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龍南宗家詩原文
凌江一派自何年,水木悠悠遍谷川。
曾有冠裳通上國,更多耒耜列腴田。
列周業起豳風詠,萬石賢聲史氏編。
不計親疏千百葉,但求無忝是家傳。
詩詞問答
問:過龍南宗家詩的作者是誰?答:葉夢熊
問:過龍南宗家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過龍南宗家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2. 清葉適《葉氏族譜》抄本
參考注釋
一派
(1) 一條支流;一條水流
一派死水
(2) 一個流派;一個派別
中立的一派
(3) 一片;一陣
一派謊言
悠悠
(1) 長久,遙遠
悠悠長夜
(2) 遙遠的
悠悠未來
(3) 形容從容不迫
(4) 眾多
(5) 荒謬
悠悠之談
(6) 飄動的樣子
羌笛悠悠雪滿地。——宋· 范仲淹《漁家傲》
(7) 庸俗
(8) 形容憂傷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爾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9) 形容悠閒自在
白雲千載空悠悠。——唐· 崔顥《黃鶴樓》
悠悠自得
冠裳
(1).指官吏的全套禮服。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七:“﹝ 劉子澄 ﹞守 衡陽 日,以冠裳涖事,憲使 趙民則 嘗紫衫來見。 子澄 不脫冠裳肅之, 民則 請免冠裳。 子澄 端笏肅容曰:‘戒石在前,小臣豈敢。’ 民則 皇恐,退具冠裳以見。”
(2).指穿著官服。《宋史·范應鈴傳》:“夙興,冠裳聽訟,發擿如神。”
(3).指官宦士紳。 唐 高彥休 《唐闕史·虎食伊璠》:“冠裳農賈,挈妻孥潛跡而出者,不可勝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今日冠裳雅會,就要演這本傳奇。”
(4).指官職。 宋 范成大 《胡宗偉罷官改秩作詩送之》:“萬境何如一丘壑,幾時定解冠裳縛。”
(5).指文明、禮儀制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智士趨時,必在取亂侮亡之會,況削爾父母毛髮,毀我往古冠裳。” 清 莫友芝 《有感》詩之一:“臥榻事殊 南越 遠,可容鱗介溷冠裳。”
上國
(1).指國都以西的地區。《左傳·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簡上國之兵於 宗丘 。” 杜預 註:“上國,在國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謂之上國。”
(2). 春秋 時稱中原各諸侯國為上國,與 吳 楚 諸國相對而言。《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吳子 ﹞使 延州來 季子 聘於上國,遂聘於 晉 ,以觀諸侯。” 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上國,中國也。蓋以 吳 辟在東南,地勢卑下,中國在其上流,故謂中國為上國也。”《國語·吳語》:“ 越 滅 吳 ,上征上國。” 韋昭 註:“上國,中國也。” 三國 魏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國,與 晉 爭長。”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3).外藩對帝室或朝廷的稱呼。《後漢書·陳蕃傳》:“夫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應分土,藩屏上國。” 李賢 註:“上象四七,謂二十八宿各主諸侯之分野,故曰下應分土,言皆以輔王室也。”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鶻可汗文》:“撫有九姓,制臨一方,氣吞諸戎,名播上國。”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惟 布達拉 一區,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華夏 ,故 吐番贊普 都之,以鞭撻四夷,抗衡上國。”
(4).指京師。 南朝 梁 江淹 《四時賦》:“憶上國之綺樹,想 金陵 之蕙枝。”《資治通鑑·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內無事,自上國來者,皆言天子聰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諸侯子孫專地。” 胡三省 註:“時藩鎮竊據,自比古諸侯,謂京師為上國。”《紅樓夢》第四回:“ 薛蟠 素聞得都中乃第一繁華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機會,一來送妹待選,二來望親,三來親自入部銷算舊賬,再計新支,--其實只為遊覽上國風光之意。”
耒耜
古代一種像犁的翻土農具。耜用於起土。耒是耜上的彎木柄。也用做農具的統稱
腴田
肥沃的田地。《新唐書·長孫順德傳》:“前刺史 張長貴 、 趙士達 占部中腴田數十頃,奪之以給貧單。”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紅玉》:“﹝生﹞時年三十六,腴田連阡,夏屋渠渠矣。”
風詠
諷誦吟詠。 清 宗稷辰 《姚適庵怡柯草堂詩賦鈔序》:“自來賢侯良輔,哲士端人,其由心德而發攄乎善政者,每見之於風詠。”
萬石
(1).《漢書·石奮傳》:“ 奮 長子 建 ,次甲,次乙,次 慶 ,皆以馴行孝謹,官至二千石。於是 景帝 曰:‘ 石君 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寵乃舉集其門。’凡號 奮 為 萬石君 。”後因以“萬石”指 漢 石奮 。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 惠施 以之辯給, 萬石 以之訥慎。”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 萬石 周慎,安親保榮。”
(2).指一家有五人官至二千石或一家多人為大官者。《漢書·酷吏傳·嚴延年》:“ 延年 兄弟五人皆有吏材,至大官, 東海 號曰‘萬石 嚴嫗 ( 延年 母)’。”《新唐書·張文瓘傳》:“﹝ 張文瓘 ﹞四子: 潛 ,為 魏州 刺史; 沛 , 同州 刺史; 洽 ,衛尉卿; 涉 ,殿中監。父子皆至三品,時謂‘萬石 張 家’。”《宋史·廖剛傳》:“﹝ 廖剛 ﹞子四人: 遲 、 過 、 遂 、 遽 ,仕皆秉麾節,邦人號為‘萬石 廖 氏’。”
(3). 漢 代三公別稱萬石。後泛指官職高的人。 唐 顏師古 《百官公卿表》題解:“ 漢 制,三公號稱萬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穀。” 唐 元稹 《追封孔戣母韋氏等》:“ 潁考叔 食美而思遺其親,此孝子不違於一飯也。而況於萬石在前,累茵在側,慰心不及,非贈而何?” 宋 葉適 《致政通直錢公輓歌詞》:“好兒須萬石,廣廈剩千間。” 清 吳偉業 《武林謁同門張石平》詩:“二 室 才名官萬石, 兩河 財賦導三江。”
賢聲
賢明的名聲。 唐 杜甫 《章梓州橘亭餞成都竇少尹》詩:“衰老應為難離別,賢聲此去有輝光。” 明 李開先 《送王杏里上京改任》詩:“歷官籍籍著賢聲,藩臬遲迴半此生。” 清 吳錫麒 《消夏第四集分得詠史樂府·夫人城》:“刺吏著威名,阿母有賢聲。”
史氏
史家;史官。 唐 韓愈 《答劉秀才論史書》:“史氏襃貶 * ,《春秋》已備之矣。” 金 王若虛 《史記辨惑一》:“夫三篇之書,雖曰 伊尹 作,然自始至終,皆史氏所録。” 黃人 《<清文匯>序》:“循是或可得其大概,而為史氏徵文考獻者效負弩之役。”
不計
不計較;不考慮
不計成本
不計個人得失
親疏
親近和疏遠
百葉
(1).牛羊的重瓣胃。《周禮·天官·醢人》“脾析” 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 曰:“脾析,牛百葉也。”《儀禮·既夕禮》“脾析”漢 鄭玄 註:“脾析,百葉也。” 賈公彥 疏:“此用少牢,無牛,當是羊百葉。”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一·牛》:“百葉曰膍。” 章炳麟 《新方言·嶺外三州語》:“﹝ 廣東 ﹞三州謂牛胃為胘綱,其下端曰百葉。”
(2).猶百世。《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 秦 ﹞自謂本枝百葉,永垂洪暉,豈寤二世而滅,社稷崩圮哉?”
(3).指花重瓣,物體重迭。 唐 曹松 《江西逢僧省文》詩:“百葉巖前霜欲降,九枝松上鶴初歸。” 唐 李洞 《題晰上人賈島詩卷》詩:“ 賈生 詩卷 惠休 裝,西葉蓮花萬里香。”
(4).曆書。《宋史·宦者傳三·閻文應》:“ 陳氏 女將進御, 士良 聞之,遽見 仁宗 , 仁宗 披百葉擇日。”參見“ 百葉圖 ”。
(5).見“ 百葉竹 ”。
(6).桃花的一種。 唐 韓愈 《題百葉桃花》詩:“百葉雙桃晚更紅,窺窗映竹見玲瓏。” 何焯 《義門讀書記·昌黎集》:“ 張裕 《江南雜題》亦有‘紅鮮百葉桃’之句。” 宋 蘇軾 《書普慈長老壁》詩:“惟有兩株紅百葉,晚來猶得向人妍。”
(7).亦作“ 百頁 ”。豆制食品,形薄如紙。也稱千張。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 荷香 的娘端了三個碟子來,一碟豆腐乾,一碟百葉,一碟油豆腐。”《抗日歌謠·大慰勞》:“豬肉雞蛋山樣高,百頁動擔挑。”
無忝
不玷辱;不羞愧。《書·君牙》:“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纘乃舊服,無忝祖考。” 孔 傳:“無辱累祖考之道。”《漢書·韋玄成傳》:“於戲後人,惟肅惟栗。無忝顯祖,以蕃 漢 室。”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爾惟奉若天道,以康四海……無忝我 高祖 、 太宗 之休命。” 明 胡應麟 《詩藪·唐上》:“ 伯禽 二女妻野人,當道欲為易婚,不願,而以厥祖遺言,俾卜葬青山,以成先志,亦無忝也。” 清 李漁 《奈何天·焚券》:“只要我行權市義心無忝,怕甚么矯制開倉蹟可疑。”
家傳
(1) 敘述家人事跡以傳示其子孫的傳記
(2) 另見 jiāc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