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張昭陽秋野軒

作者:王汝玉 朝代:明代

題張昭陽秋野軒原文

玄象無停轡,白駒恆不羈。

旋聞金飆振,奄觀炎暑移。

堂居瞰西野,秋氣倏雲淒。

鳴鴻方噭噭,彼黍漸離離。

白蘋芳華動,紅蘭彩艷滋。

彈冠晴崗表,濯纓晴川湄。

物情信多美,夙心寧弗怡。

但感豳風戒,重懷蟋蟀詩。

履霜非伊始,堅冰行可期。

四時有成序,天道諒如斯。

達人貴無悶,志士抱遐思。

唯應守其素,茲理良可持。

詩詞問答

問:題張昭陽秋野軒的作者是誰?答:王汝玉
問:題張昭陽秋野軒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玄象

天象。謂日月星辰在天所成之象。《後漢書·郅惲傳》:“ 惲 乃仰占玄象。” 唐 吳筠 《高士詠·嚴子陵》:“紫宸同御寢,玄象驗客星。”《醒世恆言·隋煬帝逸游召譴》:“帝深識玄象,常夜起觀星。”

白駒

(1).白色駿馬。比喻賢人、隱士。語出《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食我場苗。縶之維之,以永今朝。”《後漢書·崔駰傳》:“懿氓蚩之悟悔兮,慕白駒之所從。” 宋 陸游 《寄題胡基仲故居》詩:“浮雲每嘆成蒼狗,空谷誰能縶白駒。” 清 錢謙益 《父國光先贈中憲大夫河南歸德府知府加贈太常少卿仍前階制》:“皎皎白駒,世鹹慕逸民於空谷。”

(2).《詩·小雅》篇名。《詩·小雅·白駒序》:“《白駒》,大夫刺 宣王 也。” 鄭玄 箋:“刺其不能留賢也。”

(3).用作贈別賢士之辭。 漢 王粲 《贈士孫文始》詩:“雖則同域,邈其迥深;白駒遠志,古人所箴。” 三國 魏 曹植 《釋思賦》:“彼朋友之離別,猶求思乎白駒。”

(4).比喻流逝的時間。語出《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 唐 杜甫 《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星霜玄鳥變,身世白駒催。” 明 無名氏 《鳴鳳記·夏公命將》:“覩此白駒彈指,豈堪華髮蒙頭。” 王橫 《哭子美》詩:“白駒驚電馳,人生本如寄。”

不羈

亦作“ 不覊 ”。1.謂才行高遠,不可拘限。《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皁。” 李善 註:“不羈,謂才行高遠,不可羈繫也。” 晉 向秀 《思舊賦》:“余與 嵇康 、 呂安 ,居止接近,其人並有不羈之才。” 宋 何薳 《春渚紀聞·顏幾聖索酒友詩》:“ 錢塘 顏幾 字 幾聖 ,俊偉不覊,無日不飲。” 郭沫若 《談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象《胡笳十八拍》,無論形式或內容上,那種不羈而雄渾的氣魄……決不是 六朝 人乃至 隋 唐 人所能企及的。”

(2).謂行為不遵循禮法。《新唐書·元結傳》:“ 結 少不羈,十七乃折節向學,事 元德秀 。”《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緣》:“﹝ 唐寅 ﹞為人放浪不覊,有輕世傲物之志。”《明史·袁煒傳》:“ 煒 性行不羈,為御史 包孝 所劾,帝宥不罪。”

金飆

亦作“ 金飇 ”。秋季急風。 南朝 梁 王僧孺 《與何烱書》:“素鐘肇節,金飈戒序。” 明 夏完淳 《秋郊賦》:“屆素律而厲威,搏金飆而矯勢。” 清 陳維崧 《念奴嬌·月夜看桂花》詞:“淒清庭院,乍金颷壓下一天黃雪。”

炎暑

炎熱的夏天;夏天之酷熱

秋氣

指秋日淒清、肅殺之氣。《呂氏春秋·義賞》:“春氣至,則草木產,秋氣至,則草木落。”《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秋氣憯以淒淚兮,桂枝落而銷亡。” 唐 杜甫 《曲江》詩之一:“ 曲江 蕭條秋氣高,菱荷枯折隨風濤。” 明 劉基 《秋日即事》詩之七:“秋氣蕭條 宋玉 悲,西風唯有雁相宜。” 魯迅 《朝花夕拾·父親的病》:“其時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氣。”

噭噭

(1).哭聲。《莊子·至樂》:“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文選·潘岳<楊仲武誄>》:“哀哀慈母,痛心疾首;噭噭同生,悽悽諸舅。” 劉良 註:“噭噭,哭聲。” 明 方孝孺 《祭太史公文》之五:“吾猶噭噭哭于山巔與水濆。”

(2).指悲叫聲。 清 龔自珍 《明良論》一:“廩告無粟,廏告無芻,索屋租者且至相逐,家人噭噭然呼。”

(3).笑聲。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十一:“乃悞 羨門子 ,噭噭今自蚩。”

(4).鳥獸鳴聲。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三:“飛鳥繞樹翔,噭噭鳴索羣。”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石門最高頂》詩:“活活夕流駛,噭噭夜猨啼。” 唐 陳子昂 《晚次樂鄉縣》詩:“如何此時恨,噭噭夜猿鳴。” 龔騫 《古風》之六:“冥冥雙雁俱北飛,噭噭音響一何悲。”

離離

(1).盛多貌。《詩·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實離離。” 毛 傳:“離離,垂也。” 鄭玄 箋:“其實離離,喻其薦俎禮物多於諸侯也。” 孔穎達 疏:“言二樹當秋成之時,其子實離離然垂而蕃多,以興其 杞 也其 宋 也二君於王燕之時,其薦俎眾多。”《文選·張衡<西京賦>》:“神木靈草,朱實離離。” 薛綜 註:“離離,實垂之貌。” 前蜀 貫休 《經弟妹墳》詩:“淚不曾垂此日垂,山前弟妹塚離離。” 宋 葉適 《哀鞏仲至》詩:“君文蚤貴重, 蜀 錦載胡車,離離三千首,雅正排淫哇。”

(2).濃密貌。 三國 魏 曹操 《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唐 陳昌言 《白日麗江皋》詩:“鬱鬱長堤土,離離淺渚毛。” 明 高啟 《與杜進士寅登白蓮閣對雨》詩:“遠愁高樹共離離,風逆潮聲上浦遲。” 清 陳夢雷 《青青河畔草》詩:“離離萬丈松,青青河畔草。” 李瑛 《戰鬥的城》詩:“如今,我看見當年簽約的樓閣,早埋進離離的荒草。”

(3).井然有序貌。《尚書大傳》卷三:“《書》之論事也,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若參辰之錯行。”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皎皎白間,離離列錢。” 隋 虞世基 《講武賦》:“始軒軒而鶴舉,遂離離以雁行。” 宋 蘇軾 《寄蘄簟與蒲傳正》詩:“ 蘭溪 美箭不成笛,離離玉筯排霜脊。”

(4).曠遠貌;空貌。 宋 蘇軾 《郭熙畫秋山平遠》詩:“離離短幅開平遠,漠漠疎林寄秋晚。”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賦》:“碧瑣離離, * 窺月中之影;白榆歷歷,青龍伏天上之形。”

(5).明亮貌;光鮮貌。 五代 齊己 《還人卷》詩:“金梭札札文離離, 吳 姬 越 女羞上機。” 明 唐寅 《七夕贈織女》詩:“神雲矯矯月離離,帝子飃颻即故期。” 孫世偉 《克庵寄示蒞閩以來詩稿哀時感物憂讒畏譏賦此以志同聲之感並呈朴庵》:“西維星象離離變,南海秋潮暗暗沉。”

(6).引申為光彩、光榮。 清 曾國藩 《彭母曾孺人墓志銘》:“離離令問,匪邇伊遙。”

(7).清晰貌;分明貌。 唐 李白 《扶風豪士歌》:“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離離。” 王琦 註:“即水清石見之意。” 明 李東陽 《赤壁圖歌》:“姦雄僭竊何足數,青史離離後人看。”

(8).隱約貌。 唐 盧綸 《奉和戶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諸公並見示》:“亂螢光熠熠,行樹影離離。” 唐 李賀 《長歌續短歌》:“夜峯何離離,月明落石底。” 明 張居正 《人日對雪贈朱鎮山》詩:“九逵密如繡,雙闕影離離。”

(9).若斷若續貌;相連貌。 隋 盧思道 《孤鴻賦》:“行離離而高逝,響噰噰而相續。” 唐 元稹 《善歌如貫珠賦》:“吟斷章而離離若間,引妙囀而一一皆圓。” 宋 蘇軾 《文與可飛白贊》:“離離乎其遠而相屬,縮縮乎其近而不隘也。” 元 楊謙 《不礙雲山樓歌》:“海之山兮離離,障我流兮東之。”

(10).懶散疲沓貌。《荀子·非十二子》:“勞苦事業之中,則儢儢然,離離然。” 楊倞 註:“離離,不親事之貌。” 王先謙 集解引 郝懿行 曰:“儢儢離離,謂不耐煩苦勞頓,嬾散疏脫之容也。”

(11).飄動貌;搖盪貌。《文選·張衡<思玄賦>》:“拽雲旗之離離兮,鳴玉鸞之譻譻。” 張銑 註:“離離,飛貌。” 唐 白居易 《雜興》詩之一:“東風二月天,春雁正離離。” 明 方孝孺 《游石鏡山》詩:“離離莫雲合,矯矯孤鴈鳴。” 清 洪亮吉 《游幕府山十二洞及泛舟江口記》:“隨波離離,影界水陸,下拂魚尾,上憇鳥足者,名曰葑田。”

(12).輕細貌。 唐 謝偃 《樂府新歌應教》詩:“細細輕裙全漏影,離離薄扇詎障塵。”

(13).悲痛貌;憂傷貌。《楚辭·劉向<九嘆·思古>》:“曾哀悽欷,心離離兮。” 王逸 註:“離離,剝裂貌。”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五:“離離掛空悲,慼慼抱虛警。” 清 孫枝蔚 《寄懷方爾止》詩:“離離怕見花枝動,藹藹長教酒盞親。”

(14).獨特貌;孤獨貌。 唐 盧照鄰 《病梨樹賦》:“愍茲珍木,離離幽獨。” 唐 常建 《客有自燕而歸哀其老而贈之》詩:“離離一寒騎,嫋嫋馳白天。” 清 劉火炤 《泗州道上》詩:“極目離離土一丘, 漢 皇陵廟此山頭。”

(15).象聲詞。 唐 李德裕 《唐故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劉公神道碑銘》:“落槭槭之霜葉,叫離離之晚鴻。” 唐 溫庭筠 《罩魚歌》:“風颸颸,雨離離,菱茭刺,鸂鶒飛。” 清 金人瑞 《境智二童子》詩:“滿口離離含黑墨,杏花壇上讀書回。”

芳華

亦作“ 芳花 ”。香花。《楚辭·九章·思美人》:“芳與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 南朝 梁簡文帝 《梅花賦》:“折此芳花,舉茲輕袖。” 宋 范成大 《光相寺》詩:“峰頂四時如大冬,芳花芳草春自融。” 明 陳子龍 《上巳城南雨中》詩:“春甸搖芳華,長林縈幽壑。”

(1).美好的年華。 閩 王繼鵬 《批葉翹諫書紙尾》詩:“人情自厭芳華歇,一葉隨風落御溝。” 明 文徵明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一:“無情剛恨通宵雨,斷送芳華又一年。” 清 龔自珍 《洞仙歌》詞:“奈西風信早,北地寒多,埋沒了,彈指芳華如電。”

(2).茂美。 宋 范仲淹 《老人星賦》:“增芳華於信史,協休美於祥經。” 郭沫若 《十六字令》詞:“花,歌頌東風遍海涯。春永在,億載鬭芳華。”

紅蘭

蘭草的一種。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罹霜。” 唐 翁綬 《倢伃怨》詩:“火燒白玉非因玷,霜翦紅蘭不待秋。”

彩艷

(1).絢麗。 唐 韓愈 《春雪間早梅》詩:“梅將雪共春,彩艷不相因。”

(2).指文采。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下》:“小説, 唐 人以前,紀述多虛,而藻繪可觀; 宋 人以後,論次多實,而彩艷殊乏。”

彈冠

(1).彈去冠上的灰塵;整冠。《楚辭·漁父》:“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王逸 註:“拂土芥也。”

(2).多用以表示喜慶或敬肅等。 宋 蘇軾 《借前韻賀子由生第四孫斗老》詩:“今日散幽憂,彈冠及新沐。”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贊序》:“予乃彈冠拭目,拜而窺之,宿素志心,於是併遂。”

(3).比喻相友善者援引出仕。 晉 葛洪 《<抱朴子>自敘》:“內無 金 張 之援,外乏彈冠之友。”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七:“ 唐 襄陽 孟浩然 ,與 李太白 交遊。 玄宗 徵 李 入翰林。 孟 以故人之分,有彈冠之望,久無訊息,乃入京謁之。” 王闓運 《上曾總督書》:“故人朝升而良友彈冠,時相夕貶而黨與並空。”

(4).指為官。 北齊 顏之推 《古意》詩:“十五好詩書,二十彈冠仕。” 宋 陸游 《憶昔》詩:“早知虛起彈冠意,悔不常為秉燭游。”參見“ 彈冠相慶 ”。

濯纓

洗濯冠纓。語本《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後以“濯纓”比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 南朝 宋 殷景仁 《文殊師利贊》:“體絶塵俗,故濯纓者高其跡。” 唐 白居易 《題噴玉泉》詩:“何時此巖下,來作濯纓翁。” 前蜀 韋莊 《題潁源廟》詩:“臨川試問 堯 秊事,猶被封人勸濯纓。”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詩》之五:“塵容愧濯纓,詠歸聞扣榜。”

晴川

晴天下的江面。 晉 袁嶠之 《蘭亭詩》之二:“四眺華林茂,俯仰晴川渙。” 唐 崔顥 《黃鶴樓》詩:“晴川歷歷 漢陽 樹,芳草萋萋 鸚鵡洲 。” 清 方文 《田家》詩之一:“出郊聊散步,芳草艷晴川。”

物情

(1) 情理

物情世態

(2) 人情

(3) 人心

事多放濫,物情生怨

夙心

平素的心愿。《後漢書·文苑傳下·趙壹》:“惟君明叡,平其夙心。”《周書·齊煬王憲傳》:“吾之夙心,公寧不悉,但當盡忠竭節耳,知復何言。”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王知古》:“惟以稚女是懷,思配君子,既辱高義,乃葉夙心。” 明 高啟 《過戴居士宅》詩:“不負滄洲約,重來論夙心。” 魯迅 《書信集·致臺靜農》:“無怨於生,亦無怖於死,即將投我瓊瑤,依然弄此筆墨,夙心舊習,不能改也。”

豳風

《詩經》的十五《國風》之一。總計七篇二十七章,都是 西周 時代的詩歌。 清 張英 《擬古田家詩》之二:“昔愛誦《豳風》,亦常歌《小雅》。”

重懷

沉重的心懷。《後漢書·質帝紀》:“寤寐永嘆,重懷慘結。”

蟋蟀

蟋蟀科的跳躍昆蟲的通稱,以雄性摩擦前翅的特化部分發出唧唧聲而著稱。觸角較身軀為長

履霜

(1).踩踏霜地。《詩·魏風·葛屨》:“糾糾葛屨,可以履霜。” 晉 潘岳 《寡婦賦》:“自仲秋而在疚兮,踰履霜以踐冰。”

(2).謂踏霜而知寒冬將至。用以喻事態發展已有產生嚴重後果的預兆。《新唐書·高宗紀》:“ 高宗 溺愛袵席,不戒履霜之漸,而毒流天下,貽禍邦家。” 鄭藻如 《<盛世危言>序》:“嘗讀史,盱衡千古,窮究得失盛衰之故,方其厝火未燃,履霜始至,未嘗無人焉。”參見“ 履霜堅冰 ”。

(3).謂霜降時節懷念親人。語出《禮記·祭義》:“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 鄭玄 註:“為感時念親也。” 宋 蘇軾 《元祐元年九月六日明堂赦文》:“惕然履霜,詎勝悽愴之意。”

(4).指《履霜操》。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宋中道見寄》:“我懷炳炳何日忘,半夜攬琴彈《履霜》。”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九:“ 范文正公 喜彈琴,然平日止彈《履霜》一操,時人謂之 范履霜 。”參見“ 履霜操 ”。

伊始

開端;開始。伊,助詞,無實義

時國家草創,百度伊始。——《隋書·辛彥之傳》

粒食伊始,農之所先。——《唐書·音樂志》

下車伊始

堅冰

《易·坤》:“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王弼 註:“始於履霜,至於堅冰,所謂至柔而動也。剛陰之為道,本於卑弱而後積著者也。”後多以喻積過成禍,困難重重。《魏書·天象志三》:“自 劉氏 ( 劉裕 )之霸,三變少微以加南宮矣……馴而三積,堅冰至焉。”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蓋天下姦雄,無代無之……今明盛之朝,豈有大過,亦宜辨於毫末,杜其堅冰,或戚近撓權,或土木耗國,或祿賞未均,或綱紀未修,或任使未平,斯亦過之漸也。” 陳靖 《新的長征》:“歡呼啊,堅冰已經打破,航線已經開通。”

行可

謂可以行道。《孟子·萬章下》:“ 孔子 有見行可之仕,有際可之仕,有公養之仕。” 趙岐 註:“行可,冀可行道也。”

四時

(1).四季。《易·恆》:“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禮記·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 前蜀 韋莊 《晚春》詩:“萬物不如酒,四時唯愛春。”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

(2).指一年四季的農時。《逸周書·文傳》:“無殺夭胎,無伐不成材,無墯四時,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積者王。”《淮南子·本經訓》:“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

(3).指一日的朝、晝、夕、夜。《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樂舞名。 漢文帝 作。《漢書·禮樂志》:“ 孝文廟 奏《昭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武德》興乎 高祖 ,《四時》廣於 孝文 。”參見“ 四時舞 ”。

有成

有成就;有成效

三年有成

天道

自然規律

天道變化。——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如斯

如此。《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奇謔三·代死失火》:“苟謂事事如斯,吾未之信矣。” 郭沫若 《黃山之歌》:“ 峨眉 號稱天下秀,不知是否信如斯。”

達人

樂觀豁達的人,行事不為世俗所拘束的人;顯達的人

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 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貴無

魏 晉 玄學的重要思想。謂以“無”為天地萬物的精神本原。本於《老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代表人物為 何晏 、 王弼 。 晉 裴頠 《崇有論》:“察夫偏質有弊,而覩簡損之善,遂闡貴無之議,而建賤有之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然滯有者全繫於形用,貴無者專守於寂寥,徒鋭偏解,莫詣正理。” 唐 李磎 《廣廢莊論》:“夫虛無用之心也,必憑於有者也;有之得行也,必存於虛也。是以有無相資,而後功立,獨貴無賤有,固已疎矣。”

志士

有遠大志向和高尚節操的人

愛國志士

遐思

長遠的思念或指逾時空的遐想,奇思幻想

遐思冥想

詩詞推薦

題張昭陽秋野軒原文_題張昭陽秋野軒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