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和闐盈尺璧原文
周尺尺有餘,今尺猶欠寸。
今度贏於古,其故殊難問。
蓋古尚簡約,黃鐘定無紊。
今乃期獲多,分寸爭利進。
斯璧逾周尺,寶月輝圓暈。
德貞不匿瑕,質美原勝瑨。
泣獻豈藉卞,完歸謾擬藺。
琢磨祛時樣,師古遵說訓。
寧渠在器哉,三代風慚遜。
詩詞問答
問:詠和闐盈尺璧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詠和闐盈尺璧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八十五
參考注釋
周尺
周 代的尺度。《禮記·王制》:“古者,以 周 尺八尺為步;今以 周 尺六尺四寸為步。”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 伯夷 叔齊 ﹞蹌蹌踉踉的顛了 周 尺一丈路遠近。”
周 代的樂譜。泛指 周 樂。 宋 蘇軾 《延和殿奏新樂賦》:“ 趙鐸 固中於宮商, 周 尺仍分於清濁。”
難問
(1).提出疑問;請教。 漢 王充 《論衡·問孔》:“以為聖賢所言,皆無非專精講習,不知難問。”《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諸兄每讀經傳,輒下意難問。”
(2).民歌體裁的一種。有如謎語,兩人合唱,以一問一答形式出現。如:(問)啥人數得清天上星?啥人數得清鱖魚鱗?(答)太白金星數得清天上星, 姜太公 數得清鱖魚鱗。我國東南各省如 江蘇 、 廣東 等地民間都很流行。 朱自清 《中國歌謠·歌謠的分類》:“謎有三種:一、事物謎,二、字謎,三、難問, 鍾先生 《廣州謎語序》稱為‘詰難體’……我以為要恰切一點,把它稱為‘謎歌’。”
簡約
(1) 簡略;不詳細
文字簡約
(2) 簡省
鍾定
指夜深人靜時刻。古代亥時(相當於午後九時至十一時)以後,人們開始安息,稱為人定。人定鳴鐘為信,故稱。 唐 喻鳧 《游雲際寺》詩:“閣寒僧不下,鐘定虎常來。” 前蜀 張蠙 《宿開照寺光澤上人院》詩:“鐘定遙聞水,樓高別見星。”
分寸
指說話或做事的適當標準或限度
沒分寸
不講分寸
爭利
(1).爭奪利益。《荀子·大略》:“爭利如蚤甲而喪其掌。” 王先謙 集解:“蚤與爪同。言仕亂世驕君,縱得小利,終喪其身。”《史記·魏世家》:“夫君欲利則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則庶人慾利。上下爭利,國則危矣。” 晉 葛洪 《抱朴子·安貧》:“曷有憂貧而與賈豎爭利,戚窮而與凡瑣競達哉?” 任濤 鄭洪慶 《略論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步配套》:“一部分企業單純追求利潤,採取壓低基數、擴大留成比例、亂攤亂擠成本等不正當手段與國家爭利。”
(2).爭取軍事優勢。多指爭占有利地形,爭取有利地位。《孫子·軍爭》:“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 賈林 註:“行軍用師,必趨其利。遠近之勢,直以舉軍往爭其利,難以速至。”《史記·秦本紀》:“ 晉君 棄其軍,與 秦 爭利,還而馬騺。 繆公 與麾下馳追之。”《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兩國相擊,此宜夸矜見所長。今臣往,徒見羸瘠老弱,此必欲見短,伏奇兵以爭利。愚以為 匈奴 不可擊也。”《三國志·魏志·袁尚傳》:“ 太祖 遂圍之,為塹,周四十里;初令淺,示若可越。 配 ( 審配 )望而笑之,不出爭利。” 金 元好問 《內相文獻楊公神道碑銘》:“蓋 淮南 平,則 江 之北盡為戰地。進而爭利於舟楫之間,我之勁弓良馬有不得騁者矣。”
寶月
明月。 南朝 梁 吳均 《碎珠賦》:“寶月生焉, 越 浦 隋 川,標 魏 之美,擅 楚 之賢。” 唐 鮑溶 《懷惠明禪師》詩:“雪山世界此涼夜,寶月獨照瑠璃宮。” 明 梁潛 《元夜陪駕燕午門》詩:“銀漢橫空寶月團,六鰲飛出五雲端。” 丘逢甲 《元夕無月》詩:“滿城燈市盪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
圓暈
(1).環狀波紋。 鄭振鐸 《海燕》:“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地蕩漾了開去。”
(2).指波紋呈環狀。 明 李東陽 《南溪賦》:“乘舟而泛,則泓碧長曳,汰痕圓暈。”
匿瑕
(1).比喻人器量大能包容。《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晉書·陳騫傳》:“ 騫 少有度量,含垢匿瑕,所在有績。” 唐 陸贄 《興元論續從賊中赴行在官等狀》:“愚智兼納,洪纖靡遺,蓋之如天,容之如地,垂旒黈纊而黜其聰察,匿瑕藏疾而務於包含。” 宋 蘇軾 《謝賜對衣金帶馬狀》:“此蓋伏遇太皇太后陛下聰明齊聖,陳錫載周,含垢匿瑕而察於求賢,卑宮菲食而侈於養士,士豈輕於千里?”
(2).掩藏缺點。 唐 姚崇 《執鏡誡》:“且明不匿瑕,君子是嘉;不疲屢照,君子是效。”
琢磨
思考;研究
這事我琢磨了很久
時樣
(1) 時式,時新的式樣
(2) 時尚
男女自由都平等,自由結婚新時樣。——《王貴與李香香》
師古
效法古代。《書·說命下》:“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 説 攸聞。”《宋書·禮志一》:“師古而不適用, 王莽 所以身滅。”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詩:“文物多師古,朝廷半老儒。” 清 錢謙益 《河南歸德府知府高鏘授中憲大夫制》:“學多師古,志在濟時。”
寧渠
難道;如何。《史記·張儀列傳》:“吾不及 蘇君 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謀 趙 乎?為吾謝 蘇君 , 蘇君 之時, 儀 何敢言。且 蘇君 在, 儀 寧渠能乎?” 司馬貞 索隱:“渠音詎。古字少,假借耳。”
三代
指中國古代夏、商、周三個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