沙公族祖》詩:“遙遙三 湘 ,滔滔九江。” 陶澍 集註:“ 湘水 發源會 瀟水 ,謂之 瀟湘 ;及至 洞庭 陵子口 ,會 資江 謂之 資湘 ;又北與 沅水 會於湖中,謂之 沅湘 。” 明 徐楨卿 《送盛斯徵赴長沙》詩:“蠻中瘴遠三 湘 水,江畔春逢十月花。”
(3).指 湖南 。 陳毅 《嶽麓山頂眺望》詩:“ 嶽麓山 頭任我行, 三湘 眼底絶風神。”
襟帶
(1).衣襟和腰帶。《後漢書·蔡邕傳》:“ 邕 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 邕 自非寒暑節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
(2).謂山川屏障環繞,如襟似帶。比喻險要的地理形勢。 漢 張衡 《東京賦》:“苟民志之不諒,何雲巖險與襟帶。” 唐 楊炯 《後周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 三秦 六輔之奧區,五嶽四瀆之襟帶。” 清 侯方域 《定鼎說》:“聞之正位居體者,以中夏為喉舌,不以關陲為襟帶也。”
(3).比喻切於實用,不可暫離之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夫《爾雅》者, 孔 徒之所纂,而《詩》《書》之襟帶也。” 唐 柳宗元 《送豆盧膺秀才南遊序》:“吾願子以《詩》《禮》為冠屨,以《春秋》為襟帶,以圖史為佩服,琅乎璆璜衝牙之響發焉。”
(4).比喻貼近之處。 宋 袁褧 《楓窗小牘》卷上:“余少長 大梁 ,豢養於保抱之手,即 淮 泗 之間,近在襟帶,未嘗眼見身到。” 清 唐甄 《潛書·非文》:“古之善言者,根於心,矢於口,徵於事,博於典,書於策簡,采色焜燿。以此言道,道在襟帶;以此述功,功在耳目。”
(5).拱衛;控制。《魏書·任城王雲傳》:“時四中郎將兵數寡弱,不足以襟帶京師。” 唐 顏真卿 《謝荊南節度使表》:“竊以 荊南 巨鎮, 江 漢 上游,右控 巴 蜀 ,左聯 吳 越 ,南通五嶺,北走上都,寇賊雖平,襟帶尤切。” 清 薛福成 《籌洋芻議·藩邦》:“至如 朝鮮 襟帶海表,屏障中原,無 朝鮮 則 遼水 東西皆將受警。” 郭沫若 《南京印象》六:“高聳在山頭的一座城堡式的建築,襟帶雙江,俯瞰全市。”
(6).代稱防衛或監察之事。 漢 蔡邕 《故太尉喬公廟碑》:“ 循王 悝 , 桓帝 同產,以懷逆謀,黜封 癭陶王 。以公長於襟帶,拜 鉅鹿 太守。 悝 畏怖明憲,檢於靜息。”
寤寐
日夜。寤:醒時。寐:睡時
寤寐以求
棟樑材
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料。比喻堪當大任的人材。 唐 杜甫 《雙楓浦》詩:“自驚衰謝力,不道棟樑材。浪足浮紗帽,皮須截錦苔。”《三國演義》第十九回:“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樑材。”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 江西 某太守將伐古樹,有客題詩於樹云:‘遙知此去棟樑材,無復清蔭覆緑苔。’”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二:“我們對於青年應該讓他們自由發展,就像培植樹木一樣,只要充分給予以陽光和養分,免受風害蟲災,它自會成為棟樑之材。”
無奈
(1) 沒有別的辦法
無奈反對意見太多,只得取消會議
(2) 表示“惋惜”的轉折
鴻冥
見“ 鴻飛冥冥 ”。
指高空。 宋 孔武仲 《軺車館》詩:“野闊天長入望青,眼中虛豁到鴻冥。”
車徒
(1).兵車和步卒。《周禮·夏官·大司馬》:“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陳,羣吏撰車徒。”《漢書·刑法志》:“連帥比年簡車,卒正三年簡徒,羣牧五載大簡車徒。” 宋 梅堯臣 《依韻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戢戢車徒九門盛,寥寥煙火萬家微。”《東周列國志》第一回:“ 宣王 御駕親征,敗績於 千畝 ,車徒大損。”
(2).車馬和僕從。《文選·李康<運命論>》:“故遂絜其衣服,矜其車徒,冒其貨賄,淫其聲色,脈脈然自以為得矣。” 劉良 註:“車徒,謂車馬侍從也。” 宋 文天祥 《知韶州劉容齋墓志銘》:“出入不設車徒,間步行井陌中,不以為苦。”
買駿
見“ 買駿骨 ”。
金台
(1).金砌的台;華美的台。《藝文類聚》卷二七引 三國 魏 崔琰 《述初賦》:“列金臺之蹇產,方玉闕之嵯峨。”
(2).神話傳說中神仙居處。《海內十洲記·崑崙》:“其一角有積金為天墉城,而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所。”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海中有金臺,出水百丈,結搆巧麗,窮盡神功。” 唐 吳筠 《遊仙》詩之七:“金臺羅中天,羽客恣游息。”
(3). 黃金台 的省稱。比喻延攬士人之處。 唐 羅隱 《春日投錢塘元帥尚父》詩之一:“正憂衰老辱 金臺 ,敢望 昭王 顧問來。” 宋 秦觀 《謝程公闢啟》:“引置 金臺 之館,俾參珠履之游。” 郭沫若 《歸國雜吟》:“ 金臺 寂寞思 廉頗 ,故國蒼茫走 屈平 。”參見“ 黃金臺 ”。
(4).指古 燕 都 北京 。 明 沉榜 《宛署雜記·鋪行》:“當 成祖 建都 金臺 時,即因居民疎密,編為保甲。” 清 朱彝尊 《酬洪昇》詩:“ 金臺 酒坐擘紅箋,雲散星離又十年。” 章炳麟 《詠南海康氏》:“北上 金臺 望國氛,‘ 對山 救我’帶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