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題廣教安素堂原文
佛舍靜不喧,求心知有趣。
誰言幽人跡,寂寥為善住。
太師說法地,何為號安素。
安得此粗言,令人起驚悟。
既不起滅定,宜已墮諸數。
不說福德多,冥冥知正度。
念復□饒益,能仁起茲護。
獨示醫王功,豈為有生故。
伊音究法樂,清言對芳樹。
何日敝廬歸,過汝窮朝暮。
詩詞問答
問:留題廣教安素堂的作者是誰?答:沈遼
問:留題廣教安素堂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遇韻
2. 四庫本作生
參考注釋
佛舍
寺院房舍,佛堂。 唐 元稹 《有唐贈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銘》:“從十數輩,直抵里中佛舍下。” 宋 蘇軾 《自雷適廉宿於興廉村淨行院》詩:“荒涼海南北,佛舍如雞棲。” 明 袁宏道 《雪中投宿棲隱寺》詩之一:“山門雲占斷,佛舍雨澆殘。”
求心
謂玄思冥想,求悟佛理。佛教禪宗認為佛在人心,自省其心性,即可悟道成佛。 宋 蘇軾 《海會寺清心堂》詩:“ 南郭子綦 初喪我,西來 達磨 尚求心。” 王十朋 集注引 師民瞻 曰:“ 達磨 西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悟道。” 宋 葉適 《趙振文傳借琉璃燈鋪寫山水人物》詩:“坐有求心客,駭目不忍看。”
有趣
有興味,有趣味
一本有趣的書
幽人
(1).幽隱之人;隱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孔穎達 疏:“幽人貞吉者,既無險難,故在幽隱之人守正得吉。”《後漢書·逸民傳序》:“ 光武 側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顧炎武 《與胡處士庭訪北齊碑》詩:“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戶。”
(2).指幽居之士。 宋 蘇軾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詩:“幽人無事不出門,偶逐東風轉良夜。”
寂寥
(1) 空廓
寂寥無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2) 寂靜;無人倍伴的,獨自一人的
為善
猶行善。《書·泰誓中》:“我聞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國語·齊語》:“夫是,故民皆勉為善。” 南朝 梁 劉孝標 《辯命論》:“為善一,為惡均,而禍福異其流,廢興殊其跡。”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勸使為善,誡使勿惡。”
太師
官名,西周置,為輔弼國君之臣,歷代相因,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多為大官的加銜,無實際的職權。後又指太子太師,即輔導太子之官
說法
(1) 指說話所用的詞
換個說法,他也許能接受
(2) 說出的想法;看法
“嘴上 * ,辦事不牢”是一種不全面的說法
(3) 講說的方法
何為
為什麼,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穀,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或曰:‘昔 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乾什麼,做什麼。用於詢問。《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子產》:“ 子產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 曰:‘説也。’”
(2).是什麼。《後漢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
安素
安於白身。素,謂無官爵。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論》:“然則榮名功業非為不善也,千載一遇,處智之地難也。若夫安素守隱,其於人間之懽,故以易而無累矣。”
令人
使人
令人髮指
令人興奮
驚悟
吃驚地意識到;受意外的刺激而醒悟
她打了個寒戰,才驚悟到這屋裡太冷
起滅
(1).佛教語。指因緣和合而產生與因緣離散而消滅。 宋 范成大 《請佛閣晚望雪中數十峰如爛銀晃耀暑光中》詩:“壘塊蒼然是九州,大千起滅更悠悠。” 清 黃遵憲 《游潘園感賦》詩:“彈指須臾千載後,幾人起滅好樓臺。” 錢仲聯 箋註:“《楞嚴經》:‘起滅無從。’”
(2).時隱時現;時有時無。 唐 皇甫曾 《奉陪韋中丞使君游鶴林寺》詩:“寒磬虛空里,孤雲起滅間。” 宋 道潛 《次黃子理韻》:“寒爐燃豆萁,光焰時起滅。” 明 沉謙 《二郎神》詞:“關山參差,宮闕起滅,長空煙霧。”
(3).謂玩弄手段,捏造是非。《元典章·吏部六·書吏》:“縣吏暗分鄉都,州吏分縣,府吏分州,起滅詞訟,久占衙門,敗壞官事,殘害良民。” 明 高攀龍 《三時記》:“止有凶人名 陳所藴 者,工於刀筆,以起滅為事。”《初刻拍案驚奇》卷八:“有一等做舉人秀才的,呼朋引類,把持官府,起滅詞訟,每有將良善人家,拆得煙飛星散的。”
福德
(1).福分和德行。《北史·元嵩傳》:“ 任城康王 大有福德,文武頓出其門。” 清 龔自珍 《壬癸之際胎觀三》:“寳應出,福德聚,主天下;寶應不出,福德不聚,主大國。”
(2).指福分,福氣。《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他有個花枝也似女兒,獻在一個奢遮去處,這個女兒不受福德,卻跟一個碾玉的待詔逃走了。”
冥冥
(1) 不明亮
天色冥冥
杳以冥 冥。——《楚辭·屈原·涉江》
薄暮冥冥。——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2) 指人不明事理
(3) 形容高遠;深遠
鴻飛冥冥
(4) 迷信的人指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
正度
正當的法度。 漢 荀悅 《申鑒·政體》:“以邪説亂正度。” 三國 魏 嵇康 《難宅無吉凶攝生論》:“行情性之所宜而合養生之正度。”《晉書·文帝紀》:“兼九伐之弘略,究五兵之正度。”
正朔與度量。《漢書·郊祀志上》:“ 漢 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艾安,縉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 顏師古 註:“正亦正朔。度,度量也。服色度量,互言之耳。”
饒益
(1).富裕。《史記·貨殖列傳》:“七十子之徒, 賜 最為饒益。” 宋 何薳 《春渚紀聞·歙山斗星研》:“色正天碧,細羅文中涵金星七,布列如斗宿狀,輔星在焉。因目之為斗星研。 汪 自是家道饒益。”
(2).指贏利。 清 曾國藩 《新寧劉君墓碑銘》:“當君初賈異縣,頗求饒益,以娛親心。”
(3).使人受利。 南朝 宋 謝靈運 《廬山慧遠法師誄》:“廣演慈悲,饒益眾生。”《敦煌變文匯錄·譬喻經變文》:“恨你在生之日,慳貪疾垢,日夜只是算人,無一念饒益之心,只是萬般損害。” 許地山 《綴網勞蛛·換巢鸞鳳》:“你為饒益眾生,捨得將自己作踐。”
能仁
梵語的意譯。即 釋迦牟尼 。《修行本起經》卷上:“佛告童子,汝卻後百刼,當得作佛,名 釋迦文 。(原註:漢言 能仁 )……於是 能仁 菩薩以得決言,踴躍歡喜。”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皇矣 能仁 ,撫期命世。”《魏書·釋老志》:“所謂佛者,本號 釋迦文 者,譯言 能仁 ,謂德充道備,堪濟萬物也。” 唐 陳子昂 《燕然軍人畫像銘》:“當聞西方之聖有 能仁 者,凶吉之業,各極以直。”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蔣太史》:“只有君親無報答,生生常自祝 能仁 。”參閱 周一良 《魏晉南北朝史論集·能仁與仁祠》。
醫王
醫術極精的人。多用以比喻諸佛或高僧等。 唐 陳子昂 《謝藥表》:“室殊方丈,同問疾之榮;施等醫王,感 能仁 之惠。”《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寧肯江湖逐舟子,肯從寶地禮醫王。醫王本慈憫,慈憫憐羣品。” 清 龔自珍 《與江居士箋》:“人小疾痛,醫以方藥,亦感恩力,況足下教我求無上醫王乎?”
有生
有生命者,指人類
有生之初。——清· 黃宗羲《原君》
法樂
佛教語。謂積德行善、耽味佛法之樂。相對於欲樂而言。《維摩經·菩薩品》:“汝等已發道意,有法樂可以自娛,不應復樂五欲樂也。” 晉 法顯 《佛國記》:“其國豐樂,人民殷盛;盡皆奉法,以法樂相娛。”
猶法曲。 宋 曾鞏 《集賢殿春燕呈諸同舍》詩:“御爐風細麝煙浮,法樂聲和酒味柔。”
清言
(1).高雅的言論。 晉 陶潛 《詠二疏》:“問金終寄心,清言曉未悟。” 唐 章八元 《酬劉員外月下見寄》詩:“獨謡聞麗曲,緩步接清言。” 王闓運 《羅季子誄》:“甲寅之秋,常接談燕,清言相酬,如對瓊樹。”
(2).指 魏 晉 時期 何晏 、 王衍 等崇尚《老》《莊》,擯棄世務,競談玄理的風氣。 晉 陶潛 《扇上畫贊》:“ 鄭叟 不合,垂釣川湄,交酌林下,清言究微。”《晉書·郭象傳》:“﹝ 郭象 ﹞少有才理,好《老》《莊》,能清言。” 清 姚鼐 《<莊子章義>序》:“余觀之,特 正始 以來,所謂清言耳!” 魯迅 《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 晉 朝的清言,早和它的朝代一同消歇了。”參見“ 清談 ”、“ 玄談 ”。
芳樹
(1).泛指佳木;花木。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十三:“芳樹垂緑葉,清雲自逶迤。”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芳樹籠 秦 棧,春流遶 蜀 城。” 明 餘思復 《寒食日游焦山》詩:“郭外參差一徑斜,亂煙芳樹帶樵家。”
(2).樂府曲名。《漢鐃歌》十八曲之一。見《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漢鐃歌》。
何日
哪一天;什麼時候。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 仲仙 ﹞又吟曰:‘儂別去,淚雙流,使我揉斷離腸何日休。’” 劉大白 《各各作工》詩:“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麼財東,什麼僱傭,一樣的人,階級重重!無人不工,何日成功!”
敝廬
破舊的房子。亦作謙辭。《禮記·檀弓下》:“君之臣免於罪,則有先人之敝廬在,君無所辱命。” 晉 陶潛 《移居》詩之一:“敝廬何必廣,取足蔽牀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序》:“予所居先人之敝廬,西為小圃,有池焉。”
朝暮
(1) 清晨和夜晚
(2) 從早到晚;無時無刻
朝暮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