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戚畹聯榮久,三朝慕遇隆。
身雖居寵貴,志益守謙沖。
聞譽揚中外,哀榮備始終。
新阡標氏族,官是漢儀同。
詩詞問答
問:《挽贈開府儀同三司朱公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慕容彥逢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東韻
參考注釋
戚畹
猶戚里。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 漢 之天下,弊於戚畹。”《宋史·李處耘傳論》:“幸聯戚畹之貴,秉旄繼世。” 清 洪昇 《長生殿·賄權》:“榮夸帝里,恩連戚畹,兄妹都承天眷。”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故 文忠 父子蒙被恩寵,視他戚畹尤摯且久也。”參見“ 戚里 ”。
三朝
(1).正月一日。為歲、月、日之始,故曰三朝。《文選·班固<東京賦>》:“春王三朝,會同 漢 京。” 李善 註:“三朝,歲首朔日也。”《漢書·孔光傳》:“歲之朝,曰三朝。” 顏師古 註:“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詩:“九陌朝臣滿,三朝候鼓賒。” 宋 楊萬里 《誠齋荊溪集序》:“戊戌三朝,時節賜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詩。”
(2).謂三日。 唐 李白 《上三峽》詩:“三朝上 黃牛 ,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3).舊時婚後或出生後第三日均稱“三朝”。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鵝蛋……並以茶餅鵝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謂之‘送三朝禮’也。”《四遊記·玉帝起賽寶通明會》:“卻説那小公子 靈光 ,纔三朝便能言語。” 清 孫枝蔚 《新嫁娘》詩:“從今愁婦職,人莫羨三朝。”
(1).外朝、內朝、燕朝。《周禮·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漢 鄭玄 註:“ 周 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朝二。內朝之在路門內者或謂之燕朝。”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二:“古者天子三朝:外朝、內朝、燕朝。外朝在王宮庫門外,有非常之事以詢萬民於宮中。內朝在路門外,燕朝在路門內,蓋內朝以見羣臣,或謂之路朝,燕朝以聽政,猶今之奏事,或謂之燕寢。”
(2).指前後三代君主統治的時期。 唐 李德裕 《離平泉馬上作》詩:“十年紫殿掌洪鈞,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李遠 《贈寫御容李長史》詩:“三朝供奉無人敵,始覺 僧繇 浪得名。” 宋 蘇軾 《題永叔會老堂》詩:“三朝出處共雍容,歲晚交情見二公。”
寵貴
(1).尊榮顯貴。 漢 焦贛 《易林·大壯之益》:“ 大姒 之孫, 周文 九子,鹹遂受成,寵貴富有。”《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 田蚡 、 竇嬰 ,寵貴橫恣,傾覆之禍,為世所傳。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樞機之位。”
(2).指使尊榮顯貴。《陳書·沉炯傳》:“ 高祖 嘗稱 炯 宜居王佐,軍國大政,多預謀謨, 文帝 又重其才用,欲寵貴之。” 唐 韓愈 《上宰相書》:“君子之於人也,既長育之,又當爵命寵貴之,而於其才無所遺焉。”
守謙
保持謙遜的態度。《晉書·張祚傳》:“先公累執忠節,遠宗 吳會 ,持盈守謙,五十餘載。” 明 趙良 《器械賦》:“其取進也每迎前以啟路,其守謙也常處下而翹容。”
聞譽
聽到美名。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秋賦有期次韻》:“郡侯聞譽親邀得,鄉老知名不放還。”
語本《孟子·告子上》:“令聞廣譽施於身,所以不願人之文繡也。”後因以“聞譽”指到處皆知的好名聲。 明 宋濂 《送呂仲善使北平采史序》:“ 仲善 姓 呂 氏, 章貢 人。有學有文,其聞譽蓋翕然雲。” 清 劉大櫆 《鄭節母傳》:“家雖貧而聞譽流於鄉族。” 梁啓超 《致伍秩庸星使書》:“其必不欲循例奉公,碌碌苟且,蹈巧宦之陋習,損海外之聞譽。”
中外
裡面和外面
中外不得相救
中外交薦。——《明史》
哀榮
死後辦得很隆重的喪事
褒獎之命,雖已表於哀榮,遺奠之恩,宜再申於軫悼。——白居易《祭盧虔文》
始終
自始至終
會議始終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
可是整整過了四百年,始終沒有人來解救我。——《漁夫的故事》
新阡
新築的墓道。 唐 崔融 《韋長史輓詞》:“京兆新阡闢, 扶陽 甲第空。” 唐 杜甫 《故武衛將軍輓詩》之三:“哀輓 青門 去,新阡 絳水 遠。” 明 王世貞 《將軍行》:“田園億千疆,各自稱新阡;生為眾人恨,死為新鬼憐。”
氏族
原始社會由血統關係聯繫起來的人的集體。氏族內部禁婚,生產資料公有,集體生產和集體消費
漢儀
漢 官威儀。泛指 中國 禮儀制度。 唐 李白 《贈張相鎬》詩:“庶同 昆陽 舉,再覩 漢 儀新。” 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文非文,史非史,譬夫 烏孫 造室,雜以 漢 儀,而刻鵠不成,反類於鶩者也。” 明 高啟 《奉天殿進<元史>》詩:“書成一代存 殷 鑒,朝列千官備 漢 儀。” 孫中山 《大總統告海陸軍士文》:“﹝ 文 ﹞賴國人之力,得返故土,重覩 漢 儀。”參見“ 漢官威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