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讀梅聖俞六鶴詩或令余別賦之·唳天

作者:洪芻 朝代:宋代

原文

清唳九皋內,抗音薄層雲。

戛然時一鳴,流響驚人群。

嗟哉陸內史,華亭無復聞。

詩詞問答

問:《因讀梅聖俞六鶴詩或令余別賦之·唳天》的作者是誰?答:洪芻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文韻

參考注釋

清唳

鶴鳴聲。鶴鳴清響,故謂。 南朝 梁 吳均 《主人池前鶴》詩:“摧藏多好貌,清唳有奇音。” 唐 陸龜蒙 《鶴媒歌》:“媒閒靜立如無事,清唳時時入遙吹。” 元 袁桷 《善之攜酒招游西湖值雷雨分韻得杯字》:“翩翩六鶴舞晴翮,華表清唳雲光開。” 郭沫若 《題畫記》:“一如九皋鶴,清唳徹晴朝。”

九皋

見“ 九皐 ”。

抗音

抗聲。《三國志·吳志·孫峻傳》“ 峻 帥驃騎將軍 呂據 、左將軍 留贊 襲 壽春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 贊 為將,臨敵必先被髮叫天,因抗音而歌,左右應之,畢乃進戰,戰無不克。”《魏書·東陽王丕傳》:“饗讌之際,恆居坐端,必抗音大言,敘列既往成敗。帝後敬納焉。”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怪術》:“俄而羣僧會於堂, 一行 攘袂而進,抗音興裁,一無遺忘。”參見“ 抗聲 ”。

層雲

一種雲形,其特點是水平伸展範圍較大並且比層積雲或卷層雲的高度較低

戛然

亦作“戞然”。1.象聲詞。 唐 白居易 《畫雕贊》:“軒然將飛,戛然欲鳴。” 宋 蘇軾 《後赤壁賦》:“﹝孤鶴﹞戞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宋 洪邁 《夷堅丙志·紅蜥蜴》:“家人共聚一室,聞風聲洶洶,窗櫺戛然,疑即有覆壓之患。”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狸》:“三更後,戛然有聲,急篝火照視,得一斑貍。”

(2).聲音忽然停止貌。 清 黃軒祖 《游梁瑣記·裕州刀匪》:“但見香菸裊篆,花朵搖盪,戛然曲終。” 丁玲 《母親》四:“花剛剛一傳到 于敏芝 手中,鼓便戛然的一下停住了。”

(3).指事情突然中止。《剪燈餘話·賈雲華還魂記》:“夫人笑曰:‘纔為兄妹,便鍾友愛之情,郎君豈得戛然乎?’” 秦牧 《長街燈語·讀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小說中敘述一事之後,戛然中止,轉述他事,造成讀者懸念。”

(4).出眾貌。 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卷二:“ 同州 鄭勉 詩賦亦戞然出羣,才幾與 宗敬 埒。”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書·唐宋文選》:“ 沉下賢 喜為小篇,戛然自異。”

流響

(1).傳播響聲。亦指傳出的聲響。 晉 成公綏 《嘯賦》:“音要妙而流響,聲激嚁而清厲。” 晉 傅玄 《雜詩》:“女景隨形運,流響歸空房。” 唐 虞世南 《蟬》詩:“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疎桐。”

(2).指流傳名聲。 清 陳田 《明詩紀事戊籤·唐順之》:“ 應德 詩稱名家……妙處並足流響詞林。”

人群

(1) 成群的人

人群漸漸離去

(2) 指平民、公眾

嗟哉

嘆詞。 漢 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鳥飛不度,獸不敢臨,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後漢書·耿弇傳論》:“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 唐 韓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歸讀古人書,盡日不得息。”

內史

(1).官名。 西周 始置,協助天子管理爵、祿、廢、置等政務。 春秋 時沿置。見《周禮·春官·內史》。《左傳·襄公十年》:“使 周 內史選其族嗣,納諸 霍 人,禮也。” 杜預 註:“內史,掌爵祿廢置者。”《孔子家語·執轡》:“古者天子以內史為左右手。”

(2).官名。 秦 官,掌治理京師。 漢景帝 分置左右內史。 漢武帝 太初 元年改右內史為京兆尹,左內史為左馮翊。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史記·蒙恬列傳》:“ 始皇 二十六年, 蒙恬 因家世得為 秦 將,攻 齊 ,大破之,拜為內史。”《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景帝 即位,以 錯 為內史……法令多所更定。”

(3).官名。 西漢 初,諸侯王國置內史,掌民政。歷代沿置, 隋 始廢。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卷六:“ 漢 制,諸侯王國以相治民事,若郡之有太守也。 晉 則以內史行太守事,國除為郡,則復稱太守,然二名往往混淆,史家亦互稱之。”

(4).官名。 隋文帝 改中書省為內史省,置內史監、令各一員。 隋煬帝 改為內書省。 唐高祖 武德 初復為內史省,三年改為中書省。後亦用以稱中書省的官員。 唐 皇甫冉 《韋中丞西廳海榴》詩:“海花爭讓候榴花,犯雪先開內史家。”參閱《通志·職官三》、《舊唐書·職官志二》。

(5).古政區名。 秦 代京畿附近由內史治理,即以官名為名,不稱郡。治所在 鹹陽 (今 鹹陽市 東北)。轄境相當今 陝西 關中平原 。 漢景帝 時分左、右 內史 。 武帝 時又分左、右 內史 為 京兆尹 、 左馮翊 和 右扶風 三個相當郡的政區,合稱“三輔”。《漢書·地理志下》:“本 秦 京師為 內史 ,分天下作三十六郡。” 顏師古 註:“京師,天子所都畿內也。 秦 並天下,改立郡縣,而京畿所統,特號 內史 ,言其在內,以別於諸郡守也。”

(6).複姓。 周 內史 叔興 的後代,以官為氏。見《通志·氏族略四》引 漢 應劭 《風俗通》。

無復

(1).不再,不會再次。《呂氏春秋·義賞》:“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 陳奇猷 校釋:“此文意謂詐偽之道,雖今可以苟且得利,後將不可復得利也。”《晉書·王導傳》:“ 桓彝 見朝廷微弱……憂懼不樂。往見 導 ,極談世事,還,謂 顗 曰:‘向見 管夷吾 無復憂矣。’” 唐 韓愈 《落葉送陳羽》詩:“落葉不更息,斷蓬無復歸。”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下·格局》:“ 聖嘆 之評《西廂》,可謂晰毛辨髮,窮幽極微,無復有遺議於其間矣。”

(2).指不再有,沒有。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不死之事已定,無復奄忽之慮。”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雜記上》:“少來蒐集書史,頗得諸遺書,無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勞工,無論黑、白、黃,無復奴隸種。”

(3).沒有履行。 漢 劉向 《說苑·雜言》:“ 仲尼 曰:‘不強不遠,不勞無功,不忠無親,不信無復,不恭無禮,慎此五者,可以長久矣。’”

(4).不能恢復。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規非者,其所為不得其事,其事不當,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無復,殘類滅宗亡國是也。”

詩詞推薦

因讀梅聖俞六鶴詩或令余別賦之·唳天原文_因讀梅聖俞六鶴詩或令余別賦之·唳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