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賺得蘭亭蕭翼能,無過玉匣伴昭陵。
剩留快雪公天下,一脈而今見古朋。
詩詞問答
問:《摹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真跡因題左方·其五》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蒸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九
參考注釋
賺得
(1).獲得(利潤)。《西遊記》第十一回:“﹝ 相良 ﹞同妻 張氏 ,在門首販賣烏盆瓦器營生,但賺得些錢兒,只以盤纏為足。”
(2).贏得;博得。 唐 皮日休 《館娃宮懷古》詩之一:“ 越王 大有堪羞處,祗把 西施 賺得 吳 。”《水滸傳》第一○三回:“那粉頭是 西京 來新打踅的行院,色藝雙絶,賺得人山人海介看。” 吳組緗 《山洪》二八:“但大會當中並不成立組織,只是用一些動人的講演、唱歌和呼口號,賺得人民一番慷慨激昂和摩拳擦掌就算完事。”
騙取。 唐 吳融 《王母廟》詩:“鸞龍一夜降 崑丘 ,遺廟千年枕碧流。賺得 武皇 心力盡,忍看菸草 茂陵 秋。” 元 無名氏 《賺蒯通》第三折:“則除是你走一遭去,若賺得此人來,聖人自有加官賜賞。”《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你定是 紀獻唐 那賊的私人,不曉得在那裡怎生賺得這張彈弓。”
蘭亭
(1).亭名。在 浙江省 紹興市 西南之 蘭渚山 上。 東晉 永和 九年(公元353年) 王羲之 之 謝安 等同游於此, 羲之 作《蘭亭集序》。
(2).指《蘭亭帖》。 唐 李約 《蕭子云飛白蕭字贊序》:“比獲《蘭亭》之書,世情觀之,未若野人之塊,不闕於世,在世為無用之物,苟適余意,於余則有用已多。” 宋 陸游 《太平時》詞:“臨罷《蘭亭》無一事,自修琴。” 明 陶宗儀 《<蘭亭集>刻》:“《蘭亭》一百一十七刻,裝褫作十冊,乃 南宋 理宗 內府所藏,每版有內府圖書鈐縫玉池上,後歸 賈平章 。” 郁達夫 《寄映霞》詩之二:“欲撰 西泠 才女傳,苦無椽筆寫《蘭亭》。”
(3).見“ 蘭亭春 ”。
無過
(1).沒有過失。《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史記·蒙恬列傳》:“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文獻通考·經籍五》:“詩發乎情者也,而情之所發,其辭不能無過。”
(2).沒有超過。《史記·蘇秦列傳》:“夫挾彊 秦 之勢以內劫其主,罪無過此者。”《法苑珠林》卷七:“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無過婬欲。”《金史·樂志上》:“所以承天,無過乎質。天其祐之,惟精惟一。”
(3).不外乎,只不過。 唐 白居易 《白髮》詩:“不肯長如漆,無過總作絲。最憎明鏡里,黑白半頭時。” 元 無名氏 《馮玉蘭》第一折:“你把那行裝整頓,無過是一琴一鶴緊隨身。”《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 陳德甫 ﹞無過在解舖里上些帳目,管些收錢舉債的勾當。”
(4).猶不如,比不上。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勸農》:“俺天生的快手賊無過。衙舍里消消沒的睃,扛酒去前坡。”
玉匣
(1).玉飾的匣子。亦指精美的匣子。 南朝 宋 鮑照 《擬古·擬<行路難>》詩之一:“奉君金卮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唐 李白 《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詩:“寶刀隱玉匣,繡澀空莓苔。” 宋 蘇軾 《龍尾硯歌》:“錦茵玉匣俱塵垢,擣練支床亦何有。”
(2). 漢 代帝王葬飾,亦以賜大臣,以示優禮。《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喪亂以來, 漢氏 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 唐 白居易 《狂歌詞》:“焉用黃墟下,珠衾玉匣為。”
昭陵
(1).陵墓名。 唐太宗 墓。在 陝西省 禮泉縣 九嵕山 。利用山峰鑿成。著名的 昭陵 六駿石刻,原來即列置在 昭陵 北面祭壇的東西兩廡房內。 前蜀 韋莊 《聞再幸梁洋》詩:“ 興慶 玉龍寒自躍, 昭陵 石馬夜空嘶。” 清 張際亮 《遷延》詩:“石馬 昭陵 煩北望, 太宗 兄弟總縱橫。”參閱 宋 宋敏求 《長安志·醴泉》。
(2).陵墓名。 明穆宗 墓。在 北京市 昌平縣 大峪山 東。為 明 十三陵之一。
(3).陵墓名。 清太宗 墓。亦稱 北陵 。在 遼寧省 沉陽市 北 隆業山 。為關外 清 代三陵( 昭陵 、 福陵 和 永陵 )中規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個。解放後闢為 北陵公園 。參閱《清會典事例·盛京工部·陵寢規制》。
(4). 宋 仁宗 葬 永昭陵 , 宋 人以 昭陵 作為 仁宗 的代稱。 宋 樓鑰 《王岐公玄英宗詔草》:“ 昭陵 以 英宗 為皇子。”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三:“一日…… 昭陵 曰:‘甚好。’”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一脈
亦作“一脈”。1.河流或山脈的一支。 宋 惠洪 《同超然無塵飯柏林寺分題得栢字》:“勿輕一脈微,去漲萬頃澤。”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 太行 一脈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氣蹲。” 許地山 《換巢鸞鳳》:“ 和鸞 所住的屋子靠近山邊,屋後一脈流水,四圍都是竹林。”
(2).猶言一線,一縷。多用於連貫相承的事物。 元 張養浩 《秋日梨花》詩:“只知秋色千林老,爭信陽和一脈存。” 明 李贄 《與焦弱侯書》:“不知 孔子 教澤之遠,自然遍及三千七千,乃至萬萬世之同守斯文一脈者。” 清 萬玉卿 《瀟湘怨·撰誄》:“到今日呵,知他一脈情腸,兩下各千迴百折。”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一》:“去年 北京 戒嚴時亦嘗恢復殺頭,雖延國粹於一脈乎,而亦不可謂非天下奇事之三也。”
(3).親族、師弟、詩文等前後相承的一系。《二刻拍案驚奇》卷三:“﹝ 娃娘 ﹞亦且認是自家中表兄妹一脈,甜言軟語,更不羞澀。”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南門六家, 竹橫港 十八家, 下佃 一家,派雖遠,亦是一脈。” 清 阮元 《書梁昭明太子文選序後》:“是《四書》排偶之文,真乃上接 唐 、 宋 四六為一脈,為文之正統也。”
(4).中醫指一種脈象。《素問·陰陽別論》“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 唐 王冰 註:“五陽謂五臟之陽氣也。五臟應時,各形一脈,一脈之內,包總五臟之陽,五五相乘,故二十五陽也。”
而今
現在,目前
而今邁步從頭越。——毛 * 《憶秦娥·婁山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