婢子翻羹

作者:張守 朝代:宋代

婢子翻羹原文

杯羹卓午薦朝餐,一飽龜腸亦爾難。

窮鬼還來調韓愈,夫人真欲試劉寬。

尚餘食案韭三種,早悟官亭鱠兩盤。

傳語廚人莫轑釜,不應餓死悔儒冠。

詩詞問答

問:婢子翻羹的作者是誰?答:張守
問:婢子翻羹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婢子翻羹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寒韻

參考注釋

卓午

正午。 唐 李白 《戲贈杜甫》詩:“ 飯顆山 頭逢 杜甫 ,頭戴笠子日卓午。” 元 無名氏 《昊天塔》第二折:“今日時當卓午,家中必然有人寄書信來。” 清 龔自珍 《偽鼎行》:“卓午不受日,當夜不受月與星。” 陳毅 《棗園曲》:“先生雅量多風趣,常巾履蕭然酣睡,直過卓午。”

朝餐

(1).早飯;吃早飯。 晉 郭泰機 《答傅鹹》詩:“況復已朝餐,曷由知我飢。” 唐 韓愈 《病鴟》詩:“朝餐輟魚肉,暝宿防狐貍。” 宋 楊萬里 《插秧歌》:“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清 昭槤 《嘯亭續錄·貴臣之訓》:“ 坤寧宮 祭神胙肉,皆賜侍衛分食,以代朝餐,蓋古散福之義。”

(2).借指衣食,生活。 林之夏 《行路難》詩:“河冰十月裂膚寒,百里千里謀朝餐。”

龜腸

古人以為龜吸氣而生,不食一物,因以比喻飢腸。《南齊書·王僧虔傳》:“九流繩平,自不宜獨苦一物,蟬腹龜腸,為日已久。” 唐 陸龜蒙 《幽居賦》序:“師道氣於龜腸,扣兵鈐於魚腹。” 宋 范成大 《曉出古岩呈宗偉子文》詩:“持此慰龜腸,搜枯尚能句。”

窮鬼

(1).指使人窮困的鬼。 六朝 以來風俗,民間多於農曆正月某日作詩文祭送之,謂之送窮。 唐 韓愈 《送窮文》:“﹝主人﹞三揖窮鬼而告之曰:‘聞子行有日矣。’” 唐 張鷟 《遊仙窟》:“誠知腸欲斷,窮鬼故調人。” 宋 陸游 《雨中過東村》詩:“窮鬼有靈揮不去,死魔多力到無期。”參見“ 送窮 ”。參閱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正月》、 宋 陳元靚 《歲時廣記·送窮鬼》。

(2).詈詞。罵人貧窮。 黎汝青 《三號瞭望哨》:“窮鬼,把它吃了吧!”

還來

歸來,回來。《楚辭·天問》:“何往營班祿,不但還來。” 唐 杜甫 《課小豎鋤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穢淨訖移床》詩之三:“日斜魚更食,客散鳥還來。” 映泉 《白雲深處》:“讓他去,反正人家會還來的。”

韓愈

(768—824) 唐代文學家,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貞元年間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國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職。在文學上反對駢偶文風,提倡散體。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優良傳統,並在此基礎上加以發展和創新,是古文運動倡導者之一。在思想上維護儒家的傳統思想,調強堯舜至孔孟的一脈相傳的道統

夫人

(1)

(2) 古稱諸侯之妻

先軫朝,問 秦囚;公曰:“夫人請之,吾舍之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3) 古代命婦的封號

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 平原君夫人。——《史記·魏公子列傳》

公大怒,取案上器傷夫人。——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4) 尊稱自己及他人的妻子。多用於外交場合

(5) 中國帝王的妾

天子有後,有夫人,有世婦,有嬪,有妻,有妾。——《禮記》

食案

亦作“ 食桉 ”。1.餐桌。 唐 韓愈 《南山詩》:“或如臨食案,餚核紛飣餖。” 五代 范資 《玉堂閒話·振武角牴人》:“頃年客游,曾於道店逢此人,纔近食案,踉蹌而倒。”參見“ 食案方丈 ”。

(2).進飯菜用的木盤。 宋 梅堯臣 《和李廷老家會飲》:“食桉施黃金,饌炙厭白鵝。” 郭沫若 《孟夫子出妻》:“她打著赤足,捧著一個食案,走到臨著園子的廊沿上來,請 孟夫子 上車吃飯。”

三種

(1).指黍、稷、稻。《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北曰 幽州 ,其畜宜四擾,其穀宜三種。” 鄭玄 註:“三種,黍、稷、稻。”

(2).三類。《禮記·喪大記》:“熬,君四種八筐,大夫三種六筐,士二種四筐,加魚臘焉。”《宋史·職官志三》:“凡內外軍校封贈綾紙三種,分四等:大綾紙二等,中綾紙一等,小綾紙一等。”

宋 名將 種世衡 之子, 種古 、 種諤 、 種診 三兄弟的合稱。《宋史·種世衡傳》:“子 古 、 諤 、 診 ,皆有將材。 關中 號曰‘三 種 ’。”

官亭

古代供過往官吏食宿的處所。《後漢書·章帝紀》:“流人慾歸本者,郡縣其實稟,令足還到,聽過止官亭,無雇舍宿。” 元 劉詵 《望城岡》詩:“衰草秋蕭蕭,官亭路遙遙。”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勸農》:“現今親自各鄉勸農,不免官亭伺候。”

傳語

傳話。《國語·周語上》:“百工諫,庶人傳語。” 韋昭 註:“百工卑賤,見時得失不得達,傳以語王也。”《後漢書·清河王劉慶傳》:“帝將誅 竇氏 ……又令 慶 傳語中常侍 鄭眾 求索故事。” 唐 岑參 《逢入京使》詩:“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錢贈年少》:“孩兒感些風寒,這幾日身子不快,來不得。傳語員外得知,一好便來。” 魯迅 《書信集·致李小峰》:“倘見 達夫 先生,並乞傳語平安為托。”

廚人

廚師。《戰國策·燕策一》:“與 代王 飲,而陰告廚人曰:‘即酒酣樂,進熱歠,即因反斗擊之。’” 唐 杜甫 《移居 * 山館》詩:“山鬼吹燈滅,廚人語夜闌。”

轑釜

用勺刮鍋。語出《漢書·楚元王劉交傳》:“初, 高祖 微時,常避事,時時與賓客過其丘嫂食。嫂厭叔與客來,陽為羹盡,轑釜,客以故去。已而視釜中有羹,繇是怨嫂。” 顏師古 註:“ 服虔 曰:‘音勞。轑,轢也。’以勺轢釡,令為聲也。” 宋 陸游 《自山中夜行還湖上》詩:“登盤絶愛畦韭美,轑釜未厭溪鱗腥。” 清 趙翼 《漂母祠》詩:“客來轑釜似邱嫂,飯後打鐘如闍黎。”

不應

(1).不回響;不應和。《墨子·旗幟》:“當應鼓而不應,不當應而應鼓,主者斬。”《荀子·正論》:“彼將聽唱而應,視儀而動……不應不動,則上下無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應。《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 去 齊 ,宿於 晝 ,有欲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應,隱几而臥。”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儘夫人問當,夫人説話,不應一句。” 清 王韜 《淞隱漫錄·陳霞仙》:“女力勸之納簉室,生終不應,曰:‘百歲歡娛,能有幾何,豈可使他人間之哉!’”

(3).不符合;不應驗。《韓非子·存韓》:“若臣斯之所言有不應事實者,願大王幸使得畢辭於前,乃就吏誅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訓》:“風興雲蒸,事無不應。”

(1).不應該。 宋 蘇軾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懷子由》詞:“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古今小說·李公子救蛇獲稱心》:“千載難消亡國恨,不應此地著 鴟夷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甄后》:“仙人不應若是。”

(2).不須。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評請序解經詩》:“訓釋雖工君尚少,不應急務世人傳。” 宋 蘇軾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詞:“ 西州 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贈趙子野歌》:“書來不應寄他物,只要秋林一雙笛。”

(3).不是。 宋 黃庭堅 《王立之詩報梅花已落盡次韻戲答》:“定是 沉郎 作詩好,不應春能生許愁。” 宋 陳師道 《十五夜月》詩:“不應明白髮,似欲勸人歸。” 宋 陸游 《九月晦日》詩:“自是老來多感慨,不應蕭瑟為秋風。”

(4).不曾;未嘗。 唐 韓翃 《送客之江寧》詩:“春流送客不應賒,南入 徐州 見柳花。” 宋 晁補之 《洞仙歌·詠菊》詞:“不應夸絶艷,曾妬春華,因甚東君意不到?” 宋 辛棄疾 《新荷葉·再和趙德莊韻》:“細數從前,不應詩酒皆非。”

(5).不知;不顧。 宋 陳師道 《河上》詩:“還家慰兒女,歸路不應長。” 宋 謝薖 《定風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陳虛中》詞:“寂寞江天正雲霧,回顧,不應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詞:“只愁飛詔下青冥,不應霜塞遠,橫槊看詩成。”

(6).古代法律名詞。謂非有意犯罪。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四折:“失誤了官身,本該扣廳責打四十,問你一個不應罪名。” 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問個不應。”《水滸傳》第三回:“原告人保領回家,鄰佑杖斷有失救應。房主人並下處鄰舍止得個不應。”

儒冠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沛公 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韓愈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猶思脫儒冠,棄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 鄧生 ﹞詬公謂:‘若乃養馬,而我職弟子員,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宋 王禹偁 《謝宣賜表》:“儒冠之榮,無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蕭賡九北歸》詩:“ 長乾 一見喜且悲,儒冠端被虛名誤。”

詩詞推薦

婢子翻羹原文_婢子翻羹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