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陶器獸環壺原文
河畔陶成甓器存,用當抔飲佐污尊。
有虞繭缶此佳友,炎漢獸壺其遠孫。
色澤由來華所斥,質渾惟是古相敦。
宋窯明冶遞增麗,埏埴可知斯本源。
詩詞問答
問:詠陶器獸環壺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詠陶器獸環壺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詠陶器獸環壺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七
參考注釋
陶成
(1).陶冶使成就。 漢 揚雄 《法言·先知》:“聖人樂陶成天下之化,使人有士君子之器者也。” 宋 王安石 《上皇帝 * 》:“臣願陛下鑒 漢 、 唐 、 五代 之所以亂亡,懲 晉武 苟且因循之禍,明詔大臣,思所以陶成天下之才。”《醒世姻緣傳》第三五回:“那南方中的舉人進士不知費了先生多少陶成,多少指點,‘鐵杵磨針’,才成正果。”
(2).猶撈摸。《蕩寇志》第一二○回:“那班無賴子弟弄得嫖賭精空,起心此圖,想賺去賣了,陶成幾個嫖賭本錢。”
甓器
即陶器。《輟耕錄·窯器》引 宋 葉寘 《坦齋筆衡》:“陶器自 舜 時便有,三代迄於 秦 漢 ,所謂甓器是也。”
抔飲
以手掬水而飲。《禮記·禮運》:“污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 孔穎達 疏:“以手掬之而飲,故云抔飲。” 宋 蘇軾 《武昌西山》詩:“浪翁醉處今尚在,石臼抔飲無樽罍。” 金 元好問 《舜泉效遠祖道州府君體》詩:“便為泉上叟,抔飲終殘年。”
污尊
古代掘地為坑當酒尊。《禮記·禮運》:“污尊而抔飲。” 鄭玄 註:“污尊,鑿地為尊也。” 孔穎達 疏:“鑿地污下而盛酒,故云‘污尊’。”《陳書·世祖紀》:“污罇土鼓,誠則難追;畫卵彫薪,或可易革。” 唐 浩虛舟 《盆池賦》:“潛窺而舊井無別,就飲而污罇不如。” 清 閻爾梅 《觀虎丘祭厲壇者》詩:“污尊仍用先朝制,血食分霑故上香。”
炎漢
(1). 漢 自稱以火德王,故稱 炎漢 。 三國 魏 曹植 《徙封雍邱王朝京師上疏》:“篤生我皇,奕世載聰……受禪 炎漢 ,臨君萬邦。”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自 炎漢 中葉,厥塗漸異。” 李周翰 註:“ 漢 火德,故稱炎。” 唐 李白 《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 炎漢 之風。” 宋 梅堯臣 《讀<漢書·梅子真傳>》:“ 子真 實吾祖,耿介仕 炎漢 。”
(2).傳說上古 炎帝 為 漢 族祖先,因稱 中國 或 漢 族為 炎漢 。 唐玄宗 《封東光公主制》:“ 炎漢 盛禮,蕃國是和。” 魯迅 《南腔北調集·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伎女﹞常穿利屣,即等於現在之穿高跟皮鞋,可以儼然居 炎漢 ‘摩登女郎’之列。”
遠孫
猶遠裔。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 雷鄭 之學,闕謬固多,其間高祖遠孫一事,尤為無義。喪服但有曾祖齊衰六月,遠曾緦麻三月,而無高祖遠孫服。”參見“ 遠裔 ”。
色澤
顏色和光澤
嵌岩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異。——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由來
(1)
(2) 事情發生的原因
(3) 歷來;自始以來;從發生到目前
由來已久
是古
以古為是。《漢書·劉歆傳》:“陵夷至於暴 秦 ,燔經書,殺儒士,設挾書之法,行是古之罪,道術由是遂滅。”
遞增
依次增加
產量平均每年遞增百分之十五
埏埴
(1).和泥製作陶器。《老子》:“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河上公 註:“埏,和也;埴,土也。謂和土以為器也。”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鑄金為鋤,埏埴為器。”
(2).陶器。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無當之玉盌,不如全用之埏埴;寸裂之錦黻,未若堅完之韋布。” 宋 李格非 《洛陽名園記·水北胡氏園》:“因岸穿二土室,深百餘尺,堅完如埏埴,開軒窗其前以臨水上。” 清 趙翼 《報恩寺塔二十四韻》:“輪蹄 精衛 運,埏埴 女媧 摶。”
(3).陶冶;培育。 晉 潘岳 《西征賦》:“土無常俗,而教育定式,上之遷下,均之埏埴。” 唐 黃滔 《代鄭郎中上興道鄭相啟》:“遂使慶鍾末路,福逮今辰,既預門墻,仍從埏埴,宛得御車之便,無煩擁篲之勞。”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四:“他如木犀、山礬、素馨、茉莉、其香之清婉,皆不出蘭芷下,而自 唐 以前,墨客槧人,曾未有一語及之者,何也? 游成之 曰:‘一氣埏埴,孰測端倪,烏知古所無者,今不新出,而昔常見者,後不變滅哉?’” 清 馮桂芬 《上林少穆師書》:“某菰蘆末士,塵露下資,藐是疎蕪,渥蒙埏埴。”
可知
見“ 可知道 ”。
本源
事物產生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