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鳳凰墩未至寄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望鳳凰墩未至寄題原文

鳳凰墩據湖中間,繡漪橋北舟路便。

過橋恰值有風作,果然漪繡生波瀾。

榜人拮据齊邪許,視其意中頗畏難。

長堤咫尺命攏岸,輕輿就陸如橋安。

樓墩遙望擬蓬閬,長歌題寄同憑欄。

卻憶金陵名偶合,七言古律貽青蓮。

浮雲蔽日寓深意,豈無似者吾惕然。

詩詞問答

問:望鳳凰墩未至寄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望鳳凰墩未至寄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八十九

參考注釋

鳳凰

具有鮮艷羽毛和優美體型和動作的一種鳥,從前中國皇宮裡將它馴養,並與神話中的鳳凰相聯繫,作為好運的象徵,有人認為它就是眼斑冠雉(青鸞)

中間

(1) 中心

中間突破

(2) 在事物兩端之間或兩個事物之間

中間馳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傳》

坐在他們兩個中間

(3) 在裡面

生活在人民民眾中間。

過橋

迷信風俗,“做七”時的一種儀式。 歐陽山 《三家巷》十七:“ 區細 和 區卓 捧著 區桃 的靈牌,到門口外面去‘過橋’。橋是竹枝紮成的,上面糊著金色的紙和銀色的紙,一共有兩座,一座叫金橋,一座叫銀橋。正位師姑宣讀了手卷,吹鼓手奏起‘三皈依’的樂章來,師姑們齊聲念唱。每唱一節,正位師姑用手卷在橋上一指,靈牌就往上挪動一級。到了橋頂,又往下降;過了金橋,又過銀橋, 周炳 一直看到過完了橋,才告辭回家。”

果然

(1) 確實如此,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果然名不虛傳

裡頭果然有一件粉紅色的紗衣,她就拿起來,轉身走進樹林。——《牛郎織女》

(2) 連詞,表示假設

那兒果然像你說的那么熱,我去時就連毛衣也不用帶了。

(3) 飽足的樣子

適莽蒼者,三食而反,腹猶果然。——《莊子·逍遙遊》

波瀾

(1) * 浪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起)。——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2) 多用於比喻

文章波瀾起伏

榜人

船夫,舟子。《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榜人歌,聲流喝,水蟲駭,波鴻沸。” 郭璞 注引 張揖 曰:“榜,船也。” 唐 吳筠 《舟中夜行》詩:“榜人識江路,掛席從宵征。” 王德鍾 《月夜渡淀湖歌》:“忽聞榜人笑不止,蘆邊簌簌東風起。”

拮据

(1) 原指鳥銜草築巢,鳥足(手)勞累

予手拮据。——《詩·豳風·鴟鴞》

(2) 後比喻經濟窘迫

近來國家被抄以後,諸事運用不來,也是每形拮据。——《紅樓夢》

手頭拮据

邪許

亦作“ 邪軤 ”。亦作“ 邪謣 ”。勞動時眾人一齊用力所發出的呼聲。即號子聲。一人領呼稱為號頭,眾人應和稱為打號。《文子·微明》:“今夫輓車者,前呼邪軤,後亦應之,此輓車勸力之歌也。”《淮南子·道應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呂氏春秋·淫辭》“前乎輿謣” 漢 高誘 註:“輿謣或作邪謣。前人倡,後人和,舉重勸力之歌聲也。” 清 魏源 《江南吟》之五:“入閘閘為阻,千夫萬夫挽邪許。” 王統照 《鬼影》:“滿艙面上儘是些邪許相呼的工人。”

意中

(1) 心中

我意中的夥伴

(2) 意料之中

意中之事

畏難

畏懼艱難

攻堅莫畏難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攏岸

將船隻靠岸

輕輿

輕車。 晉 左思 《吳都賦》:“輕輿按轡以經隧,樓船舉颿而過肆。” 宋 曾鞏 《游 * 山》詩:“我馳輕輿豈知倦,倏忽遂覺窮嶔崟。”

遙望

向遠處看;看遠方

遙望山頭的蒼松

蓬閬

蓬萊 閬苑 。傳說中的神仙住處。泛指仙境。 唐 楊衡 《秋夜閒居即事寄廬山鄭員外蜀郡符處士》詩:“ 蓬 閬 絶華耀,況乃處窮愁。” 明 屠隆 《綵毫記·仙翁指教》:“心地清涼,似身世游 蓬 閬 。” 清 唐孫華 《送同年鄭禹梅出守高州兼柬王西亭明府》詩:“到郡奉板輿,官齋似 蓬 閬 。”

長歌

(1).放聲高歌。 漢 張衡 《西京賦》:“女娥坐而長歌,聲清暢而蜲蛇。” 唐 李賀 《長歌續短歌》:“長歌破衣襟,短歌斷白髮。” 明 何景明 《贈鄭佐》詩:“ 老鄭 空同 客,長歌 北海 尊。” 清 鄒容 《和西狩》:“目瞑負多久,長歌招國魂。”

(2).篇幅較長的詩歌。 唐 司空圖 《馮燕歌》:“為感詞人 沉下賢 ,長歌更與分明説。”

憑欄

身倚欄桿

憑欄遠眺

金陵

(1).古邑名。今 南京市 的別稱。 戰國 楚威王 七年(公元前333年)滅 越 後在今 南京市 清涼山 ( 石城山 )設 金陵邑 。 南朝 齊 謝朓 《鼓吹曲·入朝曲》:“ 江 南佳麗地, 金陵 帝王州。”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別范宣》:“ 金陵 昔時何壯哉!,席捲英豪天下來。”

(2).中晚 唐 人常以指 潤州 (今 江蘇省 鎮江市 )。 唐 李紳 《宿瓜州》詩:“煙昏水郭津亭晚,迴望 金陵 若動搖。” 唐 杜牧 《杜秋娘》詩序:“ 杜秋 , 金陵 女也。” 馮集梧 註:“…… 唐 人謂 京口 亦曰 金陵 。” 宋 王楙 《野客叢書·北固甘羅》:“ 趙璘 《因話録》言 李勉 至 金陵 ,屢讚 招隱寺 標緻。蓋時人稱 京口 亦曰 金陵 。”

(3). 北魏 拓跋珪 陵墓。在今 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 ,故 盛樂城 西北。《魏書·太祖紀》:“ 永興 二年九月甲寅,上諡 宣武皇帝 ,葬於 盛樂 金陵 。”

(4).指 四川 銅陵山 。 唐 王勃 《為人與蜀城父老書》:“山分玉字,水向 金陵 。” 蔣清翊 注引《後漢書·公孫述傳》註:“ 蜀 有 銅陵山 。”

偶合

無意中恰巧相同或一致

我們在這一點上意見一致完全是偶合

七言

(1).指七字詩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六言七言,雜出《詩》、《騷》。”《隋書·音樂志上》:“《需雅》,八曲,七言。”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為限,行立構思……十六對中取七言三聯,五言三聯。”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杜少陵詩》:“凡七言多上四字相連,而下三字足之。”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2).指七言詩。《漢書·東方朔傳》:“ 朔 之文辭,此二篇最善。其餘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從公孫弘借車》,凡 向 所録 朔 書具是矣。”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八言、七言詩,各有上下篇。”《陳書·江總傳》:“好學,能屬文,於五言七言尤善。”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七言起於 漢武 柏梁 。”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十:“不知 唐 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體工,不必再工近體也。”

古律

(1).指古樂律。古代認為度量衡之制起于樂律。《遼史·樂志》:“十二律用 周 黍尺九寸管,空徑三分為本。 道宗 大康 中,詔行秬黍所定升斗,嘗定律矣。其法大抵用古律焉。”《清通典·樂四》:“ 宋 蔡元定 《律呂新書》亦附之篇後,顧古律既亡,度量權衡之制無所折衷。”參見“ 古律尺 ”。

(2).指古時的律令。《新唐書·趙冬曦傳》:“古律條目千餘。 隋 時姦臣侮法……一辭而廢條目數百。自是輕重沿愛憎,被罰者不知其然。”

青蓮

(1).青色蓮花。瓣長而廣,青白分明。 南朝 梁 江淹 《蓮花賦》:“發青蓮於王宮,驗奇花於陸地。” 胡之驥 註:“ 觀音大士 生於王宮,坐青蓮花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呾叉始羅國》:“掬除灑掃,塗香散花,更採青蓮,重布其地,惡疾除愈,形貌增妍,身出名香,青蓮同馥。”

(2).指像青蓮一樣的顏色。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紫紺之堂臨水,青蓮之臺帶風。”

(3).喻佛眼。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序》:“從容滿月,照耀青蓮。” 倪璠 註:“《維摩經》曰:‘目浄修廣如青蓮。’” 宋 蘇轍 《魏佛狸歌》:“青蓮湛然俛下視,擊鉦卷斾抽行營。”《古尊宿語錄》卷十一:“上堂云:青蓮視瞬已多繁, 迦葉 微微笑自謾。”

(4).佛教以為蓮花清淨無染。故常用以指稱和佛教有關的事物。(1)指佛寺。 唐 劉長卿 《戲贈乾越尼子歌》:“亭亭獨立青蓮下,忍草禪枝繞精舍。” 宋 蘇軾 《同王勝之游蔣山》詩:“朱門收畫戟,紺宇出青蓮。”自註:“ 荊公 宅已為寺。” 明 高啟 《題黃鶴仙人畫》詩:“緑桂騷人宅,青蓮釋 * 。”(2)指佛經。 唐 劉禹錫 《聞董評事疾因以書贈》詩:“繁露傳家學,青蓮譯梵書。” 清 鈕琇 《觚賸續編·妙霓》:“以是口誦青蓮,虔皈摩朅;手裁紫鳳,巧邁因祗。”(3)猶淨土。佛家所謂極樂世界。 唐太宗 《為戰陣處立寺詔》:“望法鼓所振,變炎火於青蓮;清梵所聞,易苦海於甘露。”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紫綬金章,錮蔽了白馬青蓮舊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僧曰:‘修德行仁,火坑中有青蓮。’”

(5).指 九華山 。 九華山 在 安徽省 青陽縣 南二十里,舊名 九子山 。九峰猶如蓮花削成,故稱 九華山 。 唐 曹唐 《望九華寄池陽杜員外》詩:“差差玉劍寒鋩利,褭褭青蓮翠葉重。” 明 周湞 《舟中望九華山》詩:“刻削冠青蓮,雕鏤矗丹筍。” 清 吳瞻泰 《自題蓮花峰頂試泉圖》詩:“萬仞青蓮上,梯云為試泉。”

(6).見“ 青蓮居士 ”。

浮雲蔽日

語本《文子·上德》:“日月欲明,浮雲蓋之。”後喻佞奸之徒蔽君上之明。 周詠 《去國吟》:“浮雲蔽日龍蛇蟄,眼中時局如棋枰。”

深意

非常深刻的含意

無似

(1) 無可比擬的

無似興奮

(2) 謙辭,指不肖

惕然

(1).惶恐貌。《晏子春秋·雜上九》:“ 景公 探雀鷇,鷇弱,反之。 晏子 聞之,不待時而入見 景公 ,公汗出惕然。” 漢 劉向 《說苑·尊賢》:“諸侯舉兵以伐 齊 , 齊王 聞之,惕然而恐。” 宋 蘇舜欽 《杜公求退第五表》:“皆由臣謀議弗臧,職業不舉,惕然內訟,深媿初心。”《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 馮相 見了洞門,知非人世,惕然不敢進步入洞。”

(2).憂慮貌。 唐 元稹 《兩省供奉官諫駕幸溫湯狀》:“六軍守衛於空宮,百吏宴安於私室,忝為臣子,誰不惕然。” 宋 陸游 《歲暮感懷》詩:“長老日零落,念之心惕然。” 明 無名氏 《四賢記·義勸》:“你雖然宜室宜家,尚未弄璋弄瓦,妾將邁矣,君可惕然。”

(3).警覺省悟貌。《史記·龜策列傳》:“ 元王 惕然而悟。”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 郭汾陽 治第,謂工人曰:‘好築此牆,勿令不牢。’築者釋錘而對曰:‘數十年來,京城達官家牆皆是□□築,今某死,某亡,某敗,某絶,人自改換,牆固無恙。’令公聞之,惕然動心,即日請老。”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在坐諸友聞知,惕然皆有惺悟。”

標籤:鳳凰

詩詞推薦

  • 寄許越州

    梅堯臣宋代〕開元冠蓋里,無若賀知章。乞得鏡湖水,洗出明月光。行坐鏡與月,身衣羽人裳。心存黃庭經,目視白鳥行。歲時
  • 趙知監惠牡丹二首

    鄭剛中宋代〕太守分花春滿盤,胃從郴嶺剪來看。恩寬罪大方流涕,渠敢伸眉物牡丹。
    望鳳凰墩未至寄題原文_望鳳凰墩未至寄題的賞析_古詩文
  • 和韓毅伯擬別

    王炎宋代〕踉蹡揖客客為誰,依舊驪珠色陸離。不謂遠遊來此地,未能小隱待何時。慣看覆手仍翻手,休問開眉與皺眉。歸去
  • 甘露寺

    趙公豫宋代〕名山城北峙,突兀到清虛。剎踞飛雲上,僧從絕頂居。江濤聲斷續,松柏勢扶疏。晤對忘人世,登臨意自如。
  • 和外見贈原韻·其二

    方蔭華清代〕親操井臼未全知,不見高堂白髮絲。護惜猶思依母日,夢魂尚憶作兒時。故山已過貓頭筍,小院頻挑鴨腳葵。剪燭
  • 次前韻答馬忠玉

    蘇軾宋代〕坡陀巨麓起連峰,積累當年慶自鍾。靈運子孫俱得鳳,慈明兄弟孰非龍。河梁會作看雲別,詩社何妨載酒從。祗有
    望鳳凰墩未至寄題原文_望鳳凰墩未至寄題的賞析_古詩文
  • 寒食對酒

    楊萬里宋代〕荔支園園花,寒食日日雨。先生老多病,頗已疏綠醑。兒童喜時節,笑語治樽俎。南烹俱前陳,北杲亦草具。蝤蛑
  • 答文與可以六言詩相示因道濟南事作十首

    蘇轍宋代〕遠遊既為東魯,遷居又愛南山。齒髮自知將老,心懷且欲偷安。舜井溢流陌上,歷山近在城頭。羈旅三年忘去,故
  • 讀本朝史有感十首

    劉克莊宋代〕若納希文受責均,前賢初豈有冤親。暮生潁上還惆悵,引起無窮射羿人。
  • 西江月

    向滈宋代〕門柳疏疏映日,井桐策策翻秋。蕭條不似那時游。只有山光依舊。別久猶牽去夢,懷多還惹新愁。 * 人在雁回州
  • 奉和聖制春日望海

    楊師道唐代〕春山臨渤海,征旅輟晨裝。回瞰盧龍塞,斜瞻肅慎鄉。洪波回地軸,孤嶼映雲光。落日驚濤上,浮天駭浪長。仙台
  • 芳儀怨

    晁補之宋代〕金陵宮殿春霏微,江南花發鷓鴣飛。風流國主家千口,十五 * 粉黛稀。滿堂侍酒皆詞客,拭汗爭看平叔白。後庭
  • 近故魏國夫人盧氏輓歌辭三首

    楊萬里宋代〕素節勤仍儉,清風冷似冰。秋衣孟光布,夜績敬姜燈。拱木霜何早,同塋雪政凝。郎君一夔足,再看九霄鵬。
  • 酹江月(戲題玉林)

    黃升宋代〕玉林何有,有一彎蓮沼,數間茅宇。斷塹疏籬聊補葺,那得粉牆朱戶。禾黍秋風,雞豚曉日,活脫田家趣。客來茶
  • 寄題潭帥王樞使佚老堂

    范成大宋代〕孺子滄浪濯纓處,千載新堂來卜鄰。潦收無波徹底靜,東湖之水堂中人。蒙陽花譜勝洛下,竹西藥闌來海瀕。新篁
  • 初冬雜題

    陸游宋代〕五斗安能解醉酲,瞢騰睡眼怯窗明。策勛賴有春芽在,臥聽山童轉磑聲。
  • 海岸七里沙二首

    楊萬里宋代〕大風吹起翠瑤山,近岸還成白雪團。一浪挽先千浪怒,打崖裂石與君看。
    望鳳凰墩未至寄題原文_望鳳凰墩未至寄題的賞析_古詩文
  • 翠瀑亭

    陳岩宋代〕濕翠拋來覺染衣,倚闌兀兀坐移時。偶因過雨添流水,增重棼絲曳練詩。
  • 雪屋焚香

    呂淵明代〕吟窩新結小崆峒,靜爇名香趣不窮。四壁晴雲生夜白,一星溫火吐春紅。水晶簾靜詩魂爽,銀葉爐深鼻觀通。睡起
  • 金陵雜興二百首

    蘇泂宋代〕安石風流苦未遙,重來遺蹟尚山椒。一丘元自無花草,底事令人覺意消。
望鳳凰墩未至寄題原文_望鳳凰墩未至寄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