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正四詠·其三·弓矢喻政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養正四詠·其三·弓矢喻政原文

弓矢少所習,自謂能盡妙。

得弓漫稱良,弓工曰非好。

於弓猶失之,況於理之藐。

更宿命京官,政教勤探討。

絜矩勵實行,文皇信有道。

詩詞問答

問:養正四詠·其三·弓矢喻政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養正四詠·其三·弓矢喻政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八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四十五

2. 書無逸於勤政殿屏風時自警也更效長康法為養正四圖於下六十條內足師法者多以限於屏數且擇其最精雲

參考注釋

弓矢

(1).弓箭。《易·繫辭下》:“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國語·周語上》:“載戢干戈,載櫜弓矢。”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戈鋋開雪色,弓矢向秋毫。” 鄭觀應 《盛世危言·教養》:“鳥之飛者用弓矢以射之。”

(2).借指武藝。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省事》:“音樂在數十人下,弓矢在千百人中。”

弓工

制弓的人。《藝文類聚》卷六十引《闕子》:“ 宋景公 使弓工為弓,九年來見。公曰:‘為弓亦遲。’對曰:‘臣不得見公矣。’曰:‘臣之精盡於弓矣。’獻弓而歸,三日而死。” 漢 劉向 《列女傳·晉弓工妻》:“ 晉平 作弓,三年乃成。公怒弓工,將加以刑。”

況於

連詞。何況。《易·乾》:“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孟子·離婁上》:“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棄於 孔子 者也,況於為之強戰?”《史記·穰侯列傳論》:“及其貴極富溢,一夫開説,身折勢奪而以憂死,況於羈於之臣乎!”

宿命

指前世的命運。佛家認為今生的命運是由前世行為的善惡決定的

沙門問佛,以何因緣,得知宿命,會其至道?——《四十二章經》十三

京官

中國古代一般稱屬於中央系統的官員為京官,以別於地方官及差遣出外之官。唐代的尚書、中書、門下三省長官以下,都稱為京官

政教

指刑賞與教化

探討

(1) 探索;研討;探索講求

探討一下達成協定的可能性

他們討論了罪惡之後,便探討如何消除它

(2) 探幽尋勝

探討意未窮,回艇夕陽晚。——唐· 孟浩然《登鹿門山》

絜矩

絜,度量;矩,畫方形的用具,引申為法度。儒家以絜矩來象徵道德上的規範。《禮記·大學》:“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鄭玄 註:“絜,猶結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謂當執而行之,動作不失之。” 朱熹 集註:“絜,度也。矩,所以為方也……君子必當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間,各得分願,則上下四方,均齊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顏真卿 《河南府參軍郭君神道碑銘》:“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葉適 《陳彥群墓志銘》:“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奮豪傑以特興,亦多微妙奇偉,非穎秀士親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他兩個既有這番志嚮,又説的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這樁事責成他兩個辦起來,才是個‘絜矩之道’。”

實行

實際施行

我們的特別獎勵規則卻是要立刻實行。——茅盾《子夜》

文皇

(1).指 三國 魏文帝 曹丕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誄碑》:“ 文皇 誄末,旨言自陳,其乖甚矣。”

(2).指 唐 太宗 李世民 。因 太宗 謚 文武大聖皇帝 故稱。 唐 羅隱 《聞大駕巡幸》詩:“靜思貴族謀身易,危覺 文皇 創業難。”《宋史·寇準傳》:“上由是嘉之曰:朕得 寇準 ,猶 文皇 之得 魏徵 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維揚生》:“昔 虬髯客 志在天下,一旦見 文皇 ,自慚不逮,甘心遜避。”

有道

(1) 有德有才或通達事理

(2) 指政治清明,有德政

就有道而正也。——清· 劉開《問說》

有道之士。——《呂氏春秋·察今》

詩詞推薦

養正四詠·其三·弓矢喻政原文_養正四詠·其三·弓矢喻政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