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郊

作者:許景衡 朝代:宋代

東郊原文

東郊過新雨,野色何氛氳。

嘉苗起萎病,萬頃堆寒雲。

田父揖行客,苦訴村墟貧。

年年夏旱時,赤地流黃塵。

小兒困鋤耘,烈日背欲皴。

大兒斡水車,手足無完筋。

官租且不供,矧欲養吾身。

東鄰久無煙,幾口能生存。

西鄰逐熟去,今作何鄉人。

行客謝老農,艱難困勞塵。

而今新官家,寬大布深仁。

大臣亦端良,乘時轉鴻鈞。

汝豈不自覺,新歲雨澤勻。

寰區日寧靖,百物方訢訢。

爾曹死亦足,及為太平民。

詩詞問答

問:東郊的作者是誰?答:許景衡
問:東郊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參考注釋

東郊

(1). 西周 時,特指其東都 王城 以東的郊外。 周 滅 商 後,遷 殷 民於此。《書·君陳》:“ 周公 既沒,命 君陳 分正東郊 成周 。” 孔穎達 疏:“ 周公 遷 殷 頑民於 成周 。頑民既遷, 周公 親自監之。 周公 既沒, 成王 命其臣名 君陳 代 周公 監之,分別居處,正此東郊 成周 之邑。”

(2).泛指國都或城市以東的郊外。《禮記·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 漢 班固 《西都賦》:“東郊則有通溝大漕。” 南朝 梁 沉約 《宿東園》詩:“ 陳王 鬭雞道, 安仁 采樵路。東郊豈異昔,聊可閒餘步。”《警世通言·崔待詔生死冤家》:“東郊漸覺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新雨

(1) 初春的雨;剛下過的雨

(2) 比喻新朋友

舊知新雨

野色

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唐 白居易 《冀城北原作》詩:“野色何莽蒼,秋聲亦蕭疏。” 宋 王安石 《見遠亭一絕上王郎中》詩:“野色軒楹外,霞光幾席間。”《醒世姻緣傳》第十四回:“朝外看那沿河景致……卻也有野色撩人。”

氛氳

(1).指陰陽二氣會合之狀。《魏書·孝文帝紀上》:“天地氛氳,和氣充塞。”

(2).盛貌。《文選·謝惠連<雪賦>》:“霰淅瀝而先集,雪紛糅而遂多,其為狀也,散漫交錯,氛氳蕭索。” 李善 注引 王逸 《楚辭注》:“氛氳,盛貌。” 唐 李嶠 《寶劍篇》:“淬緑水,鑒紅雲,五采焰起光氛氳。” 宋 歐陽修 《龍興寺小飲呈表臣元珍》詩:“蔽日雪雲猶靉靆,欲晴花氣漸氛氳。” 明 何景明 《贈王文熙》詩之四:“息馬中林樹,煙靄何氛氳。”

(3).雲霧朦朧貌。 南朝 宋 鮑照 《冬日》詩:“煙霾有氛氳,精光無明異。” 唐 王維 《山行遇雨》詩:“驟雨晝氛氳,空天望不分。” 宋 蘇軾 《犍為王氏書樓》詩:“江邊日出紅霧散,綺窗畫閣青氛氳。”

(4).指濃郁的煙氣或香氣。 南朝 梁 沉約 《詠竹火籠》:“覆持鴛鴦被,白鶴吐氛氳。” 唐 無可 《蘭》詩:“蘭色結春光,氛氳掩眾芳。” 清 黃景仁 《初更後有攜酒食至者》詩:“滿堂酒氣飄氛氳,一縷心煙起蓊勃。”

(5).比喻心緒繚亂。 唐 陳子昂 《入東陽峽》詩:“仙舟不可見,遙思坐氛氳。” 唐 李白 《鳴皋歌送岑徵君》:“盤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風兮寂萬壑,望不見兮心氛氳,蘿冥冥兮霰紛紛。” 唐 溫庭筠 《詠寒宵》:“話窮猶注睇,歌罷尚持頤。晻曖遙相屬,氛氳積所思。”

嘉苗

指禾苗。《列子·周穆王》:“東極之北隅有國曰 阜落之國 ……其土不生嘉苗。” 晉 張駿 《東門行》:“嘉苗布原野,百卉敷時榮。”《舊唐書·高祖紀》:“譬茲稂莠,有穢嘉苗;類彼淤泥,混夫清水。”

萬頃

(1).百萬畝。百畝為一頃。《管子·揆度》:“百乘為耕,田萬頃為戶。”

(2).常用以形容面積廣闊。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淵然萬頃,直上千仞。” 宋 楊萬里 《過金沙洋望小海》詩:“須臾滿眼賈胡舩,萬頃一碧波黏天。”《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但願父作公卿,子作狀元,給我掙下萬頃莊田。” 艾青 《在浪尖上》詩:“你在萬里晴空下,寧靜地注視著萬頃波濤。”

寒雲

寒天的雲。 晉 陶潛 《歲暮和張常侍》詩:“向夕長風起,寒雲沒西山。” 唐 郎士元 《盩厔縣鄭礒宅送錢大》詩:“荒城背流水,遠雁入寒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誰知早作西行讖,老木寒雲 秀野亭 。”

田父

老農

行客

(1).行旅;客居。 漢 劉向 《列女傳·阿谷處女》:“行客之人,嗟然永久,分其資財,棄於野鄙。”《後漢書·儒林傳下·服虔》:“舉孝廉,稍遷, 中平 末,拜 九江 太守。免,遭亂行客,病卒。”

(2).過客;旅客。《淮南子·精神訓》:“是故視珍寶珠玉猶礫石也,視至尊窮寵猶行客也。” 高誘 註:“行客,猶行路過客。”《南史·夷貊傳下·文身國》:“土俗歡樂,物豐而賤,行客不齎糧。” 明 王廷相 《秋日巴中旅行》詩:“ 巴 東秋氣早,行客已悽悽。” 郭沫若 《喀爾美蘿姑娘》:“平時很寥寂的行店都競爭著裝飾起來招誘行客。”

(3).指後到的客人。與坐客相對。《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講行客拜坐客,也是等他二位來;難道母親就這樣跑到街上去不成?”《天雨花》第二七回:“行客每先看坐客,徧望鄉中親友們。”

村墟

村莊。亦指鄉村集市。 北周 庾信 《寒園即目》詩:“寒園星散居,搖落小村墟。”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詩:“喬木村墟古,疏籬野蔓懸。” 宋 陸游 《水鄉泛舟》詩:“隔林犬吠村墟近,掠面風來酒力消。”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鉤吻》:“野葛,生 桂州 以南,村墟閭巷皆有。”

赤地

光禿禿的土地;災荒後的不毛之地

晉國大旱,赤地三年。——《韓非子·十過》

誓把赤地變沃野

流黃

(1).褐黃色。《文選·江淹<別賦>》:“慙幽閨之琴瑟,晦高臺之流黃。” 李善 注引《環濟要略》:“間色有五:紺、紅、縹、紫、流黃也。”《西京雜記》卷二:“ 會稽 歲時獻竹簟供御,世號為流黃簟。” 宋 高似孫 《緯略》卷七:“ 潁子顏 曰……中央土,土色黃,黃加黑為流黃,流黃為中央之間色。”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凡地球以上,人種五,其色黃、白、黑、赤、流黃。”

(2).褐黃色的物品。特指絹。《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九·相逢行》:“大婦織綺羅,中婦織流黃。”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擄掠》:“[醜]手執流黃。[浄]你會織作,一發從我罷。” 清 周宸藻 《浪淘沙》詞:“玉梭和淚織流黃,蹙得遠山眉又淺,怕整殘妝。”

(3).玉名。《淮南子·本經訓》:“甘露下,竹實滿,流黃出而朱草生。” 高誘 註:“流黃,玉也。”

(4).香名。《太平御覽》卷九八二引 三國 吳 康泰 《吳時外國傳》:“流黃香出 都昆國 ,在 扶南 南三千餘里。”

(5).即硫黃。《文選·張衡<南都賦>》:“赭堊流黃。” 李善 注引《本草經》:“石流黃生 東海 牧陽山 谷中。” 前蜀 貫休 《送僧歸日本》詩:“流黃山火著,碇石索雷鳴。”

小兒

(1) 小孩子;小兒子

兩小兒辯鬥。——《列子·湯問》

(2) 又

兩小兒笑曰。

最喜小兒無賴。——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3) 謙稱自己的兒子

鋤耘

(1).鋤地除草。 漢 桓寬 《鹽鐵論·國病》:“行即負羸,止作鋤耘。”

(2).比喻修飾、斟酌(文字)。 唐 韓愈 《醉贈張秘書》詩:“至寶不雕琢,神功謝鋤耘。”

烈日

炎熱的太陽

烈日當空

大兒

年長的兒子

水車

(1) 作運水用車輛(如隨軍用的)

(2)

(3) 舊式提水工具,用人力或畜力轉動輪子,帶動水斗

(4) 用水流帶動輪子的舊式動力機械

(5) 古時指用於競渡的船,也指一種戰船

手足

(1) 指兄弟

親如手足

(2) 指舉動、動作

手足無措

(3) 指黨羽,爪牙

廣有手足

(4) 手和腳

官租

政府徵收的租稅。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詩:“典桑賣地納官租,明年衣食將何如?” 宋 范成大 《冬舂行》詩:“官租私債紛如麻,有米冬舂能幾家?”《元史·武宗紀》:“ 江 浙 飢,中書省臣言:‘請令本省官租,於九月先輸三分之一,以備賑給。’”

東鄰

(1).東邊的鄰居。《易·既濟》:“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後漢書·劉趙淳于江傳序》:“言以義養,則 仲由 之菽,甘於東鄰之牲。” 唐 元結 《漫問相里黃州》詩:“東鄰有漁父,西鄰有山僧。” 葉聖陶 《窮愁》:“賭窟既破,全市喧傳,群來聚視博徒何如人…… 阿松 東鄰子 金榮 與焉。”

(2).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 楚國 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後因以“東鄰”指美女。 唐 李白 《效古》詩之二:“自古有秀色, 西施 與東鄰。” 五代 閻選 《浣溪沙》詞:“ 劉 阮 信非仙洞客, 嫦娥 終是月中人,此生無路訪東鄰。”

(3).亦作“ 東厸 ”。特指 殷 紂王 。《漢書·敘傳上》:“東厸虐而殲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顏師古 註:“ 應劭 曰:‘東厸, 紂 也。’厸,古鄰字也。”一本作“ 東鄰 ”。

無煙

見“ 無煙 ”。

亦作“ 無煙 ”。1.沒有煙火。 南朝 梁元帝 《詠螢火》:“著人疑不熱,集草訝無煙。”

(2).沒有炊煙。指未做飯。 唐 元稹 《連昌宮詞》:“初過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煙宮樹緑。”一本作“ 無煙 ”。 宋 范成大 《暮春上塘道中》詩:“店舍無煙野水寒,競船人醉鼓闌珊。”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二:“﹝ 楊貽德 ﹞閭巷僦居,不露行止,旅舍無煙,藜藿不給,未嘗隕穫。”

生存

保存生命;活在世上

人沒有氧氣就不能生存

我們此後實在只有兩條路,一是搶著古文而死掉,一是舍掉古文而生存。——魯迅《無聲的中國》

西鄰

(1).西部鄰國。 春秋 時 晉 指 秦 。《左傳·僖公十五年》:“西鄰責言,不可償也。”

(2).西邊鄰居。《易·既濟》:“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 唐 元結 《漫問相里黃州》詩:“東鄰有漁父,西鄰有山僧。”

逐熟

舊指災民往豐熟地區流亡乞食。 宋 司馬光 《賑濟流民札子》:“遇有 河北路 流民逐熟經過,即大人每人支米一斗,小人支米五升。” 宋 蘇軾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若夏稅一例不放,則人戶必至逃移。尋常逃移,猶有逐熟去處,今數千里無麥,去將安往?但恐良民舉為盜矣。”《書林》1988年第7期:“伴隨著每一次人口增長高峰而來的必然是長期的社會饑饉,大規模流徙的移民(其意在‘逐熟’、吃飯)和經久不息的社會動亂。”

鄉人

(1) 鄉下的老百姓

鄉人起得很早

(2) 同村同鄉的人

在這裡他的鄉人很多

老農

年老的農民;從事農業生產長久而經驗豐富的農民

艱難

艱苦困難

歷艱難險巇。——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漫長而艱難的行軍

而今

現在,目前

而今邁步從頭越。——毛 * 《憶秦娥·婁山關》

官家

(1) 天子

(2) 指朝廷、官府

(桓溫)於北方得一巧作老婢,乃 劉越石( 琨)妓女。一見 溫入,潛然而泣, 溫問其故,答曰:“官家甚似 劉司空。”——《太平御覽·裴氏語林》

(3) (按:“潛”是否為“潸”之誤)

(4) 尊稱作官的人

自此光陰為己有,從前日月屬官家。——唐· 白居易《喜星郡》

大布

(1).古指麻制粗布。《左傳·閔公二年》:“ 衛文公 大布之衣,大帛之冠。” 杜預 註:“大布,粗布。” 晉 陶潛 《雜詩》之八:“御冬足大布,粗絺以應陽。”

(2).指寬幅的棉製土布。《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又往下看去,見是 孔 陵蓍草, 尼山 石硯……其餘便是 山東 棉綢、大布。”

(3).古代貨幣名。 王莽 所鑄的十布之一。《漢書·食貨志下》:“大布、次布、弟布、壯布、中布。”

大臣

受國家元首或政府行政首腦委託管理一個部門的君主國家的高級官員

趙王與大將軍 廉頗諸大臣謀。——《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端良

(1).指正人賢士。 唐 司空圖 《唐故太子太師致仕盧公神道碑》:“拜御史丞兼左丞,束拔端良,風威益振。”

(2).謂正直良善。 宋 蘇轍 《代張 * 道祭李宥侍郎文》:“世稱至治, 鹹平 景德 。士生其間,端良純一。”

(3).元旦。指農曆正月初一。 明 文徵明 《甲戌歲朝明日立春詩》之五:“古人惜端良,今我胡不樂?”

時轉

人們純粹憑機會或者在某事進行過程中好運或惡運的轉折或進程

鴻鈞

(1).大鈞。指天或大自然。《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周朝饗樂章》:“鴻鈞廣運,嘉節良辰。” 元 吳澄 《詠雪》:“臘轉鴻鈞歲已殘,東風剪水下天壇。” 明 張居正 《賀元旦表三》:“歲月更新於鳳歷,氣機初轉於鴻鈞。” 郭沫若 《湖心亭》:“明年鴻鈞運轉,四十六歲交大運。”

(2).比喻國柄;朝政。 宋 司馬光 《效趙學士體成口號十章獻開府太師》之十:“八十聰明強健身,況從壯歲秉鴻鈞。” 宋 秦觀 《代賀蔡相公啟》:“ 姚元崇 入贊鴻鈞,初聞遠略; 霍子孟 建承顧命,益見忠謀。”亦指執掌國柄的大臣。 唐 李商隱 《為絳郡公上李相國啟》:“仰台曜以瞻輝,望鴻鈞而竚惠。”

(3).指鴻恩。 唐 蘇頲 《代家君讓左僕射表》:“非臣微命,能答鴻鈞。” 宋 陸游 《上王宣撫啟》:“傷弱植之易搖,悼鴻鈞之難報。” 明 張居正 《賀冬至表》:“臣等襪線才微,愧無裨於龍袞;涓埃念切,期仰答乎鴻鈞。”

不自覺

指無意識的、自然而然的情感活動。《資治通鑑·唐文宗開成三年》:“﹝上﹞曰:‘宰相諠爭如此,可乎?’對曰:‘誠為不可。然 覃 等盡忠憤激,不自覺耳。’” 柳杞 《好年勝景》:“ 四喜 說得興奮起來,不自覺的拍打著牛屁股。”

新歲

猶新年。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義》:“郊因於新歲之初。” 前蜀 韋莊 《歲除對王秀才作》詩:“豈知新歲酒,猶作異鄉身。”《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不覺的殘冬將盡,新歲又來。”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敬賀新禧》:“為辯解起見,只好說自信未曾偷懶於舊年,所以也無從振作於新歲而已。”

雨澤

雨水。《禮記·禮器》:“是故天時雨澤,君子達亹亹焉。”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大小麥》:“當種麥,若天旱無雨澤,則薄漬麥種以酢漿並蠶矢,夜半漬,向晨速投之,令與白露俱下。” 清 昭槤 《嘯亭續錄·晝晦》:“戊寅春,雨澤稀少,狂風日起。”

寰區

天下;人世間。《後漢書·逸民傳序》:“彼雖硜硜有類沽名者,然而蟬蛻囂埃之中,自致寰區之外,異夫飾智巧以逐浮利者乎!” 唐 杜甫 《解悶》詩之八:“最傳秀句寰區滿,未絶風流相國能。” 元 鄭光祖 《三戰呂布》第四折:“ 玄德公 聲播寰區,名傳海宇,德勝英傑,才超俊士。” 清 戴名世 《<巢青閣集>序》:“ 永嘉 山水,秀絶寰區。”

寧靖

社會秩序安定

地方寧靖

物方

事物變化的道理。

訢訢

欣喜貌。《漢書·賈山傳》:“使天下舉賢良方正之士,天下皆訢訢焉,曰將興 堯 舜 之道,三王之功矣。” 顏師古 註:“訢,讀與欣同。” 宋 沉遼 《送智印師還會稽》詩:“鼎新布金地,檀施鹹訢訢。” 李一 《荊宜施鶴光復記序》:“一時部勒嚴明,秩序閒整,農不輟耕,商不改市, 中 西賓旅,靡不訢訢。”

謹敬貌。《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僮僕訢訢如也,唯謹。”按,《漢書·萬石君傳》 顏師古 註:“此訢讀與誾誾同,謹敬之貌也。” 宋 梅堯臣 《送任太博歸省西都》詩:“田園一一能為計,僮僕訢訢亦有聞。” 明 唐順之 《贈宜興閔翁八十壽詩》:“桑榆曖曖隨行經,子弟訢訢與燕居。”

爾曹

代詞,汝輩,你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唐· 杜甫《戲為六絕句》

太平

社會安定

安於太平之樂。——宋· 蘇軾《教戰守》

詩詞推薦

東郊原文_東郊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