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闐玉碗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和闐玉碗原文

訛稱五日向河投,原是地靈產物尤。

歸我幅員同郡縣,任其土貢入春秋。

量材中碗圓而鉅,譬色如脂沉不浮。

何必燒磁珍大邑,扣真哀玉擊夔球。

詩詞問答

問:和闐玉碗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和闐玉碗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和闐玉碗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五

2. 去聲

參考注釋

訛稱

誤稱。 唐 道宣 《續高僧傳·譯經·闍那崛多》“ 北賢豆 揵陀囉國 人也”自註:“ 賢豆 之音,彼國之訛畧耳, 身毒 、 天竺 ,此方之訛稱也,而彼國人總言 賢豆 而已,乃之以為五方也。”

五日

(1).指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唐 馮贄 《雲仙雜記·靈運須》:“ 中宗 時, 安樂公主 五日鬥百草。” 宋 姜夔 《訴衷情·端午宿合路》詞:“石榴一樹浸溪紅,零落小橋東。五日淒涼心事,山雨打船篷。”

(2).謂任職不會長久。即將去職。 宋 王禹偁 《公退言懷》詩:“兩衙決事官差我,五日延英詔問誰?”參見“ 五日京兆 ”。

地靈

(1).土地山川的靈秀之氣。《韓詩外傳》卷八:“惟鳳為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 明 何景明 《上李時樓方伯》詩:“由來天運復,誰謂地靈偏!”

(2).謂土地山川靈秀。 隋 姚察 《游明慶寺詩》:“地靈居五浄,山幽寂四禪。” 宋 歐陽修 《晉祠》詩:“地靈草木得餘潤,鬱鬱古柏含蒼煙。”

產物

特定條件下產生的事物

時代的產物

幅員

廣狹叫幅,周圍叫員。疆域有廣狹及四至,所以稱疆域為幅員。員,或作圓

郡縣

古代兩級行政單位,大體相當今天的省與縣

給貢職如郡縣。——《戰國策·燕策》

郡縣苦秦吏。——《史記·陳涉世家》

定東南郡縣。——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土貢

古代臣民或藩屬向君主進獻的土產。語出《書·禹貢》:“ 禹 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漢書·匈奴傳下》:“物土貢,制外內。” 顏師古 註:“物土貢者,各因其土所生之物而貢之也。” 宋 曾鞏 《福州擬貢荔枝狀》:“臣竊以《禹貢》 揚州 ‘厥包橘柚錫貢’,則百果之實列於土貢,所從來已久。” 宋 趙昇 《朝野類要·土貢》:“土貢,諸州歲貢土產之物也。即 夏禹 ‘任土作貢’之義。”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田制三》:“ 嘉靖 末行一條鞭法,通府州縣十歲中夏稅、秋糧存留起運之額,均徭、里甲、土貢、顧募、加銀之例,一條總徵之。”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詩·魯頌·閟宮》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2) 年齡

(3) 我國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國各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4) 史書名。儒家經典之一,相傳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量材

見“ 量才 ”。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大邑

(1).猶大邦。 殷 周 時尊稱上國之詞。亦用以自稱。《書·武成》:“天休震動,用附我大邑 周 。”《孟子·滕文公下》:“惟臣附於大邑 周 。” 楊伯峻 註:“甲文中有‘大邑 商 ’‘天邑 周 ’之辭。金文中亦有‘大邑 周 ’之辭,不僅別人尊之如此稱呼,自稱亦如此(‘大邑’即‘天邑’)。”

(2).古稱王畿、侯國、大夫采地曰邑;尊大之,稱“大邑”。《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

(3).大的都邑或都會。《書·多士》:“今朕作大邑於茲 洛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建天京於金陵論》:“通都大邑,無非名勝之區;建極綏猷,必擇建都之地。”

哀玉

(1).指如玉聲淒清的音響。 唐 杜甫 《又於韋處乞大邑瓷碗》詩:“ 大邑 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 錦城 傳。” 宋 朱松 《菖蒲》詩:“流泉撞哀玉,清冽生菖蒲。” 清 魏源 《劍閣》詩之一:“綫溜瀉石髓,哀玉鳴不息。”

(2).比喻詩文的清妙。 唐 李德裕 《追和太師嚴公同清遠道士游虎丘寺》詩:“逸人綴青藻,前哲留篇翰。共扣哀玉音,皆舒文繡段。”

詩詞推薦

和闐玉碗原文_和闐玉碗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