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春山如佳人,秀澀而含冶。

妙處難形容,北苑其工者。

欲吐猶未吐,淑氣峰頭惹。

旋鳴旋弗鳴,泉聲澗腳瀉。

溪亭喬樹下,對坐客閒雅。

疑是裴與王,從游深趣寫。

董跡子居摹,契要無少假。

獨缺名流題,斯復因何也。

詩詞問答

問:《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仿董源春山缺跋者因題空處》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馬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九

2. 卷內每畫各有名人題跋惟此段獨缺殊不可曉然究為全璧之纇因題數語補之

參考注釋

春山

(1).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唐 王維 《鳥鳴澗》詩:“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金 元好問 《游黃華山》詩:“歸來心魄為動盪,曉夢月落春山空。”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潘太守詩》:“莫待 瀟湘 芳草緑,春山處處子規聲。”

(2).春日山色黛青,因喻指婦人姣好的眉毛。 唐 李商隱 《代董秀才卻扇》詩:“莫將畫扇出帷來,遮掩春山滯上才。” 元 吳昌齡 《端正好·美妓》套曲:“秋波兩點真,春山八字分。” 清 洪楝園 《後南柯·釋酗》:“問何時消除芥蔕,終不免愁鎖春山未展開。”

(3).指春神。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打春》:“立春日, 大興 、 宛平 縣令設案於午門外正中,奉恭進皇帝、皇太后、皇后芒神土牛,配以春山。”

佳人

(1) 貌美的女子

(2) 美好的人,指懷念的人或理想中的人

(3) 有才幹的人

妙處

(1) 美妙的地方

西山是休養的妙處

(2) 奧秘之處

自有妙處

形容

描述

以寸管形容。——清· 林覺民《與妻書》

北苑

(1).宮廷北面的皇室園林。《北史·魏明元帝紀》:“癸丑,穿魚池於北苑。” 唐 盧綸 《春詞》:“北苑羅裙帶,塵衢錦繡鞋。醉眠芳樹下,半被落花埋。”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地理》:“ 李氏 集有翰林學士 陳喬 作《北苑侍宴賦詩序》曰:‘北苑,皇居之勝概也。掩映丹闕,縈迴緑波,珍禽奇獸充其中,修竹茂林森其後。’”

(2).泛稱皇室園林。 宋 蘇軾 《次韻王晉卿奉詔押高麗宴射》:“北苑傳呼陛楯郎,東夷初識令君香。”按,此指 北宋 的南御苑-- 玉津園 ,在 汴京 ( 開封 ) 南薰門 外。

(3).指 南唐 畫家 董源 。 董源 曾官北苑使,世稱 董北苑 。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書畫》:“ 江南 中主 時,有北苑使 董源 善畫,尤工秋嵐遠景,多寫 江南 真山,不為奇峭之筆。” 明 董其昌 《畫禪室隨筆》:“ 北苑 畫小樹,不先作樹枝及根,但以筆點成形。” 清 曹寅 《送程正路之黃陂丞》詩:“畫家遵 北苑 ,墨法秘 南唐 ,二者能兼得,茅齋竟夕香。”

(4). 宋 代名茶產地。 宋 熊蕃 《宣和北苑貢茶錄》:“ 五代 之季, 建 屬 南唐 ,歲率諸縣民採茶 北苑 。”按, 建 , 建州 ,今 福建 建甌縣 。 宋 趙汝礪 《北苑別錄》:“厥今,茶自 北苑 上者,獨冠天下,非人間所可得也。”參見“ 北苑茶 ”。

(5).見“ 北苑茶 ”。

淑氣

(1).溫和之氣。 晉 陸機 《悲哉行》:“蕙草饒淑氣,時鳥多好音。” 唐 柳道倫 《賦得春風扇微和》:“青陽初入律,淑氣應春風。” 宋 朱淑真 《冬至》詩:“黃鐘應律好風吹,陰伏陽升淑氣回。”《白雪遺音·馬頭調·消魂二月》:“消魂二月春光明媚,淑氣陣陣催。”

(2).指天地間神靈之氣。《舊唐書·音樂志四》:“祥符淑氣,慶集柔明。” 明 鄭仲夔 《耳新·藹吉》:“勁骨幹霄,品業兼擅,非鍾川岳之淑氣者不能。”

峰頭

1.亦作"峰頭"。

2.峰頂。

溪亭

臨溪水的亭子。 唐 張祜 《題上饒亭》詩:“溪亭拂一琴,促軫坐披衿。” 宋 李清照 《如夢令》詞:“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喬樹

高大的樹。 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北史·儒林傳下·王孝籍》:“猶恐拯溺遲於援手,救經緩於扶足,待 越 人之舟檝,求 魯 匠之雲梯,則必懸於喬樹之枝,沒於深泉之底。” 唐 楊炯 《送豐城王少府》詩:“離亭隱喬樹,溝水浸平沙。”

坐客

看客,觀眾

坐客乃西顧而嘆。——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從游

亦作“ 從游 ”。1.隨從出遊。《論語·顏淵》:“ 樊遲 從游於 舞雩 之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子路 喜從游,遇 長沮 、 桀溺 、 荷蓧丈人 。”

(2).與之相游處。謂交往。《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酈生 見謂之曰:‘吾聞 沛公 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願從游。’”《後漢書·爰延傳》:“善人同處,則日聞嘉訓;惡人從游,則日生邪情。”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二:“余嘗登門,出近作《贈別》長短句以示公……公賞誦久之。是後,從游頗密。”

(3).隨從求學。 明 徐愛 《<傳習錄>卷上‘按語’》:“從游之士,聞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遺二,見其牝牡驪黃,而棄其所謂千里者,故 愛 備録平時之所聞,私以示夫同志,相與考而證之,庶無負先生之教雲。”

見“ 從游 ”。

詩詞推薦

  • 元唐棣疏林策蹇圖

    乾隆清代〕石泉咽危灘,輕煙散林表。新豐酒難沽,寂寂空山曉。風吹墊角巾,斜月猶皎皛。颯然風月懷,豈慕長安道。試問
  • 水調歌頭(壽武公望)

    廖行之宋代〕韓國武中令,公望乃雲孫。平生壯志,凜凜長劍倚天門。鬱積胸中謀慮,慷慨尊前談笑,袖手看風雲。唾手功名事
    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原文_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
  • 山東巡撫國泰奏報得雪詩以志慰

    乾隆清代〕正廑東省雪沾無,閱奏書誠慶慰吾。赴闕依然在齊境,春霙恰值以時濡。雲濃風靜益佳矣,已種補耕普利乎。新歲
  • 君錫宰壽春

    李覯宋代〕淪落多愁笑不成,水邊還是送君行。官為令長前程好,地近鄉關喜氣生。百里有人觀惠術,三年唯我見交情。山中
    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原文_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
  • 題澄觀齋

    乾隆清代〕齋近東北門,出門必此經。面帶水瀎潏,背峙山崚嶒。因以額澄觀,澄觀義可徵。觀或屬之目,澄具心之靈。況此
  • 散懷

    陸游宋代〕東行西行一日過,深酌淺酌萬事休。亦知衣食將不繼,老甚安能懷百憂?
    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原文_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
  • 柳梢青

    張孝祥宋代〕草底蛩吟。煙橫水際,月澹松陰。荷動香濃,竹深涼早,銷盡煩襟。發稀渾不勝簪。更客里、吳霜暗侵。富貴功名
    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原文_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
  • 鹽亭縣永樂山叩雲亭

    文同宋代〕長江合高峰,爽氣左右繞。中流望絕巘,萬丈見木杪。孤寧揭其上,隱隱一拳小。李君令茲邑,邀我升縹緲。是時
  • 池邊二絕

    張鎡宋代〕屢欲池邊看曉煙,曉煙多是獨貪眠。紅蕖似怪人來晚,不肯回頭卻粲然。
  • 上孟郡王生辰三首

    仲並宋代〕月掛微弦天未霜,初筵遽作十分涼。飽參平日安心法,自是長年卻老方。詔下龍墀思舊德,名標雁塔看諸郎。殷勤
  • 寄劉漢臣

    何鞏道明代〕一別無書到海濱,人傳公子未歸秦。幾年秋草淹窮巷,半領青衫負老親。閉目平生皆覺病,觀心終夜不生塵。相知
  • 一枝春·梅雨悶人次草窗酒邊聞歌韻

    杜文瀾清代〕樹轉晴光,逗纖雲、又著絲絲殘雨。芳辰細數,誤了聽鶯佳緒。文園病起,漸消瘦、柳嫣花嫵。幽徑里、風約簾波
  • 偈三十五首

    釋祖珍宋代〕斷除鬚髮著僧衣,精進當遵古佛儀。一念不生親領略,方知我法妙難思。
    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原文_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
  • 尋鞏縣南李處士別業

    岑參唐代〕先生近南郭,茅屋臨東川。桑葉隱村戶,蘆花映釣船。有時著書暇,盡日窗中眠。且喜閭井近,灌田同一泉。
    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原文_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
  • 讀劉夢得集

    李劉宋代〕一詠桃花謫九年,何如兵衛日高眠。苦嫌不得文章力,得力教君更可憐。
    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原文_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
  • 將至東都先寄令狐留守

    白居易唐代〕黃鳥無聲葉滿枝,閒吟想到洛城時。惜逢金谷三春盡,恨拜銅樓一月遲。詩境忽來還自得,醉鄉潛去與誰期?東都
    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原文_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
  • 競渡櫂歌

    黃公紹宋代〕賀靈鼉,賀靈鼉,幾年翠舞與珠歌。看到日斜猶未足,涌金門外涌金波。
  • 白居易唐代〕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原文_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
  • 遠遊

    陸游宋代〕壯年不作故山歸,老去方知浪走非。掛日片帆吳赤壁,嘶風疋馬蜀青衣。交遊雖廣知心少,香火徒勤願力微。堪笑
  • 夜緒

    宋祁宋代〕炎氛歇層宇,清氣肅重帷。籟遠天人雜,宵閒甲乙遲。江湖牽客慮,日月與人衰。經國謀安在,悠悠空我思。
    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原文_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
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原文_題趙宧光等跋沈士充斆十四名家畫卷·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