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晴樓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倚晴樓原文

秋來何事最怡情,恰喜高樓號倚晴。

消盡薄雲天一碧,照延皓日景雙清。

已看綠野黃將染,小攬畫窗詩早成。

風自西南經樹杪,蕭蕭颯颯總金聲。

詩詞問答

問:倚晴樓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倚晴樓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倚晴樓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九

參考注釋

何事

(1).什麼事;哪件事。 南朝 齊 謝朓 《休沐重還道中》詩:“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乾 《經周處士故居》詩:“愁吟與獨行,何事不傷情?”《朱子語類》卷八:“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為何,何故。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新唐書·沉既濟傳》:“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劉過 《水調歌頭》詞:“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來?”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謎:何事痴呆漢,到處逢佳麗?”

怡情

怡悅心情。《南齊書·孝義傳·杜棲》:“以父老歸養,怡情壠畝。” 唐 袁郊 《甘澤謠·陶峴》:“居布素之賤,擅貴游之權,浪跡怡情,垂三十年,固其分也。” 明 劉基 《述志賦》:“列玄泉以瑩心兮,坐素石以怡情。” 嚴復 《救亡決論》:“非真無用也,凡此皆富強而後物阜民康,以為怡情遣日之用,而非今日救弱救貧之切用也。”

高樓

高層的住宅大樓或辦公大樓

消盡

(1).謂用盡無餘。《三國志·蜀志·姜維傳》:“官給費用,隨手消盡。”

(2).完全消除,完全消失。 宋 蘇轍 《論吏額不便二事札子》:“如此施行,不過十年,自當消盡。”《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聽了這話,心裡便暗暗的著實敬服這位先生,早把那盛氣消盡。” 魯迅 《彷徨·祝福》:“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天一

(1).謂與天合而為一。《莊子·大宗師》:“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郭象 註:“安於推移而與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與天為一也。”

(2).星名。《史記·天官書》:“前列直斗口三星,隨北端兌,若見若不,曰陰德,或曰天一。” 張守節 正義:“天一一星,疆閶闔外,天帝之神,主戰鬭,知人吉凶。明而有光,則陰陽和,萬物成,人主吉;不然,反是。”《晉書·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宮門右星南,天帝之神也,主戰鬭,知人吉凶者也。”

(3).神名。《史記·封禪書》:“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 天一 、 地一 、 太一 ’。” 司馬貞 索隱引 宋均 曰:“ 天一 、 太一 , 北極神 之別名。”

(4).太歲的別名。《廣雅·釋天》:“天一……太歲也。”參閱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太歲考上》“論太歲之名有六名異而實同”。

日景

太陽光。《文選·班固<西都賦>》:“上反宇以蓋戴,激日景而納光。” 李善 註:“言宮殿光輝外激於日,日景下照而反納其光也。”《文選·揚雄<劇秦美新>》:“震聲日景,炎光飛響。” 李善 註:“言威聲如雷,光景若日也。”

日影。常用以指時間。景,“ 影 ”的古字。《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 陸德明 釋文:“景,本或作‘影’。” 唐 韓愈 《秋懷詩》之六:“今晨不成起,端坐盡日景。” 宋 蘇轍 《代李誠之待制遺表》:“衰病既侵,大期將至。顧視日景,瞻戀聖時。忍死一言,瞑目無恨。”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冬夏致日春秋致月》:“按太陽去人有遠近,故日景有長短,凡日在天頂,則表無景。”

雙清

(1).謂思想及行事皆無塵俗氣。 唐 杜甫 《屏跡》詩之二:“杖藜從自首,心跡喜雙清。” 仇兆鰲 注引 楊守阯 曰:“心跡雙清,言無塵俗氣也。” 明 何景明 《觀竹》詩:“山林輕肉食,心跡喜雙清。”

(2).指早夏。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七:“黃梅淡冶山礬靚,猶及雙清好到家。”

早成

指人的身心早熟。亦謂年少功成名就。《三國志·蜀志·諸葛瞻傳》:“ 瞻 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南史·文學傳·杜之偉》:“﹝ 之偉 ﹞年十五,遍觀文史及儀禮故事,時輩稱其早成。” 唐 韓愈 《獨孤府君墓志銘》:“始微有知,則好學問;咨稟教飭,不煩提諭;月開日益,卓然早成。”《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大抵功名遲速,莫逃乎命,也有早成,也有晚達。”

西南

(1) 西南方

其西南諸峰。——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3) 指我國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區

樹杪

樹梢。《陳書·儒林傳·王元規》:“ 元規 自執檝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閣於樹杪。” 唐 王維 《送梓州李使君》詩:“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是夕月明,餘步階上,仰見樹杪兩紅衣人向余磬折拱揖,冉冉漸沒。”

蕭蕭

(1) 形容馬嘶鳴聲

馬鳴蕭蕭

蕭蕭班馬鳴。——唐· 李白《送友人》

車轔轔,馬蕭蕭。——唐· 杜甫《兵車行》

(2) 風聲

風蕭蕭兮易水寒。——《戰國策·燕策》

風蕭蕭

(3) 冷落淒清的樣子

(4) 花白稀疏的樣子

祖父看見了鏡里的白髮蕭蕭

颯颯

形容風吹動樹木枝葉等的聲音

秋風颯颯

寒雨颯颯

金聲

(1).指鉦聲。《荀子·議兵》:“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漢書·李陵傳》:“聞鼓聲而縱,聞金聲而止。” 顏師古 註:“金謂鉦也,一名鐲。”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二:“將秉先登羽,豈敢聽金聲。”

(2).指鐘聲。 唐 沉佺期 《同李舍人冬日集安樂公主山池》詩:“興盡方投轄,金聲還復傳。” 宋 蘇軾 《十二琴銘·天球》:“有蔚者桐,僵於下陽之庭。奏刀而玉質,成器而金聲。” 清 金人瑞 《長夏讀杜詩有懷明人法師卻寄二十四韻》:“金聲齊雅頌,玉尺辨毫釐。”

(3).指金石聲。 唐 唐彥謙 《亂後經表兄瓊華觀舊居》詩:“醉中篇什金聲在,別後音書錦字空。” 明 何景明 《贈子言》詩:“腰佩白玉環,手擲金聲賦。” 葉景葵 《<蔽廬叢志>序》:“金聲擲地,誦 左 賦而俗耳頓聰。”

(4).對人聲音的美稱。 明 沉仕 《桂枝香·詠鏡題情》曲:“愛你秋波如練,金聲嬌軟。”

(5).恭敬的聲音。《逸周書·酆保》:“卑位柔色,金聲以合之。” 朱右曾 校釋:“金聲,肅也。”

(6).比喻美好的聲譽。 晉 劉琨 《勸進表》:“玉質幼彰,金聲夙振。” 唐 盧綸 《送黎燧尉陽翟》詩:“玉貌承嚴訓,金聲稱上才。”

(7).指聲譽傳播。 王國維 《觀堂集林·<國學叢刊>序》:“二 劉 金聲於 隋 代, 孔 賈 玉振於 唐 初。”

詩詞推薦

倚晴樓原文_倚晴樓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