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涼榭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招涼榭原文

都名避暑莊,而暑亦恆有。

是處招涼榭,惟涼暑則否。

其故謂云何,五字可得剖。

西壁高百尋,峰陰每早取。

前林羅眾木,搖風爽常受。

而況帶以溪,澄澈遠塵垢。

弗招涼自致,曰招饒滕口。

詩詞問答

問:招涼榭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招涼榭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有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十三

參考注釋

避暑

(1) 到涼爽的地方度過炎熱的暑期

(2) 避免中暑

是處

(1).到處;處處。《南齊書·虞玩之傳》:“填街溢巷,是處皆然。” 宋 柳永 《八聲甘州》詞:“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陳毅 《六國之行》詩:“風雷驅大地,是處有親朋。”

(2).猶言緊要關頭。《水滸傳》第十三回:“將臺上忽的一聲鑼響, 楊志 和 索超 斗到是處,各自要爭功,那裡肯回馬。”

招涼

亦作“ 招涼 ”。1.招致涼氣;避暑。 晉 王嘉 《拾遺記·燕昭王》:“ 昭王 常懷此珠,當隆暑之月,體自輕涼,號曰‘銷暑招涼之珠’也。” 宋 陶穀 《清異錄·木》:“ 崔鳳 蹉跎失志。 洛南 天慶觀 頗幽雅,常陪友生夏月招涼於古槐下。”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楹聯賸話》:“﹝ 張詩舲 ﹞又題 風洞山 云:‘ 灕江 水緑招涼去,常侍詩清賞雨來。’” 龐樹柏 《病鶴避暑小雲棲寺挐舟訪之留贈》詩:“大火流金苦久晴,招涼地僻有誰爭!”

(2).著涼;受涼。 魯迅 《書信集·致邵文熔》:“上月中旬又因不慎招涼,終至大病。”

見“ 招涼 ”。

云何

(1).為何,為什麼。《詩·唐風·揚之水》:“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先公勳業如是,君作《東征賦》,云何相忽略?” 宋 范成大 《嘲峽石》詩:“云何清淑氣,孕此詭譎跡?”

(2).如何;怎么辦;怎么樣。《史記·司馬穰苴列傳》:“召軍正問曰:‘軍法期而後至者云何?’對曰:‘當斬。’”《後漢書·班勇傳》:“今立副校尉,何以為便?又置長吏屯 樓蘭 ,利害云何?”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心通豈復問云何,印可聊須答如是。” 魯迅 《朝花夕拾·後記》:“上面並無題字,不知宣傳者於意云何。”

五字

(1).五個字。多指詩文中五字句。《漢書·藝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南史·陸厥傳》:“ 約 等文皆用宮商……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

(2).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司馬景王 命中書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經時竭思不能改,心有憂色…… 會 ( 鍾會 )取草視,為定五字。 松 悅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當爾耶?’ 松 曰:‘ 鍾會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後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韋舍人早朝》詩:“一經傳舊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謝除知制誥表》:“得以文墨侍於軒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詩。 五代 齊己 《秋夕書懷》詩:“平生樂道心常切,五字逢人價合高。”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九:“池塘春草 謝 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奪天工。”

百尋

形容極高或極長。尋,八尺。《淮南子·人間訓》:“千里之隄,以螻螘之穴漏;百尋之屋,以突隙之煙焚。”《文選·張衡<西京賦>》:“巨獸百尋,是為曼延。” 薛綜 註:“作大獸,長八十丈,所謂蛇龍曼延也。” 北周 庾信 《周隴右總管長史贈太子少保豆盧公神道碑》:“直榦百尋,澄波千頃。”

搖風

(1).扶搖風,暴風。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搖風忽起,白日兩匿。”

(2).謂風吹擺動。 南朝 梁 沉約 《詠新荷》:“微根纔出浪,短榦未搖風。” 唐 崔灝 《渭城少年行》:“ 長安 道上春可憐,搖風盪日 曲河 邊。” 前蜀 牛希濟 《臨江仙》詞之六:“柳帶搖風 漢水 濱,平蕪兩岸爭勻。”

而況

連詞。何況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宋· 蘇軾《石鐘山記》

澄澈

亦作“ 澄徹 ”。1.清澈,水清見底。 晉 王獻之 《雜帖》:“ 鏡湖 澄澈,清流瀉注。” 唐 修睦 《僧院泉》詩:“澄澈照人膽,深山只一般。” 明 劉基 《活水源記》:“其初為渠時,深不踰尺,而澄徹可鑑。” 魯迅 《且介亭雜文·憶劉半農君》:“他的淺,卻如一條清溪,澄澈見底,縱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體的清。”

(2).清亮明潔。 南朝 宋 謝靈運 《怨曉月賦》:“墀除兮鏡鑑,房櫳兮澄澈。” 宋 蘇舜欽 《依韻和伯鎮中秋見月九日遇雨之作》:“常年此夕或陰晦,今歲澄澈將快哉!” 金 段成己 《中秋之夕封生仲堅衛生行之攜酒與詩見過依韻以答》:“夜涼河漢靜無聲,澄澈天開萬里晴。” 聶紺弩 《奇遇》:“月亮已經升得很高了,比剛才晶瑩澄澈得多。”

(3).明白。《關尹子·九藥》:“論道者,或曰凝寂,或曰邃深,或曰澄澈。” 胡適 《費氏父子的學說》:“ 費密 作《孫徵君傳》,只說:‘其學以澄徹為宗,和易為用。’”

塵垢

塵埃和污垢,比喻細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指塵世

游乎塵垢之外

自致

(1).竭儘自己的心力。《論語·子張》:“ 曾子 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

(2).憑主觀努力而得。《南史·趙知禮蔡徵等傳論》:“ 希祥 勞臣之子,才名自致,跡涉便佞,貞介所羞。” 唐 杜甫 《送顧八分》詩:“烈士惡苟得,俊傑思自致。” 宋 曾鞏 《墨池記》:“ 羲之 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清 譚嗣同 《治事篇·學會》:“人人可以自致,處處可以見功,夫何憚而久不為也。”

(3).謂將精力用在某一方面。 清 譚嗣同 《與唐紱丞書》:“雖然,三十曰壯,坐此縈繚遲回,卒不克自致於當世有用之學。”

(4).自己表達。《禮記·郊特牲》:“祭祀之相,主人自致其敬,盡其嘉,而無與讓也。”

(5).猶自給;親自料理、備辦。《陳書·文學傳·褚玠》:“ 玠 在任歲餘,守祿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縣境,種蔬菜以自給。” 宋 曾鞏 《洪渥傳》:“其孥蓋弱,力不能自致,其兄益已老矣,無可奈何,則念輒悲之。” 清 曾國藩 《陳岱雲妻易安人墓志銘》:“ 陳君 之病,凡三閲月矣,安人單憂極瘁,衣不解帶者四十餘日,凡可以自致者,無弗致也。”

(6).謂自喪其身。《新五代史·晉臣傳·桑維翰》:“﹝ 張彥澤 ﹞告 德光 曰:‘ 維翰 自縊。’ 德光 曰:‘我本無心殺 維翰 , 維翰 何必自致。’”

(7).自至其處。 漢 司馬相如 《喻巴蜀檄》:“道里遼遠,山川阻深,不能自致。”

滕口

張口放言。《易·鹹》:“鹹其輔頰舌,滕口説也。” 唐 韋瓘 《宣州南陵縣大農陂記》:“ 范君 獨判於心,不畏滕口。” 宋 岳珂 《桯史·萬春伶語》:“揖者不服,撐拒滕口。”

詩詞推薦

招涼榭原文_招涼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