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遊篇

作者:范叔中 朝代:元代

遠遊篇原文

仙人手把金芙蓉,邀我上陟蓮花峰。

兩眼注入滄溟中,浮雲遮斷扶桑宮。

白日西飛恐成晚,駕天五色橫長虹。

鳳凰儀羽備珍彩,欲集不集無梧桐。

冥冥杳杳脫羅網,亦有數點南飛鴻。

怒鯨崔嵬鼓鱗鬣,浪中瑣屑多沙蟲。

從今喚起人中龍,披虎豹,謁九重。

舞乾羽,息武功。

泰和世上皆春風,是時勒石留鼎鍾。

左招黃綺右赤松,長歌歸去來山中。

長歌歸去來山中。

詩詞問答

問:遠遊篇的作者是誰?答:范叔中
問:遠遊篇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范叔中的名句有哪些?答:范叔中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出處:石倉歷代詩選卷二百七十九

參考注釋

人手

(1) 可動用的人力;可動員的人員;人力資源

(2) 專門做某種工作的人

人手太少

(3) 每人的手裡

人手一冊

金芙蓉

荷花的美稱。《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歌四十》:“玉藕金芙蓉,無稱我蓮子。” 元 楊維楨 《八月五日赴瑪瑙山主之招題詩雙松亭》詩:“外湖水繞玉螮蝀,里湖水浸金芙蓉。”

蓮花

蓮華。即荷花,蓮的花,較大淡紅色或白色,有香味

注入

(1) 泵入、灌入或流入

油注入發動機

注入大谷中。——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2) 以氣息傳送

向運動注入新的生命

(3) 使產生對某物的印象或得到逐漸灌輸

親職教育可給子女注入基本道德觀念

滄溟

(1).大海。《漢武帝內傳》:“諸仙玉女,聚居滄溟。” 唐 元稹 《俠客行》:“此客此心師海鯨,海鯨露背橫滄溟。”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一泛滄溟,即暈眩嘔噦,不能行立。” 趙朴初 《憶江南》詞之八:“ 青 藏 雪,到此出滄溟。”

(2).蒼天,高遠幽深的天空。 元 鄭光祖 《周公攝政》第一折:“天地為盟,上有滄溟。” 明 無名氏 《鳴鳳記·二相爭朝》:“邊城塵土暗滄溟,勒石 燕然 未有人。” 清 陳夢雷 《登屴崱峰》詩之二:“泉歸洞壑聲聞靜,天入滄溟法界空。”

浮雲

(1)

(2) 飄浮在天空中的雲彩

浮云為我陰,悲風為我旋。——元· 關漢卿《竇娥冤》

(3) 比喻飄忽不定,未有定處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遮斷

(1).遮蔽不見;掩蓋消失。 前蜀 韋莊 《春日》詩:“紅塵遮斷 長安 陌,芳草王孫暮不歸。” 宋 楊萬里 《舟中晚望》詩:“行人又被山遮斷,風颭酒家青布巾。” 蕭紅 《橋》:“紅色的欄桿被雪花遮斷了。” 沙汀 《航線》:“嘶啞的聲調給水聲遮斷了。”

(2).阻斷;截斷。《中國近代思想史參考資料簡編·駁革命可召瓜分說》:“遮斷外國之交通,杜絶外來之勢力。” 鄒韜奮 等《我們對於國事的態度和主張》:“這表現在經濟方面的特徵是:擴大封鎖,流竄掠奪,瘋狂轟炸,企圖由此遮斷我國際輸給線,耗竭我物資,並窒息我工業生產機能。” 姚雪垠 《長夜》二:“許多年來這條路完全被土匪遮斷,沒人敢走。”

(3).打斷;攔住別人的話。 沙汀 《淘金記》二五:“但她忽然勇敢地遮斷他:‘我沒有你那么會說!’”

扶桑

(1) 亦名朱槿,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觀賞植物

(2) 神話中的樹木名

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經·海外東經》。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懿行箋疏:“扶當為榑。《說文》雲:“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後用來稱東方極遠處或太陽出來的地方

扶桑開朝暈,此高台端。——《文選·陸士衡·樂府·日出東南隅行》

行乎東極之外,經扶桑之中林。——左思《吳都賦》

(4) 傳說中的東方海域的古國名,我國相沿以為日本的代稱

扶又若薺。—— 王維《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 魯迅《送增田君歸國》

赤縣扶桑一衣帶水。—— 郭沫若《沁園春》

白日

(1) 白天

(2) 太陽

白日依山盡。——唐· 王之渙《登鸛雀樓》

(3) 泛指時光

浪費白日

駕天

凌空。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評事》詩:“ 崔侯 文章苦敏捷,高浪駕天輸不盡。”

五色

指青、黃、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種色彩

五色紛披。——《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長虹

(1) 虹霓

(2) 喻指拱形長橋

鳳凰

具有鮮艷羽毛和優美體型和動作的一種鳥,從前中國皇宮裡將它馴養,並與神話中的鳳凰相聯繫,作為好運的象徵,有人認為它就是眼斑冠雉(青鸞)

儀羽

(1).儀禽。鳳凰的別稱。 唐 無名氏 《審樂知政賦》:“集九成而儀羽自降,立六變而致物斯定。”

(2).比喻美德善行可為人表率。語本《易·漸》:“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 孔穎達 疏:“其羽可用為物之儀表,可貴可法也。” 宋 范仲淹 《南京書院題名記》:“觀夫二十年間,相繼登科,而魁甲英雄,儀羽臺閣,蓋翩翩焉。”

不集

(1).無成就;不成功。《詩·小雅·小旻》:“謀夫孔多,是用不集。” 毛 傳:“集,就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集, 晉國 賴之。不集,三軍暴骨。” 杜預 註:“集,成。”

(2).不棲止。《列子·楊朱》:“鴻鵠高飛,不集污池。”

(3).不齊一,不一致。《漢書·晁錯傳》:“士不選練,卒不服習,起居不精,動靜不集,趨利弗及……百不當十。” 顏師古 註:“集,齊也。”

梧桐

一種落葉喬木,長柄葉呈掌狀分裂,開黃綠色單性花。木材質輕而堅韌,可制樂器等。種子可食,亦可榨油

左右種梧桐。——《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冥冥

(1) 不明亮

天色冥冥

杳以冥 冥。——《楚辭·屈原·涉江》

薄暮冥冥。——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2) 指人不明事理

(3) 形容高遠;深遠

鴻飛冥冥

(4) 迷信的人指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

杳杳

(1).昏暗貌。《楚辭·九章·懷沙》:“眴兮杳杳,孔靜幽默。”《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 宋 歐陽修 《和徐生假山》:“陰穴覷杳杳,高屏立巉巉。” 清 方苞 《七思·兄子道希》:“春陽兮載歊,白日兮昭昭,而杳杳兮即長夜,患吾心兮若焦。”

(2).幽遠貌。《楚辭·九章·哀郢》:“ 堯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洪興祖 補註:“杳杳,遠貌。” 唐 柳宗元 《早梅》詩:“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體變》:“若後之變者,則萬年浩蕩,杳杳無涯,不可以耳目之私測之矣。”

(3).猶渺茫。 唐 許渾 《韶州驛樓宴罷》詩:“簷外千帆背夕陽,歸心杳杳鬢蒼蒼。” 元 李裕 《次宋編修顯夫南陌詩四十韻》:“美人何杳杳,良夜獨漫漫。” 魯迅 《書信集·致李霽野》:“我現在正在整理《小約翰》的譯稿,至快須下月初頭才完,倘一間斷,就難免因此放下,再開手就杳杳無期了。”

(4).猶隱約,依稀。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吾昨夜夢遊月宮,諸仙娛予以上清之樂……其曲楚楚動人,杳杳在耳。” 宋 蘇軾 《伏波將軍廟碑》:“自 徐聞 渡海適 朱崖 ,南望連山,若有若無,杳杳一髮耳。”《天雨花》第一回:“珮聲杳杳人何處,日色銜山我也行。”

羅網

捕捉鳥獸的網;比喻法網和名利網

數點

指著事物數

媽媽在數點剛買來的梨子

飛鴻

(1).指畫有鴻雁的旗。《禮記·曲禮上》:“前有車騎,則載飛鴻。” 孔穎達 疏:“鴻,鴻鴈也。鴈飛有行列,與車騎相似,若軍前忽遙見彼人有多車騎,則畫鴻於旌首而載之,使眾見而為防也。”

(2).蟲名。《逸周書·度邑》:“ 發 之未生,至於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飛鴻過野。”

(3).飛行著的鴻雁。 漢 馬融 《長笛賦》:“爾乃聽聲類形,狀似流水,又象飛鴻。” 南朝 宋 鮑照 《數詩》:“四牡曜長路,輕蓋若飛鴻。” 清 龔自珍 《點絳唇》詞:“目送飛鴻,影入長天滅。”

(4).指音信。 唐 韓愈 《祭竇司業文》:“自視雛鷇,望君飛鴻,四十餘年,事如夢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無端天外飛鴻到,傳得家庭噩耗來。”

崔嵬

(1) 有石頭的土山

慎事關門並早歸,眼前恩愛隔崔嵬。——《 * 》

(2) 高大;高聳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楚辭·屈原·涉江》

仙峰巔險峻岭崔嵬。——《封神演義》

鱗鬣

(1).指龍的鱗片和鬣毛。 清 王士禛 《龍門閣》詩:“鱗鬣中怒張,風雨晝晦昧。”亦指魚的鱗片和背鰭。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鱗語·黃雀魚》:“海人譟而驚之,化者十五,鱗鬣不開者不全化矣。” 清 李元 《蠕范·物候》:“鱖……形扁而腹圓,大口大目,細鱗有斑彩,其斑雄明雌暗,皆有鬐鬣,鱗鬣皆圓,黃質黑章。”

(2).代稱龍。 宋 歐陽修 《和出省》:“共向丹墀侍臨選,莫驚鱗鬣化風雷。”

(3).代稱魚。 五代 齊己 《池上感興》詩:“碧底紅鱗鬣,澄邊白羽翰。”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藝語·諸家畫品》:“有 * 者, 香山 千戶小旗,生有巧思,欲與 林良 抗衡,所畫鱗鬣亦精絶。”

(4).代稱松樹。鱗喻松樹皮,鬣喻松針。 明 吳承恩 《畫松》詩:“鱗鬣如有聲,飢蛟對相語。”

瑣屑

(1).煩瑣,細碎。 唐 岑參 《佐郡思舊遊》詩序:“悲州縣瑣屑,思掖垣清閒。” 宋 梅堯臣 《送蘇子美》詩:“殼物怪瑣屑,蠃蜆固無數。” 清 周亮工 《與黃濟叔》:“古人文字偏於極瑣屑處寫得其人鬚眉生動。” 葉聖陶 《線下·平常的故事》:“他們常常談起將來的事情,不嫌瑣屑,不避重複。”

(2).指細小、瑣碎的事情。《花月痕》第四九回:“你的權大事多,這瑣屑也不合大將軍計較。” 朱自清 《背影》:“情郁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往往觸他之怒。”

(3).指猥褻,輕佻。《再生緣》第三十二回:“伊那裡,私房瑣屑難全節,俺這裡,正大光明好守貞。”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宗感澤》:“﹝ 感澤 ﹞少年而詳慎老成,非世俗浮薄瑣屑之輩。”

(4).指男女情愛之事。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續集·卓二娘》:“男女體殊而性一,床笫瑣屑,均同樂,未知何事而好惡之懸殊。”

沙蟲

(1) 任何種居住在沙土內的多毛蟲

(2) 蛤蟲

(3) 拖拉蟲

(4) 築造管道比沙工蟲還小的一種帚毛蟲屬(Sabellaria)的蠕蟲

從今

從現在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先生之壽,從今以往者四十三歲。” 宋 郭應祥 《玉樓春》詞:“從今對酒與當歌,空惹離情千萬緒。”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從今經懺無心禮,專聽春雷第一聲。” 杜鵬程 《延安人》:“從今向後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處長,是什麼模樣?”

喚起

(1) 把 從睡夢中叫起

跑到冒著火焰的房子裡喚起了這位老人

(2) 激起回憶、聯想

這個地方喚起了人們對更幸福的年代的回憶

人中龍

譽人之詞。 晉 宋纖 隱居不仕,太守 馬岌 造訪不見,嘆曰:“名可聞,而身不可見;德可仰,而形不可覩。吾而今而後知先生人中之龍也。”事見《晉書·宋纖傳》。後因以“人中龍”比喻卓越出眾的人物。 宋 蘇軾 《孔北海贊》:“ 文舉 以英偉冠世之資,師表海內,意所予奪,天下從之,此人中龍也。” 黃葆楨 《楊哲商烈士悼歌》之二:“ 歇浦 灘頭遇 秋俠 , 秋俠 識為人中龍。”

虎豹

(1).喻指 * 之人。《後漢書·劉陶傳》:“陛下不悟,而競令虎豹窟於麑場,豺狼乳於春囿。” 唐 韋應物 《京師叛亂寄諸弟》詩:“覉離守遠郡,虎豹滿 西京 。” 清 方文 《偕蔡芹溪至宛兼贈令弟玉立》詩:“虎豹當關欲嚙人,季女何能不憔悴?”

(2).比喻勇猛的戰士。 唐 羅隱 《春日投錢塘元帥尚父》詩之一:“門外旌旗屯虎豹,壁間章句動風雷。”

(3).比喻富有文采。 宋 黃庭堅 《送謝公定作竟陵主簿》詩:“ 謝公 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兒孫。”

(4).形容怪石。 宋 蘇軾 《後赤壁賦》:“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

九重

(1).九層;九道。《楚辭·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韓詩外傳》卷八:“ 齊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與之上九重之臺。”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願欲披心自説陳,君門以九重,道遠 河 無津。”

(2).泛指多層。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四折:“九重圍里往來,直似攛梭;萬隊營中上下,渾如走馬。”

(3).指天門;天。《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一·漢郊祀歌一》:“九重開,靈之斿,垂惠恩,鴻祜休。”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戶, 丹丘 談天與天語。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 蓬萊 復西歸。”京劇《貴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廣寒宮 。”

(4).指宮門。 漢 趙壹 《刺世疾邪賦》:“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絶險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宮禁,朝廷。 唐 盧綸 《秋夜即事》詩:“九重深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6).指帝王。 唐 李邕 《賀章仇兼瓊克捷表》:“遵奉九重,決勝千里。” 明 無名氏 《金雀記·作賦》:“明朝入禁中,奏聞九重。” 清 鈕琇 《觚賸續編·人觚》:“先是, 寶 ( 法寶 )出奔時,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詞·酒泉子》:“隊隊雄軍驚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宮,祇擬奪九重。”

舞乾

乾,古代的盾牌。古代手執盾牌的舞者,統治者用以宣示武力,以威服對方,常為蠻夷之邦。不過更多的時候不僅僅“舞乾”,而是“舞乾羽”,所謂“文舞執羽,武舞執乾”,更多地用於文德教化。

上楹額雲“舞乾遺化”,有虞帝牌位。 

明旅行家徐霞客在《楚游》中遊歷簫韶峰附近的舜陵時,見山中一屋額上寫著“舞乾遺化”,屋中有虞帝的牌位。

《書·大禹謨》:“帝乃誕敷文德,舞乾羽於兩階,七旬, 有苗 格。”後遂以“舞乾”指文德感化。 唐 元稹 《論討賊表》:“及夫舞乾而適至,因壘而來歸,此又物之可化者也。”《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 元凱 之所先,不若 唐 虞 之考績; 叔子 之所務,不若 重華 之舞乾。”

詞條編輯者:趙老憨

武功

(1) 專指在軍事方面取得的成就;戰功

文治武功

(2) 武工

泰和

(1).太平。 漢 揚雄 《法言·孝至》:“或問泰和。曰:其在 唐虞 、 成周 乎?” 宋 光宗 《策問》:“其為朕稽古今之宜,推治化之本,凡可以同風俗,清刑罰,成泰和之效者,悉意而條陳之。朕將親覽。”參見“ 太和 ”。

(2).天地間沖和之氣。 明 徐渭 《梅賦》:“先則渾淪龐篤,含泰和而獨飽,酸則甘辛醎苦,受何味而弗便。”參見“ 太和 ”。

(3).和睦。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蔡專使元培代表布 * 文》:“其至少數抱猜忌之見,騰離間之口者,皆將為泰和所同化,而無復纖翳之留。”參見“ 太和 ”。

世上

世界上;人間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勒石

刻字於石。亦指立碑。《隋書·史萬歲傳》:“於是勒石頌美 隋 德。” 宋 程頤 《明道先生墓表》:“勒石墓傍,以詔後人。” 明 劉基 《紹興崇福寺記》:“ 秦始皇帝 東遊,勒石自頌之所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公又請倣 漢 唐 故事,擇儒臣校正十三經文字,勒石太學。”

鼎鍾

見“ 鼎鐘 ”。

亦作“ 鼎鍾 ”。鼎與鍾。古代鐘鼎上刻銘文,以旌有功者。有時即借指功業。《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每覽史籍,觀古忠臣義士,出一朝之命,以徇國家之難,身雖屠裂,而功銘著於鼎鍾,名稱垂於竹帛,未嘗不拊心而嘆息也。” 宋 葉適 《祭韓子師尚書文》:“所可寃者,天與魁傑;既墮鼎鐘,人共埋沒。”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唐求》:“值三靈改卜,絶念鼎鍾,放曠疎逸,出處悠然,人多不識。” 明 汪廷訥 《種玉記·乘訪》:“兒今別去遠從戎,指日勛庸建鼎鐘。”

黃綺

(1). 漢 初 商山 四皓中之 夏黃公 、 綺里季 的合稱。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六:“咄咄俗中愚,且當從 黃 綺 。” 明 萬壽祺 《入沛宮》詩:“我亦遠隨 黃 綺 去, 東山 重唱《采芝歌》。”

(2).黃色的有花紋圖案的絲織品。《元史·禮樂志二》:“琴十,一絃、三絃、五絃、七絃、九絃者各二……俱以黃綺夾囊貯之。”

赤松

(1).即 赤松子 。(1)《楚辭·遠遊》:“聞 赤松 之清塵兮,願承風乎遺則。”《韓非子·解老》:“ 赤松 得之,與天地統。” 漢 王充 《論衡·無形》:“ 赤松 、 王喬 ,好道為仙,度世不死。”參見“ 赤松子 ”。(2)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落帆 金華 岸, 赤松 若可招。”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記》:“ 金華縣 有 赤松澗 , 赤松子 游 金華山 ,以火 * 而化。”又引《浙江通志》:“ 金華縣 北有 赤松山 ,相傳 黃初平 叱石成羊處。 初平 號 赤松 ,故山以是名。”參見“ 赤松子 ”。

(2).亦作“ 赤誦 ”。複姓。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八:“吾姓為 赤松 ,名 時喬 ,字 受紀 。”《宋書·符瑞志上》作“赤誦”。

(3).常綠喬木,樹皮較薄,淡黃紅色。木材質粗,較堅韌,供建築、造紙等用,樹幹可采松脂。又為觀賞樹。

長歌

(1).放聲高歌。 漢 張衡 《西京賦》:“女娥坐而長歌,聲清暢而蜲蛇。” 唐 李賀 《長歌續短歌》:“長歌破衣襟,短歌斷白髮。” 明 何景明 《贈鄭佐》詩:“ 老鄭 空同 客,長歌 北海 尊。” 清 鄒容 《和西狩》:“目瞑負多久,長歌招國魂。”

(2).篇幅較長的詩歌。 唐 司空圖 《馮燕歌》:“為感詞人 沉下賢 ,長歌更與分明説。”

歸去來

(1).辭賦篇名。 晉 陶潛 所作。《晉書·隱逸傳·陶潛》:“執事者聞之,以為 彭澤令 ……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 潛 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義熙 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後用以歸隱之典。 宋 梅堯臣 《田家語》詩:“卻詠《歸去來》,刈薪向深谷。”

(2).回去。 唐 杜甫 《發劉郎浦》詩:“白頭厭伴漁人宿,黃帽青鞋歸去來。” 唐 顏真卿 《贈裴將軍》詩:“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 匈奴 不敢敵,相呼歸去來。”

(3).詞牌名。雙調,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體,仄韻。 清 王奕清 《詞譜》卷七:“《歸去來》調見《樂章集》詞二首,因詞有‘歌筵舞,且歸去,休惆悵,好歸去’句,取以為名。”

歸去

回去

離家已久,今當歸去

詩詞推薦

遠遊篇原文_遠遊篇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