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朔日作原文
國章重祭神,大祭必躬親。
致敬還清禁,對時屆仲春。
敕幾敢有忽,歷久倍惟寅。
雪後生微冷,虞妨舉趾人。
詩詞問答
問:二月朔日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二月朔日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二月朔日作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四
2. 常以春秋仲月行大祭禮
參考注釋
國章
(1).國法。《南齊書·謝超宗傳》:“﹝ 超宗 ﹞恣囂毒於京輔之門,揚凶悖於卿守之席。此而不翦,國章何寄?” 唐 沉佺期 《被彈》詩:“爾何按國章,無罪見呵叱。”
(2).國之禮儀典章。《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振民隱,修國章。” 呂延濟 註:“國章,國之禮儀也。” 唐 高適 《信安王幕府詩》:“國章榮印綬,公服貴貂蟬。”
重祭
隆重的祭祀。《禮記·祭統》:“ 周公 既沒, 成王 、 康王 追念 周公 之所以勳勞者,而欲尊 魯 ,故賜之以重祭。外祭則郊社是也,內祭則大嘗禘是也。” 孔穎達 疏:“‘外祭則郊社’者,諸侯常祭唯社稷以下, 魯 之祭社與郊連文,則備用天子之禮也。‘內祭則大嘗禘’者,祫祭在秋也,大嘗禘祭在夏也。是大嘗禘得用天子之禮,則升歌清廟及舞《大武》、《大夏》之屬,皆用天子之禮,所以為大嘗禘也。餘諸侯則不得大嘗禘。”
再祭,重新祭祀。《天安門詩抄·要真正的馬列主義》:“總理遺志我們繼承,‘四個現代化’實現日,我們一定要設酒重祭。”
大祭
古代重大祭祀之稱。包括天地之祭、禘祫之祭等。《周禮·天官·酒正》:“凡祭祀,以法共五齊三酒,以實八尊。大祭三貳,中祭再貳,小祭壹貳,皆有酌數。” 鄭玄 註:“大祭,天地;中祭,宗廟;小祭,五祀。”《周禮·春官·天府》:“凡國之玉鎮大寶器藏焉,若有大祭大喪,則出而陳之,既事藏之。” 鄭玄 註:“禘祫及大喪陳之,以 * 也。”《爾雅·釋天》:“禘,大祭也。” 郭璞 註:“五年一大祭。”
躬親
親自動手做
事必躬親
致敬
(1) 向人敬禮
舉劍致敬
(2) 表示敬意
有各種致敬方式,如信奉佛教的人用合十作為致敬的方式,有的人則用相互擁抱的方式
還清
(1) 全部償還
還清債務
(2) 付款或以付款來中止
收到錢還清他的大部分債款
對時
指一整天。 郭沫若 《海濤集·跨著東海》:“據他說,我的情形是很輕的,只是普通的拘留,一個對時。” 葉紫 《行軍掉隊記》:“看形勢,被害至多總還不到一個對時,大約是在昨天上午。”
仲春
春季中期,指陰曆二月
歷久
經歷很長的時期
歷久不衰
後生
(1) 少年時代與壯年期之間任何年齡的男子
(2) 青年男子,小伙子
(3) 相貌年輕
他長得後生,看不出是四十歲的人
舉趾
(1).舉足;抬腳。《詩·豳風·七月》:“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 朱熹 集傳:“舉趾,舉足而耕也。” 漢 劉向 《列女傳·齊桓衛姬》:“今妾望君舉趾高、色厲、音揚,意在 衛 也。” 明 方孝孺 《上巳約友登南樓》詩:“曷不一舉趾,縱望淵與岑。”
(2).指舉動。 晉 葛洪 《抱朴子·塞難》:“舉趾為世人之所則,動脣為天下之所傳。”
詩詞推薦
雜劇·鐵拐李度金童玉女
賈仲明〔元代〕第一折(老旦扮王母引外扮鐵拐李上)(王母詩云)閬苑仙家白錦袍,海中銀闕宴蟠桃。三更月下鸞聲遠,萬里風
名句推薦
![二月朔日作原文_二月朔日作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