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洲原文
涉水逾山竄草萊,亂離懷抱幾時開?
元家運變黃河徙,漢土兵興赤幟來。
夜寂堠亭烽火盛,月明江艦角聲哀。
風沙滿目鄉關異,日暮愁登江上台。
詩詞問答
問:雙洲的作者是誰?答:程從龍
問:雙洲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雙洲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程從龍的名句有哪些?答:程從龍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參考注釋
山竄
逃藏於山中。 三國 魏 曹植 《請招降江東表》:“ 淮南 尚有山竄之賊, 吳會 猶有潛江之虜。”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碑》:“山竄 趙武 ,家藏 李燮 。” 倪璠 註:“ 程嬰 匿 趙武 於山中,故云山竄。”
草萊
(1).猶草莽。雜生的草。《南史·孔珪傳》:“門庭之內,草萊不翦。” 宋 葉適 《代人上書》:“奪農人牛具,犁伐之地,草萊隨長。” 清 周亮工 《介壽以胡彥遠見慰札子相示卻寄》詩:“一畝田中盡草萊,旅堂經歲不曾開。”
(2).指荒蕪之地。《管子·七臣七主》:“主好本, * 好墾草萊。” 章炳麟 《訄書·定版籍》:“凡草萊,初闢而為露田園池者,多連阡陌,雖不躬耕,得特專利五十年,期盡而鬻之,程以十年。”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四章:“只要兩三年內 宛 洛 稍得安定,人民來歸,草萊漸開,人懷保家之心,士無飢餒之憂,則中原大局可定, 宛 洛 一帶也就固若金湯了。”
(3).猶草野。鄉野;民間。《漢書·蔡義傳》:“臣 山 東草萊之人,行能亡所比,容貌不及眾。” 宋 范仲淹 《舉張問孫復狀》:“右臣伏覩赦書節文,應天下懷材抱器,或淹下位,或滯草萊,委逐處具事聞奏。” 清 李漁 《風箏誤·議婚》:“蒼天不負奇才,拔英雄自草萊。”
(4).布衣。平民。《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草萊樂業,守屏稱事。” 張銑 註:“草萊謂山野採樵之人也,守屏謂州牧也。” 唐 李商隱 《漫成》詩之四:“不妨常日饒輕薄,且喜臨戎用草萊。” 清 孫枝蔚 《覽古》詩之六:“用人限資格,何以服草萊?”
亂離
(1).政治混亂,給國家帶來憂患。《詩·小雅·四月》:“亂離瘼矣,爰其適歸。” 毛 傳:“離,憂。” 鄭玄 箋:“今政亂國將有憂病者矣。” 晉 潘岳 《關中詩》:“亂離斯瘼,日月其稔。” 明 方孝孺 《絕命詞》:“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
(2).遭亂流離。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悠悠世路,亂離多阻。”《後漢書·烈女傳·董祀妻》:“感傷亂離,追懷悲憤。” 唐 劉長卿 《送李錄事兄歸襄鄧》詩:“白首相逢征戰後,青春已過亂離中。” 魯迅 《墳·我之節烈觀》:“亂離時候,照顧不到,一遇‘逆兵’(或是“天兵”)就無法可想。”
懷抱
胸懷
多年來她生活在她的家庭的懷抱中
幾時
什麼時候,哪一天
你幾時來
家運
家庭的運數。《紅樓夢》第一○七回:“你們別打量我是享得富貴受不得貧窮的人哪!不過這幾年看著你們轟轟烈烈,我樂得都不管,説説笑笑,養身子罷了。那知道家運一敗,直到這樣!”《三俠五義》第三回:“這也是家運使然,活該是冤孽,再也躲不開的。”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在 曾 家家運旺盛的時代,賓客盈門。”
黃河
中國第二長河,發源於青海,流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公里。流經黃土高原、夾帶大量泥沙,每年達16億噸,除12億噸入海外,有4億多噸沉積在下遊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為有名的“地上河”
漢土
(1). 漢 族地區。 唐 白居易 《縛戎人》詩:“沒蕃被囚思 漢 土,歸 漢 被劫為蕃虜。”
(2).指原屬 漢 族人的土地。 郭孝成 《湖南光復紀事》:“各職員僉謂此次軍士,光復 漢 土,我輩移薪水以作軍餉,以示區區酬報之意。”
赤幟
(1).紅旗。《史記·淮陰侯列傳》:“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閒道萆山而望 趙 軍。” 元 成廷珪 《送謝太守》詩:“雙螭交赤幟,五馬挾朱輪。”《說岳全傳》第三六回:“赤幟紅旗映日光。”
(2).今指無產階級的革命旗幟。 柳亞子 《存歿口號》之一:“ 神烈峰 頭墓草青, 湘 南赤幟正縱橫。” 李少石 《祝董老六十大壽》詩:“地缺山崩六十年,高張赤幟獨當先。” 趙朴初 《洪湖曲·吊賀龍同志》:“堅持赤幟不可奪,烈焰飛騰 湘 鄂 西。”
(3).比喻太陽或太陽的炎威。 宋 范成大 《新嶺》詩:“曈曈赤幟張,昱昱金鉦上。” 元 舒頔 《金陵懷古》詩:“玉驄聲斷烏臺寂,赤幟陰移畫省深。” 元 王惲 《苦熱嘆》詩:“炎官張火傘, 屏翳 揚赤幟。”
(4).比喻榜樣,典範。 宋 岳珂 《桯史·一言悟主》:“﹝ 范石湖 ﹞悟主以一言之頃,理明辭正,雖不能終格,猶足為公議立赤幟雲。”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大風》三章,氣籠宇宙,張千古帝王赤幟。” 清 李玉 《清忠譜·譜概》:“一傳詞壇標赤幟,千秋大節歌《白雪》。”
(5).比喻領袖人物或領袖地位。《宋史·司馬光傳》:“ 光 才豈能害政,但在高位,則異論之人倚以為重。 韓信 立 漢 赤幟, 趙 卒氣奪;今用 光 ,是與異論者立赤幟也。”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卷七:“藝苑則 李懷麓 、 張滄洲 為赤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下·科諢》:“使 粲花主人 及今猶在,奮其全力,另製一種新詞,則詞壇赤幟,豈僅為 若士 一人所攫哉!”
烽火
(1) 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
(2) 比喻戰火或戰爭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詩:“見底月明夜,無波風定時。” 元 袁士元 《和嵊縣梁公輔夏夜泛東湖》:“小橋夜靜人橫笛,古渡月明僧喚舟。”《水滸傳》第九回:“兩個教頭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從軍北征》詩:“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魚兒佛》第一出:“白苹紅蓼緑簑衣,青海灘頭一釣磯。只恐夜靜水寒魚不餌,滿船空載月明歸。”
角聲
畫角之聲。古代軍中吹角以為昏明之節。《晉書·王羲之傳》:“ 述 ( 王述 )每聞角聲,謂 羲之 當候己,輒灑掃而待之。” 唐 李賀 《雁門太守行》:“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一章:“廟門外一通角聲吹動,全體用飯;二通角聲吹動,我親到寨上察看。”
五聲之一。《管子·幼官》:“君服青色,味酸味,聽角聲。”《宋書·樂志一》:“宮聲正方而好義,角聲堅齊而率禮。” 清 錢謙益 《<施愚山詩集>序》:“兵興以來,海內之詩彌盛,要皆角聲多宮聲寡,陰律多陽律寡。”
風沙
夾著沙土的風
滿目
充滿視野
琳琅滿目
鄉關
故鄉
日暮鄉關。——唐· 崔顥《黃鶴樓》
日暮
太陽快落山的時候
日暮時分,炊煙裊裊
日暮,所擊殺者無慮百人。——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江上
(1).江岸上。《呂氏春秋·異寶》:“﹝ 伍員 ﹞因如 吳 。過於 荊 ,至 江 上,欲涉。”《史記·伍子胥列傳》:“ 吳 人憐之,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鮑照 《發後渚》詩:“ 江 上氣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參 《餞王崟判官赴襄陽道》詩:“津頭 習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歸梁》詞:“江上花開趁蝶尋,拚買醉千金。”
(2).江面上。《史記·伍子胥列傳》:“ 伍胥 遂與 勝 獨身步走,幾不得脫。追者在後。至 江 , 江 上有一漁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顥 《黃鶴樓》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蘇軾 《江神子·江景》:“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 清 黃景仁 《太白墓》詩:“清風 江 上洒然來,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蘇轍 《初發嘉山》詩:“洗硯去殘墨,遍水如黑霧。至今江上魚,頂有遺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