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農石頭城賦詩

作者:余端禮 朝代:宋代

勸農石頭城賦詩原文

去年出郊春欲半,鍾阜林巒青未遍。

今年此日蟄初驚,動地春光滿石城。

柳如蹙金梅碾玉,川原高下麥苗綠。

一聲布穀已催人,吳儂莫問春遲速。

蒼顏老守政無奇,只要我民不苦飢。

奉詔偕行兩赤令,職在勸耕無擾之。

鮐背厖眉數十叟,聽取吾言醉此酒。

但遣兒郎力南畝,不患三錢無米斗。

米斗三錢大江東,從今更祝八方同。

同見三登太平日,老守不願萬戶封。

詩詞問答

問:勸農石頭城賦詩的作者是誰?答:余端禮
問:勸農石頭城賦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宋馬光祖《景定建康志》卷三七

參考注釋

去年

上一年

我從去年辭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

鍾阜

(1).指神話傳說中地處極北、氣候苦寒的 鐘山 。《文選·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 關 外一區,悵望 鍾阜 。” 李善 注引 許慎 曰:“ 鍾阜 ,北陸無日之地。”參見“ 鐘山 ”。

(2).指 紫金山 。 唐 唐彥謙 《金陵九日》詩:“九重天近瞻 鍾阜 ,五色雲中望 建章 。” 宋 洪咨夔 《荊公》詩:“養就禍胎身始去,依然 鍾阜 向人青。” 孫雨林 《皖江血·追悼》:“ 清 廷已倒,看雲封 鍾阜 ,風靜 江 皋,共和政府好把乾坤重造。”參見“ 鐘山 ”。

林巒

(1).樹林與峰巒。泛指山林。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望林巒而有失,顧草木而如喪。” 唐 王昌齡 《山行入涇州》詩:“林巒信回惑,白日落何處。” 宋 朱熹 《休庵》詩:“別嶺有精廬,林巒亦幽絶。” 明 皇甫沖 《維摩寺雨坐》詩:“林巒忽不見,但聞山澗響。” 清 汪懋麟 《送勞書升之任黔中》詩:“風景憐殊俗,林巒想故關。”

(2).指隱居的地方。 唐 李白 《贈參寥子》詩:“長揖不受官,拂衣歸林巒。”

今年

指現在的這一年

動地

震撼大地。《公羊傳·文公九年》:“地震者何?動地也。”《北齊書·神武紀上》:“ 神武 親送之郊,雪涕執別,人皆號慟,哭聲動地。” 唐 白居易 《長恨歌》:“ 漁陽 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毛 * 《七律·答友人》:“ 洞庭 波涌連天雪, 長島 人歌動地詩。”

石城

(1).傳說中的山名。《莊子·說劍》:“以 燕谿 、 石城 為鋒。” 成玄英 疏:“ 石城 ,塞外山,此地居北,以為劍鋒。”《楚辭·劉向<九嘆·逢紛>》:“平明發兮 蒼梧 ,夕投宿兮 石城 。” 王逸 註:“ 石城 ,山名也。”

(2).古城名。在今 河南 林縣 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其後 秦 伐 趙 ,拔 石城 。”

(3).古城名。在今 安徽 貴池 西南。《後漢書·方術傳·高獲》:“ 獲 遂遠遁 江 南,卒於 石城 。”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石城》:“ 大昕 案……據《郡國志》: 丹陽郡 有 石城縣 ,當是 高獲 所遁也。”

(4).古城名。在今 湖北 襄陽 。《晉書·庾亮傳》:“ 亮 有開復中原之謀…… 亮 當率大眾十萬,據 石城 ,為諸軍聲援。”

(5).古城名。指 白帝城 。在今 四川 奉節 東。 唐 杜甫 《虎牙行》:“壁立 石城 橫塞起。” 蕭滌非 註:“ 石城 指 白帝城 ,因在山上,故名 石城 。”

(6).古城名。在今 浙江 紹興 東北三十里 石城山 下。 宋 賀鑄 《憶仙姿》詞:“日日春風樓上,不見 石城 雙槳。” 康有為 《過石城》詩:“城牆何盤盤,苔莓封之厚,沿溪繞曲曲,帆檣在前後,雲此是 石城 ,小邑萬家有。”

(7).古城名。見“ 石頭城 ”。

(8).壘石成城。比喻堅固的國防。《漢書·食貨志上》:“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無粟,弗能守也。”

蹙金

(1).一種刺繡方法。用金線繡花而皺縮其線紋,使其緊密而勻貼。亦指這種刺繡工藝品。 唐 杜甫 《麗人行》:“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五代 和凝 《山花子》詞:“星靨笑偎霞臉畔,蹙金開襜襯銀泥。” 宋 楊萬里 《中秋月長句》:“黃羅團扇暗花紋,蹙金突起雙龍鳳。”

(2).比喻文辭完美充實、無懈可擊。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張登 長於小賦,氣宏而密,間不容髮,有織成隱起往往蹙金之狀。”

川原

(1).江河之源。《國語·周語下》:“且絶民用以實王府,猶塞川原而為潢污也,其竭也無日矣。”

(2).指江河。《漢書·溝洫志贊》:“中國川原以百數,莫著於 四瀆 ,而 河 為宗。”

(3).河流與原野。 唐 陳子昂 《晚次樂鄉縣》詩:“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 唐 杜甫 《垂老別》詩:“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4).指原野。 宋 王安石 《出郊》詩:“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樹冥冥不見花。” 陳毅 《過黃泛區書所見》詩:“三過黃泛區,走蹌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滿目淒涼。”

高下

指高低、優劣(用於比較雙方的水平)

兩個人的技術不分高下

麥苗

麥作物的幼苗

布穀

杜鵑(鳥名)

吳儂

吳 地自稱曰我儂,稱人曰渠儂、個儂、他儂。因稱人多用儂字,故以“吳儂”指 吳 人。 唐 劉禹錫 《福先寺雪中酬別樂天》詩:“才子從今一分散,便將詩詠嚮 吳 儂。” 宋 張先 《喜朝天·清署堂贈蔡君謨》詞:“佳景在,吳儂還望,分閫重來。” 元 張可久 《折桂令·游金山寺》曲:“誤汲南泠,笑殺吳儂,不記《茶經》。”

遲速

慢和快;緩慢或迅速。《左傳·昭公十三年》:“既聞命矣,敬共以往,遲速唯君。” 宋 歐陽修 《鑒畫》:“故飛走遲速,意淺之物易見;而閒和嚴靜,趣遠之心難形。”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學使以快短明衡文》:“ 肅順 問 碧湄 曰:‘子向來寫作遲速何如?’” 康有為 《大同書》乙部第四章:“宜於每時之中分十刻如息緊之比,每刻之中分十秒,每秒之中分十微,其針輪之遲速,即以此定之。”

蒼顏

(1).蒼老的容顏。 宋 歐陽修 《醉翁亭記》:“蒼顏白髮,頽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清 孫枝蔚 《病》詩:“已識蒼顏瘦,何勞明鏡窺。”

(2).蒼翠之色。 宋 曾鞏 《冬望》詩:“長松夾樹蓋十里,蒼顏毅氣不可迴。” 清 孫枝蔚 《水嘆》詩之二:“古人心如雨中山,久雨益復識蒼顏。”

守政

(1).關於防守的事務。《周禮·夏官·掌固》:“凡守者受法焉,以通守政。” 鄭玄 註:“通守政者,兵甲役財,難易多少,轉移相給也。”

(2).治理政務。 漢 劉向 《列女傳·楚老萊妻》:“王曰:‘寡人愚陋,獨守宗廟,願先生幸臨之。’ 老萊子 曰:‘僕山野之人,不足守政。’”

只要

表示具有充分的條件,正句常用“就”、“也”、“都”、“便”相呼應,表明由這種條件產生的一種結果

只要大家鼓足幹勁,什麼困難也能克服

苦飢

困於飢餓;很餓。 漢 賈誼 《新書·瑰瑋》:“即遇凶旱,必先困窮迫身,則苦飢甚焉。” 唐 杜甫 《杜鵑行》:“穿皮啄朽觜欲禿,苦飢始得食一蟲。” 唐 孟郊 《感傷》詩之二:“去去勿復道,苦飢形貌傷。”

奉詔

(1).接受皇帝的命令。《史記·呂太后本紀》:“王且亦病,不能奉詔。”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 崇文 奉詔,進退規矩。”《玉嬌梨》第十一回:“原來 吳翰林 奉詔還京,擇了吉日起行。”

(2).猶稱旨。 宋 錢愐 《錢氏私志》:“ 敏甫 告 岐公 云:‘近有一 錢少監 子,風骨不羣,文采富贍,恐可奉詔。’”

偕行

(1) 和別人一起走

攜手偕行

(2) 共存;並立

與世偕行

赤令

指京師所治縣的縣令。 唐 孟郊 《嚴河南》詩:“赤令風骨峭,語言清霜寒。不必用雄威,見者毛髮攢。我有赤令心,未得赤令官。” 宋 王溥 《唐會要·丞簿尉》:“ 貞元 六年十二月二日勅:刺史縣令,以四考為限,赤令既是常參官,不在四考限。次赤令既同京官,宜以三考為限。”《宋史·竇儼傳》:“請改兩畿諸縣令及外府州五千戶以上縣令為縣大夫,陞為從五品下,畿大夫見府尹如赤令之儀。”參見“ 赤縣 ”。

勸耕

(1).猶勸農。鼓勵農民努力耕作。《尸子》卷下:“ 有虞氏 身有南畝,妻有桑田, 神農 並耕而王,所以勸耕也。” 唐 杜甫 《大雨》詩:“陰色靜壠畝,勸耕自官曹。”

(2).努力耕種。《漢書·食貨志上》:“此農夫所以常困,有不勸耕之心,而令糴至於甚貴者也。”

無擾

(1).指心神沒有受干擾。 南朝 齊 謝朓 《觀朝雨》詩:“耳目暫無擾,懷古信悠哉。” 隋 江總 《游攝山棲霞寺》詩:“五浄自此涉,六塵庶無擾。” 唐 張九齡 《西江夜行》詩:“外物寂無擾,中流澹自清。”

(2).謂不擾民。 宋 歐陽修 《除李端懿節度使制》:“於戲,為政而先無擾,所以靖民。”

鮐背

(1).謂老人背上生斑如鮐魚之紋,為高壽之徵。《爾雅·釋詁上》:“鮐背、耇老,壽也。” 郭璞 註:“鮐背,背皮如鮐魚。” 漢 焦贛 《易林·震之比》:“耋老鮐背,齒牙動搖,近地遠天,下入黃泉。” 宋 梅堯臣 《元日》詩:“舉杯更獻酬,各爾祝鮐背。”

(2).代稱老人。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二年三月》:“垂髫鮐背,山農野叟,鹹以手加額,仰面謝天。” 清 曹寅 《集余園看梅》詩:“鳩車竹馬曾經處,鮐背龎眉識此生。”

厖眉

花白眉毛。形容人的老態。厖,通“ 尨 ”。《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厖眉耆耉之老,鹹愛惜朝夕,願濟須臾。” 李善 註:“謂眉有白黑雜色。”《隋書·煬帝紀上》:“是以厖眉黃髮,更令收敘。” 宋 王安石 《贈老寧僧首》詩:“秀骨厖眉倦往還,自然清譽落人間。”

聽取

接受;聽

聽取匯報

兒郎

(1) 青年,小伙子

(2) 兒子

賣兒郎

(3) 對士兵的稱呼

城內兵馬要點驗,守城的兒郎聽我言。——歐陽予倩《木蘭從軍》

南畝

指田野

轉而緣南晦(晦,同“畝”)。——《漢書·食貨志》引漢· 賈誼《論積貯疏》

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唐· 杜牧《阿房宮賦》

不患

不用擔憂。《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無所。”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古聲遺制》:“不患其器之樸拙,使人援弦促軫,想見太古自然之妙,然後為勝。” 毛 * 《論持久戰》一一三:“這樣一來,官兵一致的目的就達到了,軍隊就增加了絕大的戰鬥力,長期的殘酷的戰爭就不患不能支持。”

江東

古時指長江下游蕪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區,也泛指長江下游地區

據有江東。——《三國志·諸葛亮傳》

避亂江東。——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起兵江東。

割據江東。

從今

從現在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先生之壽,從今以往者四十三歲。” 宋 郭應祥 《玉樓春》詞:“從今對酒與當歌,空惹離情千萬緒。”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從今經懺無心禮,專聽春雷第一聲。” 杜鵬程 《延安人》:“從今向後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處長,是什麼模樣?”

八方

東、西、南、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個方向

三登

(1).謂連續二十七年皆五穀豐收。亦借指天下太平。《漢書·食貨志上》:“三考黜陟,餘三年食,進業曰登;再登曰平,餘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歲,遺九年食。” 南朝 梁 沉約 《勸農訪民所疾苦詔》:“三登之美未臻,萬斯之基尚遠。”

(2).謂五穀一年三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耒水》:“﹝ 便縣 ﹞縣界有溫泉,在 郴縣 之西北,左右有田數十頃……溫水所溉,年可三登。” 金 蔡珪 《雪擬坡公韻》:“豐年待作三登兆,暮景重開六出花。”

太平

社會安定

安於太平之樂。——宋· 蘇軾《教戰守》

萬戶

(1).一萬戶。《史記·高祖本紀》:“諸將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亦指萬人。 宋 陳師道 《贈魏衍》詩之二:“寧須萬戶權輕重,不待千篇一已多。”

(2).萬家;萬室。萬,極言其多。 漢 班固 《西都賦》:“張千門而立萬戶,順陰陽以開闔。” 唐 李白 《子夜吳歌》之三:“ 長安 一片月,萬戶擣衣聲。”

(3).官名。 金 初設定, 元 代相沿,為世襲官職。萬戶為“萬夫之長”,總領於中央的樞密院;駐於各路者,則分屬於行省。設萬戶府以統領千戶所,諸路萬戶府各設達魯花赤一員,萬戶一員。又有海道運糧萬戶府,設官與諸路萬戶府同。參閱《元史·百官志七》。

詩詞推薦

勸農石頭城賦詩原文_勸農石頭城賦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