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好亭二首·其一

作者:何吾騶 朝代:明代

勝好亭二首·其一原文

春風駘宕石獅崖,萬木森森景自佳。

山好未須高雁盪,水流是處似秦淮。

醉來忘卻金魚袋,夢去空傳玉燕釵。

陶謝同游真不忝,臨風吾欲賦無懷。

詩詞問答

問:勝好亭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何吾騶
問:勝好亭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勝好亭二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何吾騶的名句有哪些?答:何吾騶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佳韻

參考注釋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駘宕

見“ 駘盪 ”。

森森

(1) 形容繁密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唐· 杜甫《蜀相》

(2) 形容陰沉可怕

看了這水泡子四邊黑壓壓的老樹,不禁有一種鬼域森森之感。——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

(3) 形容寒冷

冷森森

水流

(1) 泛指江、河

湖泊星羅棋布,水流縱橫交錯

(2) 水的流動

(3) 流動著的水

水流湍急

水流暢通

是處

(1).到處;處處。《南齊書·虞玩之傳》:“填街溢巷,是處皆然。” 宋 柳永 《八聲甘州》詞:“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陳毅 《六國之行》詩:“風雷驅大地,是處有親朋。”

(2).猶言緊要關頭。《水滸傳》第十三回:“將臺上忽的一聲鑼響, 楊志 和 索超 斗到是處,各自要爭功,那裡肯回馬。”

秦淮

河名。流經 南京 ,是 南京市 名勝之一。相傳 秦始皇 南巡至 龍藏浦 ,發現有王氣,於是鑿 方山 ,斷長壟為瀆入於 江 ,以泄王氣,故名 秦淮 。 唐 杜牧 《泊秦淮》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 秦淮 近酒家。”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詞:“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 秦淮 。” 元 傅若金 《金陵晚眺》詩:“城下 秦淮 水,年年自落潮。”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既是這等,且到 秦淮 水榭,一訪佳麗,倒也有趣!” 清 戴名世 《種樹說》:“頃余僑居 秦淮 之上,而城之西北多有間曠之地,居民多種樹為生。”

忘卻

不記得;忘記

金魚袋

(1).魚袋的一種。金飾,用以盛放金魚符。 唐 制,三品以上官員佩金魚袋。 宋 代無魚符,官員公服則系魚袋於帶而垂於後,但不復如 唐 之符契。 唐 元稹 《秋分日祭百神文》:“皇帝遣通議大夫行內侍省常侍、賜紫金魚袋李某,祭於百神之靈。”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釋俗》:“近世授觀察使者不帶金魚袋。初名臣 錢若水 拜觀察使,佩魚自若,人皆疑而問之。 若水 勌於酬辯,録 唐 故事一番在袖中,人問者,輙示之。”參閱《新唐書·車服志》、《宋史·輿服志五》。

(2).比喻高官顯爵。 宋 梅堯臣 《十一日垂拱殿起居聞南捷》詩:“腰佩金魚服金帶,榻前拜跪稱聖皇。” 明 鄭若庸 《玉玦記·侵南》:“手中持玉節,腰下佩金魚,脫卻戎服。” 清 唐孫華 《次韻答倪草亭》之二:“逢時休羨金魚佩,對景思傾藥王船。”

玉燕釵

釵名。《洞冥記》卷二:“神女留玉釵以贈帝,帝以賜 趙婕妤 。至 昭帝 元鳳 中,宮人猶見此釵。 黃諃 欲之。明日示之,既發匣,有白燕飛昇天。後宮人學作此釵,因名玉燕釵,言吉祥也。” 唐 李白 《白頭吟》:“頭上玉燕釵,是妾嫁時物。” 宋 毛滂 《踏莎行》詞:“玉燕釵寒,藕絲袖冷。”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綵絲系虎》:“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製成小虎……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繫於小兒之背。古詩云:‘玉燕釵頭艾虎輕。’即此意也。”

陶謝

晉 末 南朝 宋 初詩人 陶潛 、 謝靈運 的並稱。 陶 善寫田園詩, 謝 長於山水詩,兩人都擅長於描寫自然景物。 唐 杜甫 《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詩:“ 陶 謝 不枝梧,風騷共推激。” 仇兆鰲 註:“ 鍾嶸 《詩品》:‘ 陶潛 詩,其源出於 應璩 ,又協 左思 風力。 謝靈運 詩,其源出於 陳思 ,雜有 景陽 之體。’” 宋 蘇軾 《書黃子思詩集後》:“至於詩亦然, 蘇 李 之天成, 曹 劉 之自得, 陶 謝 之超然,蓋亦至矣。” 清 黃鷟來 《述別敘懷》詩之四:“ 陶 謝 與 李 杜 ,大冶歸陶鎔。”

同游

見“ 同游 ”。

亦作“ 同游 ”。1.互相交往。《國語·齊語》:“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戰聲相聞,足以不乖。”《荀子·法行》:“ 曾子 曰:‘同游而不見愛者,吾必不仁也。’” 梁啓超 《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這兩位先生同里,少同學,長同游,壯同事。”

(2).一同遊覽。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捷悟》:“ 王東亭 作 宣武 主簿,嘗春月與 石頭 兄弟乘馬出郊,時彥同游者連鑣俱進。” 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 平伯 同游 秦淮河 。”

(3).指同游者;同伴。 唐 許渾 《秋思》詩:“琪樹西風枕簟秋, 楚 雲 湘 水憶同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海公子》:“﹝ 張生 ﹞開尊自酌,恨無同游。”

不忝

不辱;不愧。《孔叢子·執節》:“不忝前人,不泯祖業,豈徒一家之賜哉?” 唐 黃滔 《華岩寺開山始祖碑銘》:“有徒三十人,皆肅肅可觀,不忝師門。” 清 林昌彝 《亭檻詞三章》之一:“高爵厚祿居不忝,腰懸金印稱公侯。”

臨風

迎風;當風。《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唐 杜甫 《與嚴二郎奉禮別》詩:“出涕同斜日,臨風看去塵。”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水滸傳》第三九回:“不覺酒湧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 蘇曼殊 《寄調箏人》詩:“偷嘗仙女脣中露,幾度臨風拭淚痕。”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想起我的母親,不覺憑在甬道的窗邊,臨風偷灑了幾點酸淚。”

詩詞推薦

勝好亭二首·其一原文_勝好亭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