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流覽古原文
獨流北復獨流東,河渠志紀宋元豐。
爾時尚應為內地,然已防禦謹其沖。
當城築砦嚴備北,鹹平建議更在昔。
寇準孤注徒爾為,北強南弱由來識。
界河劃疆各守邊,燕巢無事安以權。
不記創業藝祖語,臥榻側豈容人眠。
勃興崛起風雲盛,匪其時合靜以聽。
即欲有為當擇人,何至譎計遣馬政。
謀燕反致失中州,寒盟自召禍有由。
非常事付庸劣輩,空貽笑柄千秋留。
詩詞問答
問:獨流覽古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獨流覽古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三十六
參考注釋
河渠
(1).河流與渠道。泛指水道。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序:“鳴禽躍魚,滌穢河渠,至祥也。” 唐 劉禹錫 《令狐相公示河中楊少尹贈答兼命繼聲》:“四面諸侯瞻節制,八方通貨溢河渠。”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國猷》:“若廣浚河渠,漕輓天下,可使大集,此建都之極選也。” 清 吳熾昌 《客窗閒話續集·某宮保》:“又開水田,通河渠,設橋樑。” 韋君宜 《犧牲者的自白》:“那一帶河渠密布如網。”
(2).指記載河道和水利設施等事的書篇。《史記》有《河渠書》, 宋 、 金 、 元 、 明 、 清 諸史書有《河渠志》。《宋史·河渠志一》:“素習河渠之書,深知疏導之策。”
元豐
宋神宗趙頊年號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 齊安舟行適 臨汝。(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 宋· 蘇軾《石鐘山記》
時尚
當時的風尚;一時的習尚
仿照當時宮廷婦女服裝的樣式和時尚
內地
(1)
(2) 在一國內部;遠離海岸
(3) 關於內地,屬於內地,有內地特徵
(4) 周圍被陸地所包圍或幾乎被包圍的地方
(5) 在國家內部
內地城市
(6) 一國或一地區中心地帶
躺在那處的那個內地醫院裡
內地大壁爐
內地利益的代表們
然已
猶而已。《管子·版法解》:“然則君子之為身無好無惡然已乎?”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七:“然猶而也……然已,而已也。”
嚴備
嚴密戒備。《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大破 瓊 等,皆斬之” 裴松之 注引《曹瞞傳》:“今 袁 氏輜重有萬餘乘,在 故市 、 烏巢 ,屯軍無嚴備。”《晉書·謝琰傳》:“羣賊鋭進,人情震駭,鹹以宜持重嚴備……分兵設伏以待之。”
鹹平
和平;太平。《宋史·樂志七》:“錫以蕃祉,永保鹹平。”
建議
(1) 向有關方面提出自己的主張
建議改善生活
建議晚飯後散步
(2) 向有關方面所提出的主張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告訴大家,而不是建議
在昔
從前;往昔。《書·洪範》:“我聞在昔, 鯀 陻洪水,汩陳其五行。” 漢 班固 《東都賦》:“勛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 宋 曾鞏 《齊州謝到任表》:“習詐而夸,著流風於在昔;多盜與訟,號難治於當今。”
孤注
(1).謂把所有的錢並作一次賭注。比喻僅存的可資憑藉的事物。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六:“﹝ 王欽若 ﹞數乘間言於上曰:‘ 澶淵 之役, 準 以陛下為孤注與敵博耳。’” 王闓運 《與曾侍郎言兵事書》:“猶將迴翔厲兵,孤注決勝,明示必死。” 柳亞子 《吊鑑湖秋女士》詩:“已拚俠骨成孤注,贏得英名震萬方。” 王統照 《攪天風雪夢牢騷》:“二百二十吊不賣的豬從春初餵起,這是一年的最後孤注了。”
(2).指 * 時輸者所押的零星賭注。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七:“博者以勝彩累注數者至乘。敗者唯有畸零,不累注數,謂之孤注。”
徒爾
徒然,枉然。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四:“石犬不可吠,銅駞徒爾為。” 唐 李頎 《放歌行答從弟墨卿》:“徒爾當年聲籍籍,濫作詞林兩京客。” 宋 王禹偁 《感流亡》詩:“文翰皆徒爾,放逐固宜然。” 明 方孝孺 《祭宋仲珩》:“乃知小人,徒爾紛紛。” 朱琦 《感事》詩:“難虞正須才,孤憤亦徒爾。”
由來
(1)
(2) 事情發生的原因
(3) 歷來;自始以來;從發生到目前
由來已久
界河
兩國或兩地區分界的河流
守邊
守衛邊境。《漢書·盧綰傳》:“ 豨 少時,常稱慕 魏公子 ,及將守邊,招致賓客。”《後漢書·鮮卑傳》:“守邊之術, 李牧 善其畧。保塞之論, 嚴尤 申其要。” 唐 杜甫 《後出塞》詩之三:“古人重守邊,今人重高勛。” 宋 蘇軾 《次韻李端叔謝送牛戩鴛鴦竹石圖》:“守邊在得士,此語要而簡。”
燕巢
(1).燕子的窩。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六:“ 魏 黃初 元年, 未央宮 中,有鷹生燕巢中,口爪俱赤。” 唐 雍陶 《秋居病中》詩:“荒簷數蝶懸蛛網,空屋孤螢入燕巢。” 明 高啟 《讀半山絕句有感因效其作》詩:“寺里園中總倦行,閒眠看得燕巢成。”
(2).比喻棲身的廬舍。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焚券》:“幸復燕巢,更全蟻命,垂恩良厚,圖報實難。”
無事
(1).沒有變故。多指沒有戰事、災異等。《禮記·王制》:“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 鄭玄 註:“事謂征伐。”《史記·平準書》:“ 漢 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邊境去矢石之憂,天下無事,百姓和樂。” 明 陳子龍 《議財用》:“若雲多事,則自古亦無無事之國也。”
(2).指無為。道家主張順乎自然,無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記·蘇秦列傳》:“竊為君計者,莫若安民無事,且無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問 《李道人崧陽歸隱圖》詩:“道人本無事,何苦塵中為?”
(3).無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無事而食,不可也。”《史記·張儀列傳》:“ 陳軫 曰:‘公何好飲?’ 犀首 曰:‘無事也。’”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三:“學堂日無事,驅馬適所願。” 宋 辛棄疾 《醜奴兒近·博山道中》詞:“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
(4).無須;沒有必要。《後漢書·臧洪傳》:“ 洪 於大義,不得不死;念諸君無事空與此禍,可先城未破,將妻子出。” 明 劉基 《題枯木圖》詩:“白髮死枕席,無事傷其躬。” 清 納蘭性德 《夢江南》詞:“ 江 南好,何處異京華?香散翠簾多在水,緑殘紅葉勝於花,無事避風沙。”
(5).無端;沒有緣故。《北齊書·神武帝紀下》:“今若無事背王,規相攻討,則使身及子孫,還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楊柳歌》:“定是 懷王 作計悞,無事翻覆用 張儀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詩:“威名功業吾何有?無事飄飄犯百蠻。”
創業
亦作“剙業”。開創基業。 漢 張衡 《西京賦》:“ 高祖 創業,繼體承基。” 宋 陳亮 《酌古論·桑維翰》:“或難於剏業而資為聲援,或急於中興而用為輔翼。”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洛翰》:“ 高皇帝 創業之初,有 洛翰 者,本 劉 姓, 中原 人。” 郭小川 《他們下山開會去了》詩:“在整個創業時期,它發揮了最卓越的力量。”
祖語
有親屬關係的語言的原始共同語。一般由語言學家通過歷史比較法等方法構擬而得。《國外語言學》1981年第4期:“它們這樣獨立地發展而且有異常豐富的古老文獻資料,所以它們有可能通過比較法來尋找祖語,探索語言發展的模式。”
臥榻
臥床。榻,狹而長的床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耶?——宋· 岳珂《程史》
容人
(1) 有意容忍、寬容或寬恕違背傳統的社會或道德行為的小事
(2) 對別人採取寬容態度
勃興
蓬勃興起;飛速發展
現代家庭裝飾業悄然勃興
崛起
(1) 山峰等突起、高起
群山崛起
(2) 興起
東方巨人在崛起
風雲
①風和云:天有不測~。 ②比喻變幻動盪的局勢:~突變。其時
(1).那時;當時。《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其時, 白敏中 以中書侍郎請告歸家, 白居易 新授 杭州 太守,回來赴任。兩個都到 遐叔 處賀喜。” 魯迅 《朝花夕拾·父親的病》:“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閨女生急病,來請他了,因為他其時已經闊得不耐煩,便非一百元不去。”
(2).猶言正當時;正是時候。 徐遲 《牡丹》五:“真抗戰,假抗戰,他瞭若指掌。助 紂 為虐,他是不乾的,渾水摸魚,此其時也。”
有為
做出成績
奮發有為
大有為也。——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擇人
選擇適當的人。《左傳·昭公七年》:“故政不可不慎也,務三而已:一曰擇人,二曰因民,三曰從時。” 漢 劉向 《說苑·雜言》:“是以君子擇人與交,農人擇田而田。”《花月痕》第七回:“其實 采秋 乘此機會,要擇人而事,不理舊業。” 鄭振鐸 《桂公塘·黃公俊之最後》:“當許多新的大姓富戶出現於各地,擇人以噬的時候,農民們卻不得不移其愛戴之心,而表示出厭惡與反抗的了。”
何至
何至於;豈有。《史記·汲鄭列傳》:“且 匈奴 畔其主而降 漢 , 漢 徐以縣次傳之,何至令天下騷動,罷獘中國而以事夷狄之人乎!”《宋書·江夏王義恭傳》:“性之所滯,其欲必行,意所不在,從物回改,此最弊事。宜應慨然立志,念自裁抑。何至丈夫方欲贊世成名而無斷者哉!”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四》:“ 子貢 雖惡稱人之惡者,亦何至湔洗 桀 紂 以為忠厚哉?”
譎計
詭計。 清 薛福成 《書<漢書·外戚傳>後》六:“自古未有六歲即立為皇后者, 上官安 譎計希寵,而 光 不能止,一也。”
馬政
亦作“ 馬正 ”。指我國歷代政府對官用馬匹的牧養、訓練、使用和採購等的管理制度。《禮記·月令》:“﹝季秋之月﹞天子乃教於田獵,以習五戎,班馬政。” 孔穎達 疏:“班馬政者,謂班布乘馬之政令。”《呂氏春秋·仲夏》:“游牝別其羣,則縶騰駒,班馬正。”《淮南子·時則訓》引此文作“馬政”。 宋 李綱 《建炎進退志總敘下之上》:“朝廷討論監牧之制,修復馬政。”《明史·太祖紀三》:“丁卯,置行太僕寺於 山西 、 北平 、 陝西 、 甘肅 、 遼東 ,掌馬政。” 清 曹寅 《南轅雜詩·荒莊》:“船綱發卒屯田廢,冏牧徵金馬政荒。”
中州
舊指居全國中心的今河南省一帶;中原
寒盟
《左傳·哀公十二年》:“公會 吳 於 橐皋 , 吳子 使大宰 嚭 請尋盟。公不欲,使 子貢 對曰:‘盟,所以周信也,故心以制之,玉帛以奉之,言以結之,明神以要之。寡君以為苟有盟焉,弗可改也已。若猶可改,日盟何益?今吾子曰“必尋盟”,若可尋也,亦可寒也。’乃不尋盟。”後以“寒盟”指背棄或忘卻盟約。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不數年, 金國 寒盟,遂有中土,兩都皆覆。”《初刻拍案驚奇》卷十:“茲 金聲 願還聘定, 韓生 願還婚姻,庶不致寒盟於 程氏 。” 清 姚錫光 《東方兵事紀略·釁始》:“十一年五月, 前光 復齎其外務卿 副島種臣 、大輔 寺島宗則 書來 天津 、求改約; 鴻章 諷以寒盟, 前光 慚而去。”
召禍
招來災禍
言有召禍,事有召辱
常事
(1) 平常的事
平生常事
(2) 常見的事
庸劣
平庸低劣
庸劣敬安
貽笑
猶見笑。《晉書·呂光載記》:“欲全卿名節,不使貽笑將來。” 宋 蘇舜欽 《杜公求退第二表》:“貽笑外夷,靦顏多士。” 韋君宜 《似水流年·對夢囈的註解》:“這是蠢到貽笑萬邦的大笑話。可是 * 了。”
千秋
(1) 千年
(2) 歲月久遠
(3) 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獨流覽古原文_獨流覽古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