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陳章甫原文
三十年前鬢未蒼,曾陪宰相入鵷行。
解衣換酒尋常醉,躍馬看花取次忙。
亂後已非前日夢,老來那復少年狂。
黃冠野服新妝束,穩把長竿釣海鄉。
詩詞問答
問:贈陳章甫的作者是誰?答:吉雅謨丁
問:贈陳章甫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贈陳章甫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吉雅謨丁的名句有哪些?答:吉雅謨丁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三十
(1).數詞。十的三倍。《詩·小雅·無羊》:“三十維物,爾牲則具。”《左傳·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於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2).指三十歲。《穀梁傳·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簡文帝 《戲贈麗人》詩:“自矜心所愛,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灝 《贈王威古》詩:“三十羽林將,出身常事邊。”
(3).指三十年。 唐 權德輿 《古興》詩:“人生大限雖百歲,就中三十稱一世。”
相入
(1).互相為用;彼此投合。《國語·周語下》:“且夫備有未至而設之,有至而後救之,是不相入也。” 韋昭 註:“不相入,不相為用也。” 宋 蘇軾 《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作此詩與金山元長老》:“莫年欲學 柳下惠 ,嗜好酸鹹不相入。”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四》:“ 駱 ( 駱賓王 )答 裴 ( 裴炎 )書云:‘義士期於壯夫,忠臣出於孝子;既不能推心奉母,亦焉能死節事人。’ 駱 之器識如此,而 裴 以為浮躁淺露,彼方陳力牝朝,詎相入哉?”
(2).佛教語。猶包含。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宗派的興起及其發展》:“ 法藏 用這種繁瑣的分析,說明緣起法之間有同體,有異體,在異體上又有相即(同一)和相入(包含)等關係。”
鵷行
指朝官的行列。《梁書·張緬傳》:“殿中郎缺。 高祖 謂 徐勉 曰:‘此曹舊用文學,且居鵷行之首,宜詳擇其人。’” 唐 溫庭筠 《病中書懷呈友人》詩:“鳳闕分班立,鵷行竦劍趨。” 清 唐孫華 《壽陸次公別駕》詩之二:“朝衫久卸別鵷行,陸展猶然髩未蒼。”
解衣
(1).脫衣。《戰國策·齊策六》:“太子乃解衣免服,逃太史之家為溉園。” 唐 杜淹 《<文中子>序》:“ 文中子 於是有四方之志,蓋受《書》於 東海 李育 ……考《易》於族父 仲華 ,不解衣者六歲,其精志如此。”《紅樓夢》第二一回:“ 寳玉 見他不應,便伸手替他解衣,剛解開鈕子,被 襲人 將手推開,又自扣了。”
(2).見“ 解衣推食 ”。
尋常
普通,一般
不尋常的來客
岐王宅里尋常見。——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尋常巷陌。——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躍馬
策馬馳騁騰躍
躍馬疾走。——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躍馬大呼。——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看花
唐 時舉進士及第者有在 長安 城中看花的風俗。 唐 劉禹錫 《元和十一年自郎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宋 錢易 《南部新書》甲:“ 施肩吾 與 趙嘏 同年不睦, 嘏 舊失一目,以假珠代其精。故 施 嘲之曰:‘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隻眼看花。’”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願借酒杯,預賀看花之喜。”
取次
亦作“ 取此 ”。1.隨便,任意。 晉 葛洪 《抱朴子·祛惑》:“此兒當興卿門宗,四海將受其賜,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 唐 杜甫 《送元二適江左》詩:“經過自愛惜,取次莫論兵。”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兀的不取次棄捨,等閒拋掉。” 汪文溥 《子美囑題化佛化裝百相即柬亞子》詩:“有時西笑入 長安 ,七貴三公取次看。”
(2).草草,倉促。《敦煌變文集·葉淨能詩》:“何不揭氈看驗之?取此行麁疎法令。” 宋 陸游 《秋暑夜興》詩:“呼童持燭開藤紙,一首清詩取次成。” 元 朱庭玉 《青杏子·送別》曲:“腸斷處,取次作別離。”
(3).次序。 北齊 斛律羨 《北齊樂歌》:“日日飲酒醉,國計無取次。”
(4).謂次第,一個挨一個地;挨次。 元 揭傒斯 《山市晴嵐》詩:“近樹參差出,行人取次多。” 清 朱彝尊 《是日再入保和殿侍宴》詩:“妙舞娑盤歇,華鐘取次催。”
(5).尷尬,進退兩難。
前日
前天,昨天的前一天
招前日賓客。——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老來
年老之後。 唐 杜甫 《哭韋大夫之晉》詩:“童孺交遊盡,喧卑俗事牽。老來多涕淚,情在強詩篇。” 宋 陸游 《孤坐無聊每思江湖之適》詩:“老來閲盡榮枯事,萬變惟應一笑酬。” 明 劉昺 《憶秦娥》詞:“少年離別,老來依舊。”《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若不早為籌畫,到了那展轉不開的時候,還是請公公重作出山之計,再去奔走來養活你我呢?還是請婆婆摒擋薪水,受老來的艱窘呢?”
少年
古稱青年男子,現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少年兒童讀物
黃冠野服
見“ 黃冠草服 ”。
妝束
(1).打扮,裝飾。 明 唐寅 《題桑》詩:“桑出羅兮柘出綾,綾羅粧束出娉婷。”《 * 詞話》第一回:“金銀首飾,粧束身子。”《西遊補》第十三回:“ 小月王 大喜,一面令人傳旨,叫 踏空兒 不必鑿天;一面叫女子弟粧束搬戲。”
(2).猶服飾。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莊岳委談下》:“當時優家者流,粧束因可概見,而後世所為副淨等色,有自來矣。 唐 制如《霓裳》等舞,度數至多,而名號粧束,不可深考。”
(1).打扮的式樣。 宋 蔣捷 《賀新郎》詞:“待把宮眉橫雲樣,描上生綃畫幅。怕不是新來妝束。” 元 張翥 《露華·玉簪》詞:“幾度借取搔頭,別試 漢 宮妝束。” 魯迅 《南腔北調集·關於女人》:“不過,只要看有人出來唉聲嘆氣的不滿意女人的妝束,我們就知道當時統治階級的情形,大概有些不妙了。”
(2).打扮。 明 葉憲祖 《鸞鎞記·秉操》:“小娘子,你怎么這般妝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