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日北郊禮成述事原文
執禮詣方澤,秉誠禋厚坤。
配天益光大,載物永安敦。
二始函鍾奏,八成韶樂論。
前朝優澤霈,叨貺更祈恩。
詩詞問答
問:夏至日北郊禮成述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夏至日北郊禮成述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夏至日北郊禮成述事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四十三
參考注釋
執禮
守禮;彬彬有禮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論語·述而》
執禮相邀
方澤
即方丘。古代夏至祭地祇的方壇。因為壇設於澤中,故稱。《廣雅·釋天》:“圓丘大壇,祭天也;方澤大折,祭地也。” 王念孫 疏證引《周禮·春官·大司樂》:“夏日至,於澤中之方邱奏之,若樂八變,則地示皆出,可得而禮矣。”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圓丘方澤,所以享天神地祇。” 宋 蘇軾 《郊祀奏議》:“當郊之歲,以夏至祀地祇於方澤。”《六部成語·禮部》:“方澤:地壇之祭,掘地為方池,貯水以祭,謂之方澤。”
大澤。方,通“ 旁 ”。《文選·張衡<歸田賦>》:“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邱。” 張銑 註:“方澤,大澤也。”
秉誠
專心一意。《西遊記》第五三回:“我因歸正釋門,秉誠僧教。” 清 謳歌變俗人 《醒世緣彈詞》:“生來心地最慈仁,拜佛修齋一秉誠。”
厚坤
指大地。 唐 杜甫 《木皮嶺》詩:“仰乾塞大明,俯入裂厚坤。”
配天
(1).與天相比並。《書·君奭》:“故 殷 禮陟配天,多歷年所。” 蔡沉 集傳:“故 殷 先王終以德配天,而享國長久也。”《禮記·中庸》:“高明配天。” 孔穎達 疏:“言聖人功業高明,配偶於天,與天同功,能覆物也。” 宋 蘇軾 《興龍節功德疏文》之一:“伏願皇帝陛下,配天而治,如日之中,安樂延年。” 郭沫若 《文藝論集·王陽明禮讚》:“橫則齊家、治國、平天下,縱則贊化育、參天地、配天。”
(2).古帝王祭天時以先祖配祭。《詩·大雅·生民序》:“《生民》,尊祖也, 后稷 生於 姜嫄 , 文 武 之功,起於 后稷 ,故推以配天焉。”《漢書·郊祀志下》:“王者尊其考,欲以配天,緣考之意,欲尊祖,推而上之,遂及始祖。是以 周公 郊祀 后稷 以配天。”《資治通鑑·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是故以 微子 而代 紂 則 成湯 配天矣。” 胡三省 註:“ 鄭玄 義曰:物之大者莫若於天;推父比天,與之相配,行孝之大,莫大於此,所謂‘嚴父莫大於配天’也。又 孔氏 曰:《禮記》稱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俱為其本,可以相配,故王者皆以祖配天。”
(3).謂受天命為天子。《莊子·天地》:“ 齧缺 可以配天乎?” 郭象 註:“謂為天子。”
(4).謂如天之長久。 明 張居正 《軒皇問道治世長生頌》:“康齡不老,度歲百千,子孫萬葉,配天永延。”
光大
(1) 顯揚,使顯赫盛大
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於其遺事,斯誠後死者之羞也。——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廣大
永安
(1).長久穩固。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然其規矩制度,上應星宿,亦所以永安也。”
(2).永遠安定;永遠安寧。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使世之為人牧者,懷其民如上人之懷其菊也,天下其永安也。” 魯迅 《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裡永安她的魂靈。”
二始
(1).稱 晉 始平 太守 阮鹹 與 南朝 宋 始安 太守 顏延之 。二人皆負時望而遭忌。《宋書·顏延之傳》:“ 謝晦 謂 延之 曰:‘昔 荀勗 忌 阮鹹 ,斥為 始平郡 ,今卿又為 始安 ,可謂二 始 。’”《梁書·裴邃傳》:“﹝ 裴邃 ﹞由是左遷 始安 太守……乃致書於 呂僧珍 曰:‘昔 阮鹹 、 顏延 有二 始 之嘆,吾才不逮古人,今為三 始 ,非其願也。’”
(2).猶言二祖。 清 方苞 《諡法》:“祖者,始也。故宗無定數,祖一而已。以 光武 之復有天下而稱祖,是二始也。”
(3).指天與地的始數。《新唐書·歷志三上》:“天數始於一,地數始於二,合二始以位剛柔。”
函鍾
亦作“ 函鐘 ”。十二律之一,即林鐘。《周禮·春官·大司樂》:“乃奏蕤賓,歌函鍾,舞大夏,以祭山川。” 鄭玄 註:“函鍾,一名林鐘。”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宮聲當在姑洗徵之後,南呂羽之前,中間唯函鍾當均,自當以函鍾為宮也。” 明 陳子龍 《方澤》詩:“函鐘鼓至玄,金枝照凝碧。”參見“ 十二律 ”。
見“ 函鍾 ”。
八成
百分之八十
八成新
前朝
以前。 三國 魏 曹操 《讓縣自明本志令》:“前朝恩封三子為侯,固辭不受。” 元 王禎 《蠶連詩》:“前朝繭如山,今朝卵如粟。” 明 高啟 《夢歸》詩:“覺來不見家人面,恰似前朝始別時。”
(1).過去的朝代。 唐 劉禹錫 《楊柳枝詞》之一:“請君莫唱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醒世恆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在城有個 寳蓮寺 。這寺從前朝至今,累世相傳,房廊屋舍,數百多間,田地也有上千餘畝。”《紅樓夢》第四回:“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讀讀,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了。” 清 唐才常 《感懷》詩:“年來莫問前朝事,曾否當筵借箸籌。”
(2).上一朝代。《南史·檀道濟傳》:“ 道濟 立功前朝,威名甚重。”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楔子:“夫主姓 崔 ,官拜前朝相國。”
(3).前殿,正殿。《續資治通鑑·宋太宗淳化二年》:“今之 文德殿 ,即 唐 之 宣政殿 也,在 周 為中朝,在 漢 為前朝,在 唐 為正衙。”
澤霈
恩惠普施。 前蜀 杜光庭 《馬尚書醮詞》:“澤霈幽明,事均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