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仇英秋溪曉渡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仇英秋溪曉渡原文

潦盡寒潭問渡時,旅人馬上動秋思。

打頭落葉來何處,悟得風因便面吹。

詩詞問答

問:題仇英秋溪曉渡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仇英秋溪曉渡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仇英秋溪曉渡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八十四

參考注釋

寒潭

寒涼的水潭。 南朝 宋 謝靈運 《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詩:“淒淒陽卉腓,皎皎寒潭絜。”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許地山 《鬼贊》:“有一次,我獨自在空山里走,除遠處寒潭的魚躍出水聲略可聽見以外,其餘種種,都被月下的冷露幽閉住。”

旅人

(1).官名。掌管割烹之事。《儀禮·公食大夫禮》:“雍人以俎入,陳於鼎南;旅人南面加匕於鼎,退。” 鄭玄 註:“旅人,雍人之屬旅食者也。”

(2).客居在外的人。《國語·晉語八》:“ 孫林甫 曰:‘旅人所以事子也,唯事是待。’” 韋昭 註:“旅,客也。言寄客之人不敢違命。”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上戍石鼓山》詩:“旅人心長久,憂憂自相接。故鄉路遙遠,川陸不可涉。” 唐 杜甫 《與嚴二郎奉禮別》詩:“ 山 東羣盜散,闕下受降頻。諸將歸應盡,題書報旅人。”

(3).旅行在途的人;奔走在外的人。 唐 任翻 《秋晚途次》詩:“眾鳥已歸樹,旅人猶過山。”《朱子語類》卷五九:“如 孔子 之聖……終身棲棲為旅人,又僅得中壽。” 明 徐士俊 《汪十四傳》:“願乞壯士,重過 西川 ……俾嘯聚之徒,大不得志於我旅人也。” 王西彥 《魚鬼》:“遠道的旅人或許會對它(矗立在懸崖絕壁之上的孤松)的存在發出驚嘆,感到生命的不可思議。”

(4).眾人,庶民百姓。 唐 羅隱 《讒書·刻嚴陵釣台》:“今之世風俗偷薄,祿位相尚,朝為一旅人,暮為九品官,而骨肉親戚已有差等矣。”

馬上

(1) 立刻;立即

大家坐好,電影馬上要開映了

我馬上就和你在一起

(2) 在馬背上

馬上比武

秋思

秋日寂寞淒涼的思緒。 唐 沉佺期 《古歌》:“落葉流風向玉臺,夜寒秋思洞房開。” 宋 蘇轍 《次韻徐正權謝示閔子廟記及惠紙》:“西溪秋思日盈牋,幕府拘愁學久騫。” 明 高啟 《謝陳山人贈其故弟長司所畫山水》詩:“滿空雲凍動秋思,飛泉落日何蕭騷。” 周詠 《秋懷並留別湘中諸友》詩之八:“湖海蹉跎感歲華,滿腔秋思繫蒹葭。”

打頭

(1).帶頭;領先。 宋 陶穀 《清異錄·肢體》:“天下多口不饒人,薄德無顧藉,措大打頭,優伶次之。” 元 無名氏 《飛刀對箭》第二折:“兀那廝,十八般武藝,什麼打頭?”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二:“他戴了一頂狗皮帽,打頭邁進裡屋來。”

(2).起初;開頭。 宋 楊萬里 《閶門外登溪船》詩:“步下新船試水初,打頭攬載適逢予。”《西遊補》第八回:“﹝判使﹞又稟:‘爺,前任的爺都是看曆本的。’ 行者 翻開看看,只見打頭就是十二月,卻把正月住腳;每月中打頭就是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又把初一做住腳。”

(3).從頭。《紅樓夢》第八一回:“你且把從前念過的書,打頭兒理一遍。”

(4).頂頭。謂風浪阻礙前進。 唐 李涉 《卻歸巴陵途中走筆寄居知言》詩:“去年臘月來 夏口 ,黑風白浪打頭吼。” 宋 范成大 《泊長沙楚秀亭》詩:“舟行風打頭,陸行泥沒鞍。” 元 薩都剌 《高郵阻風》詩:“離家十日得順水,不卸蒲帆一千里。忽然今日風打頭,寸波寸水逆上流。”

(5).指當頭。 清 陳維崧 《念奴嬌·乙巳中秋寄廣陵諸舊遊》詞:“愛殺打頭天上月,管甚中秋七夕。”

(6).碰頭。 宋 蘇軾 《戲子由》詩:“ 宛丘先生 長如丘, 宛丘 學舍小如舟,常時低頭誦經史,忽然欠伸屋打頭。”

(7).謂抽頭。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五:“今之出錢物以主博者,名曰囊家;什一徵勝者,曰打頭。”

落葉

落葉植物在生長季節末或一短時間內的葉子分離或脫落,或裸子植物在全年內斷斷續續的自然掉葉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因便

順便。 宋 張齊賢 《洛陽搢紳舊聞記·陶副車求薦見忌》:“今夜領二三十人入驛,斫取蕃使頭,因便入衙殺了蕃王所差使長。” 宋 蘇軾 《乞令高麗僧從泉州歸國狀》:“差人船送到 明州 ,附因便船舶歸國。”

詩詞推薦

題仇英秋溪曉渡原文_題仇英秋溪曉渡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