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細雨原文

細雨濛濛入夜零,宵衣未肯鎖扉扃。

霏微詎起田苗槁,漸漬才回砌蘚青。

安得釋愁欹枕寐,翻如有畏隔窗聽。

擬吟七字消煩慮,煩慮頻來筆為停。

詩詞問答

問:細雨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細雨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細雨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青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一

參考注釋

細雨

小雨。 南朝 梁簡文帝 《和湘東王首夏詩》:「冷風雜細雨,垂雲助麥涼。」 唐 劉長卿 《別嚴士元》詩:「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宋 陸游 《小園》詩:「點點水紋迎細雨,疎疎籬影界斜陽。」 茅盾 《子夜》十九:「現在是濛濛細雨,如煙如霧。」

濛濛

1.迷茫貌。《詩·豳風·東山》「零雨其濛」 漢 鄭玄 箋:「歸又道遇雨,濛濛然。」 漢 嚴忌 《哀時命》:「霧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 吉師老 《鴛鴦》詩:「江島濛濛煙靄微,緑蕪深處刷毛衣。」 明 陳恭尹 《登祝融峰》詩:「濛濛在太古,乾坤猶未判。」 冰心 《最後的安息》:「對面山峰上,雲氣濛濛,草色越發的青綠了。」

2.紛雜貌。 漢 枚乘 《梁王菟園賦》:「羽蓋繇起,被以紅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 賈島 《送神邈法師》詩:「柳絮落濛濛, 西州 道路中。」 宋 晏殊 《踏莎行》詞之五:「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清 陳維崧 《點絳唇·和成容若韻》詞:「西風惡,數聲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黃鸝低鳴,飛絮濛濛。」

3.濃盛貌。 唐 張籍 《惜花》詩:「濛濛庭樹花,墜地無顏色。」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愁雲靄靄,殺氣濛濛。」

入夜

到了晚上

入夜,工地上燈火通明

宵衣

(1).天不亮就穿衣起身。舊時多用以稱頌帝王勤於政事。 南朝 陳 徐陵 《陳文皇帝哀冊文》:「勤民聽政,昃食宵衣。」 唐 許渾 《秋日早朝》詩:「宵衣應待絶更籌,環珮鏘鏘月下樓。」《舊唐書·懿宗紀》:「況荷十七聖之鴻休,紹三百年之慶祚,將求理本,敢忘宵衣。」 宋 王禹偁 《獻轉運使雷諫議》詩之二:「父子有才同富國,君王無事免宵衣。」參見「 宵衣旰食 」。

(2).黑色的絲服。古代婦女助祭時所穿。宵,通「 綃 」。《儀禮·士昏禮》:「姆纚笄宵衣在其右。」 鄭玄 註:「宵,讀為《詩》『素衣朱綃』之綃;《魯詩》以綃為綺屬也;姆,亦玄衣;以綃為領,因以為名,且相別耳。」《儀禮·特牲饋食禮》:「主婦纚笄宵衣,立於房中,南面。」 鄭玄 註:「宵,綺屬也。此衣染之以黑,其繒本名宵……凡婦人助祭者同服也。」

霏微

(1).飄灑;飄溢。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神仙》:「雨散漫以霑服,雲霏微而襲宇。」 唐 韓愈 《喜雪獻裴尚書》詩:「浩蕩乾坤合,霏微物象移。」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蓋泉自石門而下,初勢甚微,已而散布半空……霏微滴瀝,濺面灑肌。」 清 冒襄 《影梅庵憶語》:「使冷韻幽香,恆霏微於曲房斗室。」

(2).濛濛細雨。 元 王惲 《玉堂嘉話》卷八:「﹝ 竇儼 《水論》﹞五日一霏微,十日一霢沐。」 郭沫若 《燭影搖紅》詞:「霏微期過暑如蒸,空襲頻投彈。」

(3).雨雪細小貌。 唐 李端 《巫山高》詩:「回合雲藏日,霏微雨帶風。」 元 劉伯亨 《朝元樂》曲:「這雪他初下霏微則是後漸疾,赤緊的風踅的雪急。」 清 納蘭性德 《浣溪沙》詞:「五月 江 南麥已稀,黃梅時節雨霏微。」 聶紺弩 《林沖楊志合論》:「天冷了,窗外細雨霏微,窗紙叫風吹得颯颯地響。」

(4).迷濛。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 西湖 觀月,秋爽最宜,煙波鏡浄,上下一色。漁燈依岸,城角傳風,山樹霏微。」 清 顧炎武 《送張山人應鼎還江陰》詩:「舊京秋色轉霏微,目送 毘陵 一雁飛。」 魯迅 《吶喊·白光》:「然而白光卻分明的又起來了,這回更廣大,比硫黃火更白淨,比朝霧更霏微。」

田苗

禾苗。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行於大道》:「田苗不起,囷倉虛空。」《宋史·河渠志五》:「﹝ 程昉 等﹞逼人夫夜役,踐蹂田苗,發掘墳墓,殘壞桑柘,不知其數。」 元 馬致遠 《任風子》第二折:「鋤了田苗,種了菜蔬,老做 * 小做屠。」

漸漬

浸潤。引申為漬染;感化。《史記·禮書》:「而況中庸以下,漸漬於失教,被服於成俗乎?」 三國 吳 韋曜 《博奕論》:「漸漬德義之淵,棲遲道藝之域。」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二書》:「未嘗不以前古聖人之至德要道,可行於當今之世者,使 鞏 薰蒸漸漬,忽不自知其益,而及於中庸之門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奈 魏 日以微言相漸漬, 福 惑焉,直以己意告母。」 李大釗 《現代史學的研究及於人生態度的影響》:「這種求真的態度,薰陶漸漬,深入於人的心性,則可造成一種認真的習性。」

七字

指七言詩。 唐 元稹 《見人詠韓舍人新律詩因有戲贈》詩:「七字排 居敬 ,千詞敵 樂天 。」 唐 陸龜蒙 《和襲美病後春思韻》:「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勞言語傍花開。」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引 清 許可覲 《敘事解疑》:「 仇長文 闈戰後,忽憶 青青柳 『有信欲傳』之句,題七字於扇頭,以贈 許丹忱 云:『誰將十萬快腰纏,漫道 揚州 好著鞭,不謂秋來多客思,夢魂已到玉臺前。』」

煩慮

煩惱憂慮。 唐 皎然 《賦得夜雨滴空階送陸羽歸龍山》:「氣令煩慮散,時與早秋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丁前溪》:「是無煩慮,已代經紀矣。」 孫中山 《建國方略·實業計畫》:「 中國 人為凝滯民族,自古以來,安居於家,僅煩慮近事者。」

詩詞推薦

細雨原文_細雨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