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施仲宣黃惟聚堯衢游九鯉湖分得齊字·其二

作者:佘翔 朝代:明代

原文

托乘探仙籙,三花駐馬蹄。

泉聲喧萬壑,雲氣護層梯。

采秀騎玄鹿,傳書倩碧雞。

霞漿堪一醉,掃石待留題。

詩詞問答

問:《同施仲宣黃惟聚堯衢游九鯉湖分得齊字·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佘翔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齊韻

參考注釋

托乘

1.比喻得人援引。

仙籙

見“ 仙人籙 ”。

三花

(1).三花樹的略稱。 唐 李白 《贈嵩少山焦鍊師》詩:“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煙。” 明 何景明 《簡汝立》詩:“ 少室 三花無客采, 小山 叢桂有人攀。” 清 周亮工 《哭陳磐生》詩:“詩能傳五葉,筆已秀三花。”參見“ 三花樹 ”。

(2).三辮;三片。 唐 白居易 《和春深詩》:“鳳書裁五色,馬鬣剪三花。”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圓駕》:“那 秦太師 他一進門,忒楞楞的黑心搥敢搗了千下,淅另另的紫筋肝剁作三花。”

(3).道教指人的精、氣、神。 唐 呂岩 《五言》詩:“陰陽烹五彩,水火鍊三花。”參見“ 三花聚頂 ”。

(4). 宋 蘇軾 《三朵花》詩序:“吾州有異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能作詩,皆神仙意。”後因以冠簪三花指修煉得道。 金 元好問 《同希顏欽叔玉華谷還會善寺即事》詩之二:“鐵笛不曾從二草,頭巾久已掛三花。”

馬蹄

馬的蹄子

雲氣

稀薄遊動的雲

玄鹿

傳說中的黑鹿,古人以為食其肉可長壽。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鹿千年化為蒼,又五百年化為白,又五百年化為玄。 漢成帝 時,山中人得玄鹿,烹而視之,骨皆黑色,仙者説玄鹿為脯,食之,壽二千歲。”

傳書

(1).謂使書籍流傳於世。《莊子·天道》:“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

(2).指抄寫或刻印書籍。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劉韶美 在都下累年,不以家行,得俸專以傳書。書必三本,雖數百卷為一部者亦然。”

(3).傳授書籍。 唐 李白 《訪道安陵遇蓋寰為予造真籙臨別留贈》詩:“學道 北海 仙,傳書 蘂珠宮 。”

(4).傳遞書信。 唐 李商隱 《離思》詩:“朔雁傳書絶, 湘 篁染淚多。”《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自從當日插了釵,離不得下財納禮,奠雁傳書。” 明 許潮 《武陵春》:“仙姑既牽情 劉 阮 ,此人可以傳書。” 柯岩 《奇異的書簡》一:“ 柳毅 又是怎樣替人往深海里傳書,用鮫綃分開碧藍的海水,娶了美麗的 龍女 為妻啦。”

碧雞

亦作“ 碧鷄 ”。 1.傳說中的神物。《漢書·郊祀志下》:“或言 益州 有金馬、碧雞之神,可醮祭而致,於是遣諫大夫 王褒 使持節而求之。”《後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夷》:“ 青蛉縣 禺同山 有碧鷄、金馬,光景時時出見。”《文選·左思<蜀都賦>》:“金馬騁光而絶景,碧雞儵忽而曜儀。” 呂延濟 註:“金馬、碧雞,神物也。” 宋 王安石 《送文學士倅邛州》詩:“時平無喻檄,不訪碧雞祥。” 明 李夢陽 《得何子過湖南訊息》詩:“ 馬援 留銅柱, 王褒 祀碧雞。” 清 姚鼐 《雲南布政使王芥子入覲賦贈》詩:“維藩萬里護邊黎,擁節三年祀碧雞。”

(2).山名。在今 雲南省 昆明市 西南。 元 李京 《初到滇池》詩:“珍重 碧雞 山上月,相隨萬里更多情。” 明 機先 《碧雞秋色》詩:“ 碧雞 西望水天虛,漠漠秋光畫不如。”

(3).山名。在今 四川省 西昌市 。 唐 劉禹錫 《送楊處厚》詩:“王城曉入窺 丹鳳 , 蜀 路晴來見 碧鷄 。”

(4). 漢 王褒 《碧雞頌》的省稱。《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騁黃馬之劇談,縱《碧雞》之雄辯。” 呂延濟 註:“ 王褒 為《碧雞頌》,雄盛辯(辭)之謂也。”《梁書·任昉傳》作“碧鷄”。 唐玄宗 《鶺鴒頌》序:“才雄白鳳,辯壯《碧雞》。”

(5).一種會報更的林鳥。 明 劉基 《絕句漫興》之七:“碧雞啼落山頭月,腸斷槐根夢不回。” 明 張佳胤 《游太華山記》:“每鼓林鳥叫號,互移棲所,夜凡五起,山僧視為更候。是夕,余不能寐,驗之果爾。枕上口占四詩,內云:‘山中無玉漏,自有碧雞啼。’蓋謂是也。”

霞漿

仙露。 晉 王嘉 《拾遺記·炎帝神農》:“時有流雲灑液,是謂霞漿。服之得道,後天而老。” 唐 司空圖 《攜仙籙》詩之八:“水精樓閣分明見,只欠霞漿別著旗。”

掃石

謂清掃山中場地。多指修身養生者的居處。 唐 戎昱 《寄許鍊師》詩:“掃石焚香禮碧空,露華偏溼蕊珠宮。” 元 張翥 《豫章山房為見心復公賦》:“掃石童來秋葉後,譚經僧坐晝陰中。” 明 王守仁 《山中懶睡》詩之二:“掃石焚香任意眠,醒來時有客談玄。”

留題

參觀或遊覽時寫下觀感、意見等

留題本

詩詞推薦

同施仲宣黃惟聚堯衢游九鯉湖分得齊字·其二原文_同施仲宣黃惟聚堯衢游九鯉湖分得齊字·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