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三十首(存二十八首)·其五

作者:沈鍊 朝代:明代

原文

大道運廢興,機緘密於網。

聰明憲天文,妙用在指掌。

正邪各相勝,陰陽互來往。

炎劉本籍羽,光武還資莽。

陰曀不晦冥,陽靈何由晃。

升沉理固然,鏡燭非外獎。

詩詞問答

問:《詠懷三十首(存二十八首)·其五》的作者是誰?答:沈鍊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沈鍊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鍊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養韻 出處:青霞集卷五

2. 存二十八首

參考注釋

大道

(1) 寬闊的道路

(2) 正確的道理

合於大道

廢興

(1).盛衰;興亡。《孟子·離婁上》:“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漢書·董仲舒傳》:“ 孔子 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故治亂廢興在於己。” 清 洪昇 《京東雜感》詩:“遠望窮高下,孤懷感廢興。” * 《八十抒懷》詩:“八十毋勞論廢興,長征接力有來人。”

(2).指官吏的晉升和黜退。《周禮·地官·遂大夫》:“凡為邑者,以四達戒其功事,而誅賞廢興之。”

緘密

(1).密封。《魏書·蕭寶夤傳》:“嚴加緘密,不得開視,考績之日,然後對共裁量。”

(2).保守秘密。 唐 無名氏 《玉泉子》:“ 瞻 以人情附己,不甚緘密,其計泄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愛奴》:“夫人雅敬先生,恐諸婢不潔,故以妾來。今日但須緘密,恐發覺,兩無顏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蘇仲芬》:“ 仲芬 始而緘密,久而漸泄於門人。”

聰明

(1) 天資高,記憶和理解力強

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鹹歸附之。——《資治通鑑》

聰明人

(2) 聽覺和視覺靈敏

耳目聰明

憲天

舊時抗訴案件,希望上一級官員能平反冤情,因稱之為“憲天”。

妙用

奇妙的作用或用處

妙用無窮

指掌

(1).比喻事理淺顯易明或對事情非常熟悉了解。語出《論語·八佾》:“或問禘之説。子曰:‘不知也。知其説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朱熹 集註:“指其掌,弟子記夫子言此而自指其掌,言其明且易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苟得其要,則八極之外,如在指掌;百代之遠,有若同時。” 宋 司馬光 《劉道原<十國紀年>序》:“坐聽其談,滾滾無窮,上下數千載間,細大之事如指掌。”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舒梁阿三公遠見》:“嘗見 梁文莊 詩正 掌戶部時上疏稿,核計度支盈絀,如在指掌。”

(2).比喻事情容易辦。語出《禮記·仲尼燕居》:“明乎郊社之義,嘗禘之禮,治國其如指諸掌而已乎?”《三國志·魏志·鍾會傳》:“ 蜀 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今我伐之,如指掌耳。” 唐 白行簡 《李娃傳》:“生亦自負,視上第如指掌。”《遼史·太宗紀下》:“非 汴州 炎熱,水土難居,止得一年,太平可指掌而致。”

(3).手指和手掌。 晉 葛洪 《抱朴子·君道》:“文則琳琅墮於筆端,武則鉤鉻摧於指掌。” 晉 葛洪 《抱朴子·詰鮑》:“是猶闢滔天之源,激不測之流,塞之以撮壤,障之以指掌也。”

(4).抵掌,擊掌。 漢 徐幹 《中論·譴交》:“然擲目指掌,高談大語。” 晉 道恆 《釋駁論》:“或指掌空談,坐食百姓。”《明史·奸臣傳·馬士英》:“ 大鋮 掀髯指掌,日談兵, 國安 甚喜。”

相勝

(1).相稱。 漢 王充 《論衡·案書》:“薄厚不相勝,華實不相副,則怒而降禍。”

(2).相互壓服,制約。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相勝以力,相高以言,而名實亂矣。”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節:“《墨子·經下》和《經說下》中明白地表現了五行相勝之說:‘五行毋常勝,說在宜。’”

陰陽

(1)

(2) 古代哲學概念。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把矛盾運動中的萬事萬物概括為“陰”、“陽”兩個對立的範疇,並以雙方變化的原理來說明物質世界的運動

陰陽易位。——《楚辭·屈原·涉江》

(3) 日月運轉之學

陰陽曆算。——《後漢書·張衡傳》

研核陰陽。

(4) 天氣的變化

陰陽之變。——《呂氏春秋·察今》

來往

(1) 來和去

街上來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車輛來往

(3) 聯繫、交往或接觸——用於人

他僅與那些百萬富翁們來往

(4) 左右;上下

總不過二尺來往水

炎劉

舊指以火德王的 劉氏 漢 朝。 漢 趙岐 《<孟子>題辭》:“遭 蒼姬 之訖録,值 炎劉 之未奮。” 元 傅若金 《歌風台》詩:“黔首厭 秦 暴,龍德奮 炎劉 。”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維揚生》:“ 炎劉 授命順皇天,天遣 重瞳 作獺鸇。”

本籍

祖籍;老家

本籍山東諸城

還資

(1).保佑;資助。《文選·揚雄<劇秦美新>》:“逮至大 新 受命,上帝還資,后土顧懷。” 李善 註:“言上帝迴還而資助,后土顧眷而懷歸。言天地福祐之也。”

(2).積聚的資財。《南齊書·劉祥傳》:“ 祥 兄 整 為 廣州 ,卒官, 祥 就 整 妻求還資,事聞朝廷,於朝士多所貶忽。”《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齋庫失火,燒 荊州 還資,評直三千餘萬,主局各杖數十而已。”

陰曀

(1).雲翳。《淮南子·泰族訓》:“其且雨也,陰曀未集而魚已噞矣。” 鄭澤 《讀鈍庵紅薇感舊記作》詩:“金風吹素節,陰曀幔雲霄。”

(2).雲氣掩映日光,天氣陰晦。《楚辭·劉向<九嘆·惜賢>》:“欲竢時於須臾兮,日陰曀其將暮。” 王逸 註:“陰曀,闇昧也。” 唐 無名氏 《東陽夜怪錄》:“翼日,到 渭南縣 ,方屬陰曀,不知時之早晚。” 明 張居正 《徐存齋七十壽序》:“第觀庚戌而上,暨於 嘉隆 ,君子小人之進退,士風民俗之清濁,朝廷邊鄙之休戚,如陰曀復開,沍寒復燠,誰為此者乎?” 胡樸安 《宿圖書館風雨狐鼠之聲徹夜不絕感而賦此》:“ 閩 海多瘴癘,陰曀我心憂。”

(3).比喻政治昏亂。《文選·班彪<北征賦>》:“夫何陰曀之不陽兮,嗟久失其平度。” 李善 註:“陰曀,喻昏亂也。” 三國 魏 阮籍 《清思賦》:“時儻莽而陰曀兮,忽不識乎舊宇。”

(4).指昏亂的政治。 明 宋濂 《擬晉武帝武功頌》:“誕布陽和,以消陰曀。旋乾轉坤,六合一家。”

晦冥

昏暗;陰沉。《史記·高祖本紀》:“是時雷電晦冥, 太公 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 唐 李白 《梁甫吟》:“三時大笑開電光,倏爍晦冥起風雨。”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鬼神》:“暴風急雨忽至,雷電隨之,漸覺晦冥。”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階級意識》:“ 乾元 二年三月,兩軍戰於 安陽河 北,大風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晦冥,咫尺不辨。”

陽靈

(1).古代帝王祭天之所。《文選·揚雄<甘泉賦>》:“函甘棠之惠,挾東征之意,相與齊乎陽靈之宮。” 李善 註:“ 韓康伯 《周易注》曰:洗心曰齊。齊,則皆反。祭天之所,故曰陽靈。”

(2).太陽。 唐 吳筠 《遊仙詩》之九:“陽靈赫重暉,四達何皎皎。”

(3).天神。《文選·左思<魏都賦>》:“陽靈停曜於其表,陰祇濛霧於其里。” 李善 註:“陽靈,天神也。”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麼途徑。《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願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範,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雲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升沉

(1).升謂升進,沉謂黜退。指仕宦之升降進退。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懲戒》:“始, 仁軌 既官達,其弟 仁相 在鄉曲,昇沉不同,遂搆嫌恨,與 軌 別籍。”

(2).指升進與黜退者。 前蜀 杜光庭 《興州王承休特進為母修黃籙齋詞》:“神功救物,無遺動植之中;惠力宣恩,普及昇沉之內。”

(3).泛指世事之盛衰得失。 唐 牛僧孺 《席上贈劉夢得》詩:“休論世上昇沉事,且鬭樽前見在身。” 宋 楊萬里 《又和木犀初發呈張功夫》之一:“掇取仙山入 京 洛 ,不妨冷眼看昇沉。”

(1).升降。舊時謂仕途得失進退。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升沉應已定,不必問 君平 。”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三:“何自閒人無籍在,不妨冷眼看升沉。”《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後來許多年少的門生,賢愚不等,升沉不一。” 清 王愈擴 《周亮工先生小傳》:“所至有政聲,不以升沉介意。”

(2).升降。謂際遇的幸與不幸。 唐 元稹 《寄樂天》詩:“榮辱升沉影與身,世情誰是舊 雷 陳 。”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下:“ 鄭碩道 在此,某與之卻是同年,與夢中所聞畧無少異,則出處升沉,動靜語默,悉皆前定也。” 魯迅 《彷徨·孤獨者》:“但是世事升沉無定,失意人也不會長是失意人,所以他也就很少長久的朋友。”

(3).升降。高低上下。 清 曹寅 《發橫林未到錫山六十里示同舍》詩:“冥鴻沙鳥極升沉,畫舫青簾共盍簪。”

(4).升降。價錢的漲落。 茅盾 《子夜》十一:“有人拿著小本子和鉛筆,仰起了臉抄錄‘牌子’上的票價升沉錄。”

(5).升降。謂時代的變遷與推移。 柯靈 《<阿英散文選>序》:“而且時代的升沉,也不是月旦作品價值的唯一標準。”

(6).褒貶。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凡宴談會集間,諸公皆以分別流品、升沉人物為事。”

指仕宦的升降進退。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科道陞州府》:“要依上登極恩詔,一體擢用。此諸官他日敭歷陞沉,俱不可考。”

固然

(1) 雖然

工作固然很忙,但還是可以抽出一些時間來的

(2) 參考、表示承認這一事實,也不否認那一事實時,解釋為“的確”、“確實”

大米白面固然好,高粱玉米也不錯

(3) 本來的樣子;原來的那樣

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莊子·養生主》

鏡燭

明察洞徹。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尹文端公》:“年三十餘即任封疆,遇事鏡燭犀利,八面瑩澈。”

詩詞推薦

詠懷三十首(存二十八首)·其五原文_詠懷三十首(存二十八首)·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