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宋宣和八卦十二辰硯原文
端溪紫石出舊坑,宣和製作朴且精。
歷遭兵燹致殘缺,猶存面背呵甲丁。
面匡可辨者八字,背刻八卦十二辰。
圍鐫八蠻脩職貢,爾時君臣詡豐亨。
㳃妃有靈醜其事,現身此示敗與成。
現身此示敗與成,不遠殷鑑言堪驚。
詩詞問答
問:題宋宣和八卦十二辰硯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宋宣和八卦十二辰硯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四十五
2. 硯面左右邊匡鐫篆字銘左上缺一角餘亦有漫漶處可辨惟中之華溫澗清無涯八字
參考注釋
端溪
溪名。在 廣東省 高要縣 東南。產硯石。製成者稱端溪硯或端硯,為硯中上品。後即以“端溪”稱硯台。 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四折:“未落筆,花箋上淚珠垂;長吁氣,呵軟了毛錐;恓惶淚,滴滿了端溪。” 明 唐順之 《答茅鹿門知縣》:“此後便得燒卻毛穎,碎卻端溪,兀然作一不識字人矣。”
紫石
紫色石。傳說古代曾用為貨幣。 漢 桓寬 《鹽鐵論·錯幣》:“ 夏後 以玄貝, 周 人以紫石,後世或金錢、刀布。” 南朝 梁 江淹 《傷友人賦》:“凋碧玉之神樹,銷紫石之靈根。”
宣和
(1).疏通調和。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序:“余少好音聲,長而翫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於音聲也。” 唐 白居易 《為人上宰相書》:“如此,則相公得不匡輔其政,緝熙其令,宣和其風乎?然則,匡輔、緝熙、宣和之道,某雖不敏,嘗聞於師焉。”
(2).借稱 宋 徽宗 趙佶 。 宣和 為其年號。 金 元好問 《俳體雪香亭雜詠》之五:“御屏零落 宣和 筆,留得 華清 《按樂圖》。” 明 吳寬 《大房金源諸陵》詩之一:“卻是 宣和 解亡國,穹廬黃屋恐非心。” 清 趙翼 《讀史》詩之十九:“ 伯時 擅丹青,神到秋毫顛; 宣和 愛遺筆,幅值數百千。”
製作
(1) 製造
製作玩具
(2) 指寫作
(3) 制度
定製作
兵燹
因戰亂而造成的焚燒破壞等災害。《宋史·神宗紀二》:“丁酉,詔: 岷州 界經 鬼章 兵燹者賜錢。” 明 無名氏 《鳴鳳記·端陽游賞》:“聞兵燹選俊豪, 文華 特命仗旌旄。” 清 薛福成 《應詔陳言疏》:“ 江蘇 久遭兵燹,創痍呻吟,元氣未復。” 郁達夫 《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你的故鄉連年兵燹,房屋田產都已毀盡。”
致殘
使成殘廢
腦部受傷的受害者,即那些由於受到打擊、腦炎或幼時持續高燒等而致殘的人
面背
人的面和背。泛指全身。語本《孟子·盡心上》:“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宋史·道學傳一·程顥》:“ 顥 資性過人,充養有道,和粹之氣,盎於面背。”
八字
(1) 漢字八
(2) 用天干和地支表示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的八個字,算命者認為從生辰八個字可推算一個人的命運;舊時還用於婚配中的算命
問八字
八字不合
八卦
遠古中國的一套象徵性符號,由三條長畫或斷畫組成的八種圖式,在中國和日本用於占卜和象徵
十二辰
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1)古代用以記年、月、日、時。《周禮·春官·馮相氏》:“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 賈公彥 疏:“十有二辰者,謂子、醜、寅、卯之等。”《國語·楚語下》:“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純、二精、三牲、四時、五色、六律、七事、八種、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 韋昭 註:“十二辰,子至亥。”(2)用於記星次。《史記·天官書》“斗秉兼之,所從來久矣” 唐 張守節 正義:“言北斗所建秉十二辰,兼十二州,二十八宿,自古所用,從來久遠矣。”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今考子醜至於戌亥謂之十二辰者,《左傳》云:‘日月之會是謂辰’,一歲日月十二會於東方,蒼龍、角、亢之舍起於辰,故以所首者名之。”(3)用於配十二生肖。 漢 蔡邕 《月令問答》:“凡十二辰之禽五時所食者,必家人所畜醜牛、未羊、戌犬、酉鷄、亥豕而已,其餘虎以下非食也。”參見“ 十二相屬 ”。
八蠻
古謂南方的八蠻國。《周禮·夏官·職方》:“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禮記·王制》“南方曰蠻” 孔穎達 疏引《爾雅》 漢 李巡 注云:“一曰 天竺 ,二曰 咳首 ,三曰 僬僥 ,四曰 跛踵 ,五曰 穿胸 ,六曰 儋耳 ,七曰 狗軹 ,八曰 旁春 。”後以泛指外族。 唐 王維 《故右豹韜衛長史任君神道碑》:“授鉞以董八蠻,可傳首於魏闕。”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中國知之可也,九夷八蠻,何自知之?”
職貢
古代稱藩屬或外國對於朝廷按時的貢納。《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魯 之於 晉 也,職貢不乏,玩好時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磔迦國》:“ 摩揭陀國 婆羅阿迭多王 崇敬佛法,愛育黎元,以 大族王 淫刑虐政,自守疆埸,不供職貢。” 明 劉基 《次韻和石末公開讀有感》:“山海若時共職貢,郊原何處有戈兵。”《清史稿·禮志十》:“厥後至者彌眾,廼令各守疆圉,修職貢,設理藩院統之。”
時君
(1).當時或當代的君主。 漢 張衡 《四愁詩》序:“﹝ 屈原 ﹞思以道術相報貽於時君,而懼讒邪,不得以通。” 宋 陳亮 《勉強行道大有功》:“夫淵源正大之理,不於事物而達之,則 孔 孟 之學真迂闊矣,非時君不用之罪也。” 明 張綸 《林泉隨筆》:“ 蘇 氏此説雖主為時君用人而言,非正為此書而發。”
(2).龜的別名。 晉 葛洪 《抱朴子·登涉》:“稱時君者,龜也。”
豐亨
《易·豐》:“豐亨。王假之。” 孔穎達 疏:“財多德大,故謂之為豐;德大則無所不容,財多則無所不濟,無所擁礙,謂之為亨,故曰豐亨。”後即用以表示富厚順達。 宋 劉摯 《賀安南捷奏表》:“物萃聚而除戎,時豐亨而致法。” 明 吳寬 《賜進士及第後率諸同年謝恩表》:“伏以稽古右文,喜值豐亨之運;設科取士,欲求疎遠之才。” 清 王源 《答外舅李涵生先生書》:“然使君子苟去其不忍之心,稍行不屑為之事,或可以立致豐亨,而邀榮寵,乃君子斷然不肯。”
現身
(1).謂神、佛、菩薩顯出種種身形。 唐 元稹 《大雲寺二十韻》:“現身千佛國,護世四王軍。”《西遊記》第二一回:“哥哥,他既奉法旨暗保師父,所以不能現身明顯,故此點化仙莊。”
(2).出現;露面。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 太炎 先生雖先前也以革命家現身,後來卻退居於寧靜的學者。” 巴金 《家》三十:“只有在正式慶祝的三天裡面,他們才不得不留在家裡,不得不時時在人前現身。”
(3).現世之身。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四章第五節:“佛教和其他宗教幻化出各式各樣的靈魂世界,主要是用來誘騙現身受苦受難的民眾。”
殷鑑
泛指可以作為後人鑑戒的往事
殷鑑不遠,在 夏後之世。——《詩·大雅·盪》
青史已書殷鑑在,詞人勞詠楚江深。——劉威《三閭大夫》
可資殷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