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諧堂有會原文
延攬莊門敕幾畢,山堂圖近憩清諧。
顧名思義心惟永,修已和人願肯乖。
耳目之私慢教適,危微所系慎其差。
北來一水沿階下,即欲窮源可忘涯。
詩詞問答
問:清諧堂有會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清諧堂有會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清諧堂有會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佳韻 出處:御製詩餘集卷十一
2. 清
參考注釋
延攬
(1).招致收攬。《東觀漢記·鄧禹傳》:“於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悅民心。” 李廣田 《一個畫家》:“他想延攬一些前輩藝術家,教育一般青年之有志於藝術者。”
(2).指延伸包容。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二》:“遙瞻西南,羣峰開繞,延攬甚擴。”
山堂
(1).山中的寺院。 唐 王勃 《益州綿竹縣武都山淨慧寺碑》:“春巖橘柚,影入山堂。”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四:“録其( 趙元一 )《宿焦山寺》云:‘海國秋初到,山堂氣更清。’”
(2).隱士的山中居所。 宋 曹組 《艮岳賦》:“傚隱士之山堂,取逸人之三逕。”
(3).近代幫會的組織機構。 陳少白 《興中會革命史要》:“這(哥老會)兩個山堂,在 長江 的勢力算為最大。” 范文瀾 《中國近代史》第三章緒言:“當時天地會山堂分立,缺乏統一指揮。”
顧名思義
觀其名稱就可推想其含義
舊社會裡有一種“太平鼓”,顧名思義,這固然有粉飾太平,美化封建統治的味道,但也反映了老百姓對於和平安寧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和人
(1). 王莽 時女官名。《漢書·王莽傳下》:“和人三,位視公。”
(2).使民眾和順。《後漢書·孔融傳》:“進不能風化海內,退不能建德和人。”
耳目
(1) 耳朵與眼睛;耳聞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狹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淺
耳目靈光
(2) 監視人或為別人收集情報者
使者以從事為耳目。——《後漢書·朱浮傳》
窮源
(1).河流的發源處。 唐 薛能 《黃河》詩:“人間無 博望 ,誰復到窮源?”
(2).窮盡水流的源頭。 宋 梅堯臣 《入澤王河口》詩:“遠水路已別,古汊未窮源。”
(3).亦作“ 窮原 ”。探尋事物的本原。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讀 橫渠 詩,最愛其一篇云:‘學《易》窮源未到時,便將虛寂眇心思。’” 清 魏源 《籌鹺篇》:“夫推其本以齊其末,君子窮原之學也。” 孫中山 《民族主義》第五講:“像這樣宗族中窮源極流的舊習慣,在 中國 有幾千年,牢不可破。”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清諧堂有會原文_清諧堂有會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