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吳公仲庶游海雲寺原文
海雲春賞冠西州,醉帽花枝半壓頭。
笳鼓不徒同俗樂,篇章還許綴詩流。
祇應勝事多前日,長恐無人繼後游。
台鼎行聞虛席召,此歡須少為民留。
詩詞問答
問:知吳公仲庶游海雲寺的作者是誰?答:黃元
問:知吳公仲庶游海雲寺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知吳公仲庶游海雲寺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2. 宋程遇孫《成都文類》卷九
參考注釋
春賞
(1).指春色;春景。 唐 李乂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玉輅尋春賞,金堤重晦游。” 唐 張九齡 《上陽水窗旬宴得移字韻》:“春賞時將換,皇恩歲不移。” 宋 陳傅良 《上巳清明》詩:“酴醿雅欲延春賞,杜宇還能破晝眠。”
(2).指游賞春色。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收燈都人出城探春》:“放人春賞,大抵都城左近。”
西州
(1).古城名。 東晉 置,為 揚州 刺史治所。故址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 晉 謝安 死後, 羊曇 醉至 西州 門,慟哭而去,即此處。事見《晉書·謝安傳》。後遂用為典實。 唐 溫庭筠 《經故翰林袁學士居》詩:“ 西州 城外花千樹,儘是 羊曇 醉後春。” 宋 蘇軾 《日日出東門》詩:“何事 羊公子 ,不肯過 西州 。” 宋 張炎 《甘州·辛卯歲沉堯道同餘北歸》詞:“短夢依然 江 表,老淚灑 西州 。”參見“ 西州路 ”。
(2).指 陝西 地區。《戰國策·韓策三》:“昔者 秦穆公 一勝於 韓原 而霸西州, 晉文公 一勝於 城濮 而定天下。”《晉書·張軌傳》:“ 張涼州 一時名士,威著西州。” 清 吳偉業 《贈荊州守袁大韞玉》詩:“西州士女 章臺 柳,南國江山玉樹花。”
(3).指 巴 蜀 地區。《後漢書·廉范傳》:“ 范 父遭喪亂,客死於 蜀漢 , 范 遂流寓西州。”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求賢索友,歷於西州。” 晉 常璩 《華陽國志·漢中志》:“其珪璋瑚璉之器,則 陳伯臺 、 李季子 、 申伯 之徒,文秀暐曄,其州牧郡守冠蓋相繼,於西州為盛,蓋濟濟焉。” 明 孫蕡 《下瞿塘》詩:“我從前月來西州, 錦官城 外十日留。”
(4). 唐 貞觀 十四年(公元640年)滅 麴氏 高昌 ,以其地置 西州 ,轄境相當今 吐魯番盆地 一帶,為東西交通要衝。
帽花
(1).安在制服帽前正中的徽章。
(2).綴在帽上的珠寶類飾物。 趙樹理 《登記》:“當 艾艾 長到十五歲那一年,她拿出匣子來給 艾艾 找帽花, 艾艾 看見了戒指就要。”
壓頭
(1) 液體或液柱的兩點之間的高度差(如液面和潛入孔之間的高度差)
(2) 一種尖頭或圓頭的物體(如金剛石、硬質合金、硬質鋼),用壓力壓入金屬表面藉以測定硬度及壓入阻力
笳鼓
笳聲與鼓聲。借指軍樂。《南史·曹景宗傳》:“時韻已盡,唯餘競病二字。 景宗 便操筆,斯須而成,其辭曰:‘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 霍去病 ?’帝嘆不已。” 唐 韓愈 《大行皇太后輓歌詞》之一:“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鳴。” 宋 蘇軾 《西山戲題武昌王居士》詩:“篙竿擊舸菰茭隔,笳鼓過軍鳴狗驚。” 明 沉采 《千金記·囊沙》:“笳鼓震天鳴,旌旗耀日明。”
不徒
(1).不白白地。《墨子·修身》:“名不徒生而譽不自長。”
(2).不獨;不但。《晉書·顧和傳》:“卿珪璋特達,機警有鋒,不徒東南之美,實為海內之俊。”
俗樂
世俗的音樂。與雅樂相對
篇章
(1) 指篇幅與章節。比喻卓越的成績與貢獻
歷史的新篇章
(2) 常指作品
文學篇章
還許
也許,還可能。《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那戲兒一出是怎么件事,或者還許有些知道的,曲子就一竅兒不通了。” 洪深 《趙閻王》第一幕:“這屋子裡的銀子,就您大哥知道,別人翻箱倒籠的費事,還許找尋不著。” 老舍 《老張的哲學》第二八:“ 老張 要是幸而有懺悔的機會, 孫八 還許阻止他。”
詩流
指詩人。 唐 杜甫 《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詩:“樽前失詩流,塞上得國寶。” 宋 楊萬里 《都下和同舍客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詩流倡和秋蟲鳴,僧房問答獅子吼。” 清 袁枚 《昨冬下蘇松喜又得女弟子五人》詩:“從古詩流高壽少,於今閨閣讀書多。”
勝事
(1).美好的事情。《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 子良 少有清尚,禮才好士……善立勝事,夏月客至,為設瓜飲及甘果,著之文教。” 唐 劉長卿 《送孫逸歸廬山》詩:“常愛此中多勝事,新詩他日佇開緘。” 清 吳偉業 《觀王石谷山水圖》詩:“世間勝事誰能識,兵戈老盡丹青客。” 茅盾 《子夜》十七:“這樣的心情尤以這一夥中的 吳蓀甫 感受得最為強烈。今晚上的行樂勝事是他發起的。”
(2).指寺、觀中法會、齋醮等。 宋 洪邁 《夷堅丙志·壽昌縣君》:“子 愉 夢母如存,且曰:‘……汝與汝父言,亟營勝事,使我得轉為男子。’” 明 邵璨 《香囊記·祈禱》:“見説僊觀修設勝事,特來赴會。”
前日
前天,昨天的前一天
招前日賓客。——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無人
(1).沒有人才。《左傳·文公十三年》:“﹝ 士會 ﹞乃行。 繞朝 贈之以策,曰:‘子無謂 秦 無人,吾謀適不用也。’” 金 元好問 《曲阜紀行》詩之八:“吾謀未及用,勿謂 秦 無人。”
(2).沒有人;沒人在。《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秦王 屏左右,宮中虛無人。” 三國 魏 應璩 《與侍郎曹良思書》:“足下去後,甚相思想。《叔田》有無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風人之作,豈虛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詞:“深院無人,黃昏乍拆鞦韆,空鎖滿庭花雨。”參閱《詩·鄭風·叔于田》。
繼後
隨後
他先是滿口說是要去,繼後又說不去了
台鼎
古稱三公為台鼎,如星之有三台,鼎之有三足。語本 漢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台,地建五嶽,降生我哲,應鼎之足。”《後漢書·陳球傳》:“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 唐 顏真卿 《贈司空上柱國隴西郡開國公李公神道碑》:“儼然王公之量,鬱有台鼎之姿。” 明 沉采 《千金記·謁相》:“昔為刀筆之流,今居台鼎之職。”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下·浮簽》:“秀才本色基台鼎,元老深情託倡酬。”
虛席
(1).空著座位等候。多表示禮賢。 唐 駱賓王 《上司刑太常伯啟》:“加以分庭讓士,虛席禮賢。”《舊唐書·韋陟傳》:“如道義相知,靡隔貴賤,而布衣韋帶之士,恆虛席倒屣以迎之,時人以此稱重。” 明 高啟 《次韻金文學送弟往海上》:“ 小陸 賢如 大陸 賢,亂離為客最堪憐。橫金海上知虛席,打鼓津頭看發船。”
(2).空座位。 北周 王褒 《和趙王隱士》:“鳬鵠均長短,鵬鷃共逍遙。清襟藴秀氣,虛席滿風飈。” 秦牧 《藝海拾貝·藝術力量和文筆情趣》:“不是有些地方,一本傳聞遐邇的好書,在閱覽室里成為‘掛書’,在供不應求的情形下,掛在牆上,暫不借出,讓人們挨次在那裡翻閱,‘掛書’底下永遠座無虛席么?” 徐遲 《牡丹》三:“開庭之日,座無虛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