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其二·共住修道八首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原文

始知虛空以為屋宅。大地以為床蓆。

水火畢竟相隨。如風無有蹤跡。

離散各不相知。合即五家共一。

既知自身狀跡。何處更有親戚。

詩詞問答

問:《行路難·其二·共住修道八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三

2. 君不見。行路難。行路難。道上無蹤跡。

參考注釋

虛空

心中無著落

以為

認為

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以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為鄙吝。——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資治通鑑》

自以為必死。——《資治通鑑·唐紀》

以為豪。——明· 魏禧《大鐵椎傳》

以為妙絕。——《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屋宅

房屋,住宅。《周禮·考工記·敘官》“ 胡 之無弓車也,非無弓車也,夫人而能為弓車也” 漢 鄭玄 註:“ 匈奴 無屋宅,田獵畜牧,逐水草而居,皆知為弓車。”《舊唐書·食貨志上》:“ 贊 請稅京師居人屋宅,據其間架差等計入。”

大地

(1)

(2) 地面;地球表面廣闊的土地

大地回春

(3) 代指地球

床蓆

(1).指坐臥用具。《漢書·遊俠傳·萬章》:“ 顯 貲巨萬,當去,留牀席器物數百萬直,欲以與 章 , 章 不受。” 漢 袁康 《越絕書·陳成恆傳》:“孤身不安牀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視好色,耳不聽鐘鼓者,已三年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王丞相 作女伎,施設牀席。” 唐 元稹 《秋堂夕》詩:“書卷滿牀席,蠨蛸懸復升。”

(2).特指坐榻。《南史·王微傳》:“終日端坐,牀席皆生塵埃,唯當坐處獨淨。”

水火

指大小便

畢竟

(1) 終歸;終究;到底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亞洲畢竟是原料豐富的大陸

(2) 堅持

卜良畢竟要說明, 趙尼姑便附耳低言。——《初刻拍案驚奇》

相隨

(1).亦作“ 相隋 ”。謂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之相隨。” 馬王堆 漢 墓帛書《老子·道經》作“相隋”。

(2).伴隨;跟隨。《史記·蘇秦列傳》:“是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夫説貴撫會,弛張相隨。” 馬烽 《飼養員趙大叔》:“說完,匆匆忙忙相隨那女人走了。”

無有

沒有

“有在者乎?”曰:“無有。”——《戰國策·趙策》

無有礙矣。——唐· 李朝威《柳毅傳》

無有不過而拜。——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絕無有。——清· 方苞《獄中雜記》

果無有。

蹤跡

行動所留下可覺察的形跡

不留蹤跡

詭蹤跡。——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離散

(1).分離;分散。《逸周書·時訓》:“鴻雁不來,遠人背叛;玄鳥不歸,室家離散。” 三國 魏 阮籍 《清思賦》:“蹈清漺之危跡兮,躡離散之輕微。” 宋 曾鞏 《福州上執政書》:“或行役不已,而父母兄弟離散,則有《陟岵》之思。”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柳生》:“但室人離散,求借洪威,更賜瓦全。” 李大釗 《大哀篇》:“農失其田,工失其業,商失其源,父母兄弟妻子離散。”

(2).渙散。《尉繚子·兵令上》:“專一則勝,離散則敗。” 唐 柳宗元 《非國語·黃熊》:“凡人之疾,魄動而氣盪,視聽離散,於是寐而有怪夢。”《明史·太祖紀一》:“時 元 守兵單弱,且聞中原亂,人心離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五·朱忠莊公遺疏》:“我國家金甌全盛,不謂人心離散,財用困窮,一至於此。”

相知

(1) 互相了解,知心

(2) 互相知心的朋友

與三四個相知方才吃得數杯,則聽得街上鬧炒炒。——《京本通俗小說》

五家

(1).五戶。古代以為戶籍編制的基層單位。 周 代以五家為一比, 春秋 時 齊國 管仲 以五家為一軌。《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管子·小匡》:“制五家為軌,軌有長,六軌為邑。”

(2).指 黃帝 、 高陽 、 高辛 、 唐堯 、 虞舜 五帝。《史記·天官書論》:“自初生民以來,世主曷嘗不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紹而明之。” 張守節 正義:“五家, 黃帝 、 高陽 、 高辛 、 唐 虞 、 堯 舜 也。”

(3).指 黃帝 、 顓頊 、 夏 、 殷 、 周 五代的曆法。《史記·太史公自序》:“五家之文怫異,維 太初 之元論。” 張守節 正義:“五家謂 黃帝 、 顓頊 、 夏 、 殷 、 周 之歷。”

(4).指傳《春秋》的 左氏 、 公羊氏 、 穀梁氏 、 鄒氏 、 夾氏 五人。 何休 《<公羊傳>序》“傳《春秋》者非一” 唐 徐彥 疏:“舊雲,傳《春秋》者非一者,謂本出 孔子 ,而《傳》五家。”參閱 唐 陸德明 《經典釋文》卷一。

(5).指治《春秋穀梁傳》的 尹更始 、 劉向 、 周慶 、 丁姓 、 王彥 五人。《後漢書·賈逵傳》:“雖為古學,兼通五家《穀梁》之説。” 李賢 註:“五家,謂 尹更始 、 劉向 、 周慶 、 丁姓 、 王彥 等,皆為《穀梁》。”

(6).謂五行家。《後漢書·桓郁傳》:“帝自製《五家要説章句》,令 郁 校定於 宣明殿 。” 李賢 註:“此言‘五家’,即謂五行之家也。”

(7).指 北周 、 北齊 、 南朝 梁 、 南朝 陳 、 隋 五朝。《新唐書·令狐德棻傳》:“議者以 魏 有 魏收 , 魏澹 二家,書為已詳,惟五家史當立。 德棻 更與秘書郎 岑文本 、殿中侍御史 崔仁師 次 周 史,中書舍人 李百藥 次 齊 史,著作郎 姚思廉 次 梁 、 陳 二史,秘書監 魏徵 次 隋 史,左僕射 房玄齡 總監。脩撰之原,自 德棻 發之。”

(8).今文經學家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五代。 清 劉書年 《周時書分四代》:“三科之條,五家之教。三科,謂 虞 、 夏 一科, 商 一科, 周 一科也。古文家説也。五家,謂 唐 一家, 虞 一家, 夏 一家, 殷 一家, 周 一家也。今文家説也。” 章炳麟 《訄書·正名雜義》:“夫三科五家,文質各異。”

自身

(1) 自己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2) 親自

狀跡

行跡;事跡。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細尋狀跡,足識法家;細尋判驗,足識文華。”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雖其間伸以狀跡,粗陳一二,麼么恆事,曾何足觀?”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有親

成婚;結親。《初刻拍案驚奇》卷十:“那 韓子文 雖是滿腹文章,卻當不過家道消乏,在人家處館勉強餬口,所以年過二九,尚未有親。”《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外甥女如此長成了,不知曾受聘否?本不該如此説,但犬子尚未有親,姊夫若不棄,做箇中表夫妻也好。”

詩詞推薦

行路難·其二·共住修道八首原文_行路難·其二·共住修道八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