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春原文
最厭生年近五旬,髭鬚漸漸白如銀。
杜康數盞堪消恨,春鳥一聲能感人。
何處常行歌舞地,也曾經過亂離身。
家妻太笑無高策,紅燭偷光敢忘鄰。
詩詞問答
問:傷春的作者是誰?答:王鳴雷
問:傷春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傷春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鳴雷的名句有哪些?答:王鳴雷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生年
(1).出生;出生以來。《後漢書·呂布傳》:“ 術 生年以來,不聞天下有 劉備 。” 唐 李白 《行行且遊獵篇》:“邊城兒,生年不讀一字書,但將遊獵夸輕趫。”
(2).年歲。《太平廣記》卷二三○引 唐 陳翰 《異聞集·王度》:“ 度 家有奴曰 豹 ,生年七十矣。”
(3).活著的時候。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長孫儉神道碑》:“ 杜鎮南 之作牧,當世樹碑; 竇車騎 之臨戎,生年刻石。” 唐 杜甫 《耳聾》詩:“生年 鶡冠子 ,嘆世 鹿皮翁 。”
髭鬚
嘴周圍的鬍子
漸漸
(1) 程度或數量逐步地;慢慢地
漸漸透出。——《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2) 又
漸漸落吾杖底。
路上的行人漸漸多起來了
杜康
傳說中酒的發明者,夏朝人。後作為美酒代稱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聲能
媒質的總能量與無聲波存在時的能量之差;聲波所具有的能量
感人
(1) 令人感動
生動感人
(2) 激起感情的
感人的藝術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常行
(1).指平時的行為準則;永久實行的準則。《晏子春秋·問上十六》:“ 景公 問 晏子 曰:‘君子常行曷若?’”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 清 梅曾亮 《葉耳山遺稿書後》:“夫安貧固士之常行也。”
(2).素常的行卷。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遭遇》:“二子初未知誰也,潛訪於閽吏,吏曰:‘ 蕭尚書 也。’因各以常行一軸面贄,大蒙稱賞。”
(3).日常實行。《新唐書·刑法志》:“格者,百官有司所常行之事也。”
(4).平常的行為。 宋 曾鞏 《史館申請三道》:“善惡可勸戒是非,後世當考者書之,其細故常行更不備書。”
(5).平時出行。《遼史·儀衛志一》:“平頭輦,常行用之。”
歌舞
合稱歌唱與舞蹈
歌舞晚會
也曾
曾經。 唐 元稹 《贈崔元儒》詩:“最愛輕欺杏園客,也曾辜負酒家胡。”《西遊記》第八八回:“雖不曾重報師恩,卻也曾渡水登山,竭盡心力。”《說岳全傳》第四十回:“太太先前也曾請箇飽學先生,教他讀書。”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這口寶劍,末將也曾聽說,確是一口好劍。”
經過
(1) 通過
到現在大約經過六、七人之手
(2) 經歷的過程
事情的全部經過
(3) 從某處過
這汽車經過北海公園嗎?
亂離
(1).政治混亂,給國家帶來憂患。《詩·小雅·四月》:“亂離瘼矣,爰其適歸。” 毛 傳:“離,憂。” 鄭玄 箋:“今政亂國將有憂病者矣。” 晉 潘岳 《關中詩》:“亂離斯瘼,日月其稔。” 明 方孝孺 《絕命詞》:“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
(2).遭亂流離。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悠悠世路,亂離多阻。”《後漢書·烈女傳·董祀妻》:“感傷亂離,追懷悲憤。” 唐 劉長卿 《送李錄事兄歸襄鄧》詩:“白首相逢征戰後,青春已過亂離中。” 魯迅 《墳·我之節烈觀》:“亂離時候,照顧不到,一遇‘逆兵’(或是“天兵”)就無法可想。”
紅燭
①紅色的蠟燭。多用於喜慶:壽星像前,點著一對紅燭|洞房內,紅燭高燒。 ②詩集。聞一多作。1923年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或抒發詩人的愛國之情,或批判封建統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或描繪自然的美景。構思精巧,想像奇新,語言形象生動。偷光
(1).《西京雜記》卷二:“ 匡衡 字 稚圭 ,勤學而無燭,隣舍有燭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後因以“偷光”謂家貧而苦讀。 唐 王播 《淮南遊故居感舊酬西川李尚書德裕》詩:“壁間潛認偷光處,川上寧忘結網時。”參見“ 鑿壁偷光 ”。
(2).猶 * 。 明 馮夢龍 《山歌·籠燈》:“因為偷光犯子箇事,後來忒底壞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