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五十·宋太宗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即位急改元,已失厚道大。

德昭及庭美,忌去不留個。

慚德莫斯甚,趙普時猶佐。

英斷承藝祖,遂削平天下。

勤儉與納諫,善政故可課。

集儒輯三書,深意別有那。

永樂乃效之,大典遍搜邏。

彼各有所圖,難欺後人譒。

四海今無事,史右而圖左。

因命校全書,欲以文風播。

原弗同彼二,游辭更誰作。

詩詞問答

問:《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五十·宋太宗》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四十九

2. 葉

參考注釋

即位

(1) 開始做帝王或諸侯

安斄王即位。——《史記·魏公子列傳》

昭帝即位。——《漢書·李廣蘇建傳》

(2) 就位;入席

改元

帝王即位時或在位期間改變年號

年夏五,改元景炎。——宋· 文天祥《< 指南錄> 後序》

厚道

待人接物,仁厚不薄

為人厚道

慚德

亦作“慙德”。因言行有缺失而內愧於心。《書·仲虺之誥》:“ 成湯 放 桀 於 南巢 ,惟有慙德,曰:‘予恐來世以台為口實。’”《後漢書·郭太傳》:“﹝ 蔡邕 ﹞謂 涿郡 盧植 曰:‘吾為碑銘多矣,皆有慙德,唯 郭有道 無愧色耳。’” 唐 李白 《與賈少公書》:“方之二子,實有慚德,徒塵忝幕府,終無能為。” 章炳麟 《中華民國解》:“其素性貪饕,以苞萱為應有,慙德在躬,即無以廉問羣吏。”

英斷

英明果斷。《晉書·安帝紀》:“朕躬播越,淪胥荒裔……賴鎮軍將軍 裕 忠武英斷,誠冠終古。” 宋 陸游 《代乞分兵取山東札子》:“臣等恭睹陛下特發英斷,進討 京東 ,以為恢復故疆,牽制 川 陝 之謀。” 明 沉德符 《野獲編·佞倖·十俊》:“上之英斷,非 漢武 可比也。” 梁啓超 《俄羅斯革命之影響》:“ 亞歷第二 ,號稱 大彼得 以來之時代英主……百年間 歐洲 英斷之令主,未或先之。”

藝祖

亦作“萟祖”。有文德之祖。《書·舜典》:“歸,格於藝祖,用特。” 孔 傳:“巡守四岳,然後歸告至 文祖 之廟。藝,文也。” 孔穎達 疏:“才藝文德,其義相通,故蓺為文也。”後用以為開國帝王的通稱。 唐 張說 《唐享太廟樂章·光大舞》:“肅肅藝祖,滔滔濬源。” 宋 沉遘 《五言陳橋驛》詩:“萟祖昔臣 周 , 周 德久已衰。” 清 顧炎武 《日知錄·藝祖》:“人知 宋 人稱太祖為藝祖,不知前代亦皆稱其太祖為藝祖……然則﹝藝祖﹞是歷代太祖之通稱也。”

削平

(1).剷平,清除。 唐 李紳 《禹廟》詩:“削平水土窮滄海,畚鍤東南盡 會稽 。” 葉聖陶 《倪煥之》十一:“生意蓬勃的農場裡,如果點綴著死寂的墳墓,多么不調和啊;所以必須把它削平。”

(2).平定,消滅。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至如 秦帝 按劍,諸侯西馳,削平天下,同文共規。” 宋 李綱 《與鄭少傅書》:“竊恐此賊難以指日削平,矧亦未易制其衝突也。”《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這位天子﹞在位四十八年,削平了三處寇亂。”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二節:“ 道宗 削平叛亂,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勤儉

勤於勞作而生活儉樸

勤儉持家

納諫

(1).接受規勸。多指君主接受臣下進諫。《國語·晉語八》:“納諫不忘其師,言身不失其友。”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大赦制》:“納諫如響,任賢勿疑。” 金 王若虛 《臣事實辨》:“臣以進言為忠,君以納諫為聖。”《前漢書平話》卷中:“任用賢士,納諫如流。”《清史稿·高宗紀》:“ 錦縣 生員 金從善 ,以上言建儲立後,納諫施德,忤旨,論斬。”

(2).向君主進諫。 漢 荀悅 《漢紀·昭帝紀》:“及王之徵也, 吉 遂 又數納諫,王不能用,遂至於廢。”

善政

(1).妥善的法則。《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

(2).清明的政治;良好的政令。《書·大禹謨》:“德惟善政,政在養民。”《後漢書·臧宮傳》:“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南史·垣護之傳》:“木連理,上有光如燭,鹹以善政所致。” 明 唐順之 《廷試策》:“要之,官得其人,則善政行而天下蒙其福。”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 唐順宗 即位,下令蠲免民間對官府的各種舊欠……這些,在當時都是善政。”

(3).良好的政績。《新五代史·雜傳·史圭》:“﹝ 史圭 ﹞為 寧晉 、 樂壽 縣令,有善政,縣人立碑以頌之。” 明 宋濂 《碧崖亭辭》:“﹝先生﹞學問富而德行脩,踐揚中外,其善政蓋章章雲。” 歐陽予倩 《桃花扇》第三幕第一場:“他們說,自從 馬老爺 入閣拜相,善政流傳,真是民之父母。”

(4).泛指良好的管理。《紅樓夢》第六八回:“﹝ 尤二姐 ﹞又見 周瑞 家等媳婦在傍邊稱揚 鳳姐 素日許多善政。”

深意

非常深刻的含意

大典

(1) 重要的典籍

(2) 國家重要的典章、法令

(3) 盛大隆重的典禮

開國大典

這是魯鎮年終的大典。——魯迅《祝福》

搜邏

見“ 搜羅 ”。

彼各

(1).猶彼此。雙方。 宋 邵雍 《日中吟》:“彼各不相識,何復更思量?”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薄情業種,咱兩箇彼各當年。” 元 張鳴善 《粉蝶兒·思情》套曲:“投至的歡意闌珊,那其間彼各皆分散。”《水滸傳》第 * 回:“且説 呼延灼 借副衣甲穿了,彼各上馬,都到陣前。”

(2).引申為分別。 明 無名氏 《桃園結義》第二折:“脫離了 * 營生,彼各了塵中伴侶。”

所圖

謀害,暗算。 元 無名氏 《神奴兒》第三折:“你道他將親來所圖,你道他抵盜那財物……都是他二嫂粧誣。”

後人

(1) 後代的人

後人復哀後人。——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又

後人哀之。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後人以貫休詩名之。—— 宋· 沈括《夢溪筆談》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3) 一個祖先的直到最遠一代的後裔

(4) 子孫

(5) 後來的人,指新婦

不足迎後人。——《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四海

(1) 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無事

(1).沒有變故。多指沒有戰事、災異等。《禮記·王制》:“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 鄭玄 註:“事謂征伐。”《史記·平準書》:“ 漢 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邊境去矢石之憂,天下無事,百姓和樂。” 明 陳子龍 《議財用》:“若雲多事,則自古亦無無事之國也。”

(2).指無為。道家主張順乎自然,無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記·蘇秦列傳》:“竊為君計者,莫若安民無事,且無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問 《李道人崧陽歸隱圖》詩:“道人本無事,何苦塵中為?”

(3).無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無事而食,不可也。”《史記·張儀列傳》:“ 陳軫 曰:‘公何好飲?’ 犀首 曰:‘無事也。’”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三:“學堂日無事,驅馬適所願。” 宋 辛棄疾 《醜奴兒近·博山道中》詞:“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

(4).無須;沒有必要。《後漢書·臧洪傳》:“ 洪 於大義,不得不死;念諸君無事空與此禍,可先城未破,將妻子出。” 明 劉基 《題枯木圖》詩:“白髮死枕席,無事傷其躬。” 清 納蘭性德 《夢江南》詞:“ 江 南好,何處異京華?香散翠簾多在水,緑殘紅葉勝於花,無事避風沙。”

(5).無端;沒有緣故。《北齊書·神武帝紀下》:“今若無事背王,規相攻討,則使身及子孫,還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楊柳歌》:“定是 懷王 作計悞,無事翻覆用 張儀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詩:“威名功業吾何有?無事飄飄犯百蠻。”

全書

(1).內容完整,並無殘缺的書。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但既殘缺,非復全書。” 宋 曾鞏 《<新序>目錄序》:“ 劉向 所集次《新序》三十篇; 隋 唐 之世,尚為全書,今可見者十篇而已。”

(2).指整部書。 清 康熙 《御製<佩文韻府>序》:“於五十年十月全書告成,共一百零六卷,一萬八千餘頁。”

(3).由許多人合編的叢書。如:《四庫全書》。

(4).指一人的全集。如:《曾子全書》。

(5).就某一專題進行全面闡述所編次的書。如:《農政全書》。

欲以

即“欲以(之)”,想借(此)

侯生…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史記·魏公子列傳》

欲以動上意。(即“欲以之動上意”的省略。)——宋· 王讜《唐語林·雅量》

文風

(1) 使用語言文字的風格

文風瀟灑

(2) 文化風尚

不知哪幾處文風最盛

游辭

虛浮不實的言辭。 漢 劉向 《說苑·正諫》:“夫 越 腹心之疾,今信其游辭偽詐而貪 齊 ,譬猶石田無所用之。” 南朝 宋 裴駰 《<史記集解>序》:“刪其游辭,取其要實,或義在可疑,則數家兼列。”《舊唐書·姜皎傳》:“游辭枉陷,旋罹貶斥;嚴憲將及,殆見誅夷。” 清 王夫之 《讀通鑑論·漢武帝十三》:“取 安 之書而讀之,原本 老氏 之言,而雜之以辯士之游辭。”

亦作“ 游詞 ”。浮而不實的話。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殷中軍 嘗至 劉尹 所,清言良久, 殷 理小屈,游辭不已, 劉 亦不復答。”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若不達政體,而舞筆弄文,支離構辭,穿鑿會巧,空騁其華,固為事實所擯,設得其理,亦為游辭所埋矣。”《北史·魏長賢傳》:“﹝ 魏彥 ﹞以《晉書》作者多家,體制繁雜,欲正其紕繆,刪其游辭,勒成一家之典。” 明 李贄 《復耿中丞書》:“屢欲附一書奉慰,第神緒忽忽,自心且不能平,而敢遽以世俗游詞奉勸於公也耶?”

詩詞推薦

  • 飲興道觀有感五首

    方回宋代〕戍壘兒郎意氣雄,群 * 斧薄榛叢。尋真亭仆長松少,禮斗壇荒苦竹空。菜色可憐窮道士,樵歌不見舊鄰翁。存亡
  • 述懷

    尚顏唐代〕青門聊極望,何事久離群。芳草失歸路,故鄉空暮雲。信回陵樹老,夢斷灞流分。兄弟正南北,鴻聲堪獨聞。五城
    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五十·宋太宗原文_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五十·宋太宗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僧晚容

    曾鞏宋代〕飛光無停芳歲闌,群陽不行寒氣動。疏篁有韻窗含雪,重幕無溫筆棲凍。蕭條山草葉始枯,綽約江梅蕊先弄。無人
    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五十·宋太宗原文_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五十·宋太宗的賞析_古詩文
  • 督堰至岷下借館南浦張叔全家臨別惠以潤石香

    程公許宋代〕飛幰輕輿御暖風,款門何中日憧憧。芳榮滿檻丹青麗,農秀當軒紫翠重。石几拜嘉才徑尺,雲天無際挺孤峰。更煩
  • 殷堯藩唐代〕瘴雨出虹蝀,蠻煙渡江急。嘗聞島夷俗,犀象滿城邑。
  • 送王識游洛陽

    宋祁宋代〕上京漫客刺,西道摻離裾。天倚呼嵩外,川橫斗穀餘。敝襓琴晦軫,行笈簡聯書。卻見槐花候,期君促計車。
  • 填維揚

    楊冠卿宋代〕古人肉食無遠謀,腰錢騎鶴向揚州。春風十里珠簾捲,但看竹西歌吹樓。天朝選用詩書帥,上策公言須自治。屏翰
  • 再詠紫泉行宮十景·其三·鏡湖

    乾隆清代〕去年波影開奩澹,今日冰光照座新。可識凍融何礙鏡,往來都是鏡中人。
  • 題凝雪水仙圖

    王冕元代〕出門大江橫,銀濤數千頃。仙子御輕飈,環佩搖虛影。中宵月無光,天地冰壺淨。輕盈何所之?飛夢西湖冷。
  • 謁金門

    周密宋代〕花不定。燕尾翦開紅影。幾點露香蜂趕趁。日遲簾幕靜。試把翠蛾輕暈。愁滿寶台鸞鏡。屈指一春將次盡。歸期猶
    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五十·宋太宗原文_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五十·宋太宗的賞析_古詩文
  • 有寄·其一

    朱謀晉明代〕朱樓十二倚金昌,地近西施響屟廊。落雁容看吳苑絕,堆鴉髻作漢宮妝。斗棋聲出紅蕉樹,按拍塵飛紫杏梁。惆悵
  • 茅山道人歌

    葉蘭元代〕朝舂麥米飢作餐,少年辛苦貧亦歡。人家反背不同力,白頭躑躅長悲嘆。湖州青銅鑄明鏡,不照人心空照影。翁不
  • 世子和前韻有自顧不才慚錫士只緣多病欠朝天

    李思衍宋代〕雨露汪洋普漢恩,鳳啣丹詔出紅雲。拓開地角皆和氣,淨挾天河洗戰塵。盡道璽書十行下,勝如琴殿五弦薰。乾坤
  • 送楊明歸越覲親

    楊維楨元代〕天西白雲天東飛,烏台春之烏依依。高堂遊子歸未歸。堂前春草生春暉。行行舟發彭郎磯,勿遣霜霜露露沾人衣。
  • 巫山一段雲 山市晴嵐

    李齊賢元代〕遠岫螺千點,長溪玉一圍。日高山店未開扉。嵐翠落殘霏。隱隱樓台遠,蒙蒙草樹微。市橋曾記買魚歸。一望卻疑
    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五十·宋太宗原文_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五十·宋太宗的賞析_古詩文
  • 戲題試墨泉

    乾隆清代〕每愛山清水復清,輒教選字與佳名。不工書法兼無暇,笑我何曾命墨卿。
  • 少文輓詞

    戴栩宋代〕塵外拾科名,儒袍一半青。淒涼余舊友,端的墓新銘。池浹騷人墨,山空隱士星。沒言猶戒佛,引葬只芻靈。
  • 括清平樂

    林正大宋代〕若耶溪女。笑隔荷花語。日照新妝明楚楚,香袖風颻輕舉。誰家白面游郎。兩三遙映垂楊。醉踏落花歸去,躊躇空
  • 又次韻沈告院送行二首

    項安世宋代〕江頭水落雁初下,江上魚肥酒可中。秋浦到時應正好,昔賢題後恐難工。三年禁直消長日,六月修廊飫午風。天上
  • 催妝

    徐安期唐代〕傳聞燭下調紅粉,明鏡台前別作春。不須面上渾妝卻,留著雙眉待畫人。
    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五十·宋太宗原文_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五十·宋太宗的賞析_古詩文
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五十·宋太宗原文_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五十·宋太宗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