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霽樓原文
秋日何所宜,所宜曰澄霽。
禾黍苗而秀,秀而都吐穗。
晶陽以曝之,結實乃飽致。
拾級偶登樓,兩字額檐際。
萬里無片雲,天水光含翠。
俯仰一縱目,愜然適滿志。
在彼不在斯,樂同彼農意。
詩詞問答
問:澄霽樓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澄霽樓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十四
參考注釋
秋日
(1).秋天。 漢 劉楨 《贈五官中郎將》詩之三:“秋日多悲懷,感慨以長嘆。” 晉 潘岳 《秋興賦》:“嗟秋日之可哀兮,諒無愁而不盡。” 唐 王維 《出塞作》詩:“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
(2).秋天的太陽。 南朝 宋 鮑照 《園葵賦》:“春風夕來,秋日晨映,獨酌南軒,擁琴孤聽。” 南朝 梁 江淹 《望荊山》詩:“寒郊無留影,秋日懸清光。” 唐 杜甫 《雨》詩之一:“秋日新霑影,寒江舊落聲。”
(3).秋季的白晝。 唐 韓愈 《秋懷》詩之六:“秋夜不可晨,秋日苦易暗。”
所宜
適宜;妥當。《書序》:“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 漢 應瑒 《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贈詩見存慰,小子非所宜。” 唐 韓愈 《舉張正甫自代狀》:“可謂古之老成,朝之碩德,久處散地,實非所宜。”
澄霽
(1).謂天色清朗。 南朝 宋 謝靈運 《游南亭》詩:“時竟夕澄霽,雲歸日西馳。” 唐 吳筠 《秋日望倚帝山》詩:“秋天已晴朗,晚日更澄霽。”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秋空澄霽,登頂而望。”
(2).指廓清。 曹之騏 《騰越光復紀略》:“然以是之故,得所藉手,遂能簫勺羣慝,澄霽大棼。”
黍苗
黍的幼苗。《詩·小雅·黍苗》:“芃芃黍苗,陰雨膏之。” 南朝 宋 顏延之 《還至梁城作》詩:“木石扃幽闥,黍苗延高墳。” 唐 虛中 《寄華山司空圖》詩之二:“黍苗侵野徑,桑椹污閒庭。”
吐穗
抽穗。稻、麥、高粱等禾本科植物的穗由捲起筒狀的葉子裡露出來
高粱吐穗笑彎了腰
結實
(1)
(2) 強健
張胖子長得很結實
(3) 牢固
結實的靴子保護著他們的腳
拾級
逐級登階
拾級而上
登樓
(1).上樓。 南朝 宋 謝靈運 《南樓中望所遲客》詩:“登樓為誰思,臨江遲來客。” 宋 戴復古 《無策》詩:“老覺登樓懶,心知涉世疎。”《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道:‘正是,我們何不登樓一望。’”
(2).指 漢 末 王粲 避亂客 荊州 ,思歸,作《登樓賦》之事。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詩之五:“羣盜哀 王粲 ,中年召 賈生 。登樓初有作,前席竟為榮。” 宋 陸游 《秋望》詩:“一樽莫恨盤飧薄,終勝登樓憶故鄉。” 金 元好問 《鄧州城樓》詩:“自古江山感遊子,今人誰解賦登樓。” 元 戴良 《懷宋庸庵》詩:“ 祖逖 念時空擊檝, 仲宣 多難但登樓。”參見“ 登樓賦 ”。
(3).特指登上御樓,赦免囚徒。古代帝王大赦儀式之一種。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二年三月》:“陛下還京,登樓肆赦,則天下之人,盡皆遷善遠罪。”《宋史·禮志二十》:“﹝御樓肆赦﹞其日,刑部録諸囚以俟。駕還至 宣德門 內幄次,改常服,羣臣就位,帝登樓御坐,樞密使、宣徽使侍立,仗衛如儀。”《宋史·樂志一》:“今郊祀禮畢,登樓肆赦,然後還宮。”《宋史·樂志二》:“皇帝歸大次奏《定安》,登樓禮成奏《聖安》,駕回奏《采茨》。”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片雲
極少的雲。 南朝 梁簡文帝 《浮雲詩》:“可憐片雲生,暫重復還輕。” 唐 杜甫 《野老》詩:“長路關心悲 劍閣 ,片云何事傍琴臺。” 清 王夫之 《詠懷次韻》之二:“雷聲偶逐片雲起,輕碧無勞過雨凝。”
水光
水面映現出的光色。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詩之七:“階前水光裂,樹上雪花團。” 宋 蘇軾 《前赤壁賦》:“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孽海花》第六回:“﹝ 雯青 ﹞把船窗推開,只見白茫茫一片水光。” 許地山 《綴網勞蛛·黃昏後》:“從秋的夕陽渲染出來等等的美麗已經布滿前路:霞色、水光、潮音、谷響、草香等等。”
含翠
(1).指翡翠,硬玉。《初學記》卷二八引 晉 傅玄 《瓜賦》:“黃逾金緗,青侔含翠。”
(2).帶著青綠色。《明珠緣》第三十回:“眉壓宿酲含翠,腮邊枕印凝紅。”
俯仰
(1) 低頭和抬頭,泛指隨便應付
左右周旋,進退俯仰。——《左傳·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時間
俯仰之間,已成陳跡。——王羲之《蘭亭集序》
縱目
極目遠望,盡目力
縱目四望
愜然
滿意貌。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不足者,雖養以天下,委以萬物,猶未愜然。” 宋 曾鞏 《上歐陽舍人書》:“早而興,夜而息,欲須臾愜然於心,不能也。”
滿志
猶滿意。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工部·京師營造》:“天家建設,比民間加數百倍,曾聞 乾清宮 窗槅一扇,稍損欲修,估價至五千金,而內璫猶未滿志也。” 清 周亮工 《贈膠西張用之》詩:“如此巖居應滿志,自忘宿世占時名。” 孫中山 《香港興中會章程》:“以期上匡國家以臻隆治,下維黎庶以絶苛殘,必使吾 中國 四百兆生民各得其所,方為滿志。”參見“ 滿意 ”。
在斯
在這裡。《論語·衛靈公》:“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後漢書·文苑傳上·崔琦》:“履道者固,杖埶者危。微臣司戚,敢告在斯。”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