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錢維城畫花卉二十四種·其十二·金絲桃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布金園裡拈來卉,遍地英英色作黃。

底事花開必五出,天然數亦葉中央。

詩詞問答

問:《題錢維城畫花卉二十四種·其十二·金絲桃》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五十九

參考注釋

金園

寺中園圃。 唐 李嶠 《為朝集使等上尊號表》:“攀玉署鴻鴛之議,雜金園龍象之謀。” 唐 李白 《安州般若寺水閣納涼喜遇薛員外乂》詩:“翛然金園賞,遠近含晴光。” 王琦 註:“金園,寺中園圃也。 須達長者 欲買 祇陀 太子園為佛住處。太子戲言:‘得金布滿地中,即當賣與。’ 須達 遂出金餅布地,周滿園中,厚及五寸,廣惟十里,買此園地,奉施 如來 ,起立精舍。後人用‘金園’事,本此。”

遍地

到處;處處

見遍地旌旗炫耀。——《廣州軍務記》

英英

(1).輕盈明亮的樣子。《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 朱熹 集傳:“英英,輕明之貌。” 唐 皎然 《答道素上人別》詩:“碧水何渺渺,白雲亦英英。” 清 錢謙益 《茅山懷古》詩之四:“英英嶺上雲,至今在空谷。”

(2).形容音聲和盛。《呂氏春秋·古樂》:“乃令 鱓先 為樂倡, 鱓 乃偃寢,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 高誘 註:“英英,和盛之貌。”

(3).俊美而有才華。 晉 潘岳 《夏侯常侍誄》:“英英夫子,灼灼其雋。” 唐 李益 《自朔方還與鄭式瞻等會法雲寺》詩:“英英二三彥,襟曠去煩擾。” 清 朱琦 《朱副將戰歿》詩:“大兒善射身七尺,小兒英英頭虎額。”

(4).光彩鮮明的樣子。 晉 潘岳 《為賈謐作贈陸機》詩:“英英朱鸞,來自南岡。” 唐 皎然 《答裴集陽伯明二賢》詩:“何似雙瓊璋,英英曜吾手。” 清 吳士玉 《玉帶生歌奉和漫堂先生》:“英英紫玉暈痕透,有如白虹貫日昭精誠。”

(5).奇偉的,傑出的。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二:“英英 桂林伯 ,實維文武特。” 宋 秦觀 《次韻邢敦夫秋懷》之七:“英英 范 與 蘇 ,器識兼文武。” 明 陸時雍 《詩鏡總論》:“ 蔡文姬 才氣英英,讀《胡笳吟》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 王闓運 《黃司使誄》:“異軍特起,實利武夫,英英 黃君 ,奮與為徒。”

(6).茂美貌。 明 張居正 《詠懷》之三:“英英園中槿,朱榮媚朝陽。” 清 龔自珍 《贈太子太師盧公神道碑》:“觀政於曹,翠翎英英。” 康有為 《泛灕江到桂林》詩:“英英虎鬚草,浸泉生氣活。”

色作

作色,改變臉色。 唐 白居易 《漢高皇帝親斬白蛇賦》:“凜龍顏而色作,振虎威而聲厲。”

底事

(1).何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關汝諸人底事,而生異議!”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底》:“ 江 南俗語,問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來已入詩詞中。” 陳毅 《為蘇南磨擦答某君書》詩:“投降緣底事?敵偽已圖窮。”

(2).此事。 宋 林希逸 《題達摩渡蘆圖》詩:“若將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殺。” 清 李漁 《蜃中樓·怒遣》:“歸向慈親告,底事羞還怕。”

五出

猶五瓣。《太平御覽》卷十二引《韓詩外傳》:“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 唐 楊炯 《梅花落》詩:“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開。” 宋 梅堯臣 《思歸賦》:“青芋連區,烏椑五出。”

天然

(1) 自然賦予的;生來就有的;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

天然氣

天然港灣

天然放射性

(2) 理所當然,自然而然

瑞豐覺得假若 冠先生出頭和 東陽競爭,他天然的應當幫助 冠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中央

(1) 中心的地方(中,指一定範圍內適中的統置;央指和四周或上下左右距離相等的位置)

禁卒居中央。——清· 方苞《獄中雜記》

圓柱矗立在市廣場中央

(2) 指國家或黨派政治權力最高的地方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韓非子·揚權》

詩詞推薦

題錢維城畫花卉二十四種·其十二·金絲桃原文_題錢維城畫花卉二十四種·其十二·金絲桃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