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生日三首·其三

作者:蘇過 朝代:宋代

大人生日三首·其三原文

大士來淮泗,神交寤寐中。

應緣濟物意,豈為寫經功。

惻隱仁之本,慈悲佛所同。

雖無逮焚溺,尚欲起疲癃。

五鼎榮何有,三光路已通。

回看種桃處,葵麥卷春風。

詩詞問答

問:大人生日三首·其三的作者是誰?答:蘇過
問:大人生日三首·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大人生日三首·其三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蘇過的名句有哪些?答:蘇過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東韻

參考注釋

大士

(1).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論人有要,矜物之人,無大士焉。” 尹知章 註:“大士不矜,謙以接物。”《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 曰:‘大士哉! 由 來,區區汝何攻? 賜 來,便便汝何使?願得衣冠為子宰焉。’”

(2).佛教對菩薩的通稱。 南朝 齊 周顒 《重答張長史》:“夫大士應世,其體無方,或為儒林之宗,或為國師道士,斯經教之成説也。” 唐 湛然 《法華文句記》卷二:“大士者,《大論》稱菩薩為大士,亦曰開士。”

(3).特指觀世音菩薩。《紅樓夢》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 嫦娥 檻外梅。”

(4).對高僧的敬稱。 宋 蘇軾 《金山長老寶覺師真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是惟 寳覺 大士之像。”

正獄訟之官。《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經義述聞·禮記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為夫婦獄訟之不正乎,則泰士 子牛 存矣;為社稷宗廟之不享乎,則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獄訟,蓋若《秋官·士師》察獄訟之辭矣。”《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衛侯 與 元咺 訟, 寧武子 為輔, 鍼莊子 為坐, 士榮 為大士。” 杜預 註:“大士,治獄官也。” 漢 劉向 《說苑·臣術》:“ 忌 舉北郭 刁勃子 為大士,而九族益親,民益富。”

神交

(1) 彼此慕名而沒有見過面的交誼

孤與子瑜,可謂神交。——《三國志·諸葛瑾傳》

彼此神交已多年了

(2) 指心意投合、相知很深的朋友

一與見面,便成神交

寤寐

日夜。寤:醒時。寐:睡時

寤寐以求

應緣

猶言大概是。 宋 徐鉉 《柳枝詞》:“應緣鶯舌多情賴,長向 雙成 説翠條。”

猶攀附。《宋史·徽宗紀一》:“黨人子弟毋得擅到闕下,其應緣趨附黨人罷任在外指射差遣及得罪停替臣僚,亦如之。”

物意

(1).眾人的心意。《魏書·元暉傳》:“先皇移都,為百姓戀土,故發冬夏二居之詔,權寧物意耳。”

(2).景物的情態。 宋 歐陽修 《奉答聖俞歲日書事》詩:“年光向老速,物意逐時新。”

(3).造物的意向。 宋 梅堯臣 《八月十五日夜東軒》詩:“它夕豈不好,物意為之摧。”

(4).禮物與情意。 宋 蘇軾 《與滕達道書》:“物意兩重,何以克當。”

寫經

(1).抄寫佛教經典。 晉 法顯 《佛國記》:“ 法顯 住此二年,寫經及畫像。”《陳書·徐孝克傳》:“ 後主 勅以 石頭 津稅給之, 孝克 悉用設齋寫經,隨得隨盡。” 唐 張彥遠 《法書要錄·王僧虔<論書>》:“ 謝靜 、 謝敷 並善寫經,亦入能境。”《元史·吳澄傳》:“有旨集善書者,粉黃金為泥,寫浮屠藏經。帝在 上都 ,使左丞 速速 ,詔 澄 為序, 澄 曰:‘主上寫經,為民祈福,甚盛舉也。’”

(2).指抄寫的佛經。如:這個博物館收藏著幾百卷 敦煌 寫經。

惻隱

見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慈悲

謂給人快樂,將人從苦難中拔救出來,亦泛指慈愛與憐憫

無逮

來不及。《晉書·懷帝紀》:“帝謂使者曰:‘為我語諸征鎮,若今日,尚可救,後則無逮矣。’”

焚溺

(1).焚燒淹沒。亦比喻遭受傷害。 晉 葛洪 《抱朴子·酒誡》:“然節而宣之,則以養生立功,用之失適,則焚溺而死。”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坐視其人之焚溺,雖一舉手之力,亦憚煩不為,此心尚可問乎?”

(2).喻人受虐,如同陷身水火之中。 唐 白居易 《寓言題僧》詩:“力小無因救焚溺, 清涼山 下且安禪。” 宋 石介 《感事》詩:“三歲出南狩,王師拯焚溺。”

疲癃

(1).曲腰高背之疾。泛指年老多病或年老多病之人。 宋 張載 《正蒙·乾稱》:“凡天下疲癃殘疾,惸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醒世姻緣傳》第三二回:“又有那真正疲癃殘疾的人,他卻那裡有一日十二個錢來買穀。”

(2).指苦難或苦難之人。 宋 曾鞏 《洪州諸寺觀祈晴文》:“蓋茲疲癃之民,已出旱菑之後,室家凋獘,閭里愁嗟。” 明 鄭若庸 《玉玦記·交兵》:“ 徐方 枕, 淮 夷靜。疲癃拯,黎庶寧。”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孔王祠》:“ 桂林 除跋扈, 梧 野起疲癃。” 錢玄同 《中山先生逝世後中外各界之評論》:“ 孫先生 這種精神,真是我們這疲癃老朽的民族起死回生的唯一聖藥。”

(3).古代以成年男子高不滿六尺二寸者為疲癃。《文獻通考·戶口一》:“ 如淳 曰,律:年二十三傅之疇官,高不滿六尺二寸以下為疲癃。” 清 袁枚 《隨園隨筆·疲癃之訛》:“今以殘病為疲癃誤也。 服虔 曰:‘丈夫高不滿六尺二寸者為疲癃。’”

五鼎

(1).古代行祭禮時,大夫用五個鼎,分別盛羊、豕、膚(切肉)、魚、臘五種供品。見《儀禮·少牢饋食禮》。《孟子·梁惠王下》:“前以三鼎,而後以五鼎與?” 明 陸采 《懷香記·欽賜異香》:“莫把年華空斷送,整五鼎三牲脩供。” 明 沉受先 《三元記·辭親》:“前呼後擁,顯親揚名,也勝是死後三牲五鼎之祭。”

(2).見“ 五鼎食 ”。

何有

(1).有什麼。《詩·邶風·谷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鄭玄 箋:“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晉 潘尼 《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 崐山 何有?有瑤有珉。”

(2).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難。《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難。”《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漢 袁康 《越絕書·計倪內經》:“王審用臣之議,大則可以王,小則可以霸,於何有哉?”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一:“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憐惜、不愛重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惡,唯力是視,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 蒲 狄 乎!” 楊伯峻 註:“何有,古人習語,意義隨所施而異,此謂心目中無之也。”《呂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顏魯公碑亭記》:“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曾不若脫屣,而何有於亭?”

(4).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關。《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討,國何有焉?” 杜預 註:“言討家臣,無與國事。”《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顛, 瑤 何有焉?”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苟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

(5).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顧慮、不在乎。《左傳·昭公元年》:“ 吉 若獲戾,子將行之,何有於諸 游 ?” 楊伯峻 註:“言不必顧慮 游氏 諸人。” 明 李贄 《與周友山》:“士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於廢棄歟?” 魯迅 《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卻未必都如此不淨;倘竟如此不淨,則即使‘授受不親’後來也就會‘瞟’,以至於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時便是一部《禮記》,也即等於《 * 》了,又何有於《蕙的風》?”

(6).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得。《左傳·僖公十五年》:“獲 晉侯 ,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預 註:“何有猶何得。”

(7).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有。《文選·木華<海賦>》:“弘往納來,以宗以都。品物類生,何有何無?” 李善 註:“言諸品物以類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無?言其多也。”

(8).哪裡有,豈有。 漢 張衡 《西京賦》:“澤虞是濫,何有春秋?”《後漢書·賈琮傳》:“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聖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吳承恩 《贈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歲之水也,洪濤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與賦哉!”

三光

古時指日、月、星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標籤:生日

詩詞推薦

大人生日三首·其三原文_大人生日三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