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手卷

作者:張圖南 朝代:元代

題手卷原文

陽冰謙卦妙入神,當時鐫刻知何人。

至今寶玩逾琬琰,字型清勁無失真。

謙謙子謙能辨此,手揮鐵毫出文字。

功成何止地中山,鑿破乾坤六十四。

詩詞問答

問:題手卷的作者是誰?答:張圖南
問:題手卷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出處:皇元風雅卷之五

參考注釋

陽冰

結於水面之冰。《晏子春秋·雜上十七》:“ * 厥,陽冰厚五寸。” 王念孫 《讀書雜誌·晏子春秋二》:“陰冰者,不見日之冰也;陽冰者,見日之冰也。言不見日之冰皆凝,見日之冰則但厚五寸也。” 吳則虞 集釋引 黃以周 曰:“按 王 讀是也,而義又未盡。陰冰者,陰寒之冰,凍於地下者也;陽冰者,陽烜之冰,結於水上者也。” 晉 木華 《海賦》:“陽冰不冶,陰火潛然。” 唐 林滋 《陽冰賦》:“考庶物於朱垠,得陽冰於碧海。”

入神

(1) 專注於眼前有濃厚興趣的事物或陷入沉思

他入神地站在畫前,良久方才離去

(2) 形容達到精妙的境界

這幅人物畫畫得真入神

當時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

鐫刻

雕刻

那通碑上鐫刻著一篇銘文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寶玩

亦作“ 寶翫 ”。1.珍貴的賞玩品。《淮南子·主術訓》:“人主好高臺深池,雕琢刻鏤,黼黻文章,絺綌綺繡,寶玩珠玉,則賦斂無度,而萬民力竭矣。”《新唐書·河間元王孝恭傳》:“賜甲第一區、女樂二部、奴婢七百口、寶玩不貲。” 清 李漁 《閒情偶寄·器玩·制度》:“予生也賤,又罹奇窮,珍物寶玩雖雲未嘗入手,然經寓目者頗多。”

(2).珍愛玩賞。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下:“﹝ 宋庠 ﹞嘗手校 郭忠恕 《佩觿》三篇,寶翫之。” 金 元好問 《雲岩》詩序:“余因嘆一物之微,經歷世變,遷徙南北,乃復為好事者之所寶玩,似不偶然。” 明 唐順之 《跋趙松雪書<道德經>後》:“ 松雪 字畫精絶,為儒家所寶玩。”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金布衣》:“余於 杭城 骨董肆得其畫竹一幅,題曰:‘凌霜雪,節獨完,我與君,共歲寒。’筆墨高古,良可寶玩。”

琬琰

(1).琬圭、琰圭。《書·顧命》:“弘璧、琬琰在西序。” 孔 傳:“大璧琬琰之圭為二重。” 蔡沉 集傳:“琬琰,圭名。”

(2).為碑石之美稱。 唐玄宗 《孝經序》:“寫之琬琰,庶有補於將來。” 宋 蘇軾 《賀林待制啟》:“箸書已成,特未寫之琬琰;立功何晚,會當收之桑榆。”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附賀表》:“寫諸琬琰,播 狼胥 瀚海 之聲;炳若丹青,掩 麟閣 雲臺 之美。”

(3).泛指美玉。《楚辭·遠遊》:“吸飛泉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 洪興祖 補註:“琬音宛,琰音剡,皆玉名。”《淮南子·說山訓》:“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雖廉者弗釋。” 南朝 梁 劉峻 《辨命論》:“火炎 崐 岳,礫石與琬琰俱焚;嚴霜夜零,蕭艾與芝蘭共盡。” 唐 韓愈 《送窮文》:“攜持琬琰,易一羊皮,飫於肥甘,慕彼糠糜。” 明 楊珽 《龍膏記·觖望》:“花明寶鈿,光浮琬琰,是 廣寒 仙媛,合配風流時彥。”

(4).比喻品德或文詞之美。 漢 東方朔 《七諫·自悲》:“厭白玉以為面兮,懷琬琰以為心。”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崇琬琰於懷抱之內,吐琳瑯於毛墨之端。”《南史·劉遵傳》:“文史該富,琬琰為心;辭章博贍,玄黃成采。” 元 鄧文原 《奉題延祐宸翰詩》:“官聯天府璇璣象,帝闡河圖琬琰文。”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史閣部書》:“今倥傯之際,忽捧琬琰之章。”

(5).玉液。 晉 王嘉 《拾遺記·周穆王》:“﹝ 西王母 ﹞共玉帳之高會,薦清澄琬琰之膏以為酒。” 元 張之翰 《一字硯賦》:“以藉古錦,以盛蟾蜍,以滴琬琰。”

字型

同一種文字的書法的不同形體,如漢字手寫的楷書、行書、草書

清勁

(1).清正剛直。《三國志·魏志·韓暨王觀等傳評》:“ 王觀 清勁貞白。”《舊唐書·儒林傳上·李善》:“﹝ 李善 ﹞方雅清勁,有士君子之風。” 宋 蘇轍 《次韻孔平仲著作見寄》之二:“芬敷謝桃杏,清勁比松竹。”《明史·劉體乾傳》:“ 體乾 清勁有執,每疏爭,積忤帝意,竟奪官。”

(2).清秀有力。《新唐書·虞世南傳》:“ 世基 辭章清勁過 世南 ,而贍博不及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書畫》:“今傳《樂毅論》,皆摹本也,筆畫無復昔之清勁。” 明 李時勉 《<犁眉公集>序》:“其( 劉基 )行廉,故其辭蠲潔而清勁。”如:人們看見 容志行 的腳法富麗而不浮艷,峭拔而不奇詭,頗具清勁秀逸的風韻。

無失

(1).沒有失誤。《老子》:“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立成數以為植而四重之,其可以無失矣。”

(2).不遺漏。《文獻通考·經籍十三》:“顧讀者不深考其間,雖或有得於此者,而又不能無失於彼。”

(3).沒有損失。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次夜,果有偷匿後園竹中,知有備,無失。”

(4).佛教指酒戒五神之一。《法苑珠林》卷一○五:“飲酒戒有五神:一名清素,二名不醉,三名不亂,四名無失,五名護戒。”

謙謙

謙遜貌。 漢 劉向 《列女傳·有虞二妃》:“二女承事 舜 於畎畝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驕盈怠嫚,猶謙謙恭儉,思盡婦道。” 宋 陳傅良 《祭蘇訓直文》:“某幸茲為寮,情相後先,即之謙謙,聽之便便,一日不見,而我棄捐。” 章炳麟 《思鄉原上》:“ 曹攄 、 陸雲 則循吏, 任昉 、 江淹 於是乎為司直,唯退亦謙謙不競。” 柯靈 《香雪海·紅》:“它們安靜地躺在玻璃櫃裡,默無一言,像謙謙的君子。”參見“ 謙謙君子 ”。

滿足;快意。 元 李文蔚 《蔣神靈應》第二折:“贏了的似那無聲之樂,無故生歡,謳歌小令,鼓腹忻然,巧言相戲,冷語相攙,精神抖擻,語話謙謙。” 明 沉璟 《義俠記·止觀》:“意謙謙,愁容變喜,賓主兩無嫌。”

文字

(1) 記錄語言的符號,如漢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說文解字敘》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順

(3) 語言的書面形式,如漢文、俄文

(4) 文書;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何止

不止;豈止

中華大地,英才何止萬千

地中

(1).地平面以下;地面以下。《孟子·滕文公下》:“水由地中行, 江 、 淮 、 河 、 漢 是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雜誌一》:“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三》:“蓋他處水皆轉峽出,必有一洩水門,惟此地明洩澗甚少,水皆從地中透去。”

(2).大地的正中。《周禮·地官·大司徒》:“正日景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 孫詒讓 正義:“地中者,為四方九服之中也。《荀子·大略篇》云: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

(3).泛指地理位置居中。 唐 韓愈 《衢州徐偃王廟碑》:“ 秦 處西偏,專用武勝…… 徐 處得地中,文德為治。”

乾坤

(1) 天地

扭轉乾坤

(2) 男女

詩詞推薦

題手卷原文_題手卷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