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晨趨紫禁中,夕待金門詔。觀書散遺帙,探古窮至妙。
片言苟會心,掩卷忽而笑。
青蠅易相點,白雪難同調。
本是疏散人,屢貽褊促誚。
雲天屬清朗,林壑憶游眺。
或時清風來,閒倚欄下嘯。
嚴光桐廬溪,謝客臨海嶠。
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
詩詞問答
問:《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的作者是誰?答:李白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李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白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清晨趕赴宮中,晚間往金馬門待沼。
翻看前人的殘卷遺篇,探討古賢的著述窮極奧妙。
哪怕只有片言與前人暗合,也不禁掩卷而笑。
蒼蠅點污白玉輕而易舉,《陽春》《白雪》卻難以找到同調。
我本是疏懶散漫之人,卻多次遭到狹隘之人的嘲笑。
天高雲淡正值秋高氣爽,不禁回憶起昔日林壑間的游眺。
有時清風徐徐吹來,閒倚著欄乾我放聲長嘯。
嚴光在桐廬溪畔垂釣,謝靈運通游天涯海角。
何時才能功成身退,從此在煙波間投釣?
注釋
翰林:指翰林院,唐代翰林院學士主要負責為朝廷撰寫檔案之事。集賢:指集賢殿。唐代集賢殿學士主要負責蒐集、修訂書籍之事。
紫禁:猶言皇宮,皇帝所居之處。
金門:即金馬門,漢宮門名。漢代東方朔曾待詔金馬門,這裡以翰林院比金馬門。
帙(zhì):書套。散帙,即打開書套讀閱書籍。散帙者,解散其書外所裹之帙而翻閱之也。
青蠅:比喻小人的讒言。
白雪:曲名。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因曲調高雅,能跟著唱的人很少。
疏散:意謂愛好自由,不受拘束。
貽:遭致。褊(biǎn)促:狹隘。誚:責罵。
嚴光:字子陵,東漢初隱士。桐廬溪:即今浙江省桐廬縣南富春江,江邊有嚴陵瀨和嚴子陵釣台,傳說是嚴光當年游釣之處。
謝客:即謝靈運,南朝劉宋時的山水詩人,客是其小名。生平好遊山玩水,曾寫有一首題為《登臨海嶠初發疆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的詩。臨海:郡名,今浙江臨海縣。嶠:山尖而高叫嶠。
謝人間:意謂辭別世俗,遁隱山林。
詩文賞析
“晨趨紫禁中,夕待金門詔。”詩歌的開始,使用了虛中帶實的手法,概言自己在宮禁中的生活和感受。翰林院、集賢殿都在宮禁中,故言“晨趨紫禁中”。從表面看,又是“紫禁”,又是“金門”,不僅說明職務之重要,還更帶有一種顯赫的威勢、甚至炫耀的口吻。的確,當時翰林供奉的地位是十分重要而又顯赫的。據《新唐書·百官志》載,玄宗初,置翰林待詔,以張說、陸堅、張九齡等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應和文章。既又選文學之士號翰林供奉,與集賢院學士分掌制詔書敕。開元二十六年(738)又改翰林供奉為學士,專掌內命,包括拜免將相、號令征伐諸大事。以後選用益重而禮遇益親,所以當時有“號為內相”或“天子私人”之稱。李白夙懷“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型,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的宏圖,當他被詔供奉翰林時,內心是異常激動的,而且初入宮禁時,他也的確曾為自己所受的殊寵與顯赫的地位而自豪。他在《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其一中曾以自詡的口吻說:“天門九重謁聖人,龍顏一解四海春。彤庭左右呼萬歲,拜賀明主收沉淪。翰林秉筆回英盼,麟閣崢嶸誰可見?承恩初入銀台門,著書獨在金鑾殿。龍駒雕鐙白玉鞍,象床綺席黃金盤。當時笑我微賤者,卻來請謁為交歡。”然而,時隔不久,當李白髮現現實並非如此,這種天真浪漫的情緒也就慚慚消沉了。所以儘管這兩句詩表面上帶有顯赫的威勢和炫耀的語氣,但從“晨趨”與“夕待”兩個詞中,已向我們暗示了一種投閒置散而又焦慮如焚的心態。可以說“晨趨”、“夕待”也正是李白自入宮禁以來的形象寫照。
接下來具體寫投閒置散的讀書生活:“觀書散遺帙,探古窮至妙。片言苟會心,掩卷忽而笑。”這幾句的意思是說:我博覽珍秘的群書,深入鑽研其中的奧妙所在;如果發現有隻言片語恰恰道出心曲之事,便會樂不自持、掩卷而笑。這幾句寫得輕鬆自如,可謂一片清機。但是,這種輕閒的讀書生活與一個身居翰林供奉之職的人來說,卻是極不協調、極不相稱的。作為翰林供奉本來所應該做的事,已如前述,而事實上李白入宮之後,只不過被視為文學弄臣,是供奉帝王后妃遣興愉樂的玩物。這對於李白來說,是痛心的,也更是悲哀的。
“青蠅易相點,白雪難同調。本是疏散人,屢貽褊促誚。”“青蠅”句本陳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詩:“青蠅一相點,白璧遂成冤。”“白雪”句本宋玉《對楚王問》:“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這兩句在章法上是上承“片言”二字,可以說是“片言”的具體內容。這兩句是說:我本來就是愛好自由,無拘無束之人,可每每總是遭到心胸狹隘之人的責罵。這是上承“會心”二字,從古人的至理名言中,領悟到自身遭遇的緣由所在。李白本是性格傲岸,行為放達不拘之人,但是入宮之後,卻遭到高力士、張垍等奸臣的嫉妒與讒毀。“醜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陽冰《草堂集序》),愈來愈受到皇帝的疏遠與冷落。李白在《感遇四首》其四中也說:“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潔。巫山賦彩雲,郢路歌白雪。舉國莫能和,巴人皆捲舌。一惑登徒言,恩情遂中絕。”儘管此時“恩情”尚未完全中絕,但李白早已預感到了。嚴酷現實的打擊,迫使詩人不能不考慮自己的前程與人格的完善,因而詩歌的下半部分,就著重表白對另一種生活的渴望與追求。
“雲天屬清朗,林壑憶游眺。或時清風來,閒倚欄下嘯。”侷促在宮禁之中,整日在嫉妒與讒毀中度日,不僅是對人格的迫害,也是對人性的壓抑。此時此刻,詩人不禁回憶起昔日委運自然、遨遊林壑的布衣生活。那是何等的愜意:在大自然的懷抱里,面對明媚的雲天與幽靜的林壑,清風徐來,倚欄長嘯。一個“閒”字,道出了詩人的心境與大自然相融合的契機所在。
接下來詩人繼續寫道:“嚴光桐廬溪,謝客臨海嶠。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這兩句反映了李白對嚴光和謝靈運的企慕,希望自己將來能象他們那樣,擺脫世俗的煩惱,寄跡林下,度安閒隱逸的生活。因而詩歌的最後兩句說:“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功成身退,是李白為自己設計的人生道路,也是他畢生的生活理想。他早在二十七歲時所寫的《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就表示過:“奮其智慧型,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然後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州,不足為難矣。”其《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詩亦云:“待吾盡節報明主,然後相攜臥白雲。”可以看出,李白對理想信念的追求是何等的執著,儘管在遭讒受謗,皇帝疏遠的情況下,仍抱定功成然後身退的信念。因而在政治上的期待,暫時戰勝了寄跡林下的願望。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即從李白此時的心態與他初入宮禁時相比,則可以明顯看出其心理的變化。上文所引《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詩中,已可以看出詩人當初那種春風得意、喜不自勝的情態。此外,李白在《效古二首》其一中也以相同的情調寫道:“朝入天苑中,謁帝蓬萊宮。青山映輦道,碧樹搖煙空。謬題金閨籍,得與銀台通。待詔奉明主,抽毫頌清風。……快意切為樂,列筵坐群公。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轉蓬。早達勝晚遇,羞比垂釣翁。”但是此時此刻,詩人已不再是“羞比垂釣翁”,而是希望要在“功成”之後,決絕地表示“從此一投釣”,要像嚴光那樣,遠離塵囂,過著安閒自樂的隱居生活。
總之,這首詩突出表現了詩人那傲岸不屈、不同流俗的高潔品質,其中有對好佞小人的斥責,也有對自身遭遇及仕途的深深憂慮。儘管詩人此時仍懷有建功立業的願望,對朝廷也還抱有一線的希望,但此後不久,詩人尚未及“功成”,便憤然離開了朝廷,踏上了自得其樂的布衣漫遊生涯。可以說這首詩正是李白在長安為官時期心理轉變的一個重要標誌。
這是一首“言懷”之作,像是在同“諸學士”們娓娓而談。它一反李白所常用的那種奔放的激情與奇特的誇張,而是將眼前之事及心中之想如實地一一道來,在婉轉清爽的背後,蘊籍著十分深刻而又複雜的情感。這一特點的形成,與詩人當時所處的地位及其所特有的心理狀態是密不可分的。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 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左丘明《左傳·成公·成公二年》
- 落日無人松徑里,鬼火高低明滅。
- 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 題梁任父同年》
-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箇不多情。納蘭性德《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
- 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孟子《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節》
-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孔子弟子《論語·顏淵篇》
- 枕前何事最傷情?梧桐葉上,點點露珠零。尹鶚《臨江仙·深秋寒夜銀河靜》
- 發號施令,若汗出於體,一出而不復也。吳兢《貞觀政要·卷八·論赦令》
- 懷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