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使君憂國願年豐,肯放炎威久病農。
盡道胸中藏渤澥,誰知筆下起蛟龍。
曉涼秋氣生蘄簟,夢斷檐聲帶梵鍾。
高臥已傳民訟息,秪應仁政古難逢。
詩詞問答
問:《次韻李聳卿賀太守禱雨有應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陳淵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陳淵的名句有哪些?答:陳淵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冬韻
參考注釋
使君
漢代稱呼太守刺史,漢以後用做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樂府詩集·陌上桑》
憂國
為國事而憂勞。《戰國策·齊策四》:“寡人憂國愛民,固願得士以治之。”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朝廷無至忠憂國之臣,不惜傷損威重。” 清 錢謙益 《董應舉授中大夫制》:“為國以得人為急,人臣以憂國為先。”
炎威
炎熱的威勢
很多人害怕烈日的炎威
久病
長期患病
久病不起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狀態。《孟子·離婁上》:“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史記·蘇秦列傳》:“是故明主外料其敵之彊弱,內度其士卒賢不肖,不待兩軍相當而勝敗存亡之機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詩:“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臉上一團正氣,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誠。”
渤澥
即 渤海 。《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浮 渤澥 ,游 孟諸 。” 李善 注引 應劭 曰:“ 渤澥 ,海別支也。” 南朝 梁 沉約 《和謝宣城》:“將隨 渤澥 去,刷羽汎清源。” 清 曹貞吉 《文殊院觀鋪海歌》:“鼇身一抹映天黑,鯨波萬里連 渤澥 。”參見“ 渤海 ”。
筆下
(1) 指文章的寫作
筆下生花
(2) 指寫文章時作者的措詞和用意
筆下留情
蛟龍
傳說中能使洪水泛濫的一種龍
秋氣
指秋日淒清、肅殺之氣。《呂氏春秋·義賞》:“春氣至,則草木產,秋氣至,則草木落。”《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秋氣憯以淒淚兮,桂枝落而銷亡。” 唐 杜甫 《曲江》詩之一:“ 曲江 蕭條秋氣高,菱荷枯折隨風濤。” 明 劉基 《秋日即事》詩之七:“秋氣蕭條 宋玉 悲,西風唯有雁相宜。” 魯迅 《朝花夕拾·父親的病》:“其時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氣。”
蘄簟
用蘄竹編制的篾席。 宋 文同 《寄永興吳龍圖給事》詩之三:“使客不來公事少,一牀蘄簟石林寒。” 宋 周密 《武林舊事·都人避暑》:“好事者則敞大舫,設蘄簟高枕取涼。”
夢斷
猶夢醒。 唐 李白 《憶秦娥》詞:“簫聲咽, 秦 娥夢斷 秦 樓月。” 元 尹公遠 《尉遲杯·題盧古溪響碧琴所》詞:“何事夢斷湖山,尚 九里 松聲,八月潮怒。” 清 錢謙益 《西湖雜感》詩之五:“殘燈彷彿朱衣語,夢斷潮聲夜殷牀。”
聲帶
(1) 喉腔兩側兩片覆蓋喉黏膜的韌帶皺襞,受到呼出氣流的振動,能發出聲音
(2) 電影膠片一側記錄著聲音的部分。也指用光學方法記下的聲音的紋理
梵鍾
佛寺中的大鐘。 唐太宗 《謁并州大興國寺》詩:“梵鐘交二響,法日轉雙輪。” 清 吳翷 《金陵》詩:“回首 景陽 遺簴失,但餘百八梵鐘聲。” 清 納蘭性德 《浣紗溪·小兀喇》詞:“猶記當年軍壘跡,不知何處梵鐘聲。莫將興廢話分明。”
高臥
(1) 高枕而臥
解衣鋪被,準備高臥
(2) 比喻隱居;亦指隱居不仕的人
卿屢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 安石(謝安的字)不肯出,將如蒼生何。——《世說新語·排調》
民訟
民眾的訴訟事宜。《周禮·秋官·司寇》:“以兩造禁民訟,入束矢於朝,然後聽之。”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端平襄州本末》:“民訟邊備,一切廢弛。”
秪應
同“ 祗應 ”。供奉,當差。《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那四司六局秪應供過的人,都在堂下,甚次第。”
仁政
(1) 寬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爭取民心的政治方略
夫仁政,必自經界始。——《孟子》
(2) 仁慈的統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