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泉(葉化甫棲隱處)

作者:李孫宸 朝代:明代

洗耳泉(葉化甫棲隱處)原文

我聞唐虞代,乃有巢與由。

逃榮若避垢,洗耳謝九州。

羅山多飛瀑,鳴玉漱清幽。

岩石儼異搆,眷言隱士邱。

坐聽塵囂盡,豈必濯其流。

我來景高風,咫尺不可求。

因思詠滄浪,清濁各自酬。

詩詞問答

問:洗耳泉(葉化甫棲隱處)的作者是誰?答:李孫宸
問:洗耳泉(葉化甫棲隱處)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尤韻

2. 葉化甫棲隱處

參考注釋

唐虞

唐堯 與 虞舜 的並稱。亦指 堯 與 舜 的時代,古人以為太平盛世。《論語·泰伯》:“ 唐 虞 之際,於斯為盛。”《史記·汲鄭列傳》:“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 唐 虞 之治乎!” 宋 劉過 《沁園春·壽》詞:“平章處,看人如 伊 呂 ,世似 唐 虞 。”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詩:“我好像置身在 唐 虞 時代以前。”

洗耳

(1).表示厭聞污濁之聲。《孟子·盡心上》“古之賢士,何獨不然” 漢 趙岐 註:“樂道守志,若 許由 洗耳,可謂忘人之勢矣。” 晉 皇甫謐 《高士傳·許由》:“ 堯 讓天下於 許由 …… 由 於是遁耕於 中嶽 潁水 之陽, 箕山 之下,終身無經天下色。 堯 又召為九州長, 由 不欲聞之,洗耳於 潁水 濱。”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十:“﹝ 李建勛 ﹞嘗畜一玉磬,尺餘,以沉香節安柄,叩之,聲極清越。客有談及猥俗之語者,則擊玉磬數聲於耳。客或問之,對曰:‘聊代洗耳。’” 清 顧炎武 《寄次耕時被薦在燕中》詩:“洗耳 苕水 濱,叩舷歌《採菱》。”

(2).形容專心地、恭敬地傾聽。 宋 王邁 《送族侄千里歸漳浦》詩:“洗耳候凱音,嘉節迫吹帽。” 元 周權 《秋霽》詩:“酒醒誰鼓《松風操》,炷罷爐熏洗耳聽。” 清 李漁 《巧團圓·得妻》:“如今細説一番,待小生洗耳聽者。”

九州

(1) 中國的別稱

(2) 日本四主島中最南的島

飛瀑

即瀑布。因其勢飛流而下,故稱。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典雅》:“眼琴緑陰,上有飛瀑。” 清 林則徐 《即目》詩:“飛瀑正拖千嶂雨,斜陽先放一峰晴。” 劉大白 《丁寧(二)》詩:“這是你心裡的飛瀑,琤琤瑽瑽的不滴的泉聲。”

鳴玉

(1).古人在腰間佩帶玉飾,行走時使之相擊發聲。《國語·楚語下》:“ 王孫圉 聘於 晉 , 定公 饗之。 趙簡子 鳴玉以相。” 韋昭 註:“鳴玉,鳴其佩玉以相禮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表》:“天子垂珠以聽,諸侯鳴玉以朝。” 宋 黃庭堅 《次韻韓川奉祠西太一宮》之三:“紫府侍臣鳴玉,霜臺御史生風。”

(2).佩玉。 漢 賈誼 《新書·容經》:“古者聖居有法則,動有文章,位執戒輔,鳴玉以行。鳴玉者,佩玉也。”《文選·潘岳<西征賦>》:“飛翠緌,施鳴玉,以出入禁門者眾矣。” 李善 註:“《禮記》曰:‘君子行則鳴佩玉。’” 宋 司馬光 《致政王侍郎輓歌》之二:“清朝解鳴玉,舊里掛安車。”

(3).比喻出仕在朝。 唐 杜甫 《牽牛織女》詩:“膳夫翊堂殿,鳴玉淒房櫳。” 仇兆鰲 註:“《嵇康傳》:鳴玉殿省。” 宋 楊億 《受詔修書述懷感事三十韻》:“撫己慚鳴玉,歸田憶荷鋤。” 明 何景明 《塘上行》:“房櫳淒鳴玉,紈素誰為收。”

(4).古琴名。 宋 周密 《志雅堂雜抄·諸玩》:“ 高彥敬 二琴,其一, 大中 年 張鉞 斲,後無名。其一, 鹹通 中 金儒 製,此琴絶佳,名鳴玉,後題‘金儒鳴玉’四字。雲是白玉軫足,絶奇。”

(5).指風鈴。用碎玉片組成。風吹相擊發聲,即知有風。古稱占風鐸。 明 劉基 《驀山溪·詠檐鐸》詞:“夜闌人靜,鳴玉傳聲小。”

清幽

清靜幽深

泉石清幽

眷言

亦作“睠言”。回顧貌。言,詞尾。《詩·小雅·大東》:“睠言顧之,潸焉出涕。”《荀子·宥坐》引作“眷焉”。 晉 陸機 《贈尚書郎顧彥先》詩之二:“眷言懷桑梓,無乃將為魚。”《隋書·高祖紀上》:“眷言誠節,實有可嘉,宜超恆賞,用沮勸。” 明 夏完淳 《六君詠·祁中丞》:“睠言從 彭鹹 ,乘風駕縹緲。”

隱士

隱居不做官的人

魏有隱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塵囂

指人世間的煩擾、喧囂

借門遊方士,焉測塵囂外。——陶潛《桃花源詩》

豈必

猶何必。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清 顧樵 《秋夜柬顧茂倫》詩:“哀樂境所遇,豈必 雍門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豈必面目同員方!”

高風

(1).強勁的風。 漢 劉向 《九嘆·遠遊》:“遡高風以低佪兮,覽周流於朔方。” 唐 李白 《贈崔侍郎》詩:“高風摧秀木,虛彈落驚禽。” 清 吳偉業 《清風使節圖》詩:“豫章夾日吟高風,歲久蟠根造物功。”

(2).指遭受強風。 唐 杜甫 《向夕》詩:“深山催短景,喬木易高風。”

(3).指秋風。《太平御覽》卷二五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風(秋風)曰商風、素風、淒風、高風、涼風、激風、悲風。”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斜日當軒蓋,高風卷旆旌。” 師尹 註:“高風,八月風也。” 明 劉基 《淡黃柳·台城秋夜》詞:“高風淅淅,翻動林梢敗葉。”

(4).高尚的風操。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序》:“覩先生之縣邑,想先生之高風。”《北史·王羆王思政等傳論》:“運窮事蹙,城陷身囚,壯志高風,亦足奮於百世矣。” 清 申涵光 《奉寄孫鍾元先生時居薊門九十二歲》詩:“ 邵 許 高風遠尚存,傳經一代又 蘇 門。” 徐遲 《黃山記》一:“三個主峰,高風峻骨,鼎足而立,撐起青天。”

(5).高雅的藝術風格。 宋 梅堯臣 《次韻答王景彝聞余月下與內飲》:“呼我作卿方舉酒,更煩佳句賞高風。”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卷十二:“ 東坡 謂書至於 顏 柳 而 鍾 王 之法益微,詩至於 李 杜 而 魏 晉 以來高風絶塵亦少衰矣。”

(6).美善的風教、政績。 唐 韋應物 《始至郡》詩:“昔賢播高風,得守媿無施。” 宋 蘇軾 《杭州與莫提刑啟》:“恭惟某官德望在人,才猷簡上,肅高風於列郡,浹厚德於齊民。” 清 林則徐 《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憶昔 文翁 以《詩》《書》治 蜀 ,而 揚 馬 之瑋製以興; 何武 用儒術進賢,而 龔 唐 之高風克劭。”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思詠

思慕詠嘆。 宋 歐陽修 《吉州學記》:“而周覽學舍,思詠 李侯 之遺愛,不亦美哉!” 宋 司馬光 《太常少卿司馬府君墓志銘》:“故所至民愛慕,去之久猶思詠不已。”

滄浪

(1).古水名。有 漢水 、 漢水 之別流、 漢水 之下流、 夏水 諸說。《書·禹貢》:“ 嶓冢 導 漾 ,東流為 漢 。又東為 滄浪 之水。” 孔 傳:“別流在 荊州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夏水》:“ 劉澄之 著《永初山川記》云:‘ 夏水 ,古文以為 滄浪 ,漁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詞序:“余久客古 沔 , 滄浪 之煙雨, 鸚鵡 之草樹……無一日不在心目間。”

(2).青蒼色。多指水色。《文選·陸機<塘上行>》:“發藻玉臺下,垂影滄浪泉。” 李善 註:“ 孟子 曰:‘滄浪之水清。’滄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窣祿勤那國》:“水色滄浪,波濤浩汗。”《呂氏春秋·審時》“後時者,弱苗而穗蒼狼” 清 畢沅 輯校:“蒼狼,青色也。在竹曰‘蒼筤’,在天曰‘倉浪’,在水曰‘滄浪’。” 清 龔自珍 《賀新涼》詞:“一棹滄浪水,一行行淡煙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蒼色的水。 唐 韓愈 《合江亭》詩:“長綆汲滄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題台江別意餞顧存信歸番禺》詩:“滄浪浩蕩杳難期,此別重逢又幾時。”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以詩存人》:“﹝ 華碩宣 ﹞《湖上》云:‘忽驚鷗鷺起,漁笛響滄浪。’”亦借指青蒼的天空。 唐 寒山 《詩》之五九:“天高不可問,鷦鵊在滄浪。”

(4).形容頭髮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蘇郎中驚斑鬢之什》:“遶鬢滄浪有幾莖,珥貂相問夕郎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 關河 泱漭連兵氣,齒髮滄浪寄病身。”

(5).《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後遂以“滄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孺子‘滄浪’,亦有全曲。”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君節誠不虧,鼓枻歌‘滄浪’。”

清濁

(1).清水與濁水。《詩·邶風·谷風》“ 涇 以 渭 濁” 毛 傳:“ 涇 渭 相入而清濁異。” 唐 高適 《贈別王七十管記》詩:“隨波混清濁,與物同醜麗。”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妝域》:“蓬卷無根株,渦洄亂清濁。”

(2).喻人事的優劣、善惡、高下等。《史記·吳太伯世家》:“ 延陵季子 之仁心,慕義無窮,見微而知清濁。”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宋雲行紀》:“事涉疑似,以藥服之,清濁則驗。” 宋 蘇軾 《錢君倚哀詞》:“吾將觀子之進退以自卜兮,相行止以效清濁。”

(3).音樂的清音與濁音。《國語·周語下》:“耳之察和也在清濁之間。”《禮記·樂記》:“倡和清濁,迭相為經。”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震風過物,清濁效響。”

(4).語音的清聲與濁聲。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音辭》:“而古語與今殊別,其間輕重清濁,猶未可曉。”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上:“ 陸法言 著《切韻》,時俗不曉其韻之清濁,皆以 法言 為 吳 人,而為 吳 音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音律》:“至於填詞一道,則句之長短,字之多寡,聲之平上去入,韻之清濁陰陽,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5).清氣與濁氣。引申以喻天地陰陽二氣。《文選·左思<魏都賦>》:“夫泰極剖判,造化權輿,體兼晝夜,理包清濁。” 李善 註:“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辭·周五聲調曲·宮調曲之一》:“氣離清濁割,元開天地分。”

各自

(1) 各人自己

他們各自的家

各自解決食宿問題

各自棄甲投戈。——《三元里人民抗英》

(2) 各方中的每一方

各自多做自我批評

詩詞推薦

  • 山居雜詩九十首

    曹勛宋代〕小隱世味薄,花飛慘殘春。明玉剝楚筍,嫩紫庖吳蓴。不覺盤箸闕,但喜志意新。我惟一廛足,何必問大鈞。
  • 晴三首·其一

    乾隆清代〕江郊宜雨更宜晴,麗景迎曦嫩暖生。催漕東南風豈礙,漲添順水送舟輕。
  • 登滁州城

    王梅明代〕淮北淮南節候同,荒台無限北來鴻。初懷短夢青山外,倦倚高城夕照中。雲樹不堪連海岱,商歌何處起秋風。橫塘
  • 守財

    乾隆清代〕昔偶閱通鑑,守財辟藝祖。著說詳剖之,茲不煩復語。然而斯兩言,實出漢翟酺。其諫寵外家,文帝往事舉。文帝
  • 過□陵

    王冕元代〕泥馬南飛王氣消,大梁昌運委蓬蒿。兩宮旒冤沈沙漠,三國旌旗接羽毛。衛下將軍尚頗牧,關中丞相失蕭曹。東南
  • 希道使君見遺古風謹次嚴韻

    張元乾宋代〕君侯氣挾飛仙骨,插腦伏犀高崒屼。榮枯過眼海一漚,出處何心兔三窟。養生得趣喜按摩,子夜不眠頻叱咄。枕中
  • 次韻和昭收寄銀台李舍人之什

    楊億宋代〕柱下方書掌事機,深嚴侍從接論思。歸鞍通德香街迥,前席延英書漏遲。菊徑頓疏陶靖節,月樓偏憶庾元規。華堂
  • 范參政行台兩司常州成都四帖贊

    岳珂宋代〕縱之而矩不逾,斂之而鋒無餘。實蘊而華敷,雲爛而霞舒。雖曰近世之書,亦足以為軒幾之娛。久而信,信而傳,
  • 契友汊口范平仲寫雲溪歸隱圖成題此

    朱同明代〕疊巘青螺擁,閒雲白練舒。林椽數間屋,彷佛似吾廬。
  • 別方槐庭山人二首

    林景熙宋代〕夜闌深語剔寒缸,別意蕭蕭竹半窗。明日孤帆鴻影外,東風殘雪過曹江。
    洗耳泉(葉化甫棲隱處)原文_洗耳泉(葉化甫棲隱處)的賞析_古詩文
  • 端居

    釋文珦宋代〕為得近樵漁,閒尋此地居。省交長閉戶,耽靜欲焚書。自愛心情澹,人嫌禮貌疎。徑從荒草沒,衰懶不能除。
  • 和林成之五題惜別吟

    蘇頌宋代〕丈夫豈無淚,不學兒女悲。今日獨潸然,為別良交知。交知不易遇,一別會何時,念茲出門去,空有長相思。非無
  • 趙企宋代〕斑斑染黛色差勻,個個微圓類綠萍。不比榆錢鋪砌白,未饒荷葉點溪青。陶鎔盡出春工巧,磨就多應雨夜零。好與
  • 秋夕

    杜荀鶴唐代〕世間多少能詩客,誰是無愁得睡人?自我夜來霜月下,到頭吟魄始終身。
    洗耳泉(葉化甫棲隱處)原文_洗耳泉(葉化甫棲隱處)的賞析_古詩文
  • 行次虎頭岩酬寄路中丞

    許渾唐代〕樟亭去已遠,來上虎頭岩。灘急水移棹,山迴風滿帆。石梯迎雨滑,沙井落潮醎。何以慰行旅,如公書一緘。
  • 春日

    陳杰宋代〕春日悠悠,春風載條,春酒思柔。
    洗耳泉(葉化甫棲隱處)原文_洗耳泉(葉化甫棲隱處)的賞析_古詩文
  • 孟子

    王令宋代〕孟子不肯比伊尹,仲尼方可期文王。聖賢自得固厚重,庸俗始以己較量。微生喜以佞面詆,臧氏惡非禮所當。惜哉
    洗耳泉(葉化甫棲隱處)原文_洗耳泉(葉化甫棲隱處)的賞析_古詩文
  • 月下觀海棠

    張嵲宋代〕澄空流華月,列炬林梢綴。從焰爍明霞,紅曛花似醉。流連陶嘉月,共惜春風駛。預嘆他日來,余紅紛滿地。
  • 細雨(三月初三日)

    乾隆清代〕細雨復三寸,明知利耤耕。但因渥春澤,卻望及時晴。閒覽雭𩂅勢,不禁展轉情。期全弗知足,自合致多怦。
  • 方琮山水

    乾隆清代〕紅牆綠樹白雲隈,宜是金仙梵宇開。覆釜上人約飯罷,石橋策杖自歸來。
洗耳泉(葉化甫棲隱處)原文_洗耳泉(葉化甫棲隱處)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