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月原文
三百六十日,朔望各十二。
泛月惟宜夏,望夕才三次。
其間光明夜,屈指堪數計。
陰晴復不定,誠哉過隙易。
今夕乃何夕,際此銀蟾麗。
箖箊多靜籟,湖山有佳致。
漫倚洞簫和,莫酌新篘醉。
即事吟五言,㣶徊抒遐思。
詩詞問答
問:泛月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泛月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九
參考注釋
朔望
農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即朔日和望日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記·高祖本紀》:“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 齊 得十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稅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禮·地官·載師》:“凡任地……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 賈公彥 疏:“皆無過十二者……皆無過十而稅二。”《漢書·貢禹傳》:“商賈求利,東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歲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稅。” 顏師古 註:“若有萬錢為賈,則獲二千之利。”
(3).形容數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齊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雲氣出表里。”參見“十二分。”
望夕
通常指舊曆十五日的晚上。《太平廣記》卷八二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李子牟》:“ 江陵 舊俗,孟春望夕,尚列影燈。”《續資治通鑑·宋真宗鹹平五年》:“帝自畢諒陰,以 啟聖院 太宗 降誕之地,聖容在焉,前期往拜,至望夕乃幸他寺,遂為制。”
三次
(1).三回。如:去了三次。
(2).指朝、野、市三處。《國語·魯語上》:“五刑三次。” 韋昭 註:“次,處也。三次,謂朝、野、市也。”
其間
(1) 在中間
兩幢房子及夾在其間的院子
頹然其間者。——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北與寇往來其間。——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袍敝衣處其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時出於其間焉。——蔡元培《圖畫》
(2) 指某一段時間
參加這項工作已有半年了,這其間,他學到不少新的知識
光明
(1)
(2) 明亮的
瓦楞上已經雪白,房裡也映得較光明。——《祝福》
(3) 比喻正義或有希望
光明大道
母親沉痛的三言兩語的訴說以及我親眼見到的許多不平事實,啟發了我幼年時期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回憶我的母親》
(4) 沒有私心
光明磊落
心地光明
屈指
彎著指頭計數
屈指一算,離家已經十五年了
數計
以數字來計算。《漢書·賈捐之傳》“都內之錢貫朽而不可校” 唐 顏師古 註:“校謂數計也。” 宋 梅堯臣 《送淮南轉運李學士君錫》詩:“惟時有才彥,數計等 桑羊 。” 李可染 《國畫大家白石老人》:“他數十年來作畫之多,真是難以數計。”
陰晴
(1).指向陽和背陰。 唐 王維 《終南山》詩:“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2).比喻得志和失意。 元 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人為功名苦戰爭,徒然競,百年身世,數度陰晴。”
不定
(1)
副詞,表示不肯定,後面常有表示疑問的詞或肯定和否定相疊的詞組
一天他不定來多少次
我明天還不定去不去呢!
(2)
不穩定
方向不定的風
心神不定
過隙
喻時間短暫,光陰易逝。《禮記·三年問》:“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若駟之過隙。” 唐 竇常 《謁諸葛武侯廟》詩:“人同過隙無留影,石在窮沙尚啟行。” 宋 姜夔 《張平甫哀輓》詩:“空嗟過隙催人世,賴有提孩讀父書。” 明 馮夢龍 《風流夢·夢感春情》:“我 杜麗娘 生於宦族,長在名門,年已二八,不得早諧佳偶,誠為虛度青春,光陰若過隙耳。”參見“ 過隙白駒 ”。
今夕
今晚;當晚。 晉 左思 《蜀都賦》:“樂飲今夕,一醉累月。” 唐 韓愈 《玩月喜張十八員外以王六秘書至》詩:“況當今夕圓,又以嘉客隨。” 郭沫若 《落葉》:“風雨瀟瀟著的今夕。”
銀蟾
月亮的別稱。傳說月中有蟾蜍,故稱。 唐 白居易 《中秋月》詩:“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元 金仁傑 《追韓信》第二折:“正天淡雲閒,明滴溜銀蟾似海山。” 清 王韜 《淞濱瑣話·田荔裳》:“一夕宴罷,宿蝶未來,銀蟾猶皎。”參見“ 金蟾 ”。
箖箊
竹名。葉薄而大。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處女將北見於王,道逢一翁,自稱曰 袁公 。問於處女:‘吾聞子善劍,願一見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隱,惟公試之。’於是 袁公 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頡橋未墮地,女即捷末。” 晉 戴凱之 《竹譜》:“箖箊,葉薄而廣, 越 女試劍竹是也。” 清 王苹 《南園》詩:“何處箖箊有敝廬,空存老樹與清渠。”
湖山
(1).湖水與山巒。 唐 元稹 《酬鄭從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詩:“湖山四面爭氣色,曠望不與人間同。” 唐 杜牧 《江樓晚望》詩:“湖山翠欲結蒙籠,汗漫誰游夕照中。” 宋 曾鞏 《歸老橋記》:“雖欲遺章綬之榮,從湖山之樂,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趙孟頫 《錢塘懷古》詩:“湖山靡靡今猶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詩之一:“ 林逋 、 蘇軾 俱名世,指點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寫真》:“倚湖山夢繞,對垂楊風裊。”
佳致
(1).優美高雅的情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殷浩 ﹞作數百語,既有佳致,兼辭條豐蔚,甚足以動心駭聽。”《陳書·孝行傳·謝貞》:“八歲,嘗為《春日閒居》五言詩,從舅尚書 王筠 奇其有佳致。”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 何水部 、 柳吳興 篇法不足,時時造佳致。”
(2).美好的景致。 宋 柳永 《剔銀燈》詞:“如斯佳致,早晚是、讀書天氣。” 元 施惠 《幽閨記·少不知愁》:“好景須歡會,四時不負佳致。”
洞簫
簫,因不用蠟蜜封底而得名
新篘
新漉取的酒。 唐 段成式 《怯酒贈周繇》詩:“大白東西飛正狂,新篘石凍雜梅香。” 宋 蘇軾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讀書》:“近日秋雨足,公餘試新篘。” 明 張四維 《雙烈記·代役》:“春盤美更精,新篘香又清。”
即事
(1).任事;作事。《史記·封禪書》:“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公乃盛服執笏以入即事。”《續資治通鑑·宋寧宗慶元四年》:“樞密使 襄 ,請用步卒穿濠築障……軍民並役,又募飢民以傭,即事五旬而畢。”
(2).面對眼前事物。 晉 陶潛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 宋 王安石 《乙巳九月登冶城作》詩:“即事有哀傷,山川自如故。”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即事興情,因而成賦。”
(3).以當前事物為題材的詩。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命意·陵陽謂須先命意》:“凡作詩須命終篇之意,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聯,因而成章,如此則意不多屬。然古人亦不免如此,如述懷、即事之類,皆先成詩,而後命題者也。”
(4).多用為詩詞題目。如 唐 杜甫 《草堂即事》詩, 宋 辛棄疾 《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詞, 郭沫若 《南水泉即事》詩等等。
五言
(1).五德之言。《書·益稷》:“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 孔 傳:“以出納仁、義、禮、智、信五德之言,施於民以成化。” 唐 韓愈 《進士策問》之十一:“彰施五色,出納五言。”
(2).五個字的句子。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3).見“ 五言詩 ”。
遐思
長遠的思念或指逾時空的遐想,奇思幻想
遐思冥想
詩詞推薦
雜劇·死生交范張雞黍
宮天挺〔元代〕楔子(正末扮范巨卿同沖末扮孔仲山、張元伯、淨扮王仲略上,正末雲)小生姓范名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