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趙太史使吉藩

作者:王弘誨 朝代:明代

送趙太史使吉藩原文

分茅禮重瑤墀命,視草廷遴玉署郎。

漢室河山申帶礪,楚天旄節動瀟湘。

雲深巫峽疑神女,風起蘭台對大王。

覽勝多君傳寡和,緘情應屬雁來行。

詩詞問答

問:送趙太史使吉藩的作者是誰?答:王弘誨
問:送趙太史使吉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趙太史使吉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分茅

分封王侯。古代分封諸侯,用白茅裹著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徵授予土地和權力,謂之“分茅”。《晉書·八王傳贊》:“有 晉 鬱興,載崇藩翰,分茅錫瑞,道光恆典。” 唐 楊巨源 《重送胡大夫赴振武》詩:“向年擢桂儒生業,今日分茅聖主恩。” 明 朱鼎 《玉鏡台記·寄家書》:“哲人萎棄真堪悼,你勛庸未克遂分茅。” 清 葉廷琯 《吹網錄·明潞王畫蘭石刻》:“集蓼早憂家國難,分茅空負祖宗恩。”

禮重

禮敬尊重。《北齊書·儒林傳·馮偉》:“王下廳事迎之,止其拜伏,分階而上,留之賓館,甚見禮重。”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禮重師傅,引見輒先拜。”《五燈會元·南泉願禪師法嗣·趙州從諗禪師》:“師曰:‘自小持齋身已老,見人無力下禪牀。’王尤加禮重。”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胡四娘》:“獨有公愛妾 李氏 ……恆禮重 四娘 ,往往相顧恤。”

瑤墀

(1).玉階。借指朝廷。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詩:“錦里春光空爛熳,瑤墀侍臣已冥寞。” 宋 周密 《武林舊事·聖節》:“伏以華樞紀節,瑤墀先五日之春;玉曆發祥,聖世啟千齡之運。” 明 何景明 《寄岳陽龐推官》詩:“曾持畫省郎官筆,況著瑤墀近侍裳。”

(2).石階的美稱。 唐 王昌齡 《謁焦鍊師》詩:“爐香浄琴案,松影閒瑤墀。”

視草

(1).古代詞臣奉旨修正詔諭一類公文,稱“視草”。《漢書·淮南王劉安傳》:“每為報書及賜,常召 司馬相如 等視草乃遣。”《舊唐書·職官志二》:“ 玄宗 即位, 張説 、 陸堅 、 張九齡 、 徐安貞 、 張洎 等召入禁中,謂之翰林待詔。王者尊極,一日萬機,四方進奏,中外表疏批答,或詔從中出,宸翰所揮,亦資其檢討,謂之視草。” 宋 辛棄疾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詞:“想夜半承明,留教視草,卻遣籌邊。”

(2).泛指代皇帝起草詔書。《明史·文苑傳四·陳仁錫》:“ 魏忠賢 冒邊功、矯旨錫上公爵,給世券。 仁錫 當視草,持不可。其黨以威劫之,毅然曰:‘世自有視草者,何必我!’ 忠賢 聞之怒。”參閱 明 張萱 《疑耀》卷七、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卷二一。

玉署

(1).官署的美稱。 南朝 梁 劉孝綽 《校書秘書省對雪詠懷》:“終朝守玉署,方夜勞石扉。”《南史·恩幸傳論》:“門同玉署,家號金穴。” 宋 楊萬里 《送丁子章將漕湖南》詩之三:“看渠還玉署,老我正歸耕。” 王闓運 《丁文誡誄》:“光舊德而文通,宜早翔於玉署。”

(2).指玉堂。翰林院別稱。 唐 吳融 《聞李翰林游池上有寄》詩:“花飛絮落水和流,玉署詞臣奉詔游。” 元 鄧元原 《賀聖節表》:“名叨玉署,目極璇霄。” 明 王洪 《留別孫孟博》詩:“草廬晦跡憐君老,玉署登名愧我先。”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一:“惟 康熙 六年領侍衛內大臣一等公 索尼 ,既未與金甌之卜,亦不由玉署而來,予謚‘文忠’,實為異數。”

(3).指玉宮,道觀。 唐 王勃 《九成宮東台山池賦》:“若夫金臺妙境,玉署仙居。” 宋 陶穀 《清異錄·獸》:“道家流書言麞、鹿、麂是玉署三牲,神仙所享,故奉道者不忌。”

漢室

即漢朝

漢室之隆。—— 諸葛亮《出師表》

夏興漢室。

漢室傾頹。——《三國志·諸葛亮傳》

漢室可興。

河山

河流和山嶺,指國家疆土

大好河山

帶礪

見“ 帶厲 ”。

楚天

古代楚國在今長江中下游一帶,位居南方,所以泛指南方天空為楚天

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雨霖鈴》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毛 * 《水調歌頭·游泳》

旄節

(1).古代使臣所持的符節。用作信物。《史記·秦始皇本紀》“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 唐 張守節 正義:“旄節者,編毛為之,以象竹節,《漢書》雲‘ 蘇武 執節在 匈奴 牧羊,節毛盡落’是也。” 宋 梅堯臣 《送馬仲塗司諫使北》詩:“每逆龍鱗司諫諍,又持旄節使 陰山 。” 明 夏完淳 《大哀賦》:“ 蘇屬國 之旄節終留, 庾開府 之江關永棄。”

(2).鎮守一方的長官所擁有的節。 唐 李嘉祐 《送從弟歸河朔》詩:“諸將矜旄節,何人重布衣。”《新唐書·楊汝士傳》:“ 開成 初,繇兵部侍郎為 東川 節度使。時 嗣復 鎮 西川 ,乃族昆弟,對擁旄節,世榮其門。”

(3).指仙人所執紫毛或青毛之節。 唐 王維 《送方尊師歸嵩山》詩:“仙官欲往 九龍潭 ,旄節朱旛倚石龕。” 趙殿成 箋註:“《真誥》:‘ 老君 佩神虎之符,帶流金之鈴,執紫毛之節,巾金精之巾。’《紫陽真人內傳》:‘ 衍門子 乘白鹿,執羽蓋,杖青毛之節,侍從十餘玉女。’”

瀟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經·中山經》:“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 江 淵, 澧 沅 之風,交 瀟湘 之淵。”《文選·謝朓<新亭渚別范零陵>詩》:“ 洞庭 張樂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隨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遠別離》詩:“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記》:“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見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鮮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韻》:“ 鳳池 分付夔龍去,萬頃 瀟湘 屬 湛然 。” 明 徐禎卿 《古意》詩:“帝子葬何處, 瀟湘 雲正深。”

(2). 湘江 與 瀟水 的並稱。多借指今 湖南 地區。 唐 杜甫 《去蜀》詩:“五載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關塞阻,轉作 瀟湘 游?”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送劉恭父趨朝》詞:“歸輔五雲丹陛,回首 楚 樓千里,遺愛滿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詩:“長風度關塞,九月下 瀟 湘 。”

巫峽

(1). 長江三峽 之一。一稱 大峽 。西起 四川省 巫山縣 大溪 ,東至 湖北省 巴東縣 官渡口 。因 巫山 得名。兩岸絕壁,船行極險。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其間首尾百六十里,謂之 巫峽 ,蓋因山為名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絶。故漁者歌曰:‘ 巴 東 三峽 巫峽 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唐 楊炯 《巫峽》詩:“ 三峽 七百里,惟言 巫峽 長。” 宋 蘇軾 《巫山》詩:“ 瞿塘 迤邐盡, 巫峽 崢嶸起。” 郭沫若 《月蝕》:“ 巫峽 中的奇景,恐怕是全世界中所沒有的。”

(2). 戰國 宋玉 《高唐賦》記 楚襄王 游 雲夢 台館,有 楚懷王 夢與 巫山 神女相會的故事,後遂以“巫峽”稱男女幽會之事。 唐昭宗 《巫山一段雲》詞:“冰眸蓮臉見長新, 巫峽 更何人。” 宋 陳德武 《玉蝴蝶·雨中對紫薇》詞:“夢回 巫峽 ,春在瑤池。”《宦海》第十五回:“﹝ 木觀察 ﹞雖然丁了艱,卻不肯守著居喪的禮節,在那寢苫枕塊的時候,還要尋那 陽臺 巫峽 的風流。”參見“ 巫山 ”。

神女

(1) 女神

巫山神女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毛 * 《水調歌頭·游泳》

(2) 舊指妓女

風起

(1).風颳起來。 晉 陸機 《豪士賦》序:“是以事窮運盡,必於顛仆;風起塵合,而禍至常酷也。” 唐 杜甫 《船下夔州郭宿雨濕不得上岸別王十二判官》詩:“風起春燈亂, 江 鳴夜雨懸。”《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風起時,有千尺翻頭浪。”

(2).比喻事物的興起。《史記·淮陰侯列傳》:“天下初發難也,俊雄豪桀建號壹呼,天下之士雲合霧集,魚鱗襍遝,熛至風起。”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萬物之奧》:“海內之士,回響風起;俊雄英豪,輻至蜂止。”《漢書·息夫躬傳》:“如使狂夫嘄謼於東崖, 匈奴 飲馬於 渭水 ,邊竟雷動,四野風起。”

蘭台

(1). 戰國 楚 台名。故址傳說在今 湖北省 鍾祥縣 東。《文選·宋玉<風賦>序》:“ 楚襄王 游於 蘭臺 之宮, 宋玉 、 景差 侍。” 李周翰 註:“ 蘭臺 ,臺名。” 唐 張九齡 《登古陽雲台》詩:“ 楚國 茲故都, 蘭臺 有餘址。”

(2). 漢 代宮內收藏典籍之處。《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兩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祕書。” 漢 焦贛 《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書,藏蘭臺,雖遭潰亂,獨不逢災。”

(3).泛指宮廷藏書處。《南史·徐勉傳》:“方領矩步之容,事滅於旌鼓;蘭臺石室之典,用盡於帷蓋。”

(4).指御史台。 漢 代的御史中丞掌管蘭台,故稱。《資治通鑑·齊東昏侯永元二年》:“ 慧景 燒蘭臺府署為戰場。” 胡三省 註:“蘭臺,御史臺也。”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雜辯》:“蓋御史有兩丞,其一在蘭臺,謂之中丞。”又 東漢 時 班固 為蘭台令史,受詔撰《光武本紀》,故史官亦稱“ 蘭臺 ”。

(5). 唐 代指秘書省。 唐 白居易 《秘書省中憶舊山》詩:“猶喜蘭臺非傲吏,歸時應免動移文。” 唐 李商隱 《無題》詩:“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馮浩 箋註:“《舊書·職官志》:秘書省, 龍朔 初改為蘭臺, 光宅 時改為麟臺, 神龍 時復為秘書省。”

(6).相術家指鼻的左側。《太清神鑒》卷二:“準頭主富貴貧賤,百事吉凶……左為蘭臺,右為廷尉。”《舊唐書·方伎傳·袁天綱》:“ 天綱 謂 淹 曰:‘公蘭臺成就,學堂寬博,必得親糾察之官,以文藻見知。’” 明 謝讜 《四喜記·詩禮趨庭》:“天庭忒恁低,地閣那曾偉,準頭偏,蘭臺、廷尉俱虧……恐今生虎榜姓難題。”

(7).道教指肝臟。《雲笈七籤》卷十九:“經曰:‘肺為尚書,肝為蘭臺,心為太尉公。’”

大王

(1) 古代對君主或諸侯的敬稱;統治一個大的疆域的君主

大王及宗室所賜幣帛,盡以與軍吏、士大夫。——漢· 劉向《列女傳》

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魯迅《七律》

(2) 位於王公之上的印度君主;尤指印度主要土邦的統治者

(3) 指壟斷某種經濟的財閥

鋼鐵大王

煤炭大王

石油大王

木材大王

(4) 大鬼

(5) 擅長於某種事情的人

足球大王

爆破大王

覽勝

觀賞美麗的景色

中華覽勝

寡和

能唱和的人很少。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二三:“是以南 荊 有寡和之歌,東野有不釋之辯。” 唐 張說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詩:“曲高彌寡和,主善代為師。” 唐 元稹 《酬樂天雪中見寄》詩:“滿空飛舞應為瑞,寡和高歌只自娛。”

緘情

猶含情。 唐 元稹 《小胡笳引》:“吞恨緘情乍輕激,故國關山心歷歷。” 唐 韋應物 《擬古詩》之五:“孤鳥去不還,緘情向天末。” 清 黃景仁 《雜詠》之八:“緘情竟何待,朗吟《歸來》篇。”

雁來

亦作“鴈來”。即雁來紅。 清 黃宗羲 《小園記》:“至於麗春、款冬、丈紅、段錦、鴈來、燕麥……叢生砌下,遞換疄間。”參見“ 雁來紅 ”。

詩詞推薦

  • 三月十六日至柯橋迎子布東還

    陸游宋代〕我似傷禽帶箭飛,更憐汝作雁行稀。異時恐抱終身恨,此日寧知徒步歸。萬里外應勞遠夢,三年前已掛朝衣。斷編
    送趙太史使吉藩原文_送趙太史使吉藩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滕彥道赴浙東參議

    李洪宋代〕輟自鵷行第一流,笑譚幕府臥青油,蘭亭陳跡猶堪賦,禹穴奇書尚可求。丞相開藩多暇日,省郎為介借前籌。獨憐
  • 望江南/憶江南

    蔡伸宋代〕花落盡,寂寞委殘紅。蝶帳夢回空曉月,鳳樓人去謾東風。春事已成空。閒佇立,□□水溶溶。雲鎖亂山橫慘澹,
  • 州學遇劉元煇鬍子游二首

    方回宋代〕五十年前幼學兒,讀書窗下此從師。前修何限驚埋沒,往事無蹤隔亂離。蟬挾晚風穿故閣,蝸憑宿雨蛀殘碑。誰憐
  • 種竹吟

    金朋說宋代〕種竹清無俗,虛心耐歲寒。憑窗風日爽。詩酒可盤桓。
  • 暫住新市行次謝村二首

    張鎡宋代〕推窗面面得涼多,陂濼風翻渴水荷。人語忽驚群鶩起,隔蘆知是小船遇。
  • 禾中感舊

    汪文桂清代〕白頭無復古人存,清晝蕭然靜掩門。鋤菜徑迷新草色,壘巢梁涴舊泥痕。數椽差足遮風雪,千載曾經長子孫。回憶
  • 款殘紅·客懷

    王翃明代〕野客止精藍,偶影吟深晝。一雨寂寥中,幾日清明又。高花時以飛,雜葉陰斯厚。僧去闃無聞,風物紛然就。粘梁
  • 和師時發荷亭晚飲

    郭印宋代〕榴花灼爍半空開,天外薰風入座來。雨掠南塘荷蓋淨,雲埋西嶺日車頹。物情榮謝看詩句,時世安危付酒杯。好是
    送趙太史使吉藩原文_送趙太史使吉藩的賞析_古詩文
  • 雜曲歌辭涼州詞

    薛逢唐代〕昨夜蕃兵報國讎,沙州都護破涼州。黃河九曲今歸漢,塞外縱橫戰血流。
    送趙太史使吉藩原文_送趙太史使吉藩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江瞻道之汝陰尉

    張耒宋代〕少年相見已蹉跎,千里分攜可奈何。世路險艱知子少,人間憂患屬予多。二年窮巷山陽客,一棹清風潁水波。我為
  • 水調歌頭

    魏了翁宋代〕席次韻江水自石紐,灌口怒騰輝。便如黑水北出,迤邐到三危。百尺長虹夭矯,兩岸蒼龍偃蹇,翠碧互因依。古樹
  • 泊舟盱眙

    常建唐代〕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平沙依雁宿,候館聽雞鳴。鄉國雲霄外,誰堪羈旅情。
  • 題九鯉湖九首·其二·瀑布

    佘翔明代〕寒泉瀉下紫霄來,一道潺湲萬壑哀。可是仙人遺匹練,至今猶掛白雲隈。
  • 董鳳山

    韓常卿宋代〕丹灶棋盤去不收,未知蹤跡為誰留。煙霞空鎖樵人徑,松檜重陰古寺樓。怪木化龍雲雨夜,碧波涵月鏡潭秋。遼東
  • 即事

    陸游宋代〕我愛湖山清絕地,抱琴攜鶴住茆堂。藥苗自采盤蔬美,菰米新舂缽飯香。南浦風煙無限好,北軒雷雨不勝涼。舊交
  • 灤陽別墅·其三

    乾隆清代〕稍坐松下石,松聲涼謖謖。露濡今秋花,峰掛千年瀑。天地自空闊,山川多靜淑。靈均會此趣,所居無須卜。
  • 守財

    乾隆清代〕昔偶閱通鑑,守財辟藝祖。著說詳剖之,茲不煩復語。然而斯兩言,實出漢翟酺。其諫寵外家,文帝往事舉。文帝
  • 求仙曲

    孟郊唐代〕仙教生為門,仙宗靜為根。持心若妄求,服食安足論。鏟惑有靈藥,餌真成本源。自當出塵網,馭鳳登崑崙。
    送趙太史使吉藩原文_送趙太史使吉藩的賞析_古詩文
  • 嚴瀨舟中誦姚巽卿贈別詩有世路危於七里灘作此寄意

    佘翔明代〕讀罷新詩惱客魂,人情反覆未須論。清泠依舊嚴陵水,日夜東流望海門。
送趙太史使吉藩原文_送趙太史使吉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