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寄亭丈·其二

作者:毛國翰 朝代:清代

寄李寄亭丈·其二原文

甪里先生讀道經,終年習靜舊岩扃。

天浮空翠水陂綠,門對寒光風嶂青。

蓬戶獨留求仲徑,野人多識子云亭。

筦山蘿薜遙相憶,春雨濛濛搖洞庭。

詩詞問答

問:寄李寄亭丈·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毛國翰
問:寄李寄亭丈·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寄李寄亭丈·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青韻

參考注釋

甪里先生

漢 初隱士。 商山 四皓之一。《漢書·張良傳》“顧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 唐 顏師古 註:“四人,謂 園公 、 綺里季 、 夏黃公 、 甪里先生 ,所謂 商山 四皓也。” 明 胡侍 《真珠船·古人名字人少知者》:“ 甪里先生 姓 周 ,名 術 ,字 元道 。”按,《史記·留侯世家》 唐 司馬貞 索隱作“角里先生”。

道經

(1).路過。《後漢書·西域傳·於窴國》:“ 元嘉 元年,長史 趙評 在 於窴 病癰死, 評 子迎喪,道經 拘彌 。”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餘·術技名家》:“後復之 杭 ,道經向泊舟處,忽遇先日贈錢之婦。” 清 無名氏 《燼宮遺錄》卷下:“宮人道經 承乾宮 ,戲推石獅子以為笑樂。”

(2).遵行的準則。 漢 荀悅 《申鑒·政體》:“惟修六則以立道經,一曰中,二曰和,三曰正,四曰公,五曰誠,六曰通。”

(3).道家或道教的經典。《南史·顧歡傳》:“案道經之作,著自 西周 ;佛經之來,始乎 東漢 。”《隋書·經籍志四》:“道經者,雲有 元始天尊 ,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所以説天地淪壞,劫數終盡,略與佛經同。”《<通志>總序》:“道家則有道書,有道經,有科儀,有符籙,有吐納內丹,有爐火外丹。”

終年

(1) 全年;整年

積雪終年不化

(2) 人死亡時的年齡

他終年90歲

習靜

亦作“ 習靖 ”。靖、靜古通。謂習養靜寂的心性。亦指過幽靜生活。 漢 焦贛 《易林·噬嗑之大過》:“奇適無耦,習靖獨處。” 南朝 梁 何遜 《苦熱》詩:“習靜閟衣巾,讀書煩几案。” 唐 王維 《積雨輞川莊作》詩:“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 * 回:“原來這所房子,是 繼之 祖老太爺晚年習靜之處。” 冰心 《寄小讀者》二十:“暑天宜習靜,願你們多寫作。”

岩扃

山洞的門。借指隱居之處。 唐 杜甫 《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諸官》:“瑞芝產廟柱,好鳥鳴巖扃。” 宋 楊萬里 《入峽歌》:“雲去雲來遮巖扃,忽然褰雲露山腳。” 明 高啟 《蕭鍊師鸞窠絕頂丹房》詩:“昔有學道侶,井臼遺巖扃。” 鄭澤 《雜詩答鈍庵》之五:“ 象罔 得真詮,巖扃守元素。”

天浮

古戰具,用以渡水。《六韜·軍用》:“以天浮張飛江濟大海,謂之天潢。”《水滸傳》第一百回:“城外 李俊 、二 張 、三 阮 ,乘著飛江、天浮,逼近城來,恰與城垣高下相等。”

空翠

(1).指綠色的草木。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白岸亭》詩:“空翠難強名,漁釣易為曲。”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與岑參》:“滿陂空翠,淨無纖塵,鷗鳧散亂,管弦齊奏,四處都在唱歌。”

(2).指綠葉。 唐 孟浩然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詩:“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清 陳維崧 《齊天樂·暮春風雨》詞:“小樓昨夜東風到,吹落滿園空翠。”

(3).指青色的潮濕的霧氣。 唐 王維 《山中》詩:“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宋 范成大 《浪淘沙》詞:“空翠濕征鞍,馬首千山。” 郁達夫 《題畫》詩之四:“貪坐溪亭晚未歸,四山空翠欲沾衣。”

(4).指碧空,蒼天。 唐 白居易 《大水》詩:“蒼茫生海色,渺漫連空翠。”

(5).指清澈的泉水。 清 魏源 《四明山中峽詩》之二:“山深雲液積,盡化流泉清。家家吸空翠,婦孺皆聰明。”

門對

過新年或有婚慶喜事時,貼在門上的對聯

家家貼門對,戶戶掛錢章。——《鍾馗傳》

光風

(1).雨止日出時的和風。《楚辭·招魂》:“光風轉蕙,氾崇蘭些。” 王逸 註:“光風,謂雨已日出而風,草木有光也。” 唐 權德輿 《古樂府》:“光風澹蕩百花吐,樓上朝朝學歌舞。” 清 方文 《元旦試筆》詩:“河邊淑氣微微動,漸有光風轉蕙蘭。”

(2).指月光照耀下的和風。 宋 葉適 《潘廣度》詩:“光風自汎靈草碧,朗月豈受頑雲吞!”

(3).苜蓿的別名。《西京雜記》卷一:“ 樂游苑 自生玫瑰樹,樹下多苜蓿。苜蓿一名懷風,時人或謂之光風。風在其間常蕭蕭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苜蓿為懷風。”

蓬戶

用蓬草編成的門戶。形容窮苦人家的簡陋房屋

求仲

漢 代隱士。後用以為隱士的代稱。 唐 錢起 《歲初歸舊山》詩:“ 求仲 應難見,殘陽且掩關。”

野人

(1) 田野之民,農人

試問野人家。——宋· 蘇軾《浣溪沙》詞

(2) 質樸的人,無爵位的平民

(3) 粗野的人

(4) 流浪漢

(5) 未開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狀態或屬於原始社會的人

多識

亦作“ 多志 ”。博學廣記。《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禮記·緇衣》:“故君子,多聞質而守之;多志質而親之,精知略而行之。” 孫希旦 集解:“多志,多見而識之也。”《論語·陽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漢書·敘傳下》:“寓言淫麗,託風終始,多識博物,有可觀採。”《新唐書·褚遂良傳》:“人之立身,不可以無學。 遂良 所謂多識君子哉!”

子云亭

在 四川省 綿陽縣 。相傳為 西漢 學者 揚雄 讀書處, 揚雄 字 子云 ,故名。 唐 劉禹錫 《陋室銘》:“ 南陽 諸葛廬 , 西蜀 子云亭 。”

蘿薜

(1).指女蘿和薜荔。《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羅。” 唐 杜甫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詩之九:“絺衣掛蘿薜,涼月白紛紛。”《紅樓夢》第十七回:“上則蘿薜倒垂,下則落花浮蕩。”

(2).用以指隱士的服裝。 南朝 梁 江淹 《謝開府辟召表》:“庶幽居之士,蘿薜可卷;奇武異文,無絶於古。”

相憶

相思;想念。《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三·飲馬長城窟行》:“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唐 杜甫 《夢李白》詩之一:“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前蜀 韋莊 《謁金門》詞之二:“空相憶,無計得傳訊息。”《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深閨只是空相憶,不見關山愁 * 。”

雨濛

語出《詩·豳風·東山》:“我徂 東山 ,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鄭玄 箋:“我往之 東山 ,既久勞矣;歸又道遇雨濛濛然,是尤苦也。”後用為表示戰士征途之苦的典實。 宋 蘇軾 《周公廟後潤德泉》詩:“至今遊客傷離黍,故國諸生詠雨濛。”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詩詞推薦

寄李寄亭丈·其二原文_寄李寄亭丈·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