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褒仲美游金陵

作者:張仲深 朝代:元代

送僧褒仲美游金陵原文

見說鍾陵隔幾塵,龍翔殿閣此時新。

諸天坐挹金銀氣,一錫行看草木春。

貝葉何妨寅夕諷,梅花不厭往來頻。

江南江北猶兵革,林下棲遲復有人。

詩詞問答

問:送僧褒仲美游金陵的作者是誰?答:張仲深
問:送僧褒仲美游金陵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送僧褒仲美游金陵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張仲深的名句有哪些?答:張仲深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見說

(1).告知,說明。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説來意,並問此是何處。”

(2).猶聽說。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見説 蠶叢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今日見説,卻記得你前年間曾言 蘇州 所遇,果非虛話了。” 清 李漁 《蜃中樓·離愁》:“見説紅顏薄命,不信今生心兒願兒果得盈。”

鍾陵

即 鐘山 。 唐 李紳 《過鍾陵》詩:“ 龍沙 江尾抱 鍾陵 ,水郭村橋晚景澄。” 明 陳所聞 《念奴嬌序·雲住閣為歐陽平林青林長林題》曲:“霾沉星漢,鬱蔥紫氣帶 鍾陵 。”參見“ 鐘山 ”。

龍翔

喻帝王興起。 元 揭傒斯 《開元宮碑詩》:“ 元 興龍翔,大拓疆土,四海八荒,鹹覿其主。”

殿閣

(1).殿堂樓閣。《漢書·王莽傳下》:“夏,蝗從東方來,蜚蔽天,至 長安 ,入 未央宮 ,緣殿閣。” 唐 元稹 《春分投簡陽明洞天作》詩:“榮光飄殿閣,虛籟合笙竽。”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樹木叢陰中,殿閣屹然四五所。”

(2). 宋 代大學士皆帶殿閣銜,以崇其資望,如 集賢殿 、 右文殿 之類。 明 清 兩代,大學士為內閣長官,仍以殿閣名入銜,如 明 之 中極殿 、 建極殿 、 文華殿 、 武英殿 、 文淵閣 、 東閣 ; 清 之 保和殿 、 文華殿 、 武英殿 、 文淵閣 、 東閣 、 體仁閣 等。故宰執又通稱為“殿閣”。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 順治 十五年,改內三院為內閣,其大學士俱加殿閣銜。”

此時

這時候。《後漢書·劉玄傳》:“﹝ 韓夫人 ﹞輒怒曰:‘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記》:“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此時已經四更天光景了。”

諸天

(1).佛教語。指護法眾天神。佛經言欲界有六天, * 之四禪有十八天,無 * 之四處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韋馱天等諸天神,總稱之曰諸天。《長阿含經》卷一:“佛告比丘, 毗婆屍菩薩 生時,諸天在上於虛空中,手執白蓋寶扇,以障寒暑風雨塵土。” 南朝 宋 謝靈運 《曇隆法師誄》序:“且三界迴沉,諸天倏瞬。”《敦煌變文匯錄·頻婆娑羅王后宮綵女功德意供養塔生天因緣變文》:“人民歡喜皆稱嘆,諸天愛護讚精明。”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法堂里擺列著諸天聖像。”《西遊記》第十七回:“諸天遂來洞口報知。”

(2).指神界的眾神位。後泛指天界;天空。 唐 穀神子 《博異志·陰隱客》:“修行七十萬日,然後得至諸天,或 玉京 、 蓬萊 、 崑閬 、 姑射 。” 清 林則徐 《即目》詩:“不知身與諸天接,卻訝雲從下界生。”

金銀

(1).黃金和白銀。《列子·周穆王》:“化人之宮,構以金銀。”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盡得其所虜掠金銀、婦女等,皆獲致其家。”《水滸傳》第二二回:“ 柴進 取出些金銀,送與 武松 。”

(2).謂印綬。《後漢書·班超傳》:“今臣幸得奉節帶金銀護 西域 。” 李賢 註:“金銀,謂印也。金印紫綬,銀印青綬也。”

(3).指紙錁,冥鏹。《 * 詞話》第八四回:“金爐內炷了香,焚化了紙馬金銀。”

行看

(1).且看。 唐 韓愈 《郴州祈雨》詩:“行看五馬入,蕭颯已隨軒。” 明 高明 《琵琶記·才俊登程》:“行看取,朝 紫宸 , 鳳池 鰲禁聽絲綸。”取,得。助詞。

(2).復看,又看。 唐 賈島 《送去華法師》詩:“默聽鴻聲盡,行看葉影飛。”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貝葉

古代 印度 人用以寫經的樹葉。亦借指佛經。 唐 玄奘 《謝敕賚經序啟》:“遂使 給園 精舍,併入提封;貝葉靈文,鹹歸冊府。” 元 榮肇 《原釋》:“如兇惡之徒,日誦貝葉之書,心藏蛇蠍之行,既死矣,以其能信佛,佛即引之而享天堂之樂。”

何妨

(1) 為什麼不

何妨一試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妨

你何妨試一試

寅夕

猶朝夕。 唐 高彥休 《闕史·楊江西及第》:“﹝ 濮陽 ﹞盡驅所行,置於庠序,命 江西 寅夕與之同處。”

梅花

(1) 梅樹的花

(2) 〈方〉∶臘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齋志異·促織》

不厭

(1).不嫌;不加以排斥。《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韓非子·難一》:“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凡此皆有倫有脊之言,雖巧而不厭其巧。”

(2).不合。《文選·班彪<王命論>》:“取捨不厭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權利,越次妄據,外不量力,內不知命,則必喪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韋昭 曰:“厭,合也。”

(3).不滿足;不飽。厭,通“ 饜 ”。《楚辭·離騷》:“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史記·伯夷列傳》:“然 回 也屢空,糟穅不厭,而卒蚤夭。”《漢書·王莽傳中》:“富者犬馬餘菽粟,驕而為邪;貧者不厭糟糠,窮而為姦。” 明 方孝孺 《贈金溪吳仲實序》:“必學於詩、書、禮、樂、六藝之文至於終身而不厭。”

(4).不服。《漢書·景帝紀》:“諸疑獄,若雖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厭者,輒讞之。” 顏師古 註:“厭,服也。”

不魘,不做惡夢。厭,通“ 魘 ”。

往來

(1) 去和來

往來種作。——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往來視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來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往來而不絕。——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交往;過從

老死不相往來。——《史記·貨殖列傳》

誠欲往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3) 交往的人

往來無白丁。——唐· 劉禹錫《陋室銘》

南江

古以 南江 、 北江 、 中江 為三江。 南江 即今 吳淞江 。《書·禹貢》:“東為 中江 。” 孔 傳:“有北有中,南可知。” 孔穎達 疏引《地理志》:“ 南江 從 會稽 吳縣 南,東入海。”

兵革

(1).兵器和甲冑的總稱。泛指武器軍備。《周禮·地官·酇長》:“若作其民而用之,則以旗鼓兵革帥而至。”《禮記·禮運》:“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禮也,是謂脅君。” 鄭玄 註:“兵革,君之武衛及軍器也。” 孔穎達 疏:“是國家防衛之器。”《韓非子·解老》:“凡兵革者,所以備害也。”《戰國策·秦策一》:“朞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 宋 陳亮 《酌古論四·封常清》:“古之善用兵者,士卒雖精,兵革雖鋭,其勢雖足以扼敵人之喉而蹈敵人之膺,而未嘗敢輕也。”

(2).指戰爭。《詩·鄭風·野有蔓草序》:“君之澤不下流,民窮於兵革。”《陳書·虞寄傳》:“且兵革已後,民皆厭亂。” 宋 蘇軾 《策略一》:“國家無大兵革幾百年矣。”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典故》:“ 崇禎 末,兵革擾亂,帝於宮中習學騎馬,左右扶掖以上,不數步即墜。” 梁啓超 《中國地理大勢論》:“ 中國 ,干戈之國也。統覽數千年之史乘,其三十載不見兵革者殆希。”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隱或退隱之處

獨此林下意,杳無區中緣。——李白《安陸寄劉綰》

棲遲

亦作“ 棲遟 ”。亦作“ 棲遅 ”。亦作“棲犀”。1.游息。《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朱熹 集傳:“棲遲,游息也。”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七》:“夫以 鄧生 之才,參擬王佐之略,損翮弭鱗,棲遲刀筆之間,豈以為謙,勢誠然也。” 元 虞集 《次韻杜德常博士萬歲山》:“玉幾由來常咫尺,衡門此日遂棲遟。” 清 劉大櫆 《贈方抱之序》:“無亭臺苑囿以為眺望之資,無梵宇琳宮之閒靚以為棲遲之地。” 邵燕祥 《獻詩》:“今天,我想像我是一隻燕子,棲遲在箭樓的 北京 雨燕。”

(2).耗散。《荀子·王制》:“務本事,積財物,而勿忘(妄)棲遲薛越也,是使羣臣百姓皆以制度行,則財物積,國家案自富矣。”

(3).滯留。《後漢書·馮衍傳下》:“久棲遟於小官,不得舒其所懷,抑心折節,意悽情悲。”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風》詩:“門前白浪如銀山,江上狂風如怒虎。船痴艣硬不能拔,未免棲遅傍洲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母怒,逐其故夫去,此子憤悒不食,其故夫亦棲遲旅舍,不肯行。” 郭沫若 《聖者》:“海外棲遲又一年,蒼茫往事已如煙。”

(4).漂泊失意。 唐 李賀 《致酒行》:“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舊唐書·竇威傳》:“昔 孔丘 積學成聖,猶狼狽當時,棲遲若此,汝效此道,復欲何求?”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薦》:“今則不然,忘往日之棲遲,貪暮年之富貴,僕恐前途更失,後悔難追。” 宋 陸游 《上鄭宣撫啟》:“某流落無歸,棲遲可嘆。”

有人

(1).謂有傑出的人物。《晉書·忠義傳序》:“ 卞壼 、 劉超 、 鍾雅 、 周虓 等已入列傳,其餘即敍其行事,以為《忠義傳》,用旌 晉氏 之有人焉。” 唐 韓愈 《興元少尹房君墓誌》:“ 房 故為官族,稱世有人。”

(2).謂有靠山。如:朝中有人好做官。

(3).泛指有某人。《孟子·盡心下》:“有人曰:‘我善為陳,我善為戰,大罪也。’”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櫻桃小口嬌聲顫,不防花下,有人腸斷。” 巴金 《春》一:“有人從梅林那面走過來,發出了這樣的叫聲。”

詩詞推薦

  • 踏莎行(壽人母八十三)

    翁溪園宋代〕蓂莢飛雙,桂分缺二。金風已肅深秋意。萱庭戲彩恰稱觴,蕊宮仙子天台裔。鶴髮童顏,龜齡福備。孩兒書額添三
  • 西江月(詠酴醿菊)

    陳師道宋代〕點點輕黃減白,垂垂重露生鮮。肌香骨秀月中仙。雪滿瑤台曳練。綽約卻宜長見,清真不假餘妍。殷勤與插小嬋娟
  • 為端夫病起解嘲

    舒邦佐宋代〕折臂三公古尚傳,神全何必問形全。前身恐是婁師德,試向沙頭覓渡船。
    送僧褒仲美游金陵原文_送僧褒仲美游金陵的賞析_古詩文
  • 月夜遊湖作歌

    乾隆清代〕天下不少名山與名水,二者兼之應鮮矣。即有兼者路途遙,無因游奕而往就之理。塞外避暑斯山莊,去京不過四百
  • 食兔

    林宗放宋代〕弱質司明視,虛名直望舒。軼群辭上蔡,能事到中書。狡計空多窟,珍盤竟付廚。獨將毫未效,曾紀汗青餘。
    送僧褒仲美游金陵原文_送僧褒仲美游金陵的賞析_古詩文
  • 清渭八景箭山晚翠

    何子舉宋代〕日落銜山照畫屏,箭山鬱郁歲寒青。昂霄巨榦成梁棟,裂石盤根長茯苓。風撼碧濤驚鶴夢,雷轟鐵鎖悅龍形。由來
  • 奉酬中書相公至日圓丘攝事合於中書後閣宿齋…之作

    裴度唐代〕翼亮登三命,謨猷本一心。致齋移秘府,祗事見沖襟。皓月當延閣,祥風自禁林。相庭方積玉,王度已如金。運偶
    送僧褒仲美游金陵原文_送僧褒仲美游金陵的賞析_古詩文
  • 雪晴

    沈守正明代〕閉門不厭三尺雪,數日陰寒也快晴。乍見玉龍紛夭矯,只疑銀海亘縱橫。啁啾鳥鵲聲如抃,班駁峰巒畫不成。日暮
  • 蝸牛

    錢時宋代〕雨浥蝸牛繞砌行,與吾同樂本同生。擠排蠻觸分疆界,可笑蒙莊自起爭。
    送僧褒仲美游金陵原文_送僧褒仲美游金陵的賞析_古詩文
  • 和白玉蟾韻

    釋元肇宋代〕蓬萊仙客興無酬,汗漫來游海上州。明月滿山歌踏踏,紅塵入市笑休休。釣竿不用空遮日,詩句時能一掉頭。醉後
  • 大觀秋分夕月四首

    佚名宋代〕至陰之精,夸而復盈。輪高佃桂,階應祥螢。玉兔影孤,金莖露溢。其駕星車,顧於茲夕。
    送僧褒仲美游金陵原文_送僧褒仲美游金陵的賞析_古詩文
  • 夜遊宮(句景亭)

    張孝祥宋代〕聽話危亭句景。芳郊迥、草長川永。不待崇岡與峻岭。倚欄桿,望無窮,心已領。萬事浮雲影。最曠闊、鷺閒鷗靜
    送僧褒仲美游金陵原文_送僧褒仲美游金陵的賞析_古詩文
  • 賦得生芻一束

    於結唐代〕比玉人應重,為芻物自輕。向風傾弱葉,裛露示纖莖。蒨練宜春景,芊綿對雨情。每慚蘋藻用,多謝茞蘭榮。孺子
  • 再題安瀾園十詠·其六·染霞樓

    乾隆清代〕霞豈無端染以色,樓非有所受之情。拈毫不覺囅然笑,總是由人浪與名。
  • 看蜀女轉昭君變

    吉師老唐代〕妖姬未著石榴裙,自道家連錦水濆。檀口解知千載事,清詞堪嘆九秋文。翠眉顰處楚邊月,畫卷開時塞外雲。說盡
  • 豐澤園

    乾隆清代〕黍高稻下總登場,豐澤今秋實倍常。九穗雙岐漫來獻,四方普熟是真祥。
  • 詠梅

    釋文珦宋代〕萬木凋零盡,知經幾度霜。獨余冰玉質,薰得夢魂香。影入清泉唐,聲傳畫角長。每因春爛漫,惆悵失孤芳。
  • 邀山室

    乾隆清代〕山之德為靜,其實弗解動。作室額曰邀,斯乃有迎送。而山常在室,何曾待延羾。是非彼自然,乃由我所弄。即室
  • 鵲橋仙

    袁去華宋代〕明眸皓齒,豐肌秀骨,渾是揉花碎玉。十分心事有誰知,暗惱得、愁紅怨綠。殘雲斷雨,不期而會,也要天來大福
    送僧褒仲美游金陵原文_送僧褒仲美游金陵的賞析_古詩文
  • 月石

    吳頤宋代〕嫦娥促輕車,翩翩下瑤城。窮幽得靈山,意欲家平生。隳石擬素魄,神功夜無聲。佳桂願托根,老兔祈偕行。上帝
送僧褒仲美游金陵原文_送僧褒仲美游金陵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