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湖南巡撫常鈞撫恤常德被水州縣詩以志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五月常德屬被水,時撫楚南因培是。

亦經情形報驛章,速即撫恤已降旨。

常鈞接任自滇來,災區一一皆親視。

乃知恩給有或遺,拘泥夏災秋勘俟。

是何言哉為駭然,嗷嗷待哺堪嗟矣。

夏災秋勘謂可待,暴潦猝侵室廬毀。

方伯撫民之謂何,京兆五日可同彼。

合付吏議警其餘,府守縣令即職褫。

仍飭優賙亟妥為,庶免黔黎溝壑委。

堤垸民力有不能,一體官修代賑耳。

悠悠南望中心藏,忘之詎因塞景美。

詩詞問答

問:《命湖南巡撫常鈞撫恤常德被水州縣詩以志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六十

2. 時已調李因培撫閩而新調之常釣在滇尚未至楚撫篆尚系因培代理

參考注釋

常德

謂始終不變的品德。《老子》:“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案: 馬王堆 漢 墓帛書《老子》“常德”作“恆德”。 宋 歐陽修 《六一筆記·誨學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 宋 葉適 《宋鄒鄉墓志銘》:“蓋性有樂地,身有常德,質合道,器合仁,不教而自至也。”

被水

遭水災。《續資治通鑑·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乙丑, 河 決 頓丘 及 白馬 ,旋遣左衞大將軍 李崇矩 按行 河 勢,繕治 河 堤,蠲被水田租。”《清史稿·世宗紀》:“八月丙午,以 山東 被水較重,特免通省漕糧。”

楚南

南 楚 。因 楚 在中原之南,故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程器》:“瞻彼前修,有懿文德。聲昭 楚 南,采動 梁 北。”

情形

(1) 事物呈現的樣子

這個營長向我敘說了以上的情形

(2) 事物所處的狀況

當日之情形。——清· 袁枚《祭妹文》

大家看了這種情形,非常生氣

速即

猶立即。《萬花樓》第四八回:“太后雙目不明,速即延醫調治。”《天雨花》第十七回:“ 儀貞 説罷回頭走,二夫人速即後頭跟。”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幽怪二·村童夜陪鬼飲》:“見一翁一媼,大呼入門曰:‘何故騙誘吾孫?速即還我。’”

撫恤

對因戰或因公致傷、致殘和犧牲以及病故人員的家屬給予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安撫

已降

猶以來。 清 紀昀 《<考工記圖>序》:“ 戴君 深明古人國小,故其考證制度字義,為 漢 已降儒者所不能及。”

接任

接替某人的職務

災區

受到災害的地區

災區急缺的藥物已運到

一皆

一律;全部。《三國志·蜀志·法正傳》:“其計莫若盡驅 巴西 、 梓潼 民內 涪水 以西,其倉廩野穀,一皆燒除,高壘深溝,靜以待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 梁孝元 前在 荊州 ,有 丁覘 者, 洪亭 民耳,頗善屬文,殊工草隸; 孝元 書記,一皆使之。” 宋 王讜 《唐語林·雅量》:“ 盧晉公 為門下侍郎,過吏部選人官,謂同過給事中曰:‘吾徒僥倖至多,此輩優一資半級,何足問也。’一皆注定,未曾退量。” 梁啓超 《新民說》第十八節:“故專制之國,無論上下貴賤,一皆以變詐傾巧相遇,蓋有迫之,使不得不然者矣!”

拘泥

拘守;固執成見而不知變通

要在看得活絡,無所拘泥,則無不通耳。——《朱子全書·易》

拘泥於細節

駭然

驚懼的樣子

嗷嗷待哺

嗷嗷:哀號聲;待:等待;哺:哺育,餵養。原意指小鳥飢餓時叫著要東西吃的樣子。後常用以形容饑民渴求得食而急待解救的悲慘情景

可奈滿城無糧,嗷嗷待哺。——蔡東藩《唐史演義》

可待

就會;就要。 元 馬致遠 《青衫淚》第二折:“若再不肯,你寫一封假書,只説 白侍郎 已死,他可待肯了。” 明 陳與郊 《文姬入塞》雜劇:“今日裡,可待離龍城,還鳳穴。”

室廬

居室;房舍。《管子·山國軌》:“巨家美修其宮室者服重租,小家為室廬者服小租。”《漢書·東方朔傳》:“又壞人冢墓,發人室廬。” 宋 蘇轍 《病後》詩:“一經寒熱攻骸骨,正似兵戎過室廬。柱木支撐終未穩,筋皮收拾久猶疏。” 明 方孝孺 《借竹軒記》:“古之達人以百世為斯須,以天地為室廬,以萬物為游塵。”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或有室廬偪仄無地避煞者,又有壓制之法,使伏而不出,謂之斬殃。”

方伯

殷 周 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 漢 以來之刺史, 唐 之採訪使、觀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稱“方伯”。《禮記·王制》:“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史記·周本紀》:“ 周 室衰微,諸侯彊並弱, 齊 、 楚 、 秦 、 晉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鄭司農 曰:“長諸侯為方伯。”《漢書·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 唐 韓愈 《送許使君刺郢州序》:“ 於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薦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訪使,旋升方伯,改授 雲南 巡撫。”

撫民

治理人民。《書·微子之命》:“皇天眷佑,誕受厥命,撫民以寬,除其邪虐。”《漢書·平帝紀》:“蓋聞帝王以德撫民,其次親親以相及也。”《清史稿·克勤郡王岳托傳》:“今天與我 大凌河 ,正欲使天下知我善撫民也。”

謂何

如何;為何。《詩·小雅·節南山》:“赫赫 師尹 ,不平謂何!” 鄭玄 箋:“謂何,猶云何也。”《史記·禮書》:“ 孝文 好道家之學,以為繁禮飾貌,無益於治,躬化謂何耳,故罷去之。” 張守節 正義:“是躬化節儉,謂何嫌耳,不須繁禮飾貌也。”《漢書·禮樂志》:“泊如四海之池,徧觀是邪謂何?”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謂何,當如之何也。”

京兆

(1)

(2) 指京師所在地區

京師有京兆獄。——清· 方苞《獄中雜記》

(3) 指管理京師地區的衙門。

京兆五城即不敢專決。——清· 方苞《獄中雜記》

(4) 指京兆尹,即京師的地方長官

韓愈吏部權京兆。——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五日

(1).指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唐 馮贄 《雲仙雜記·靈運須》:“ 中宗 時, 安樂公主 五日鬥百草。” 宋 姜夔 《訴衷情·端午宿合路》詞:“石榴一樹浸溪紅,零落小橋東。五日淒涼心事,山雨打船篷。”

(2).謂任職不會長久。即將去職。 宋 王禹偁 《公退言懷》詩:“兩衙決事官差我,五日延英詔問誰?”參見“ 五日京兆 ”。

吏議

(1).謂官吏議事。《史記·李斯列傳》:“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清 龔自珍 《明良論四》:“聖天子赫然有意千載一時之治,刪棄文法,捐除科條,裁損吏議,親總其大綱 * ,以進退一世。”

(2).指司法官吏關於處分定罪的擬議。《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因為誣上,卒從吏議。” 李周翰 註:“有司以 遷 為誣罔,天子終從獄吏之議。”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五:“人有才能而無過,朝廷自套用之;若其實有可用之材,不幸陷於吏議深文者,不因事起之,則遂為廢人矣。”《清史稿·禮志十二》:“ 光緒 四年, 貴州 巡撫 黎培敬 為已革總督 賀長齡 請諡。詔以易名之典,不容冒濫,嚴切申儆,且下 培敬 吏議。”

府守

府庫守藏。《左傳·襄公九年》:“使 西鉏吾 庀府守。” 孔穎達 疏引 劉炫 曰:“府守,謂府庫守藏。”

縣令

官名,舊時一縣的行政長官

今之縣令。——《韓非子·五蠹》

會縣令攝篆。——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縣令遣媒。——《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黔黎

百姓

願黔黎其誰聽,惟請死而獲可。——潘岳《西征賦》

溝壑

溪谷,山澗

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戰國策·趙策》“填溝壑”,此處是死的意思

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龕岩,亦此類耳。——宋· 沈括《夢溪筆談》

堤垸

類似堤壩、用來防水的建築物

修復堤垸

民力

民眾的人力、物力、財力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一體

(1) 有機的整體

融成一體

(2) 有機地結合或聯結起來的整體

俱為一體。——諸葛亮《出師表》

胡越為一體。——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官修

官府主持編寫。 魯迅 《華蓋集·這個與那個》:“‘官修’而加以‘欽定’的正史也一樣,不但本紀咧,列傳咧,要擺‘史架子’;裡面也不敢說什麼。”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五節:“ 隋文帝 禁止私史以後,歷朝國史都改為官修。”

悠悠

(1) 長久,遙遠

悠悠長夜

(2) 遙遠的

悠悠未來

(3) 形容從容不迫

(4) 眾多

(5) 荒謬

悠悠之談

(6) 飄動的樣子

羌笛悠悠雪滿地。——宋· 范仲淹《漁家傲》

(7) 庸俗

(8) 形容憂傷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爾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9) 形容悠閒自在

白雲千載空悠悠。——唐· 崔顥《黃鶴樓》

悠悠自得

望中

(1).視野之中。 唐 權德輿 《酬馮監拜昭陵途中遇雨》詩:“ 甘谷 行初盡, 軒臺 去漸遙;望中猶可辨,耘鳥下山椒。” 宋 周必大 《次韻沉世得撫乾川泳軒》:“華闕望中敞,棠陰坐上得。”

(2).想望之中。 宋 王安石 《江口送道源》詩:“六朝人物草連空,今日無端入望中。” 宋 辛棄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 揚州 路。” 明 謝榛 《秋日懷弟》詩:“別後幾年兒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詩詞推薦

命湖南巡撫常鈞撫恤常德被水州縣詩以志事原文_命湖南巡撫常鈞撫恤常德被水州縣詩以志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