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兼齋題句原文
處處堪讀易,韋編斯偶披。
元為萬善長,春是四時基。
默會文言義,全苞上九辭。
兼知弗失正,黽法聖人師。
詩詞問答
問:六兼齋題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六兼齋題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六兼齋題句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七十
2. 乾之上九固非中正之道而聖人能隨時處中中則無不正也文言以兼知進退存亡得喪六者當不失其正斯為聖人處中之道耳
參考注釋
處處
(1) 在各個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陶淵明《桃花源記》
(2) 在各個方面
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處處掀起建設祖國的浪潮
韋編
(1).古代用竹簡書寫,用皮繩編綴稱“韋編”。《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絶。”後以“韋編”借指《易》。 唐 楊炯 《<王勃集>序》:“每覽韋編,思弘大《易》。” 唐 許渾 《元處士自洛歸宛陵山居》詩:“ 紫霄峯 下絶韋編,舊隱 相如 結韈前。”自註:“ 元君 舊隱 廬山 學《易》。”
(2).泛指古籍。 唐 周弘亮 《除夜書情》詩:“還傷知候客,花景對韋編。”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慈訓》:“今汝螢火曾親,蠹書堪讀,可將玉管,從事韋編。”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始點漆於韋編,繼操刀於簡版。”參見“ 韋編三絶 ”。
四時
(1).四季。《易·恆》:“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禮記·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 前蜀 韋莊 《晚春》詩:“萬物不如酒,四時唯愛春。”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
(2).指一年四季的農時。《逸周書·文傳》:“無殺夭胎,無伐不成材,無墯四時,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積者王。”《淮南子·本經訓》:“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
(3).指一日的朝、晝、夕、夜。《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樂舞名。 漢文帝 作。《漢書·禮樂志》:“ 孝文廟 奏《昭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武德》興乎 高祖 ,《四時》廣於 孝文 。”參見“ 四時舞 ”。
默會
暗自領會。 明 方孝孺 《醫原》:“術之精微可以言語授,而非言語所能盡;可以度數推,而非度數所能窮。苟不默會於心,而欲持昔人一定之説,以應無涯之變,其不至於遺失者寡矣。”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下·賓白》:“即使一句賓白不道,止唱曲文,觀者亦能默會,是其賓白繁減可不問也。”
文言
指在“五四”之前通行的以古漢語為規範的漢語書面語
上九
(1).《易》卦在第六位的陽爻叫上九。《易·乾》:“上九:亢龍,有悔。”《文言》釋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2).喻道德學問最高的人。 黃節 《李氏<焚書>跋》:“ 龍谿 之學一傳而為 何心隱 ,再傳而為 卓吾 。故 卓吾 論 心隱 ,尊以為上九大人。”
(3).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古稱上九。《太平御覽》卷九九一引 晉 周處 《風土記》:“俗尚九月九日,謂為上九。”
(4).古以農曆每月二十九日為上九。參見“ 下九 ”。
失正
(1).謂失其正道。《穀梁傳·桓公九年》:“使世子伉諸侯之禮而來朝, 曹伯 失正矣。諸侯相見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以內失正矣。內失正, 曹伯 失正,世子可以已矣。”《孔子家語·子路初見》:“ 孔子 曰:‘夫人君而無諫臣則失正,士而無教友則失聽。’”
(2).錯誤;訛誤。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石經》:“ 天寳 中,予在太學,與博士諸生共論經籍失正,為欲建議請立大 唐 石經。”
聖人師
傳說 項橐 七歲時曾問難 孔子 而為之師,因稱。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 秦 項橐 七歲為聖人師。”參閱《戰國策·秦策五》、《淮南子·修務訓》。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潮痕初漲沒汀沙,隔岸青簾認酒家
- 秘饋峻且玄陸機《答張士然詩》
- 愁未見苦思量,待見重端疊王詵《黃鶯兒》
- 人家燈落半江影,僧寺鐘來隔岸聲何夢桂《邑水南夜歸即景》
- 予寄江城北王之道《折丹桂(用前韻送彥開弟省試)》
- 隨食隨衣隨事辦,誰知佛印祖師禪
- 不盡憑欄意,橈歌歸故林薛嵎《賦王九山滄浪閣》
- 巷頭巷尾幾夷齊,日為飢腸不肯西洪咨夔《次韻閔飢兩絕》
- 身且非吾物,何論身外財彭龜年《燕居十六首》
- 清樽不負花前約,白髮驚看鏡里秋牟融《樓城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